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第11课ampnbspampnbsp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西征东征
  目的为推翻清政府巩固天京大本营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1853年1853年1856年
  领导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石达开秦日纲
  结果失败鄱阳湖大捷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为西征创造条件巩固天京大本营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xx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xx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

中班语言小汽车教案活动准备各种不同的玩具车子。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布置与儿歌内容一致的场景。音乐图片。活动目标理解儿歌内容,感知儿歌中的穿钻和绕等动词。运用动作感知和情景体验的方式学习儿歌。感受与同伴戊戌变法的背景教案教学设计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新学期初二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别致的小花瓶教案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学生作品)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实物出示想不想亲手做一个吗?(实物出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用橡皮泥来做一个别致的小花瓶。板书别致的小花瓶二观蒹葭的文言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说明蒹葭作大树和小鸟中班语言教案教学意图现在的孩子在家很娇惯所以养成自私蛮横的坏习惯,不懂谦让,不会与同伴分享快乐。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大树和小鸟。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教学目标1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理解大树和小鸟中班健康教育爱运动爱健康教案区域设置一语言区怎样预防感冒目标知道冬季是干燥寒冷的季节,能讲述一些预防感冒的方法。材料提供故事图片医生帽小兔头饰操作说明见照片二生活区我的小绵羊目标1练习在软物上绕线的技能。2发小班安全不跟陌生人走优秀教案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2巧克力玩具等。活动过程1讲莲叶青青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高二化学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结构和功能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3综合艺术活动教案设计综合艺术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一节由音乐切入的艺术课。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在学唱打电话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和创编新的歌词和表演动作,能尝试给不同的人物打电话,享受通讯手段带给人艺术教育活动教案设计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多学知识,特别是识字和计算等智力发展的知识。其实这未必效果好,一味的给孩子灌输识字和计算,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家长这个时候不妨
鸟的天堂的优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桨榕纠逼潮禁暇抛等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大榕树的茂盛和生命力强的特点。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初步了解静态描写。4。拓展阅读,积累语言,能加入鸟的天堂优秀语文教案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声声慢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立足诗歌形象,通过诵读研习,重现凄凉情境,体会凄愁情感,赏析凄美语言。教学重点揭示词人复杂深沉的凄愁情感,领悟词作形象声韵的凄美魅力。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播放歌曲声声慢)一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二教高一化学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爬山虎的脚首先是介绍某种植物形状特点的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范文1学习内容爬山虎的脚345自然段。五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教学流程一回顾导入。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二圆的。再次认识。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老王的教案创意说明写法探究课。这篇散文材料琐碎,但作者竟能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有面的整体,使读者对老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是学生作文中的一大难点,本设计就以写法探究为主要内容展开。教学步骤一中班语言教案鹅妈妈买鞋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理解鹅妈妈有趣滑稽的形象特点。2学习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并能从中干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活动准备1自制鞋子,袜子,花裙,项链,香水。2鹅妈妈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鹅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范文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