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发展为高科技产业带来哪些启示?

  编者按
  刘忠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石墨烯的研究及产业化落地工作。本文根据2021中关村论坛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演讲实录整理而成,在文中,刘忠范院士分享了其从石墨烯研究到产业化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我是做石墨烯研究的。早年主要从事石墨烯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后来开始关注实用技术研发,现在更进一步关注如何实现产业化落地。十几年来,我以石墨烯材料为抓手,做了很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体会和认识。
  石墨烯:潜力巨大的"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号称"新材料之王"。它是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层那么厚;也是强度最大的材料,理论上比钢强百倍;还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材料。石墨烯是纯碳材料,100%由碳原子构成。所以跟现在特别时髦的"低碳"概念不同,它是"高碳"材料。当然,相信这种"高碳"石墨烯材料能够为"低碳经济"做贡献。
  石墨矿属于天然的石墨。石墨是一种层状材料,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很弱,用胶带轻轻一撕就可以撕下来很多层。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反复对折撕,最后可以撕出一个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片,这就是石墨烯。早期的石墨烯实验研究就是用这种笨办法撕出来的,所以大家常常开玩笑地讲,石墨烯这个诺贝尔奖是透明胶带撕出来的。
  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是石墨烯研究的先驱,他们非常有耐心,真的是用普通胶带一层一层地撕出来了石墨烯,并且首次测量了这种单层石墨片的性质,论文发表在2004年10月22日的《科学》期刊上。
  这应该是石墨烯领域的第一篇热点文章,6年后两位先驱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从零到一的原创性基础研究突破常常是"无心栽柳"的结果,源于科学家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难进行规划和重点攻关。基础研究不是简单地规划和用钱砸出来的。没钱不行,光有钱也不行,基础研究有其自己的规律。
  石墨烯作为一种神奇的新材料,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想象的应用场景很多,尽管大部分尚处于研发阶段,比如电子信息、能源、功能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等。举几个大家在广告中常常看到的例子。第一个是石墨烯电池 ,严格意义上讲,应叫作石墨烯改性锂离子电池。原理上讲,石墨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添加剂,比当前主流炭黑导电剂拥有更大的优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导电性差,需添加大量的非活性、轻组分导电剂,导致能量密度降低。
  高性能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可显著降低用量,从而提升能量密度并实现快速充电。石墨烯的高导热性也有助于快速充放电时的散热,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单节电池的快充和整车快充不可同日而语,更须考虑充电枪和充电桩的功率限制。因此,部分商家所谓的"充电八分钟,能跑一千公里"的说法仅仅是营销噱头。
  石墨烯涂料是人们关注最多的另一个话题。 超薄石墨烯微片比传统玻璃鳞片(3—5微米厚)提供更好的物理屏蔽,延缓腐蚀介质的渗透。研究表明,绝缘性的氧化石墨烯或石墨烯衍生物添加量达到0.5%左右,氯离子的渗透即可降低一半,效果显著。在含有金属锌的重防腐涂料中加入0.3%左右的粉体石墨烯,锌的利用效率会更高,从而显著降低锌粉用量,降低成本。需要指出的是,比金属更稳定的高导电性石墨烯会加剧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而石墨烯提供的物理屏蔽效应仅能满足短期防腐需求。因此,不能过度夸大石墨烯涂料的神奇效应 。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全球防腐涂料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其中石墨烯涂料市场规模约8亿美元。目前中国从事石墨烯涂料业务的企业约700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和广东省。
  石墨烯在热管理和大健康领域承载着人们巨大的期望,也是目前最活跃的应用市场。 石墨烯是理想的远红外辐射材料,也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从发射频谱上看,石墨烯远红外线频谱与人体发射的远红外线频谱高度重叠,这也是所谓石墨烯发射"生命光波"的由来。利用石墨烯材料制造的电热转换设备,具有电热响应快、驱动电压低、发射率高以及电热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国内市场推出很多此类石墨烯电热产品,电暖画、电热服装、电热毯、加热眼罩、红外理疗房、地暖墙暖、护颈护腰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回顾一下石墨烯的发展历史。从2004年年末至今,石墨烯已经走过了将近17年的历史。其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和时间节点。
  2010年10月5日
  石墨烯研究的两位先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进一步推高了石墨烯的热度。
  2013年
  欧盟启动为期十年的"石墨烯旗舰计划",每年投资1亿欧元,推动石墨烯材料走出实验室,打造新兴石墨烯产业。
  2014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键材料更新换代实施方案》,石墨烯位列其中。同年,首家以石墨烯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第六元素"登陆新三板。
  2015年3月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东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成立国家石墨烯研究院(NGI),同年10月23日习近平主席参访NGI,继而引发了国内延续至今的"石墨烯热"。
  2018年10月25日
  北京市成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全力推进北京的石墨烯新材料研发工作,我担任首任院长。同年,华为发布采用石墨烯散热技术的Mate20X手机。
  2018年12月10日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成立"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NEIC),致力于基础研究和工程化齐头并进,抢占石墨烯新材料产业的先机。
