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论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1)论文

  论文摘要:从1978年至2008年, 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厘清调整对象、从制度功能的视角研究经济法的地位, 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提出经济法学基本假设、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立法研究。
  论文关键词: 中国; 经济法学; 理论发展   从1978年至2008年, 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厘清调整对象。   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经济法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经济法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中国经济法学起步繁荣阶段,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经济法是否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展开的。基本形成了两类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具有自己的调整对象, 其调整特定经济关系。   而对于特定的经济关系, 表述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有的学者认为公民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整, 其他的经济关系都发生于国家的计划约束之下, 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性, 其由经济法调整。①有的学者进一步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限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即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经济关系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② 随着经法学研究的发展, 学者们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强调经济关系的性质。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
  ① 有的学者认为, 经济法调整管理关系。② 也有的学者认为, 经济法调整计划关系。
  ③ 另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自己独立的调整对象, 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④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之后, 学者们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横向经济关系的调整逐渐淡出了经济法学者的视野, "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⑤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学者们在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基本取得了共识。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理论交锋渐次减少, 学者们在"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的基础上, 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侧重点有所不同。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国家协调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社会公共性经济管理说"、"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说"、"国家调节说"以及"行政管理说"等。
  ⑥ 在强调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管理关系"的同时, 也有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一定的"横向经济关系", 但对"横向经济关系"的理解已经与最初经济法萌芽时期的理解有所不同。   此时的"横向经济关系"是指计划指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 1 ] ( P46)时至今日,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已达成基本共识, 都强调经济法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经济关系, 只不过是表述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二、制度功能视角中的经济法地位研究。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的研究, 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注重区别到现在关注联系的发展过程, 研究视角逐渐聚焦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制度功能上。
  从制度功能角度去探讨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有助于整合法律间的体系功能, 促使经济法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最初, 学者们在分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时, 往往从调整对象角度进行论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特别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民法和经济法作为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时, 学者们对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研究中不仅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 更加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
  对于区别的论述不仅聚焦于调整对象方面,而且进一步关注保护的法益、制度功能等问题。在制度功能角度, 民       法是保障市场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 经济法是保障国家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 其功能在于弥补民法在解决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问题上的不足。
  [ 2 ] ( P19 - 20) 民商法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 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而经济法则侧重(并非全部)从宏观、从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和优化经济结构, 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3 ] 在探讨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时, 主要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制度功能的互补性。
  民商法是市场经济常态性的法律, 它多是通过其任意性规范, 体现"无形之手"的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也少有强行性规范, 导向市场主体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则。经济法是市场经济非常态的法律, 它多是通过强行性规范, 强调"市场机制的外在化", 提供具有干预性、宏观性、整体性、政策性、公法性的规则, 解决市场失灵, 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 3 ]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初也是着眼于调整对象的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学者们对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功能互补性关注度的增强,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也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
  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时, 学者们基本也都是强调二者在制度功能上的互补性。① 进入20世纪末期, 也有的学者将民商法、行政法与经济法并列在一起, 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是从功能的互补、调整对象的交叉等角度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三者协同发挥更大的作用。②
