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新能源换挡阵痛背后中央高层减碳思路有了新变化

  中央政治局于1月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集体学习"会议落幕不久,一份带有风向标意义的顶层文件悄然落地。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获悉,2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对外发布《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相较于2020年12月底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口径从"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改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2021年,中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占全球的54%。目前,中国钢铁工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亿吨,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碳排放源,也是中国第一大工业碳排放源。
  对于这样一个碳排放"大户",三部委联合下发指导文件,其"碳达峰"日期一推就是五年,这一罕见决策的出台有着强烈的信号意义,这对于过去一年多来狂飙突进的新能源行业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高层思路有了新变化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世界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这是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对全球做出的庄严承诺。此后,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行各业纷纷规划出台了"双碳"时间表。
  但是,在实际落地中,一些激进且离奇的现象在冒头。
  如在2021年下半年于全国各地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此现象就是部分地区激进减碳问题的典型。彼时,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均以"拉闸限电"的简单粗暴之举来降低能耗,致使各地工业企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引发全国上下广泛关注。
  而后,在对诸多乱象和激进论调的纠偏下,以及对"碳中和"认识的持续加深,高层的"碳达峰碳中和"思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最大转变就是摒弃了"先破后立",力求"先立后破"。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应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把"双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避免"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在这场2022年开年的首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高层更是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减碳原则、方法和路径做了重新定调,对新阶段减碳思路做了集中表达,具有高度的纲领性价值。
  在本次会议中,高层强调,实现"双碳"目标要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其中3对涉及"先立后破"意涵。
  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强调"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高层表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对于煤炭为主的能源国情,高层强调"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同时又强调"有序减量替代"。
  总结起来就是,我国的减碳策略既要积极,也要务实。如果说"2021碳中和元年"特点是减碳目标的密集发布以及"碳中和"上路的话,那么,在2022年"碳中和"的钟摆则摆向了务实、稳步一边。此次三部委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时间表延迟五年,可以说是对政治局集体学习调整减碳思路后的思想领会和精神把握。
  影响所及,不止钢铁行业
  在2020年12月底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当时就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评论该政策"太激进了,不务实",并称2025年及之前实现碳达峰对个别企业可行,全行业很难。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了解到,从目前公布的大型钢企减碳方案来看,河钢集团将碳达峰时间定在了2022年;宝武集团、包钢集团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鞍钢集团定在2025年前。
  然而,中国具有冶炼能力的钢企有500多家,减碳对于中小型企业仍然存在成本、技术以及研发上的压力。多数钢企刚完成或者正在进行超低排放,如再不停歇进行减碳,以当前高昂的减碳成本来看,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如今,钢铁行业将"碳达峰"时间表推后,钢铁企业得以调整和稳定减碳节奏,从而使减碳路线图更加务实可行。
  从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所表述的减碳思路来看,未来不排除更多行业将像钢铁行业一般重新调整减碳时间表。尤其是中央高层对"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重新确认,以及2021年4季度GDP增速大幅下调之后,若干政策回调似乎已箭在弦上。
  以碳排放占比45%的发电行业来说,"五大发电集团"在2021年已相继公布了减碳目标,其中,国家电投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至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0%。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大唐、华电,虽然距国家电投的目标尚有差距,但也都公开表示力求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并许诺了清洁能源装机目标。