  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号称从事石墨烯业务的企业超过2万家。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庞大的,估计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拥有石墨烯产业园30个、石墨烯研究院54家、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8个。全国20多个省份的"十三五"规划中,都有石墨烯板块的产业布局,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6年,北京市启动石墨烯科技专项,致力于把研发资源优势转化为石墨烯产业发展优势。
  许多上市公司密切关注石墨烯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6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石墨烯业务 ,涵盖了石墨烯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其中以新能源相关企业居多。在基础研究方面,2011年开始,我国学者发表的石墨烯相关学术论文就已领跑全球,占比达到34%。在石墨烯相关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更是遥遥领先,全球占比达到68%。可以肯定的是,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的石墨烯行业是居国际领先地位的。
  石墨烯产业:制备决定未来
  那么,石墨烯产业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 我们用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对标一下石墨烯材料。与其他新材料和新技术一样,石墨烯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也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技术萌芽期、期望顶峰期、泡沫谷底期、爬坡期、稳定应用期。对石墨烯来说,2004年年底算是技术萌芽期,随后迅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期望值越来越高,几乎成了无所不能的超级材料。2015年、2016年左右是炒作的高峰期,那时候石墨烯仿佛无所不能。但是现在大家渐趋冷静,过了炒作高峰。实际上,实验室里的材料和技术绝大部分很难走到最后,大部分中途夭折。政府决策部门,要有耐心,对新材料产业尤其要有耐心。对于石墨烯新材料来说,毕竟才17年的历史,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一直强调,对于石墨烯产业来说,制备决定未来。材料是产业的基石,如果没有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突破,就不可能有石墨烯产业。同样,如果没有扎实的制备科学基础研究,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所以也不能着急。还需要强调的是,缺乏针对性的基础研究也很难带来制备上的真正突破。如果我只是在北京大学实验室里带领学生做基础研究,尽管可以发一大堆论文,申请无数的专利,但是很难对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落地有帮助,这是我现在的切身体会。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石墨烯材料的质量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并非把材料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形成产业,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没有例外。
  我经常开玩笑地把石墨烯分成两大类:男石墨烯和女石墨烯。男石墨烯对应于石墨烯粉体材料,属于傻大黑粗型的材料;女石墨烯对应于石墨烯薄膜材料,属于白富美和高大上型的材料。两种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方法不同,用途也完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离产业化比较近的、国内研究比较多的是粉体石墨烯材料。粉体石墨烯材料的制备现状是什么样呢?201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认真检测了来自全球60家企业的粉体样品,发现大部分材料的石墨烯含量低于10%,也就是其中有90%不是石墨烯。而且,作为纯碳材料的石墨烯,碳含量竟然不足60%。可以想象,这样的材料怎么可能肩负起石墨烯产业的未来?我们必须在材料上狠下功夫。还是那句话,制备决定未来。
  高温炉子里烧制出来的薄膜材料也是一样。2018年,我们写了一篇60多页的综述文章,总结了团队十年来的石墨烯薄膜生长工作。实际上,对于石墨烯薄膜而言,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理想的石墨烯薄膜是完美的二维单晶材料,而现实的石墨烯薄膜是由单晶碎片堆积起来的富含缺陷的多晶薄膜,就像一件缝补起来的破衣服。道理上也不难理解,石墨烯薄膜的高温生长过程非常复杂,涉及诸多基元反应步骤。真正完美的石墨烯生长,必须设计和控制好每一步,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其实做大不难,提高产量并不难,但是做好很难,这就是现状。
  致力打造一个千亿级石墨烯产业帝国
  我的团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入石墨烯领域,至今已经13年了。早年我本人研究的是石墨烯的姊妹篇——碳纳米管,二者的制备方法、性能检测方法非常类似,基础是相通的。这样算起来,我已经从事20多年的石墨烯相关研究了。进入石墨烯领域之初,主要关注基础研究,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石墨烯薄膜,研究其好玩的性质,探索其可能的应用。后来下决心做点真正有用的东西,发展石墨烯薄膜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这是石墨烯产业的基石。从实验室样品到规模化产品,是一个重要的跨越,成立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大的舞台,可以做实验室所不能做的事情。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是由北京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北京大学牵头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2018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研究院落地中关村北区翠湖科技园,一期研发大楼2万平方米,注册资本3.226亿元,十年规划总投资20亿元,现在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40人。研究院的定位是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策源地、高端石墨烯材料生产和装备研发基地、面向全球企业的"研发代工"平台、高科技人才汇聚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以及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示范区。研究院重点关注三大业务板块: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和装备研发,面向未来石墨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以及面向当前市场的企业研发代工。