  三、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 学者们探索经济法独立法律地位的研究仍在继续, 研究的视角不再局限于调整对象以及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等问题, 逐渐拓展到经济法的价值、宗旨、基本原则、法益目标等问题上, 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 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
  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 和义务、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4 ] 其次, 针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
  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是保护和扶持经济性弱者以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是社会公共干预和理性建构之法。[ 5 ] 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导致以社会为基础的私法、行政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化。
  但受其本质属性和固有功能的限制不能完全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 必然产生一种完全社会化能够反映满足社会化要求的法律———社会法。
  其中经济法就是这种社会化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法。[ 6 ] ( P220) 再次, 从"社会本位"   的角度提炼与概括经济法的价值追求。
  经济法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中, 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作为根本价值。[ 7 ] 经济法是社会性之法, 经济法的价值最关注社会性。
  ③ 最后, 经济法的法益目    	 		标是社会利益。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8 ]
  四、经济法学基本假设的提出。   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的提出丰富了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 提供了研究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新视角, 拓宽了研究思路。
  "从研究范式转换的角度来说, 吸收相关学科中有共性或深层次的相关成果, 提出基本假设, 在对这些假设进行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基于相关假设而产生的各类方法,实际上是对经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 9 ] ( P59)1998年, 有学者在分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时, 就提出了基本假设这一概念, 认为民法与经济法存在着基本假设的差异。
  [ 10 ] 随后, 有学者在分析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是再次使用了基本假设的概念。即二者的深层区别是对于市场主体的假设不同; 对于市场整体的假设不同;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假设不同。
  [ 3 ] 但是以上论述仅从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角度提出了经济法学的三个基本假设, 并未对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作系统的论述。2001年, 有的学者对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
  把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共同的基本假设, 可称为共通性假设; 另一类是在经济法学上有独特价值的基本假设, 可称为特殊性假设。共通性的假设是二元结构假设, 包括理论———认知层面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 经济———制度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南北(东西) 二元结构、内外二元结构, 社会———文化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二元结构、工商文化与农业文化二元结构。
  特殊性假设包括双手并用假设、两个失灵假设、利益主体假设、博弈行为假设、交易成本假设。并且运用各种假设分析了具体经济法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①
  五、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 自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来,就成为经济法学者密切关注的研究对象。
  对于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既丰富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学基础理论的内容, 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宏观调控的立法实践。   有的学者对建国后40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了反思, 认为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调控行为入手, 从经济、行政和法律几个方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研究。
  以法律手段规制宏观经济行为, 既是宏观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和特性所要求的, 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职能、任务所决定的, 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工作规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11 ] 宏观调控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要立足于长期的社会政策, 宏观调控应法律化制度化。
  为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识和责任, 监督政府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 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必须着手制定一部宏观调控基本法, 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法律化和制度化, 使政府有效且有节制地发挥"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职能。[ 12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 宏观调控的法制化研究逐渐深入。
  有的学者对宏观调控法的本质、价值、基本原则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13 ] 有的学者认为, 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 并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的合法性、权源、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问题, 说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对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制度完善的重要价值。
  [ 14 ] 中国加入WTO对于宏观调控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是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趋势。
  六、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法制化需求日益增强。
  于是, 有学者提出了税收法定原则应作为税法的重要基本原则, 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法定主义是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 对于保障人权,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意义深远。
