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大构成之一的立体构成,是所有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运用不同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成新的立体形态的方法。通过立体构成基础训练培养学生三维空间的造型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注重空间构成形式的室内设计专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许多高职立体构成教学往往围绕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作一体化以学生为主导构建职业能力等主题开展,对传统的教学与练习模式进行较大程度的改变,而实际上传统构成教育的基础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形式感仍具有显著的效果。立体构成是一门抽象化、概念化的学科,它将人类不可靠的思维与灵感转化成规则的、理性的设计语言,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大量的思考和实践才能对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只有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一定技巧并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而获得成就感时,学生才能体验到快乐。
  笔者认为,立体构成教学改革必须围绕培养学生对形式的良好感觉,让学生理解并能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立体构成作品展开,这也是立体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学科教学的目的所在。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抽象的思维方式
  构成的基础在于用抽象化的形式语言表现设计作品,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基础造型能力薄弱,缺少抽象的构成意识,因而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构成设计力求一切作品尽量简化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矩形、三角形、圆形或是立方体、圆锥体等进行实践,其构建的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抽象造型的规律和方式,进而运用到不同的设计中。
  2.创造形式美
  立体构成属于无目的构成,构成作品可以不考虑任何实用因素。是否具有形式美感,是一个设计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不仅对什么样的作品具有形式美进行了概括和描述,也表明了如何创造形式美。形式美的法则,如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可以引导并启发产生更多的造型。
  3.材料及制作
  立体构成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形态要素的组合,所有的设计必须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涉及所选用的材料、制作手法、是否符合力学原理等。立体构成绝对不是简单粗暴地将任意材料进行堆砌,或是为了突出个性,故意选择一些特殊的材料或者废弃品进行粗制滥造地堆砌,这对作品表现力毫无益处甚至显得浮夸。立体构成的制作过程既是学生设计的过程,又是教师指导的过程,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只有对作品进行细致、恰当的塑造,才能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课程改革构想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整个课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理论教学,构成基本原理和立体构成形式美的讲解,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立体空间感觉,并通过设计作品的分析讲解认识抽象形态的魅力;其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运用抽象的形态要素,即点、线、面、体块进行分割与组合练习,组合的方式可以采取重复、对称、渐变等能展现形式美的表现手法;其三,空间构成练习,在所给定的空间大小范围内,运用点、线、面、块等抽象形态进行分割与造型形成一个空间的序列。这样的实践练习也可以说是点、线、面、块的综合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构成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态度。
  1.理论教学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以点状、线状、面状和块状呈现,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立体空间。教学中,我们从室内设计和建筑、景观或雕塑作品中分析这些基本要素。这些抽象的形态不仅能作为装饰构建,还能用于表现情感和精神状态。中的景观雕塑作品采用线作为造型要素,语言单纯而简洁,其垂直向上升腾的轮廓线有力地勾画出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有效地表达出积极向上、具有生命力的情绪特征。
  在立体造型中,面具有分割、围合与界定空间的作用,面的形状同面与面的链接方式决定了所围合的空间的特点。如,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整个建筑屋顶采用薄薄的面材,墙体采用大理石和玻璃薄片组成,墙体布局灵活交错,隔而不断,室内外各个空间被分割但又具有流动性。建筑材料颜色与质感简洁大方,搭配考究,突显出建筑物高贵的品格。块材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面材围合成的空间,如一个建筑物从外部观察它是一个占有空间的实体,而内部则是由墙体围合的可以使用的空间,实体具有大小、轮廓,是实际存在的,而空间则是虚无的,却能被人感知的。因此,在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认识实体与空间的关系格外重要。室内设计,灯饰、桌子、吧台采用规则或不规则体块造型,红白搭配显得室内空间时尚、大方,通过吧台、桌子等实体围合的空间,则是人使用的空间形体。
  2.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
  根据高职室内专业立体构成课时较短的特征,基本实践内容可以简化为三个内容:点、线综合构成,面的形态构成,块体与柱体。
  在点、线综合构成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寻找更多不同质感的点、线材料进行练习,要求作品具有稳定的结构,要考虑各个角度的造型是否优美。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立体构成研究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训练动手能力,使其学会在设计中不断推敲、修改,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点、线形态的链接与纵横交错之间形成稳定的结构,显示出一种类似分子结构的体态美。在材料的选择上,牙签、泡沫、卡纸都是平常的材料,泡沫制作成绿色,与教师要求的白色底座搭配得宜。作品完成后由作者拍照,并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点评,并且计入平时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面的形态构成包括半立体构成、面的连接构成以及面的空间分割构成。半立体构成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练习,用卡纸进行切割并折叠,从而构成各种形态。面的连接构成,将白色面板切割成大小渐变的若干块面,面一侧轮廓为自由的曲线,将面材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近似螺旋形状造型,这样的设计简单且大方。白色是笔者在立体构成教学中较为推崇的颜色,不会因色彩搭配失误而削弱作品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抛开了色彩要素,仅仅从形体出发的设计,更专注于研究造型。面的空间分割构成练习,在底板上画出限定空间围合方式的框架结构线,根据这些结构线,用面板在底板上排列、组合,空间划分后具有某种序列,如发散、聚拢、环形、多边形或开放、闭合、融通等,也可以序列为基础做更多的造型变化。练习的目的在于采取某种主要的形式方法,让作品的形式与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避免了学生在设计初始阶段的盲目或无序。
  块体练习主要以多面体设计为主,包括正方体、十二面体、二十面体设计,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意识、认识块体作为实体占有空间的魅力与力度有着重要作用。图7 为学生的二十面体作业。如今纸的种类很多,选取韧性、厚度适中、质感良好的纸张很重要。
  3.空间构成
  更为深入的实践练习内容为空间构成。如,综合运用点、线、面、体等要素,运用点、线、面、体等抽象形态对空间进行分割与造型形成一个空间的序列,空间构成作品长、宽、高度不小于35cm,作品要附有正方形底座,尺寸为45cm,空间分割的材料用白色面板,底座也要求为白色。要求所构成的空间具有稳定的外部结构,具有流动的视觉美感,被分割后的空间具有主次关系,形成封闭、开敞、交错、重叠等空间趣味。
  具体操作时,学生两人为一组,首先讨论设计理念,然后画出简单的草图,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根据草图分析其可行性:一方面是作品制作完成后的视觉效果,如空间整体造型、内外结构如何衔接以及各个角度的形态是否优美等;另一方面是作品能否制作出来,并且具有稳定的结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修改设计草图,再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造型进行调整,甚至可以完全推翻设计草图,一边制作,一边设计。
