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浅谈电动汽车内室软硬人机界面的整合设计

  汽车人机界面设计是汽车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电动汽车人机界面的设计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新技术对车身结构和动力总成的革新,使得内室空间格局发生变化,这对内室造型(硬件)设计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物理空间的拓展也驱动着交互(软件)设计空间的拓展,表现为车载系统信息容量的扩增、多维信息模型的构建以及全新交互方式的设计等,因此,汽车内室人机界面呈现出软硬设计相结合的特征。然而,目前的开发流程却是二者互为独立、各自发展,这影响了设计质量,导致了用户体验的碎片化倾向。针对该问题,这里对比造型与交互设计流程,提出并构建了设计整合的框架,并通过自主品牌量产电动车人机界面的设计实例,初步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1汽车内室的软硬人机界面设计
  在新能源与互联网的发展与驱动下,汽车内室人机界面呈现出造型(硬件)设计与交互(软件)设计结合的趋势。造型(硬件)设计是指以工业设计为背景的内室及零部件设计,交互(软件)设计是指以信息内容为主体的车载系统显示、控制与交互方式的设计,二者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流程。而用户体验不分软硬,尤其在执行驾驶任务时,用户对界面的认知与反馈是兼顾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通道连续体验的综合反映,因此,有必要将分离的研发团队和设计流程进行资源、对象和平台的整合,这对于汽车人机界面用户体验的概念诠释与设计表达有着积极的意义。
  2汽车内室造型与交互设计流程对比
  汽车内室造型设计具有高复杂性、高投人和长设计周期的特点,是一个环环相扣具有时序性与阶段性特征的过程。Kunio Lwata将宏观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分解为概念设计阶段、三维模型构建阶段、造型效果虚拟表现阶段、油泥模型制作阶段和基于油泥模型的反求数模阶段,一般的开发周期1~3年不等。交互设计从需求确立、设计到评估是一个快速迭代、多次循环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交互设计的开发周期为一个月至半年不等。根据快速应用开发方法,交互设计的研发流程包括理解用户需求、提出概念模型、构建交互原型、测试评估等阶段。对比两个流程可见,造型(硬件)设计与交互(软件)设计在流程载体、设计对象等层面都有较大差异,造成设计方法和设计人的分离,严重影响了设计的质量,也造成了软硬界面交互体验分离的碎片化现象,因此,这里就汽车人机界面设计流程分离的问题展开研究。
  3汽车内室造型与交互设计流程整合卡耐基梅隆大学的Asim Smailagic基于跨领域设计流程的整合,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跨领域并行系统设计方法,简称UICSM (a User-Centered InterdisciplinaryConcurrent System Design Methodology),其目的是为了协同工业设计师、人机交互设计师、电气及机械工程设计师进行跨领域、跨流程的系统开发,并结合终端用户的测试评估进行产品的迭代与优化。UICSM通过整合各学科全流程的设计活动,对设计过程和对象进行抽象化,构建了产品开发的整合框架,从宏观上将各领域并行且分离的设计活动按照开发的时序关系,整合成3个阶段,即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和设计实施。
  这里基于UICSM所提出的面向流程整合的3个阶段,将造型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开发流程整合成概念发散、完善设计、测试评估3个阶段概念发散阶段是指,通过软硬件关系的匹配将造型设计中的内室部件、人机参数与交互设计的信息构架、交互方式进行映射,在整合设计输人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发散。完善设计阶段是指,通过软硬件设计风格的匹配来整合造型设计、材质、色彩、工艺(CMF)、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视觉语言,进行造型和界面的视觉设计。测试评估阶段是指,通过实体评估与虚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内室模型与交互系统的工作原型进行测试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的迭代和优化。
  4自主研发电动车人机界面设计实践
  本案例基于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电动车研发项目,通过电动车内室造型设计与车载系统交互设计的实践,对造型与交互设计流程整合框架进行实例验证,开发过程共分为3个阶段,即概念发散、完善设计和测试评估。
  4.1概念发散
  概念发散整合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的前期输人,整合设计的关键是在软硬件关系匹配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发散。所谓软硬件关系,是指造型与交互设计关联与制约的驱动机制,在本次电动车人机界面设计中表现为3个层面。
  第一,在概念发散阶段内室总布置、人机参数的输人制约着显示、控制界面的设定,在这一层关系中是造型(硬件)对交互(软件)的设计驱动。例如总布置的内部空间及宽度方向尺寸,就直接制约着主仪表板显示界面的分布位置、方向和尺寸;副仪表板宽度则对该区域控制界面的按键及其交互方式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概念发散阶段确定车载系统采用手势控制的交互方式,因此实现手势功能的传感器及元件的安装、设置就成为主、副仪表板造型设计的约束,在这一层关系中是交互(软件)对造型(硬件)的设计驱动。在本次设计中,传感器的感应区域尺寸为:200 mm x10 mm,空间高度需大于500 mm;经测试,手势控制界面的最佳位置在驾驶者右侧前臂舒适区域,因此,传感器的设置成为副仪表板造型设计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通过交互方式的创新驱动造型(硬件)设计的表现。
