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摘要:《桃花源记》是一篇流传至今的美文小品,语言朴实、简洁,却内含深意,往往令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它之所以名垂至今,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其审美性较为突出。本论文主要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三个层面分析了《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关键词:审美性;美;审美趣味
  所谓审美性,即文学的审美属性,就是说审美客体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审美特征,就是说审美客体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审美特征,并且能够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来吸引、感染、震撼审美主体,从而给审美主体带来感官上、情绪上、思想上不同层面的某种具体的审美趣味,例如感觉舒畅、情绪愉悦、境界提升等。审美性是文学作品必须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也是衡量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当然,除了审美性之外,思想性、实用性对于文学作品同样重要。也就是说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而且其本身就具有某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传递给审美主体,使之获得某种启发,或在思想、行为上有所改变,除了对个人产生影响外,它也服务于社会,对社会和社会人能起到实际性的作用。这种实用性在文章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当然对于古代文章而言,由于它并未与文学真正分野,因此它不仅是文章,亦是文学作品。而中国历史悠久,优秀的文章也是浩如烟海,细细品之,便易发觉其多具有以上三种特征。古代政论文多显思想性和实用性,游记文多显审美性和思想性等。 《桃花源记》是一篇流传至今的美文小品,语言朴实、简洁,却内含深意,往往令读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它之所以名垂至今,D方面在于它描绘了一个所处封建社会老百姓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这种恬静的理想社会是虚拟的,是无法实现的,才引起古今中外世人的诸多遐想,且产生共鸣,故而流传至今;一方面在于它简洁、优美、生动的文字塑造了其较高的文学价值,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故流芳百世。而在其文学价值中,审美性价值的体现是较为突出的。对此,本文将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思想深度三个方面来对《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进行阐述。
  一、感官感受
  这里的感官感受,并非我们所俗称的具象的“感官”,而是一种“虚拟”的感官,是通过审美主体的阅读,脑子里会呈现出某种和文本描绘相符的视觉影像,这种视觉影像并非是通过人的具体感官DD视力看到,而是通过人的大脑虚构而成,并且审美主体能够在大脑中清晰地看到此种影像,同时它也能够传输给审美主体某种具体的美的感受,如欣悦、悲伤、平和等。当然除了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外,听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也会在虚拟的影像中配合着视觉发挥作品,以使审美主体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对桃花林有这样一段情景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句描绘了这样一种画面:一大片的桃花林,笼盖在溪岸两旁,仿佛置身于红花的海洋,阵阵芬芳袭来,如痴如醉,轻风拂过,落花纷纷,连软软的草地上也洒满了桃红的身影。而审美主体在阅读这些文字时,大脑中会同步勾绘出这样唯美的视觉画面,同时其他感宫发挥作用,仿佛能够闻到桃花扑鼻的香气,仿佛能够听到轻风吹拂的声音,连柔软的草地仿佛也能感觉到,心里不由自主便会产生“美、清新、舒畅”等具体的美的感受,仿佛置身于其中,并深深陶醉。
  当渔夫舍船穿过狭窄的山洞,他看到了这样的景像:“夫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些语言描绘的一幅这样的画面:土地平坦广阔,矮矮的房屋排列得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有美丽碧绿的池塘,有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声处处都能够听到,田地间来来往往忙着耕作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的人D样,老人、小孩都非常闲暇自在,发出欢快的笑声。这样的影像会同步呈现在审美主体的大脑中,审美主体仿佛能够听到鸡和狗的叫声,还有老人小孩愉悦的笑声,会觉得这是一幅闲暇自在、美丽怡人的世外桃源景象,并情不白禁地沉醉于其中,还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深深向往的情怀。
  通过感观直接感受到的,便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最初、最原始的阶段,同时它也是情绪情感、思想深度后两个阶段的基础阶段。只有通过最原始的体验,审美主体才能有情绪情感的产生,才能对审美客体的思想性获得更理性的认识,并对其自身的思想产生启发。
  二、情绪情感
  审美主体在对具有内涵的审美客体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在经历感官感受的审美体验后,有感知力的审美主体继而会进入审美的第二个阶段,即情绪情感。也就是说审美主体在阅读文本时,被文本中描绘的情景或流露的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某种情绪情感,如欣悦、悲痛、感动、喜爱、厌恶等。这种情感在文学上称为“审美情感”,此情感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审美情感,梁代刘勰就曾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谈到“兴,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汉儒郑众曾曰:“兴者,托事于物。”晋代挚虞亦曰:“兴者,有感之辞也。”引此“兴”并非仅限于表现技巧、手法上而指向于情感的产生,它产生于事物的细微之处,一旦被其碰触,达到它本身的契合点,便会汹涌而至。可见文人们很早就对审美情感有理性的认识。