  过去三年来,我们已经实现了不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明星产品。比如,第一个是领跑世界的A3尺寸石墨烯薄膜 ,年产1万平方米。每张A3尺寸的石墨烯薄膜售价2万元,还很贵。第二个是单晶石墨烯晶圆 ,4英寸晶圆年产10000片,6英寸晶圆年产12000片,每片售价3000美元以上。第三个是超洁净石墨烯薄膜 ,目前只有我们能够生产这种最高质量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在高温炉子里"长"出来的时候非常脏,我们率先实现了超洁净生长。这种超洁净石墨烯的性能接近理论极限,代表着石墨烯薄膜制备的最高水平。第四个是超级石墨烯玻璃 ,我们自己发明的技术,年产5000平方米。我要强调的是,这些石墨烯材料的生产装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BGI拥有自己的石墨烯装备研发中心,已经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石墨烯生长装备。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优势在于,我们拥有三大协同创新团队:基础研究团队依托北京大学高水平的研究生和博士后队伍,还有专业的工艺研发团队和装备制造团队。三个团队协同作战,缺一不可,快速推进着石墨烯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工作。显而易见,单纯在北京大学做基础研究,没有后两个团队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而只有后两个团队,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支撑,也很难有竞争力。对于石墨烯新材料来说,规模化是一个重大的跨越,也是推进材料产业化的关键。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做出来的是石墨烯样品,谈不上是石墨烯材料。做材料规模化制备的团队很少,相比做样品来说难得多。我的实践体会是,在石墨烯材料研发方面,基础决定实力,工艺决定质量,装备决定胜负。 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就没有实力和竞争力。2021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墨烯制备科学"基础科学中心正式获批成立,依托北京大学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这是石墨烯领域的第一家基础科学中心,是对我们过去十几年来工作的认可,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基础。只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没有规模化制备工艺的研发,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与此同时,自己做装备非常重要,装备是工艺的"固化",先进的制备工艺需要新的装备来实现。当然,自行研发装备也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
  实现从研究思维到工程和产业思维的跨越
  我的另一个体会是,从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时,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实现从研究思维到工程思维和产业思维的跨越。 这一点极为重要。研究思维是好奇心驱动,是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新奇特很重要,创新性来源于此,这是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工程思维是聚焦一个特定的东西,造出一个具体的东西来,比如一座桥梁,不能满足于搞花样,这是工程师的思维方式;产业思维是必须考虑市场因素,考虑成本、价格和可竞争性。实际上,并非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材料才能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对于石墨烯新材料来说,光有研究思维肯定不行,要有工程思维,还要有产业思维,三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 我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是让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有一个公共平台、共同的抓手和利益共享机制,三者缺一不可。
  现在大家经常讲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还没有理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一个是单一主体内的协同创新模式;另一个是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模式。 像华为这样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就是典型的单一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他们自己拥有科学家团队、工程师团队以及市场运作团队,在一个统一的目标和利益链上协同创新。而多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涉及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或创新中心以及企业等独立实体,希望在共同的目标牵引下,步调一致地协同创新。
  两种模式哪一种更高效其实一目了然,前者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而后者则像多台同步运转的机器群,难度完全不同。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更多地重视多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让一大堆机器顺畅地协同运转,选择的是一条难度极大的路径,值得深思。我认为,应该更多地推进单一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让千千万万个具有内部协同创新能力的企业成长起来,这才是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难题的根本之道。