  税收法定主义的提出有助于税制乃至整个法制的完善以及法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但并未将其上升为一个宪法原则, 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补进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规定, 从而有助于税收法制的完善,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税收法定主义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 即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税收法定主义作为税法的重要原则, 同样具有宪法原则的位阶。
  [ 16 ]   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税法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固有的一方主体是国家, 所以税收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的特点。
  但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税收法律关系重新进行了分析, 认为税收法律关系具有债的关系的性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以"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为本质和核心构建起来的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为税法基本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当对某一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加以定性时, 应当根据其内容、所涉及的主体以及其所处于国家税收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 来界定处于特定情形下特定的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当需要对抽象的作为整体的税收法律关系进行定性时, 可以认为其性质是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是一个以三方主体间的四重法律关系组成的两层结构: 三方主体是指纳税主体、国家和征税机关; 四重法律关系是指税收宪法性法律关系、国际税收分配法律关系、税收征纳法律关系和税收行政法律关系; 其中, 税收征纳法律关系和税收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第一层, 也是人们通常所认识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宪法性法律关系和国际税收分配法律关系构成第二层,是潜在的、深层次的, 也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税收法律关系, 最深刻地反映了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即"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 其贯彻并体现在税收法律关系的各个层面上。
  认识和确定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首先就会对传统理论中的"税收公平主义"提出挑战。传统的税收公平主义一般只就纳税主体范围内比较其相互之间的公平问题; 而建立在"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   本质基础上的税收公平主义则要求就税收法律关系的全部主体————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主体, 考察其彼此之间的公平和平等关系。
  [ 17 ]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立法研究。   在经济法具体制度研究领域中, 学者们对于竞争法的研究始终与立法密切相关,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立法的进程, 特别是针对反垄断法律制度展开的研究。
  美国、欧盟等国家的反垄断法理论研究比较发达, 实践经验比较丰富, 而我国从1978年以来, 一直没有制定反垄断法,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较为欠缺。所以学者们在探讨我国的反垄断立法时, 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立法与司法实践。
  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面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反垄断法立法研究尤为重要。学者们针对我国的国情, 结合国外的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 对我国的反垄断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极大推动了2008年我国      	 		反垄断法的出台。
  首先, 探讨了规模经济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关系。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与优化我国企业规模并非是对立的。
  我国反垄断法与支持中小企业联合、扩大企业平均规模和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并不矛盾, 它们是为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必须同步进行的两个方面。① 我国既要注重发展规模经济, 鼓励必要的企业合并和联合, 又要反对和防止垄断和经济力过度集中, 反对各种限制竞争行为。
  要恰当掌握其中的"度"。② 其次, 论证了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问题。
  反垄断法是规制行政垄断的最重要的法律途径, 反垄断法在规制行政垄断时需要注意其与经济垄断的一致性和各自的特殊性。[ 18 ] 由于行政垄断的形成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 因此, 制止行政垄断的任务并非反垄断法所能独立完成的, 它需要实现自由企业制度,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确立有力的执行程序及严厉的惩戒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 19 ] 再次, 提出了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机构的设计思路。我国应当建立一个有权威性和高度独立性的反垄断主管机构, 它在人事编制和财务上虽然隶属于国务院, 由国家人事部和财政部编列预算, 但在审理反垄断案件中却有着极大的权威性和高度独立裁判的权力, 即在业务上只是依照法律进行裁决。
  [ 20 ] 最后, 分析了入世对我国反垄断法制定的影响。入世后, 中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竞争政策和竞争法问题, 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
  虽然中国制定反垄断法存在压力, 但是制定反垄断法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遏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和改善国家的财政和宏观调控。[ 21 ]   中国应当积极参加WTO关于竞争政策多边协议的谈判, 抓紧制定反垄断法。
  竞争政策是国家的长期策略, 应当注重竞争法和竞争政策的研究。[ 22 ]   中国的经济法学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经济法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互动, 密切注意理论联系实践, 强化具体制度的研究, 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潘静成, 刘文华。
  经济法基础理论教程[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 2 ] 石少侠。 经济法新论[M ].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   [ 3 ] 王全兴, 管斌。
  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 J ]. 法商研究, 2000,
  (5)。   [ 4 ] 王保树、邱本。 经济法与社会公共性论纲[ J ]. 法律科学, 2000,
  (3)。   [ 5 ] 郑少华。
  经济法的本质: 一种社会法观的解说[ J ]. 法学, 1999, 。   [ 6 ] 邱本。
  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M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 7 ] 李中圣。 经济法: 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 J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1)。   [ 8 ] 王保树。 论经济法的法益目标[ J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5)。   [ 9 ] 张守文。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M ].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 10 ] 刘水林。 试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差异[ J ]. 法律科学, 1998,