  《桃花源记》描绘的是一种世外桃源的美好景象,人与人之间没有战争,没有争夺,人人都安守本分、安居乐业、和谐惬意,同时在这篇文章里也寄托了作者逃避当时乱世而向往这种理想社会的情怀。这种惬意的画面、轻松的氛围、作者孕育其中的情感便成为了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的触发点,使其不知不觉地融入这种画面、氛围,侵入作者流露的情绪情感里,从而产生某种情绪,某种情感评价。并且这也是文艺审美作用的体现,文艺的审美作用也俗称为文艺的娱乐性。当然,文艺的娱乐性也是分高级和低级的,所谓的低级趣味仅限于满足审美主体感官感受的影响,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内心,也就是说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还处于最初阶段,例如现在市场上所流行的大多数言情小说或者武侠小说等,审美主体对其阅读目的仅限于通过故事情节取得愉悦,使心情放松;而高级的娱乐性则是与低级相反,它不仅要满足审美主体最基本的感官感受,同时也要逐渐深入审美主体以达到怡情冶性,使之真实地享受美的存在,并得到某种共鸣、启发或思想、行为的改变。而在《桃花源记》里,“文艺的审美作用”这个理论也是成立的。上文提到了感官感受只是其审美性体现的最表面的一个层次,而其稍高一个层次则是这个情绪情感的产生。《桃花源记》不仅会呈现给审美主体具体的动态画面,同时也会让其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安逸感和生活的无忧无虑感,从而产生喜欢、舒适的情绪情感,这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一种情绪情感的体现。实际上,这与我们所说的阅读时产生的共呜是完全契合的,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他认为:“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另一种意义的共呜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三、思想深度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会使审美主体不仅能在感官感受、情绪情感上得到体验,也能使其体验到文字里所富含的思想深度。文学中所谓的思想深度,可将其理解为“作者通过生活实践所呈现的作品其有特殊性,并且这种特殊性不仅能给阅读者深刻的印象,而且能让读者产生新的思考”。这一点其实便是上文而言的“审美情感”的深层体验,此时的情感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赋予了审美客体更深层次的社会内涵,继而将对审美客体的体验从表面上升到了思想上。
  前面提到思想性是衡量文学作品是否优秀与否的标准,同时它也是影响审美主体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是审美性的体现。思想深度所呈现的美的感受不仅要经过感官感受和情绪情感的层级,而且还会影响审美主体的思想层面,进而使其更深地体味美、享受美,并且延留脑际,就像余音缭绕,久久不能消散。《桃花源记》描写了这样一条线索:武陵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看到桃花源的情景――被桃花源人发现――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这条线索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真实、活灵活现的,仿佛我们能够看到桃花源的良田美池、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忙碌的农作人、闲适的老人和小孩。这个世外桃源和当时陶渊明所生活的社会是截然相反的,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是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他一直追求一种自由的隐居生活,追求一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态度。可见此桃花源并非真实存在的,而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是一种想摆脱现实生活而向往桃花源式的理想生活的虚假呈现,不过它也是真实的,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作者的一种反封建的态度。这种思想性通过读者的视觉感官和想象进入其脑子里和心里,让其如临其境,并且陶醉于其中。《桃花源记》的这种思想深度的审美性体现包含了文学接受里所提到的净化、领悟、延留这三个阶段。审美主体通过阅读《桃花源记》,会产生和作者一样的情绪,即感受到这种生活的安逸,进而会被作者寄予文中的感情所打动,从而产生某种情绪情感,甚至会净化白己的心灵,然后领悟到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性,并且这种净化和领悟感会久久地萦绕脑际,这种思想性仍会波动于心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桃花源记》是一篇典型的审美性文章,它不仅从感官感受的表面层次来吸引读者,而且还从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上来影响读者,不愧是被世人所珍爱。通过探讨《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我们也能够看到美存在的意义,黑格尔曾在《法哲学原理中》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中文将其缩写为“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存在就有其价值,而美存在的价值在于感染人的情绪情感,净化人的思想,且引导人正确的所做所为。美,没有那么复杂,它很简单,就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且因它而心情愉悦,品德也变得高尚。

简述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论文1关于择偶的定义择偶,简单来讲是指选择配偶,而配偶又称夫妻,指合法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关系,它是建立婚姻的第一个程序。从本质上说,择偶是基于两性亲密关系而建立的正式的承诺性法律关系。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护用药理学课程改革分析论文1概述在当前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方向和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以创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式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关键环节探讨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论述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内部控制的各关健环节来探讨基层卫生院内部控制在加强基层卫生院管理,促进基层卫生院免疫系统建设中的作外向型发展战略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论文一引言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年多来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很好。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3。