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信息资料: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学生自己想办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成功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文(举一反三,让学生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思考: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1)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我。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2)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学生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学生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表演(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标准:表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教学建议:
  一年级学生排演课本剧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时可示范引导。另外,教师可在学生搜集动物尾巴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动物尾巴介绍会"。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感受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以及对顾客的热情与爱心。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熟练模范一抓就准破涕为笑周到等词语的含义。3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会有课文风娃娃教学设计范文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猜沙漠中的绿洲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城市区位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优质课教学设计三年级教案小壁虎借尾巴模板教学目标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一年级语文画家乡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个字。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在教师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学习重点认字。感受美丽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最后一课教案教学反思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托班语言活动扑通教案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2引发幼儿乐意跟着老师表演故事。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一个小动物胸饰活动过程一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第一句故事边做动作,同时提七年级历史上册干旱的宝地沙漠绿洲教案一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二教学目标人教版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复述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2理解第一本书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感。3品味语句,赏析课文语言。4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获得人生启迪。教学重点难点1用自己的话复述关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范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清诗的抒情结构重点难点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学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示标(略)二检查预习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小露珠的梦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9个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为实现愿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了解有关水循环的知识。教学重Unit2Yesorno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mayicomein?comein,please。isthisthata?yes,itis。no,itisnt。itswhatanice!要求读音准Unit2Checut教案I。Teachingbective1。Treviewevcabularandgraaritestaughtinthisunit。2。Tgivestudentsthepprtunit古今贤文(真理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贤文的含义内容及表现形式。2对课文中的成语名言能熟读体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主要板书计划8古今贤文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听取意见作业设计安排课内背幼儿园好玩的游戏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2用布垫玩走跑跳等游戏,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活动重点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活动难点用布垫玩走跑跳等游戏,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主题班会教案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公德的事例和好人好事,并在班会课上讨论。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主持人大家知道在1971年,罗马尼亚政府把一对棕熊作为回赠礼物送给了我们祖幼儿园春天的诗歌教案活动目标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感受诗歌的意境。2。帮助幼儿感觉理解诗歌语言与意境的美,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3。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想的能力。4。学习词语一溜烟请柬衔着大班诗歌春天在哪里教案大班诗歌春天在哪里教案设计思路春天在哪里这首诗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的,但这首诗歌格式整齐,讲究压韵,读来朗朗上口,颇含诗意。春天在那里?以这个问题引头的诗歌,展开了广阔的画面,也给幼苹果种子的故事小班综合教案活动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和水分。2学会根据句子我来抱你吧!进行创编。3乐意听故事,感受故事中成长带来的喜悦。活动准备种子,阳光雨水,小树苗,小鸟的图片各角的初步认识几何教学反思周三上午在二(8)班进行了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1认识角。2创作角。3画角。最后是巩固练习。首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引出角,进而开始第一部分的教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