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三年级下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
  1 10= 3 32= 5 11=
  2 20= 30 3= 6 20=
  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
  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1页例1。
  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探究算法。
  提问: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
  ①先算9盒,再加1盒。
  12 9=108(个) 108+12=120(个)
  ②横看,先算2盒,再算5个这么多。
  12 2=24(个) 24 5=120(个)
  ③竖看,先算5盒,再算2个这么多。
  12 5=60(个) 60 2=120(个)
  ④把算式看成12个十,十个十是一百,二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120。
  ⑤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
  (3)试一试。
  ①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前两题:
  24 10= 20 10=
  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
  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 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0就可以得到积。
  ②完成教材第1页"试一试"第三小题。
  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指名汇报:
  生1:可以看成2 3=6,再算20 30=600。
  生2:先算2 3=6,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是600。
  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0?
  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即可。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
  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30千克。
  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
  引导:按每袋30千克估算,60袋一共有多少千克?
  列式为:30 60=180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追问:你想怎么估算?
  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0。
  2.完成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重点说说"80 50,10 55,60 90"的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页"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
  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从现在开始,知道了在森林里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于是,他宣布课件出示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小学语文公开课小小的船教案课前透视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匆匆的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2搜集教案的知识点大全教案的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最终要形成实践性教学文本,即写成教学计划,也叫教学方案。写好教学计划是教学设计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计划的类别包括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小学一年级识字金木水火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金木水火土幼儿园托班安全教育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小兔跳的动作。2通过小兔和狼的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场景布置(草地萝卜地),兔妈妈头饰,兔宝宝胸饰活动过程一进入角色教师以兔妈妈的角学会忍耐班会教案学会忍耐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了解忍耐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品质,适时恰当地忍耐有利于学习和生活,从而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忍耐中班语言传话教案反思活动意图招呼用语言表示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的日益改善,这些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很少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是对幼儿礼貌教幼儿红花的活动教案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一年级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一起玩儿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体验和同学一起玩儿愉悦,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2培养初步的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乐群情感。教学过程环节一师同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科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塑料品。一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学习这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微笑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微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六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惘。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诵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500字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是小学教学中很重要的知识。这一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在上册的时候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所以,这节课教授的解羿射九日的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来讲讲这个故事。因为上节课学生初读了课文,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而且学生在以前也多次有过讲故事的经历。所以,我觉得在上课伊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是有必要的。这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是在学习了前面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来列方程,以及如何解答。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本周,我上了永生的眼睛一课。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当初选择永生的眼睛,就是因为文章整体的美感特别打动人。我想这么感人的故事要是上不出感觉来,那就是失败!于是在备课之前,我诗歌谁最羞教学反思终于,把新教师汇报课展示给了大家。这诗歌只有四句话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小袋鼠,他要妈妈抱,羞羞羞。就这简单四句话,我给把它分四各诗歌秋天教学反思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的每一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仿写。特别是二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中班情绪温度计说课中班情绪温度计说课一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中班计算课学习5以内的序数的说课稿计算学习五以内的序数说课稿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习了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