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精耕细作天人关系和农业现代化

  [摘要]精耕细作不但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征,而且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基因"。应该从天人关系的高度分析它的成因、内涵和价值。精耕细作产生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各族人民"应对"既定的自然条件、广度和深度空前的农业实践。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支撑了中华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制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仍然要继承发扬精耕细作传统。精耕细作的精神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农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精耕细作;天人关系;地主制经济;农业现代化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是学界所公认的;探讨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离不开精耕细作这个话题。精耕细作不但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特点和主流,而且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要素,对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基因"。这个观点并不是我首先提出来的。许倬云先生在《汉代农业》等论著中对"精耕细作"多所论述,指出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原色之一。也有的学者称"精耕细作是联结中国自然条件和中国社会的中轴,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一切有异于西欧特点的最终归宿"[1]。其实,它不但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我想强调的是,精耕细作之所以能够影响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它比较正确地处理天(自然)与人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天人关系的高度来认识精耕细作的成因、内涵和价值。
  一、从天人关系看"精耕细作"形成的原因
  对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产生的原因,学界有不同看法,最常见的是用地主制经济下的小农制或人多地少格局下的"人口压力"来解释。的确,在封建地主制下个体小农(包括自耕农和佃农),比之西欧中世纪的农奴,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甚至可以私有土地,而经营规模狭小,经济力量薄弱,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不稳定,这就使得他们有必要、有可能、而且愿意通过多投放活劳动,精细耕作管理,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发展无疑与此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精耕细作的产生,的确需要以一定的人口为其必要的前提。最明显的是,精耕细作首先产生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南境由于地旷人稀,长期实行"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制度,只是在东汉末年以来大量中原人口的南移以后,才启动了了江南地区新的大规模开发的长期过程,并最终导致唐宋时代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不过,上述两种因素对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虽然起过重要作用,但并不可能构成精耕细作产生的初始原因或基本原因。因为在人多地少的格局和地主制经济尚未形成的时候,精耕细作已经出现了。
  中国虞夏之际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传统农业大体经历以下发展阶段:虞、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农业以黄河流域的沟洫农业为标识,虽然保留了它所由脱胎的原始农业的若干痕迹,但精耕细作农艺已经萌芽于其中。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农艺的成型期,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臻于成熟,并获得系统的总结。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农艺扩展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并逐步臻于成熟。明、清是精耕细作农艺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时期。宋以后出现的人口长期趋势的增长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人口激增导致原有耕地的紧缺,人们致力于增加复种指数和扩大耕地,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传统农业的最高水平。
  说精耕细作技术出现在战国以前而不是以后,根据是什么呢?在战国以前的沟洫农业中,有三项相互关联的重要技术,这就是垄作、条播和中耕。沟洫体系所形成的畎亩农田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行垄作的农田,它为条播和中耕提供了基础。我国中耕技术出现很早,商周时中耕就备受重视,当时出现了专用的青铜中耕农具——"钱"和"镈",它们由于广泛使用甚至发展为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否实行中耕是中西传统农业重要的区别之一;日本学者称中国的传统农业为"中耕农业",而与西欧的"休闲农业"相区别。中耕是以实行条播为前提的,而条播和中耕都是在垄作的形式下发展起来的。正是沟洫体系下所普遍形成的畎亩农田,为垄作、条播和中耕提供了基础。垄作、条播和中耕技术的结合,加上适当的密植,就可以形成行列整齐、通风透光作物群体结构,使作物的生长由无序变为有序,这成为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最初表现形态。这套技术虽然是在《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中才获得系统的总结,但它的产生却不晩于西周春秋时期[2]。此外,据《国语·周语上》所载,我国传统土壤学中最有特色的"土脉论"在西周末年即已出现。春秋时代已经有了比较科学的"天时"观念,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传统指时体系也在形成和完善之中。春秋时代的郑子产说:"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农功是作为农业主体的人的行为,它要求有缜密的思考和计划,其中包含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正是精耕细作精神的体现。
  既然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即已出现,而这时人多地少的格局和地主制经济均未形成,它们当然不可能成为精耕细作产生的初始原因或基本原因。因为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上是不可能逆时序的。
  那么,精耕细作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从有关记载看,上面所说的这套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是在改造黄河流域低洼盐碱地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上古时代的黄河流域从总体上看是半干旱的草原,但在河流两岸比较低洼的地区有较多的沮洳薮泽,形成气候相对温湿、植被相对丰富的局部生态环境。我国自原始社会末期起,农业向低平地区扩展,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干旱的威胁,却面临着如何排水洗碱、把低洼地改造成良田的突出问题,中国古代人民用建立沟洫体系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形成了畎亩农田和垄作、条播、中耕配套的技术。因此,可以说,精耕细作农业技术首先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实践中因应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其实,这不独畎亩技术为然。形成并成熟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我国北方旱地"耕—耙—耢—压—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是当地先民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春旱多风的威胁而创造的。唐宋以来成为全国粮仓的长江下游精耕细作农业区,在《禹贡》所反映的时代是"厥土惟凃泥,厥田惟下下"的,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埔圩田系统,发展了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才使这一地区的面貌彻底改变的。我国农民改造利用盐碱地、干旱地、山区低产田等,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我国自然条件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相当严峻的一面,精耕细作正是我国古代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条件中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而创造的巧妙的农艺。