  但是,发电企业远不止有"五大发电集团",中国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发电厂,它们囿于自身条件,快速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十分困难,如五大发电集团一般追求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是不现实的。
  另外,我国为了落实"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从发展阶段来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0%以上,第二阶段是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50%以上。
  与装机相比,新能源的发电想达到50%以上则是一个更为长期、艰巨的任务。截至2020年,风、光、生物质的发电量占比仅为11%,这是因为风、光等新能源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其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火电。统计数据显示,风电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约是火电的一半左右,光伏则更低,所以为了发同样规模的电,需要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能是火电的两到三倍。
  既然风、光等新能源装机以及发电量占比达到50%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电力系统就要制定一项长周期的稳妥可行的减碳方案,已经制定出来的过于激进的不切实际的碳达峰方案很有必要做调整,电力行业减碳节奏回调可以预期。
  然而,若电力行业放慢减碳节奏,势必影响众多电力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可谓首当其冲。
  事实上,当下新能源行业已经受到波及。2020年至2021年,在"碳中和"激进情绪的影响下,新能源行业新上了规模巨大的产能,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火爆异常,而今中央高层减碳思想调整后,新能源行业面临着"减速换挡"的紧迫压力。
  新能源"回吐"行情已现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周期性,新能源行业也不例外。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碳中和"政策和资本助推之下,新能源板块迎来了一轮大行情。
  以光伏行业为例,2020年9月以来,政策愿景、平价上网和盈利表现,三者合力推动A股光伏板块估值快速攀升。到2021年年底,A股光伏板块(CSI:931151)总市值达2.84万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了1万亿元,增幅45%;较2020年初增长了2万亿元,增幅约330%。
  截至2021年12月30日,光伏领域已涌现出了数家千亿市值企业,比如隆基股份市值约4400亿元、天合光能约1600亿元、晶澳科技约1500亿元,较2020年低点增长约4至8倍;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市值约2000亿元,较2020年低点增长约4倍。
  然而,这一轮超常规政策力推和资本力捧,已经严重透支了新能源板块的未来业绩,再加上对"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重新确认,新能源已失去激进增长的推动力。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注意到,进入2022年以来,光伏板块已经连续五周下跌,期间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跌幅超过18%,诸多前期涨幅较大的企业的甚至出现了"腰斩"。
  2月10日,光伏板块迎来三天内的第二次普跌行情,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SI:931151)全日下跌2.74%,两市共有超过90支光伏概念股下跌,整个市场哀鸿遍野。
  在"碳达峰"节奏回归理性的情势下,未来光伏行业不排除会加速行情回吐。
  另外一方面,火力发电企业却苦不堪言,承受着能源转型的巨大"阵痛"。
  1月28日晚,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电力上市公司同时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受累于电煤等燃料成本上涨,多家电力上市公司大幅预亏。
  其中,华能国际(SH:600011)2021年预计净亏98亿-117亿元,同比大降314.7%-356.3%;大唐发电(SH:601991)预亏90亿-108亿元,同比大跌396%-455.3%;华电国际(SH:600027)预亏45亿到53亿元,同比下降207.7%-226.8%;国电电力(SH:600795)预亏16亿-23亿元,同比下降138%-154.5%;中国电力(HK:02380)预亏5亿-6亿元,同比下降129.3%-135.1%。
  目前,尽管五大发电集团一直在不遗余力增加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但是仍严重依赖煤电,这一依赖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改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翻为主力,受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不稳定性影响,风光发电量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上升。这对寄希望于电力央企大量装机以消耗风电光伏过剩产能的新能源企业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顶层设计和政策层面明确纠偏"运动式减碳",碳达峰碳中和回归理性并稳定节奏,新能源行业新一轮的周期性调整已箭在弦上。中长期看,新能源规模还会持续扩大,行业风险不大,但企业风险巨大,尤其是踏错节奏者。