  在制作阶段,指导教师需要深入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学生在设计初始阶段大多是盲目的,一些设计的构思并没有系统地展现出来,或许只是几块面的穿插、重叠,或许只是几个体块的组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初步构思快速、准确地判断并为学生提供建议,将其构思深入化、系列化,这既是指导学生完成该设计的过程,又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空间构成学生作业案例分析,作品整体外观错落有致,水平和垂直块面构成空间结构,整体给人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较大的封闭空间与较为敞开的内外通透的空间形成主次对比,线化的块面不仅围合了空间,还形成了空间的虚实对比,良好的切割与制作也为作品增分不少。图9 中的作品以体块造型为主,强调了实体给人的力度感与饱满的视觉效果,整体外轮廓造型为一个正方体,由造型类似T 字形、C 字形或L字形的大小不一的构件组成。
  结语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所有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形式感觉。因为所有的练习都不具有实用目的,甚至可以为了单纯研究造型而选择黑白色系,以减少色彩对造型效果的干预。在运用点、线、面、体等抽象形态构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体会与把握科学而理性的视觉法则,引导学生进入理性思维的设计之路。实践教学中所有的学生作业都应在教师对作品的观察与建议下完成,避免学生在制作与设计过程中面对实体形态的盲目。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以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进一步调整作品,作品的最终效果来自于师生的互动和对实体形态的不断观察和调整,这个过程对构成教学的意义重大。

再婚与再婚家庭研究婚姻重组在当代量与质的变化进入近现代社会,由于离婚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人的一生中重组婚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再婚人口有了持续增加的趋势。1。再婚,从另类到众多再婚者我是大诗人打造传统文化的力量我是大诗人是锦州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2015年1月份开办的一档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的诗词互动大型文化益智电视节目。以娱乐为外壳以文化为内核,以演播室诗词竞猜为主,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高职当代文学教学中的茶文化形象解析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很多文人骚客在文学作品中嵌入茶文化,表达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看法。在国外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茶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1)内容摘要温州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对策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举措品牌标志国际化海外国际化背景下温州民企的转型治理摘要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典型代表的温州民企,现今已完成了量的积累,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温州民企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大都市发展的路径浅谈现代大都市的近代起源内容提要人类前工业时代就已产生大都市,但因时代的局限性未能按历史的轨迹延伸下去。自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一些都市在商业殖民主义的推动下,在彼此相互竞争内外矛盾的交织中日益呈现现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彝族传统节日文化空间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是民族个性民族审从皇家戏院看英国文化遗产保护从ldquo皇家戏院rdquo看英国文化遗产保护皇家戏院是设计英国国家艺术馆的建筑师威廉bull维尔金斯(WilliamWilkins)的作品之一,是英国官方认定的具有特殊建筑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及路径选择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学术界目前形成的共识是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这种共识的背后意味着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mdashesteem之比较摘要sEi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译成ldquo自尊rdquo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
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必须重视两张气候变化图图1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降水变化(单位)图2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二氧化碳加倍时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单位)从目前粮食生产总体来看,我国取得连续6年大丰收,探寻中国碳交易路径交易资源巨大,却无法进入国际碳交易的主场,我国碳交易面临的尴尬情形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排放权市场。只有从标准体系资源整合三方面着手驱动,才能避免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局面。去年底的哥本哈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欧盟低碳能源法律政策能源和环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能源问题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也是环境问题。随着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环境保护战略在能源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促进环境保护必然将作为能源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淮河治污任重道远2006年1月17日21日,作者有机会随同国家环保总局到淮河流域的安徽河南检查落实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检查期间,检查组听取了安徽河南两省人民政府关于淮河流域水低碳变革与创新路径低碳变革全新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是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与生产力革新的问题,单纯希望从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角污水再生利用领域及可持续回用分析一污水回用的意义污水回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有200多个污水回用厂,每年为850多个用户提供回用水(非饮用水)约4当今气候之争的思辨论文摘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引发的矛盾,成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讨论的难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污染大气,发展中国家工业进程刚刚开始。要减排,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要发展新工艺新污水回用过程的深度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摘要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缺乏和水质的不断恶化,污水回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污水回用过程中使用的几种深度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它们的机理以及应用作了简要概述,同时提出了这些方法今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0引言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水污染控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水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法已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正在发展绿色经济积累生态资本编者按当前,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好地球家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应该义不容辞地履行环境责任,实现绿色发展。本文作者从认清责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