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15课ampnbspampnbsp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实现,让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正确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说明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学会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分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了解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贡献及其外交艺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遏制;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高贵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类比法。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收集的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为:创设情境一提出问题一观点展现一归纳讨论。
  2.本课可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模式为:创设历史情境一师生共同探究一结论与评价。
  3.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把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训练学生从史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师可以"背景分析—重点难点突破—能力培养—思想升华"的思路来处理教科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以便学生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
  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四、教学引入
  方法1
  故事引入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引入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方法2
  点题引入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那么,当时的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引入课题。
  方法3
  故事引入
  1950年初夏的一天,一批身经百战的将军奉命来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接受一项新任务。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将军聚集在一间小屋里,从窗纸上一个被特意用手指捅开的小洞,观看罗马
  尼亚大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的外交仪式。外交仪式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了将军们。毛主席告诉大家:"新中国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毛主席风趣幽默的话,让将军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到底什么含义呢?以此导入,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方法4
  类比引入
  利用多媒体演示历史图片: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独立、和平、自主。引入新课。
  本课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课的难点是建国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解决重难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影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探究问题;通过类比分析,引导学生解决本课重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在本课设计了类比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比较,调动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并且得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独立、和平、自主。一切都按设计的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问:"我国政府为什么首先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这超越了教学设计的范围,但教师如果轻易拒绝探讨,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应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的一些历史问题,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存在哪些分歧?
  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师:谁能具体说明呢?
  生1:19XX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中印边界炮制了一条所谓"麦克马洪线"。
  生2: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这条边界线。
  生3: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以"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引起了中印边界纠纷。
  师: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条"麦克马洪线",我们应该怎么办?怎样正确处理中印关系?
  学生们议论纷纷,并进行了自由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者留下的祸根,中印两国应该和睦相处,通过和平的途径正确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评析】
  此案例不拘泥于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嘴去说,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取得了"节外生枝"的效果。但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吃透教科书,又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面。齐出的:
  活动内容2
  播放记录片《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历史情境。
  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生:万隆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师:说得很好,然而,29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存在着巨大差别,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我们设想一下会议是否能正常进行呢?
  生:不能,帝国主义国家搞破坏。
  生:受到美国的干扰,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生:会前还受到国民党的破坏。
  师:果然,会议出现了不祥的征兆。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讨论)
  师:我们假设几种情景,如果对这些攻击进行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可能出现混乱,谁也说服不了谁。
  生: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最后帝国主义国家阴谋得逞。
  师: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生:(讨论)
  生:不行,我们不能把黑锅背到自己头上,我们是光明磊落的。
  生:我们希望与亚非各国发展友好的关系。
  师:不错,委曲求全,丧失原则对于中国代表团更是不能接受的。那怎么办呢?(让学生朗读周恩来总理的发言)。
  师:周总理的发言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与会国代表的高度赞扬。周总理的发言也反映了他们的共同心声,会议的紧张空气缓和了。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中因势利导扭转了会议的被动局面,推动会议向前发展,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和团结,挫败了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精彩的一笔。
