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要] 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难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策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教研结合,改革考试及考核模式,对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优化教学方案,形成一套新型实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研结合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operation tra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uzzle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binati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solu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such as enhancing learning interest and awareness of students,improvement teaching methods,increasing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combin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reforming examination and examination mode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optimizing teaching plan,in order to form a new and pract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mbin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Combin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Training mode;Teaching reform;Combin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1 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题
  1.1 专业设置亟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西医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从属于中、西医学和中药学名下,中西医结合这一学科在许多院校中还不能独立设置成一个系别,多从属于中医学系的某个专业或只是其一个专业方向。此种情况造成其教学目标欠清晰,进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实施。完善中西医结合的专业设置,明确其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为中西医结合教学实践服务,更好地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院校整合优势资源,能够将教学目标和责任细化到具体的教学单位,增强了教职员工的教学意识,也有利于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和信息反馈体系。
  2 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改进措施
  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教学瓶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改进措施。
  2.1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和提高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出这类人才须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同时要有配套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出的学生应是具有宽基础、广知识、高技能、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个人素质、综合能力和知识体系三者应协调和谐发展,具体如下:①在教学工作中,广泛征集师生的不同意见,在无法改变目前国内中西医结合专业设置的现实面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中西医结合专业择业的严峻形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将学生的被动学习改变成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基础课学时不足、基础知识不牢固的情况,帮助其总结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的精髓理论及西医基础学科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根据学生今后的择业或考研方向,引导其分清学习的主次,理清重点内容,使教学符合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事半功倍。②教材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网络及现代科技优势,精选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案,注重理论水平、知识深度及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突出新颖性、科学性,融合统编教材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花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成果,是教职工教研能力的体现,例如在最新诊断标准出台后,及时将功能性胃肠病ROME Ⅲ诊断标准传达给学生,与统编教材仍采用的ROME Ⅱ体系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对ROME体系一系列标准的简要介绍和横向对比,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学习;利用维普、万方、中国知网、Medline等系统,使其初步接触到医学文献检索这一学科,进而提升学生对中西医结合文献检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自行检索感兴趣的文献,提高自学能力。
  2.2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①可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提高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水平,促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及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中西医结合课程涉及众多中医和现代医学门类,许多知识的学习依赖于学生的自学,最重要的就是能综合各门学科的特征,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如穿插式教学、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等,要求每位学生就见习或实习内容先预习,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相关的问题提问教员,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②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横向、纵向对比,例如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介绍"心功能不全"这一章节时,先不给予答案,让学生思考和回顾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何谓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有何代偿机制""何谓容量负荷""何谓压力负荷"等问题。此外,还应回答方剂学中与胸痹、心悸、水肿等病治疗相关的方药,如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苓桂术甘汤等,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强化记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和综合讨论。通过讨论式教学可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逻辑水平。教师针对下节课所授之内容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督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及查阅文献等途径去准备和独立思考,在课内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并鼓励同学广泛讨论,充分阐明个人观点,最终由教师总结,使教与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师生间互动,进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2.3 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培养
  中医学的发展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西医结合培养需要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在对祖国中医药文化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医药文化的精华作为创新因子[14],更好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2.4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医学各专业的实践性均非常强,基于此,医学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要有见习及实习经历。要更好地培养中西医结合学生的实践技能,就需要适当增加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时间,鼓励学生在课余、自修等时间自主到临床学院、教学医院中去,多观摩,多学习,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学习的场所,增加学生跟师门诊的机会,增强学生对于中西医结合疗效的信心,同时也督促教职员工更努力地投身到教学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充实教学的内容,加强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   2.5 教研结合,努力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
  科研能力是复合性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加强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的协同创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趋势[15]。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用于服务社会和生产实际中,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其求知欲,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对科研实践(特别是临床观察等领域)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将来的学业深造和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2.6 改革考试模式
  考试是教学评估的重点环节,是评价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个人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水平。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具体如下:①医学生要完成学校的相关课程,取得毕业证书;②走上医疗工作岗位时,必须考取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获得行业准入资格[16];③在岗的继续教育。这些都要求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应考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准备医学类考试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2.6.1 将考核的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 通过考试模式改革,将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另一部分为出科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学习情况、医疗文书书写情况和教学互动和能力等,同时,注重考核的实问答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占60%,包括技能操作、出科测试和出科病历书写得分,即考核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考核其最终的结果。
  2.6.2 将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统一起来 在出科考试内容、技能操作及出科病历书写方面,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参照大学毕业考试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设置,为学生将来参加毕业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3 小结
  通过对中西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使教与学都发生了改观,提升了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努力思考,认真总结,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同时,也使笔者自身的教学工作受益,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2] 唐岚,占扎君,孙国君,等."药学类+工商管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38-40.

激趣促思,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激趣促思,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好学历史乐学历史,真让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为一炉让初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融为一炉自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而言,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不是熟记每一个谨小慎微的历史事件的各个要素,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关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宣传作用的探究关于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宣传作用的探究一全面发挥对于社会的教育示范作用宣扬革命精神,传播历史文化是革命历史博物馆所有工作的基础与使命。革命历史博物馆应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利用阵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刊载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其中有一段后来被广为援引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历史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若想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近年来,中www。LWlM。cOm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泰国少儿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目前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大部分是成人,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儿童汉语学习的问题。成人已经发展起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等,还有一套成熟的母语系统,而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甚至浅谈小学生的汉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一玩中说,培养表述兴趣数学知识在教材上的表述总是比较抽象中规中矩严密精确。教师又偏差地对待和处理教材,使数学语言变的枯燥乏味单调。其实数学知识也有很多趣味可以挖掘。如快乐数学,趣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承载了几千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与精华,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古老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我们讲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要弄清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例如,诗文绘画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学科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刻紧随中国传统文化无形的脉搏,其审美原则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中国古典舞则是在土壤之上生长结成的累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思想和思想博大精深,被称为最高意义的美,它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尤其是中国哲学的三大支柱儒道释,对和思想有着了不同的见解。和思想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将消费的重心由物质生活向精神文化生活倾斜。而传统文化作为古代与近代文明的见证与浓缩,在经过五千年的洗礼之后,依然熠熠生辉,对现代社会产生神奇的数字三摘要数字在人类语言文化方面拥有特殊地位,以数字命名商标具有易读易识易记易传播的优越性。本文用图表分析方法证明数字三在中文数字商标命名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析数字三的东中外早期期刊出版探究摘要中外早期期刊的出版均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演变,才逐步发展到今天现代期刊的形式与规模。业界对早期期刊的出现形成及其确立一直存在争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中外期刊初期的出版概让传统文化注入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特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现代价值。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对等物,它就像蕴藏在地下的丰富矿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加工它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文化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社会思潮中一种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征。从学术界的文化探寻意识的自觉深入和强化,到决策层对民族文化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