外媒中国外贸持续增长缓解全球担忧中国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在全球疫情反复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外贸走势在下行压力中再显韧性,引发不少外媒连连刚成一国法定货币比特币就深夜暴跌19爆仓超280亿连交易所都宕机了监管部门多次提醒风险每日商报讯9月7日晚间,比特币价格突然闪崩,一个多小时内,从50000多美元一度跌至42830美元的低点,下跌超7000美元,日内煤价疯涨后短期或回归理性多地上调电价缓解电企困境本报记者李春莲尽管已经进入白露,秋季本不是用煤高峰,但煤价却创下新高。开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本周动力煤价格强势上涨,秦港Q5500动力煤价格涨至1168元吨,已突破8月初前高点,同氢能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建设为其打下坚实地基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氢能源是未来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其中,绿氢的发展尤为重要。政新式气泡水混战元气森林被两大可乐巨头十面埋伏配图来自Canva可画当后来者威胁到巨头的生存腹地和护城河壁垒时,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剧烈反击,这些反击往往一环套一环,甚至有点不讲道理。这是国内气泡水饮料赛道当下真实演绎的现状。平安人寿被动上位第一大股东华夏幸福称实控人不变华夏幸福9日晚披露,公司于9月8日收到控股股东华夏控股通知,相关金融机构于8月23日至9月8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强制处置华夏控股持有的3519。43万股公司股份(占总中国平安啥时候才能反弹呢?中国平安从最高93。22跌到现在的52。7元左右,跌幅已经深达40了,很多投资者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的成本都是在70元以上买的,甚至80元以上的买的,即使通过层层加仓,成本从楼市紧箍咒收紧,大城市有房3折卖,2022年后还能买房吗?对于买房这件事儿,笔者一贯的观点有2个房子始终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炒作的,不能人为给房地产添加上过多的金融属性,一旦房子金融化过多,房子价格涨幅过大,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泡沫,泡沫堆富力189亿买77个万达酒店,以为捡了大便宜,如今却是年年亏损最近许家印的恒大是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广州另外一个地产巨头富力的日子也不轻松。富力中期财报显示,短期借款达519亿,长期借款是914。45亿。恒大富力融创这些公司都是过去几年一富士康去意已决?投资越南100亿后,如今郭台铭又有新动作中国制造技术和质量是被世界认可的,从吃穿住行出发,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作为全球闻名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也在为全球谋福利。世界工厂的称号来之不易,中国制造通过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更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赵丽梅)今天,在国新办就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
全面注册制有望铺开,晶圆迎新一轮涨价潮丨明日主题前瞻三元高镍电池对镍需求不断提升,镍价创下10年新高据报道,2022年以来,镍价格涨幅已超7,其中伦敦镍期货价格更是已创下10年来最高点。首创证券研报指出,随着近两年内资公司在印尼硫酸中小房企样本中梁舍车保帅回归地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韶葵上海报道中梁控股(02772。HK,简称中梁)组织架构再调整。1月17日,中梁架构调整方案流出,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与地产集团总部整合,控股总部部分员工转九神在天,央行降息今日早盘开盘即传来了利好消息,中国央行进行7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2。85,此前为2。95。今日有5000亿元MLF到期。中国央行今日进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另降准后央行再降息大超预期!基金经理火线解读如何影响股市债市?股市下行趋势能否扭转财联社(记者,沈述红韩理)讯,1月17日,央行开展7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852。10,均降低10BP。这是央行自2020年4华安基金张亮优秀企业将持续成长下阶段看好四大投资方向2021年投资已画上句号,回首这一年,A股整体呈现震荡分化格局,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煤炭基础化工等涨幅超30,而家用电器非银金融房地产社会服务等跌幅明显。而展望2022新的一年,A股未2021年GDP同比增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数据,经济年报出炉!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央妈利好,市场机会是跌出来的央行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中国股市数字货币核心题材概念,谁才是真正的新货币之王?数字货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位居世界第二。重要的是,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我国经包钢股份齐天锂业格林美蓝色光标爱康科技齐天锂业格林美蓝色光标包钢股份爱康科技盘面解析1蓝色光标走势分析蓝色光标目前主要是在阶段高位做震荡波动。下方支撑主要集中在9。5左右,上方压力在12一线。蓝色光标重要提示蓝色光标短不到10天!112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了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新年伊始,A股持续震荡,公募基金行业人员流动加速。开年来,高达112只老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较去年同比增近50。另外,有12位基金经理离任,较去年同期翻倍。多2021年12月份70城商品房售价同比涨幅回落房价总体稳中有降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1月15日讯(记者亢舒)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2021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