  【评析】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大家讨论,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提供了舞台,提供了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改变,强调参与,强调过程,强调体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
  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性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研究
  材料一: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非常害怕亚非会议,对中国派代表参加极为担心。他们害怕亚非国家的独立自主,害怕亚非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害怕他们的侵略和殖民主义在亚非会议上遭到审判。因此,他们绞尽脑汁,用一系列威胁利诱的办法,为亚非会议的召开设置障碍,当回天无力的时候就转而采用暗中破坏的手法。会前,他们进行了一连串的活动,并计划在开会的过程中进行破坏和捣乱。
  (山东友谊书社《国威——中国人民的骄傲》)
  材料二:会议伊始,有人主张既要反对殖民主义,又要反对共产主义。有人认为中国同印度、缅甸分别签署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没什么不对,但不应照搬,甚至认为"和平共处"这个词是共产党发明的,反对采用。还有人对中国的政策表示怀疑,害怕中国对别国搞颠覆活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郑重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一声明,顷刻之间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
  (山东友谊书社《国威——中国人民的骄傲》)
  二、研究方法
  1.确立研究课题: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性。
  2.探究方法: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资料,利用自己找到的资料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3.探究过程:
  (1)假设1: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进行反驳。
  验证:双方的辩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会议出现混乱,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
  结论:帝国主义的阴谋得逞,因此假设1不成立。
  (2)假设2: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表态。
  验证:此假设表明了中国默认了这些指责,我们就背上了黑锅,中国代表团肯定会处于被动状态。
  结论:会造成亚非国家对中国政策的怀疑,使中国与亚非国家处于对立状态,从而抹杀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假设2不成立。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4.活动总结:请同学们写一篇小论文。

八年级体育铅球说课稿在八年级的体育教师需要进行铅球的教学时,应该如何准备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八年级体育铅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材分析铅球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原地侧向推铅球及辅助力量练习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原地侧向推铅球及辅助力量练习(二)本课任务1进一步掌握原地侧向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及初步学习一些辅助练习2发展力量协调等素质3培养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课的结构时间课的内容运动量组织原地推铅球说课稿说课这种形式的核心就是在于展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才是说课考核的目的所在。接下来由小编整理了原地推铅球说课稿,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原地推铅球说课稿1说教材本堂课我所说的内容是原用直捣黄龙造句示例1让一个陌生的没感觉的干粗活的野男人开门见山,直捣黄龙,我觉得自己无比的下流下流,但这正是我要达到几分钟前接近的高潮所需要的。2那就别管说话了,直捣黄龙。3内梅特得到70分钟的上场Willyoutakeyourkite?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本堂课教学以picnic为主题,贯穿始终。通过看听猜说同桌合作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使其学得既有趣又有效。在对新句型的操练中,通过不同的活动,使学生在不同台阶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课程整合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教学所得邮编130041长春市第103中学王秀海张雪梅现实生活为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在全球村庄的时代,中学生急速变化的思维无法抗拒地在网络上奔驰着。他们可以小学科学丰富的矿产教案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自己对矿产的认识进行简单观察研究和分类,并进一步了解科学上的分类和初步了解矿产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初步认识矿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与新课程背景下几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尝试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熊圣平邮编431600电话07128389008email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如何用不足挂齿造句1我没有惊人的业绩,也没有耀眼的资历,更没有显赫的学历,优势也不足挂齿。2图书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在滞后地区,图书馆是比较理想的事业单位,然而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这些收入不足挂齿。3用乌云造句注音wuyun意思黑云。1乌云预示着有暴风雨。2闪电划过朵朵乌云。3许多人把乌云与沮丧阴郁联系起来。4乌云预示着要下雪。5在乌鸦树梢的那一边是堆乌云。6我认为它表达了一条非常酷的信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中彩那天优秀教学反思中彩那天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基本达成了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并体现了几个特色。一提Itsred的优秀教学反思在教学itsred这课时,我觉得自己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导入。导入的时候我事先准备五个矿泉水瓶,在每瓶盖上弄一些颜料,这样晃动的时候就会把颜料带到瓶子里,从而使水变了颜色。我以变魔初中思想品德优秀教学反思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快,被快字充斥的时代,没有什么事不是用速度和快来衡量的,仿佛只要快便是先进,便是优越,便是真理。事实并非如此,世上许多事情,从来就不是越快越好,因为过快的速度不但9加几教学反思本课开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复习了分与和的知识,将86597等等数分成1和几,让学生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都分出了哪个数。第二关则设计了91913914916这些题目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篇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9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9加几数学教学最后一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最后一课教学反思(一)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这篇文章都被选入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精选3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回首这段时间的教学历程,我们收获了成长和感动,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总结而烦恼吧,以下是小落花生教学设计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