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鸬鹚教学反思今天学习的是鸬鹚一课,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篇散文的节选。文章很美,作者着墨不多,但江南水乡那恬淡悠然动静有致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如诗如画的文字,情景交融的配音配乐录像让我和我的学生不知我选我教学设计方案一班干部选举同学们选举自己心目中的班长(口头说选谁)并说出为什么选他(她)的理由。二导入刚才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选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选举有关的课文我选我(板书)。看到这个题目卡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大概44分钟,时间把握好。)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1师一个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学会交往教学理念人在具有个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性。社会性要求人们有人际交往。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有更高的要求。学生面对的重要转变之一,就是交往的范围从家庭扩展到学校和社会。我国的独生子女较多二年级写话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葛洲坝工地的夜景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14个,理解41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多音字钻载臂撒选取正确读音。2能按要求预习课文,找出重点句。3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4认识到在为祖国四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穷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简笔与繁笔研究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文章观点,正确认识简笔与繁笔的关系,学会辩证地看问题。2研究并掌握理清议论文思路的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协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尊严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尊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金蝉脱壳这课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吸引着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动物的世界,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从而萌生出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金蝉脱壳的文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的一首诗,老师们要如何上好这堂课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
学会看病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默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母亲感情变化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西门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认识昆虫的中班教案设计活动背景最近我们要求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学会看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前面两课,我坐井观天第二课时的教案模板课时目标1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2辩证地认识井底之蛙。3懂得对有缺点的人,应当给予帮助。教学过程一引出青蛙1同学们,昨天王老师已经带着我们痛痛快快地读过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关于程门立雪的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读课题要求念得好。二简介成语()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三听成语故事录音,学习生字听录音。学习词语。()读生字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学习23的分合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学习将数量23分成两份,探索分合的不同答案。2学习记录分合的。结果,认识分合式。重点难点重点知道23有几种分法难点用数字记录活动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学具塑料小动物若干,铅笔,大班安全教案小鬼当家含反思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安全教案小鬼当家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五上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面积3梯形的面积4组合图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第二单元ampnbsp因数与倍数(新人教五下)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一)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19页的例2,ldquo做一做rdquo,练习二十三的第5mdashmdash8题。学习目标1。在探究学习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