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民间记忆的重塑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

  【内容提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刘猛将军诸说有统一趋势及民间对驱蝗神区分模糊化,民间记忆被重新塑造。晚清以后,驱蝗神信仰衰落,中国以地方社会失序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摘 要 题】中国宗教史专题
  【关 键 词】民间记忆/民间信仰/驱蝗神/山东
  【 正 文】
  民间信仰是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撑力量,是民间宗教行为,"宗教明显是社会性的,宗教表现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现;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1](P11)。民间信仰可以说有自己的记忆渠道,民间社会对于传统的记忆与习惯密切相关,仪式与行为延续着民间信仰在传统社会的生命力。
  驱蝗神信仰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主要有刘猛将军、八蜡、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等几种,而以刘猛将军、八蜡影响范围较大。研究驱蝗神信仰的文章不多[2],关于该信仰在清代山东的状况的研究更是阙如。笔者即尝试在有限的资料下,对清代山东的驱蝗神信仰状况、命运及其社会背景试做分析。
  1
  刘猛将军是载在祀典的驱蝗正神,是国家崇信的禳除自然灾害神灵的重要代表,其在江浙、河北、山东等地区为不少民众所崇信,而在这些地区之外,信仰者相对较少。今人一般认为刘猛将军信仰源于江淮,尤以江浙地区为盛[2]。然而就蝗灾的分布区域而言,江浙一带并非蝗虫的主要活动区域,但是刘猛将军信仰推向全国是由于直隶总督李维钧之请[3],清姚福钧《铸鼎余闻》卷三记载:"刘猛将军即宋将刘锜,旧祀于宋,以北直、山东诸省常有蝗蝻之患,祷于将军,则不为灾。"[4]在该信仰的初始时期,山东似乎已参与其中,那么刘猛将军又是指谁呢?众说纷坛,有刘宰、刘锜、刘承忠等说。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浙东司干官,告归隐居三十年,卒谥文清。以正直为神,驱蝗保穑,而以猛将称之[5]。刘宰说在山东方志记载较为普遍[6],这大约与王士禛和乾隆《山东通志》的影响分不开的。王士禛曾指出:"旧说江以南无蝗蝻,近时始有之。俗祀刘漫堂宰为蝗神,刘为金坛人,有专祠,往祀之,则蝗不为灾。俗呼‘莽将’,殊为不经。按赵枢密蔡作《漫堂集序》,称其学术本伊洛,文艺过汉唐,不知何其矫诬如此。"[7]乾隆《山东通志》盖本王说[8]。刘宰原是"学术本伊洛,文艺过汉唐"的文士,而且"本传不载捕蝗事,且尉江宁时,息巫风,禁妖术,居乡白于有司,毁淫祠八十四所"[9]。刘宰何以身后被奉为"莽将"?今所见资料,皆言"以正直为神",大约是以其道德人格力量影响后世的。文士与莽将的错位,正是士人正统观念与民间信仰观念的分异。山东方志中所载刘猛将军刘宰说盖本《居易录》,其作者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时进士,历任侍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参与纂修《明史》。他熟谙典章制度,诗文名闻天下,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10]。他在山东士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他是明清时期山东本土产生的极少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人之一。王士禛关心乡土生活,以优越的正统观审视乡土社会(注:见其所著《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他的观点也极容易为修志士人所接受。   刘承忠,"吴川人,元末授指挥,弱冠临戎,兵不血刃,盗皆鼠窜,适江淮千里飞蝗遍野,将军挥剑追逐,须臾蝗飞境外。后因鼎革,自沉于河,有司奏请授猛将军之号"(注:参见嘉庆《莒州志》卷四,类似记载并见文登、郯城、武城、无棣、沾化、邹县、博兴、荣城、胶州、高密、临朐等相关县志。)。刘猛将军刘承忠说出现最晚,而在山东方志的记载中却最有势力,"山左之祀刘猛将军久也","自明以来庙貌皆少年,《通礼》不误也"[12]。塑像为少年,大概与其"弱冠临戎"相一致的,因此有的方志以此为证驳斥刘宰、刘锜说[13]。由方志记载来看,山东所祀刘猛将军以刘承忠者为最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与刘承忠载入清代祀典不无关系。从刘承忠的相关事迹来看,他弱冠临戎,江淮缉盗,安定社会秩序,获得猛将军封号无可置疑;挥剑驱蝗,卫护农业生产,又与驱蝗联系起来;鼎革自沉于河,实践了儒家伦理。刘宰不过是一个颇负文名,曾毁淫祠的儒士,刘锜不过一介武夫,本传并未载驱蝗事迹,而且刘锜的光环背后是抗金名将,这正是清统治者所忌讳的。相比而言,刘承忠作为驱蝗神最为完美的了。刘承忠说晚出,其形象经历了刻意再塑造的过程使其更符合儒家正统文化的传统。民间信仰并非以唯美主义是从,而更看重其保护农业生产的实效。民间信仰对于国家正祀之神往往有所接受,亦有所不接受,而在民间又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态。刘承忠说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被政权力量推向民间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资料(注:江南地区祈报赛刘猛将军的活动,俨然与刘承忠说有很大的差异,可参见前引车锡伦、周正良文。此外,刘猛将军还有刘祫、刘锐说、放牛少年说,在山东却看不到相关记载,大概仅传播于江淮地区,并未被山东民众所接受。)。   上述诸说中,除刘承忠说之外,皆起源于江南,由宋理宗景定年间敕可以看出,刘猛将军最早发源于南方,亦见民间对于抗金的记忆。北方的刘猛将军信仰,文献记载不早于明,如前引姚福钧书及道光《胶州志》所载,自明始,山东已有刘猛将军信仰,这种信仰并未在山东地区流传开来。   刘猛将军信仰由民间到列入国家祀典之前,已存在于江南、华北民间社会中,如没有以下条件,也许刘猛将军信仰仍是区域性的、且不为官方所认可的"淫祀",而历史的机遇来了,康熙乙亥年(1695),沧州、静海、青县等处飞蝗蔽天,当时身为直隶守道的李维钧一面加紧捕治,一面诚心向刘猛将军祈祷,蝗遂未成灾。李维钧祈祷于被视为淫祀的刘猛将军,难道他不怕授于其政敌以把柄吗?最终他成为刘猛将军信仰的有力推动者[14]。正是由于李维钧的活动,才使得刘猛将军信仰最终突破民间崇信走上官方祀典。   2