  不仅如此,我国古代农业不是象其他文明古国那样发生在自然条件单一的一隅之地,而是发生在十分宽广的地域内,它跨越寒温热三带,在辽阔的平原盆地,连绵的高山丘陵,众多的河流湖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形成大大小小有相对独立性的地理单元。活动于不同地理单元的各民族,基于自然条件和社会传统的多样性而形成的相对异质的农业文化,这些文化在经常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构成多元交汇、博大恢宏的体系。在这样一个农业体系中,中国古代人民的农业实践,无论广度和深度,在古代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丰富的农业实践,他们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和融汇,为精耕细作优良传统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北方旱地精耕细作体系和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交流融汇的结果。也正是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融汇,使精耕细作体系不断扩充它的地盘,不断丰富它的内容,使之成为覆盖宽广、影响深远,延续不断的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精耕细作是多元交汇体系的产物。
  总之,应该从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的高度来理解精耕细作的产生。我们不能昧于"人"而不见"天",也不能昧于"天"而不见"人"。从天人互动关系来考察,精耕细作形成的真正基础是中国人"应对"既定自然环境的实践。这里说的"应对",是适应与改造的结合。"应对"观既区别于消极适应自然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区别于无视自然环境的唯人类中心论,比较好地反映了正确的天人关系。
  --------------------------------------------------------------------------------
  [1] 席海鹰:《论精耕细作和封建地主制经济》,载《中国农史》1984年第1期。
  [2]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取材于《后稷》农书,它所反映的主要不是战国时代、而是战国以前尤其是春秋时代的情况。参见拙著:《试论<吕氏春秋·上农>诸篇的时代性》,载《农史研究》第9辑,农业出版社,1989年。

挖掘生活源泉论文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的宗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积累素材引发激情,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和评阅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建筑空间设计中场所及场所精神的意义的论文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代的变迁,多数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空间被人们忽视,导致其本真意义丢失,比如充分融合场所及场所精神的建筑空间。文章在全面阐述场所及场所精神的基质量管理方面的论文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质量管理方面的水平。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质量管理方面的论文,欢迎大家浏览。摘要文章阐述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园林绿化施工毕业论文如何做好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专业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园林绿化施工毕业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绿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论文阳阳小档案一张白净帅气的脸,1米72高的修长身材,一个如尖角小荷般美好的12岁少年,这就是我们班的阳阳。可是,他从来不主动和别人说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碰到别人的目光就会迅速低下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摘要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生活处处有哲学论文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面生活处处有哲学论文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摘要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说,哲学太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他山之石,简述初中数学学讲融合的相关理念论文所谓学讲计划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传统的重视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之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构建目标定向机制的就业指导模式初探论文论文关键宇目标定向就业指导计算机专业论文摘要广东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受学科劣势用人单位对传统农业院校的认识不当及学生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大,传统的通用关于移动Agent技术介绍的论文摘要近年来,迅速发展的Internet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过去主要用于科研领域和收发电子邮件的Internet,成了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从而推动了移动Agent技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考论文摘要教学竞赛是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教师教学竞赛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高职院校中现有教学竞赛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教学竞赛实施效果的途径
浅议园林景观工程及其对房地产的影响摘要独特的园林景观可以成为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标志,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的形象。而独特的园林设计和专业的工程管理,是营造标志性的园林景观的重要保证。文章主要分两部分其一主要论述房地产园浅议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摘要说明了我国能源消耗现状,阐述了节能降耗是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以及节能降耗带来的经济环境效益,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是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关键词节能环保资源效益循环经济浅议两型社会思想的哲学溯源摘要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相对粗放,建设性破坏较为普遍。本文追溯了ldquo两型社会rdquo建设思想之哲学本原,它再现了中国水性哲学和生态哲学思想,并提升至信仰层面。运用ldq浅谈生态危机的人学研究兼论绿色发展观一生态危机从现象到理论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变革生产方式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发展进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物质主义模式。人与自成品油价格改革考验政府智慧综合新能源论文(1)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已将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案已上报给国务院,在听取各方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后作为暂行办法择机出台。成品油价格改革对于中国能源安全,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关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更多精品资源来自教育网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包括三部分内容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反应微生物检验在化妆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为市场上常见的化妆品,随机选取了化妆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对抽样的200份化妆品样品进行了检验,所有的样品都符合检验卫生要求,都在保质期以内,对这生物传感器在海洋红酵母发酵生产中的应用探讨海洋红酵母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而且还能产生胡萝卜素和虾青素等,是高档水产品肌肉色素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海洋红酵母生产中,由于检测生物类参数的传感器缺乏,一些对反应过程追溯化学计量史辨析物质的量和摩尔概念人教版普高教材化学必修I对物质的量定义为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和打的概念引出物质的量是数目集合体。然而,1打指浅谈蜂王浆护肤霜的研制蜂王浆又名蜂皇浆,简称王浆,俗称蜂王乳,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微粘稠的浆状物,有特殊香味,王浆中尚含有数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类腮腺激素及类固醇激素,具有活化皮肤肌肉等特点。它的抗菌作精细化工课程群理论课的整合与改革实践探析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