当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论文城市化的含意及其指标众说纷纭,角度不同,见地也不同。我们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从市场经济的供求角度看,可把城市生活视三线城市的地产营销策略研讨论文三线城市成为地产焦点近年来,一线城市的地产开发商纷纷转战三线城市,三线城市成为全国地产的焦点。首先明确一下三线城市的界定。通常,我们把房地产行业的发轫地区和最发达的城市,北京深圳广社会体育发展社会学论文一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1。参与社会体育的热情不够高涨有调查表明,在2059岁这个年龄段(男女)的成年人群体各有53。63和63。96的人不能达到每周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其主要原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摘要由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相对以往有着明显下降的趋势。各项调查研究也充分表明这一问题现状。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衡量,各大高校学生大部分勉强及格,而整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讨论文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应以教师为本,以帮助提高为切人点,以教学研究和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反馈为手段,采用有效的控制策略,加强内部要素监控,促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达到不断提油田社区服务经营管理控制思考论文油田企业属大型国有企业,油田矿区大都是独立矿区,社区服务仍然是油田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已成为中国石化集团油田企业的三大板块之一。降低社区服务成本,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是油田社区服务最新关于地质报告论文在校实习生的实习报告往往是最头疼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完成,关键在于独立完成,有自己的见解。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大学生关于地质报告论文,一起来看看吧!我实际看到的工程地质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传统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技术,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出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浅析门诊中药房的管理及策略一些药师专业水平非常有限,对处方和个别中药的别名难以辨识,例如蒲公英又可以称之为黄花地丁,一些药师根据个人意愿将其错配为地丁对并开的品种不了解,例如二乌是指制草乌和川乌,又如二甲是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伤寒论在小儿推拿治疗外感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伤寒论对小儿推拿治疗外感病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对伤寒论里边几个经方与小儿推拿的手法治疗外感发热取穴及手法的对比分析。结论伤寒论的辩证方法对小儿外感病症的选穴有指导意义。常见的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与防范措施解析合理用药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重要目标之一,调查显示约12的药品未得到合理用药,这一数字十分惊人。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是医院药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合理用药水平,是评价基于药物转运体的中药引经作用机制讨论中医理论认为,在方剂配伍中通过运用引经药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部位,使药效靶向集中,从而提高疗效。这些具有改变其它药物作用方向的药物称为引经药。引经药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讨论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融汇了中药专业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与工业化生产和医疗用药密切相关,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谈现代中药房建设的实践与展望中药房是医院集中药的使用管理合理用药药学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部门,是医院中药流通的中枢环节。单纯以配方发药为主的封闭式被动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探索现代中药房的建谈医院药学部见习在中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医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直是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学生增加对本专业本行业的感官认识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借助本校附属医院药学部的便捷优势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中药学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与讨论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我国实行学位制度,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毕业论文可以整合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从1999年制定谈山药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反应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近6000万人,构成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致残率已居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因此,寻找和研究有效安全的抗糖尿病治疗药物成为全世界医药工作者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