  其实山东是蝗虫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蝗灾于农业生产影响甚巨。元至元十九年(1282),华北地区六十余处发生蝗灾,遮天蔽日,人马为之所阻,草木俱尽,最终发生人相食的惨剧[22]。著名农学家徐光启曾指出:"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地,湖漅广衍,旱溢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22](《除蝗录》)。徐光启科学地指出了蝗灾的集中发生地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正祥进一步指出,中国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完全没有。其发生频率又以鲁西北东昌府一带最高[23]。正是由于蝗虫严重危害农业生产,自从唐代姚崇首开捕治以来,历代农学家和地方官员,积极研究蝗虫的生活规律,总结捕蝗方法,印刷小册子或发布告示向民间推广(注:民国《茌平县志》、乾隆《馆陶县志》、民国《莘县志》、民国《武城县志》、民国《夏津县志续编》载有相关捕蝗文字。),这些都有利于防蝗治蝗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蝗灾的防治经常是缺乏成效的(注:参见宣统《山东通志》卷三通记所载宣统元年(1909)之前相关蝗灾记录。),于是民众便对蝗虫由畏生敬,对之膜拜;或寄希望于神灵,所以驱蝗神的产生与传播是随着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山东作为蝗灾的重要发生地之一,驱蝗神的存在便是可以理解的了。前所述刘猛将军信仰在山东的一些情况,刘猛将军在山东的传播中遇到的无形的阻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和山东还存在其他驱蝗神信仰相关。

浅谈民俗文化中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图形是世界语,它不受语言的限制。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淀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各式各样的图形纹样都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凝聚了历代人民的对室内陈设艺术的文化体现研究对室内陈设艺术的文化体现研究对室内陈设艺术的文化体现研究艺术试论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center对室内陈设艺术的文化体现研究更多内容源自3edu幼儿室内陈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省代室内议计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简约传承论文摘要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所谓传统不外是上流传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某种思想道德风俗制度等。由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极其跨文化交际之语境文化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和语境文化的分析,论证跨文化交际风格因语境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由此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达到交际目的。语境文化跨文化交际交际风格差异一前言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解读巫文化艺术巫文化时代属于史前文明时代,巫文化则是远古人类的原始图腾崇拜文化。巫文化时期,人类开始欣赏客观世界的美,并且用各种技术与材料表现这种美,从当时的品中便展现出了巫文化艺术的独特审美特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天赋权力,义务之解析摘要采用整体的观点,系统分析得方法,由社会的界定入手,在阐明社会形成的原因分工的同时,揭示了生物社会与人类社会的根本区别不可逆的后天性分工,进而说明不对称的人类个体的天赋权力和人类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全文对当代知识论一词的界定,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论,包括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有关认识问题的论述,如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等,都涉及在文化层面上的对认识与知识生命哲学纲略生命本质窥探人学理论体系初探生命自然矛盾及其演化生命的本质是世界科学之谜。生命本质的奥秘,使人类感到激动,使人类感到困惑。物质具有物理和化学两种存在状态,物质化学存在具有生命和自然关于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新探内容提要关于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界认为,政治上是封建社会后期,庶族地主取代身份性地主的统治地位,农民战争对财富平均的新要求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思想上是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哲学的感觉一什么时候才想到哲学?