  (3)。   [ 11 ] 刘剑, 郭锐。
  论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法律问题[ J ]. 中国法学, 1990, 。   [ 12 ] 张文显。
  宏观调控及其政策与法律的思考[ J ]. 中外法学, 1994,
  (1)。   [ 13 ] 李昌麒, 胡志光。
  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范畴的法理分析[ J ]. 中国法学, 2002, 。   [ 14 ] 张守文。
  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 J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3)。   [ 15 ] 漆多俊。 宏观调控立法特点及其新发展[ J ]. 政治与法律, 2002,
  (1)。   [ 16 ] 张守文。 论税收法定主义[ J ]. 法学研究, 1996,
  (6)。   [ 17 ] 刘剑文, 李刚。 税收法律关系新论[ J ]. 法学研究, 1999,
  (4)。   [ 18 ] 王保树。 论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 J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8,
  (5)。   [ 19 ] 王旸。
  论反垄断法一般理论及基本制度[ J ]. 中国法学, 1997, 。   [ 20 ] 王晓晔。
  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框架[ J ]. 法学研究, 1996,
  (4)。   [ 21 ] 王晓晔。
  入世与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 J ]. 法学研究, 2003, 。   [ 22 ] 王晓晔, 陶正华。
  WTO 的竞争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兼论制定反垄断法的意义[ J ]. 中国社会科学,2003,
  (5)。  文章 来源:中华 励誌网 论文 范文 www.zhlzw.com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摘要音色,作为乐音四要素之一,是一种能将音高音强和音长相同的2个音区别开来的声音属性。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最终是建立在声音基础之上,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由于不同文化传统和历史学校建筑中的声学设计研究摘要一直以来,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声学设计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国内众多教学建筑都普遍存在声学缺陷。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所用的装饰材料应以吸音隔音材料为主,新词语叠用现象折射出的社会心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大批反映新事物新观念的词语不断涌现,其中有一类新词语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新词语中的词语叠用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ldquo新重叠式词语rdquo。先看浅谈委婉语的跨文化现象摘要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瞢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对中西委婉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其内在联系。关键词委婉语文化对比医用超声源声强测量不确定度医用超声源声强测量不确定度前言本文对用超声功率计检定医httpwWw。LWlm。Com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输出声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评定和计算。二测量方法及测量依据本测量依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民族音乐日渐低迷的当前乐坛,女子十二乐坊掀起一场热热闹闹的民乐风。短短几年间,一向没有市场,象牙塔里的的民乐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如何提高民众们的音乐素养,这个多如何杜绝小学体育教师出现语言暴力现象的研究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作用,体育老师会采取不同层度的语言暴力,导致部分小学生上体育课感觉极其乏味,提不起热情,甚至出现心理危害,这种状况极其不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语篇翻译中的重构现象探讨摘要基于不同文化的各种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组句成篇方式,翻译就是由原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关于CDIO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引言目前,中国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及转型。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在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科教育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关于机械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计划通过三步走达成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这为机械自动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生产当中,机械自动化系统的利用,不仅降
浅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论文关键词策略发现闪光点精妙优秀构思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人类的认知活动本是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的统一。传统的教育与学习理论只注重在明确意识支配之下的以理性思维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而对普遍存在的无需消耗认知资源的高效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则采取一话题式作文的特点与训练对策一话题式作文的特点1开放性。话题式作文往往只提供一个话题,一个思维的起点,即一个大致的写作范围,一个记叙描写说明论述的对象,而不是观点,也不是论题。由一个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考生可三步审题法第一步全面想象题目给定的物理过程每一道物理题目都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物理图景,解题就是去探索这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结果。可是,不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题中给出的物理过程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因如何培养物理尖子生初中物理教材经过这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一字之训莫轻看文言课文训释摭谈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古籍训诂的基本要求。我看首句最为重要字惟能求其的训,句方能得其确诂。今天,我们在古文训释中,对句中一些关键字更应特别注意,力求作出确诂,否则就会似是而开开心心学语言轻轻松松识汉字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正在酝酿一场大的改革。语文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下功夫,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要让学生能够开开心心地学语言,轻入境悟神学技现代散文教学管见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语文教改实验报告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要朝着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吕叔湘语)。一实验内容关于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北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整体优化对策,以促进我校运动关于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思考论文关键词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实验课的开设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等方面分析目前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