  第三,在概念设计的工具层面构建情景板,旨在建立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的情境依存关系,即二者受同一情境材料的驱动,使原本分离的设计活动具有相似的触发情境,在原本独立的设计过程中建立二者的情境依存关系,因此,是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互为驱动。在本次设计中,概念主题定位为科技感,视觉看板表达科技感概念之下的灵动、优雅设计主题和视觉线索。围绕这一设计概念,造型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分别获取表达主题的多张产品图片和交互技术图片。整合概念和视觉的情景板,通过相似风格、相似概念和相似景象为设计师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确保了软硬件界面风格的匹配和设计元素的统一,为电动车人机界面交互设计的软硬件整合起到了积极的驱动作用。
  4.2完善设计
  本阶段整合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的设计风格,进行内室造型,CMF与GUI的完善设计,在此过程中,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并行,分为两个步骤。
  1)内室造型草图和交互设计流程探索。内室造型草图设计基于对外观造型主要特征的提取,即硬朗的折面和型体的嵌套关系,主要体现在主、副仪表板的T字型特征。此外,通过主仪表板在空间高度上的造型设计,用来安装显示和控制界面,分别是位于仪表面罩板上部的嵌人界面、方向盘中部的嵌人界面和中控界面,三者的显示内容分别对应行车信息、驾驶辅助和娱乐信息。由于3块界面的不同方位和不同功能,因此需要分别构建相应的信息构架和交互流程。
  2)造型效果图和界面视觉设计。在这一步中软硬件设计共同体现科技感(灵动、优雅)的概念主题,造型(硬件)设计是在草图的基础上对内室造型、材质、色彩、工艺进行深人的推敲和效果图绘制。手势交互传感器布置于中控面板上部,处于空调出风口之间,在材质上采用与出风口设计一致的金属装饰件,与方向盘、侧门板的金属装饰条形成内饰材质的呼应,同时,银色的质感也强化了科技感的概念主题。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分为3个部分:平视显示辅助驾驶信息界面、方向盘行车信息界面及中控娱乐信息界面。在进行视觉设计时,首先对界面元素进行简化处理,提炼出体现科技感(灵动、优雅)的视觉元素,例如环绕的光晕和渐变的线条。为了与中控面板的部件造型保持风格一致,摒弃了复杂的效果和多余的装饰,采用了短弧线和小圆角为系统界面的装饰元素,这些元素在图标和字体设计中均有所体现。
  4.3测试评估
  本阶段是将造型(硬件)模型与交互(软件)工作原型相结合进行测试与设计优化。本次电动车人机界面设计的测试评估,分为数字模型评审与系统原型的用户测评。首先通过数字模型的评审对型面细节进行推敲和调整,同时结合手势交互的传感器原件、工作原型,在虚拟驾驶室进行系统的测试评估。通过邀请用户参与测试,获取了有价值的反馈,例如在传感器位置和手势动作之间存在空间上不配合的问题,传感器位于中控屏幕上方,用户进行手势操作时易产生误操作,需要对传感器位置进行向下移动,因此与之紧密相关的中控出风口位置也需作相应调整。在界面视觉方面,界面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及字体大小的设计,也需根据不同的显示位置而作出相应改变。通过本阶段的整合测试,造型(硬件)和交互(软件)设计并行优化,加速了迭代周期。
  5结语
  对于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工具、方法的探索还在不断完善,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这里就造型(硬件)与交互(软件)设计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并构建了软硬件整合设计的框架,即将汽车人机界面设计流程整合成概念发散、完善设计、测试评估3个阶段,对软硬件关系匹配、设计风格匹配、实体评估与虚拟测试相结合等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并通过设计实践得到了初步验证。当前,结合成熟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法与交互设计方法将为相关领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可行思路,对汽车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节能中国大思路从全球性的减排行动到风行时尚的低碳经济,从款款而来的智能电网到横空出世的新能源汽车,处于变革时代的人类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着华丽且具有诱惑力的转身。而在这种宽宏背景的烘托之下,中国风电行业13机组闲置新能源专业论文(1)朝阳产业也遭遇产业过剩?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给一向疯狂的风电投资热当头一棒。业内人士说,2009年对于风电行业来说,是一个转折年,整个行业已经到了挤出泡沫的阶段。2011年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家居网的分析依靠3C技术(ComputerTechnology,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nsumerTechnology),伴随信息家电的发展,组建一个家庭局域网络有关加强水污染控制的思考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在分析水污染的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就控制水污染进行了探讨思考。论文关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研究内容提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本质属性,它规定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相互联系,就相互区别,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十二生肖的起源及其流变十二生肖是记人的生年属相的,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辰时,则称十二兽历。十二生肖(兽历)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几乎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民俗事象。