假如有一种外星人来到地球,我们打算让他们弄懂地球上的文明,外星人大概很快就理解了科学,即使外星人的脑子天生长得跟电脑一样,以至于没有算术这回事儿,经我们解释,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一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时期19世纪中期至十世纪初期是西方哲学的发展由近代转向现代的过渡时期,这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极为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说由笛卡尔最早明确提出基本原则
西方艺术史谱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西方艺术史谱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剑桥大学埃马纽尔学院(EmmanuelCollege)的文化史教授和终身研究员彼得middot伯克(PeterBurke,1937)是西方文化在课堂上的引导学习西方文化在课堂上的引导学习语言的文化差异最根本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念的不同和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换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直接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的英语学习中融合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英语学习中融合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一语言和文化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媒体生态西方社会中的网络反文化媒体生态西方社会中的网络反文化一网络反文化最初是指西方以ldquo赛博朋克rdquo为代表的文化,在精神上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青年运动的激进主义,在实践中表现为对官方网络的违规使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表现及其成因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剧,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这种社会大变革思想大交融观念大碰撞的背景下,中西文化中的一些深层英国文化及英国公司治理文化解析英国文化及英国公司治理文化解析一英国的文化内涵分析(一)基于理性自由主义的个体文化英国率先开始科学httpWww。LWlm。cOm革命。近代电磁学理论的提出者迈克尔达拉第进化论的创开启认识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一扇窗开启认识西方社会和文化的一扇窗门玥然(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以下简称ldquo门rdquo)倪教授,很高兴与您就西方骑士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越文昌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和研究文昌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和研究文昌文化不仅在亚洲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也通过不同的渠道远传欧洲和美洲,并且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美国西海岸,是华人较多的地区。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便可论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的隐喻表达论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的隐喻表达隐喻是思维的过程,用一种事物或领域类比另外一种httpwWw。LWlm。Com事物或领域,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事物的理解。人们常常谈论或描绘实体不存在不可信息技术与西方文化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西方文化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一引言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信息技术与西方文化课程整合的立体化维度与生态化模式,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学结构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从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影响力的差异从电影看中西方文化影响力的差异一现象分析中国大陆美国香港台湾日本法国英国IMDB016530151320交集(共88部)055108510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1中国人最喜欢看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