  大家的共识是,工程化研发是基础研究成果走向产业落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而企业才是一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所在。没有企业机制,没有企业家的担当,"卡脖子"技术永远解决不了。我们要像尊重和重视科学家那样对待企业家,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发展石墨烯产业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国家意志和市场意志的有机结合,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坚持,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走向未来的关键所在。
  来源:科技创新、龙江石墨等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苹果手里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国产手机学习和借鉴?1。处理器基本不挤牙膏,每一代都有肉眼可见的提升,且大部分处理器能效比十分优秀2。系统克制流氓软件,不会莫名其妙的下载应用3。用的时间久了以后,系统只会反应慢,基本不会卡顿或者死机千元骨传导蓝牙耳机,它到底好在哪?南卡RunnerPro2体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生活中处处是选择。选择了安逸,就与激情与冒险无缘,选择舒服地躺着,就不可能自动长出结实的肌肉和健康的体魄。这句话用到手机充电器一直插在插座上,耗电吗,注意什么?现在人们对手机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充电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大部分人为了图一时省事,手机充完电只把数据线接口拔掉了,充电器还在插座上插着。这样不拔是否耗电呢?又要注意些什么?想要了解是不华为哪款手机比较适合刚要出门打工的呢?阅读是一件快乐而又苦逼的事。华为哪款手机比较适合刚出门打工的呢?首先买手机的这个钱不是自己挣得,手机肯定不能买太贵的,两千元以下的手机就行了,家庭富裕的另算。至于想买更好的手机等着为什么很多司机对滴滴不满,却一直不跳槽?司机为了养家糊口,司机和滴滴平台是杨白劳和黄世仁的关系。滴滴的绝对垄断地位造成司机和平台之间严重不公待遇,碍于订单量巨大司机必须忍受滴滴无理规则。国家七部委出手审查滴滴120余天,腾讯推出退休方案,90后打工仔能干到退休吗?腾讯的退休方案近期腾讯正式推出了员工退休待遇方案员工在腾讯法定退休时,可同时享有定制纪念品长期服务感谢金退休荣誉金三项福利。其中,长期服务感谢金为6个月固定工资而退休荣誉金共有服务人民财评让越界APP寸步难行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原创稿近日,因涉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38款APP被限期整改并予通报。这是今年以来工信部第三次就APP侵害用户权益问题堆料最足一款骨传导耳机,南卡RunnerPro2实测全是惊喜在最近1年里,骨传导蓝牙耳机越来越受运动爱好者的青睐,以其优秀的佩戴体验更符合运动时候的使用。机友也不例外,周末偶尔跑跑步,装备必须装备起来,所以最近我就入手了南卡RunnerPr没有什么手机是一个充电宝解决不了的,实在不行可以来两个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每天使用手机频率占据了我们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虽然说手机本身电池也不断的在改进中,但是效果好像不是那么很显著。随时为我们的手机补充电源是一个很关键问题,永别了!美国雅虎宣布撤出中国大陆市场,是经营失败么?11月2日,美国互联网公司雅虎宣布撤出中国大陆市场。这是这家曾经的全球第一门户搜索网站在中国最后的声音。我们这次完全可以说,永别了,雅虎!雅虎全部退出中国市场,理由是中国的商业和法大事评丨磷酸铁锂电池逆袭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每经记者李硕每经编辑裴健如近期,多家车企相继宣布未来将在旗下新能源车型中搭载磷酸铁锂电池,使得未来谁将主宰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日前,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
俄罗斯将免除国内IT公司3年所得税IT之家3月2日消息,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汀宣布,俄罗斯当局将特别注意在制裁条件下支持国内企业。俄罗斯总理指出,对俄罗斯实施的限制为国内投资提供了新的机会,税收优约合人民币107万元太阳能电动汽车将于今年限量交付风阻仅0。20Cd撰文志赫编辑9tHdAy出品柿柿车工作室(S2Cstudio)2021年无疑是新能源的产品与销量大年,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60万辆,同比增长超数字经济跟互联网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关注过我的文章的朋友就知道,我在我的文章里多次提到房地产时代互联网时代和数字经济时代。房地产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已经发展成熟,并且是在去泡沫的阶段。而数字经济时代将会是当下及未来相当长新松机器人国内首创埋件焊接记者金晓玲报道记者3月1日获悉,由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埋件机器人智能焊接系统,日前在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顺利交付应用。此次实现埋件智能焊接,是国产机器人首创真无线耳机厮杀正酣,未来到底要拼什么?文丨王新喜自从2016年苹果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AirPods之后,TWS(真无线)耳机市场走向了繁荣。5年间,小米OPPO华为荣耀三星等玩家陆续入场。2022年初,OPPO荣耀俄乌开战,竟然大笔购入比特币来对抗国际结算系统社交性死亡据了解,此次乌俄战争,俄罗斯为了避免卢布持续下跌对抗制裁,已购进40亿元的比特币来避险,同时也是为了对抗国际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此举直接导至比特币指用惯安卓系统后,再次换回iOS是种什么体验?说到心坎了之前一直用的就是安卓手机,小米华为一加都用过,甚至华为推出鸿蒙之后,还用了一段时间的鸿蒙系统,主要是因为工作原因,一些软件苹果手机下不了,但是感觉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呢,上个月在转为什么选智汀智能生态系统?目前,活跃在大众视野的智能平台非常多,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比如国外的苹果HomeKit亚马逊Alexa,GoogleHome等,以及国内的米家华为阿里等等,这些品牌争先恐后想要做一个手机空间不够,换机是选256G还是选512G?有网友反映,老感觉手机没用几个月,就开始提示空间满了,需要清理内存,都已经256G的存储空间了,为什么存储空间还用得这么快?游戏占用了十几个G,微信占用了100G,是不是256GB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为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买手机在线上买还是实体店买呢?前苹果员工这么说,帮你避雷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普及了,并且几乎大家都人手一部手机,有些朋友甚至拥有两部手机,不过随着如今手机更新迭代的速度日益加深,一部手机的使用寿命似乎已经不到2年了,那么人们对于换新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