探讨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的时间可不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啊。以下是由品学网范文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论文关键词孔子伦理思想明清徼州宗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摘要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其表现内容也十分繁杂,但都根植于孔子伦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建构和谐社会应当利用宗族资源摘要同宗农户在婚丧大事上互相帮助是宗族得以建立的基础,历史上宗族为农户提供了简单公共产品,也为个人追求归属感尊重威望等高层次需要创造了资源。在土地革命中宗族成为对抗革命的力量,所以民间组织与乡土传统文化关系浅析民间组织与乡土传统文化关系浅析中国的农村是中国乡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乡土文化得以不断发展繁荣的源泉。我们对于乡土文化尤其是乡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还相当有限,况且随着现wWw。组织文化对企业战略行为的选择与塑造研究创业成功以后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是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和追求,为了避免患上大企业病,企业家想方设法珍视着自己企业的激情与文化。殊不知,与任何事情一样,这些自己以前赖以
如何提高化学课的趣味性论文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没有基础好坏的区别,但是却有成绩好坏的差异,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学习的兴趣的差异,如果学生对它感兴趣,应该是很容易学习好的,如何提高兴趣,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多媒体化学教学兴趣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微观现象,突破教学重难点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借班级管理强化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班主任要想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必须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学的新突破,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引入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可见度,降低实验的危害性,使化学概念抽象形象化,培养学生创造浅谈初中化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摘要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中学化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入化学课堂的必要性以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机的把握,并客观认识其优缺点,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高中化学课程不同模块教学探究度的把握论文摘要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为例,研究分析高中化学不同模块,探究教学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关键词探究度模块兴趣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浅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摘要2015年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的一声巨响,震惊世界。这场发生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截至9月1日发布的数据是已发现遇难者人数159人,失联人数14人。悲剧创设实验情景提高化学课堂效益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同。而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非常具有探究性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依托实验为载体,积极创设初中几种化学实验的改进与自制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演示,就是通过直观的,丰富多彩的,奇妙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产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极大兴趣,从实验的探究中对理论的论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下面对初中课本中的几个化学实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基础教学论文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会跑,先得学会爬。由此我想到了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在平时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关于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论文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