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什么有人说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

  很简单,因为一百年前的人类还没有那么大能耐,可以让鱼类"断子绝孙"。单说"远洋捕捞"吧!
  我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远洋捕捞,在这之前是没有这个能力的,1985年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才走出国门。
  远洋捕捞的渔网可以深入200多米的水域开展捕捞作业,这就需要超级大网。
  每一次出洋需要两年之久才可以回航,这就需要超级大冷库。这么说吧,人们如果把远洋捕捞的技术能力拿到内地河水、湖水、江水里来,任何鱼类短时间内都会断子绝孙。
  一百年前不是这样的。
  一百年前是1920年,那时候人们的捕鱼工具不外乎鱼钩、鱼叉、鱼标、小渔网。
  船倒是也有大船了,但是渔船都是小船。因为那时候还缺乏大量储存鱼类的技术能力,弄一只大船出海捕鱼,鱼臭了怎么办?有些鱼是做不来咸鱼的,再说盐也很贵。难不成装上大半船的食盐出海不成?
  那还不如贩私盐得了,获利更大!所以渔船都是小船,贸易船才是大船。
  用小船去捕鱼,有了收获赶紧上岸,赶紧发卖才是道理。个人吃更不能贪,够吃个几顿就行了,不然放哪里呢?
  再说一遍,盐是很贵的。
  有一个成语叫"竭泽而渔",倒是可以"把鱼一下子取尽",但是也只是局限在小池塘小水洼里。把河湖水排尽非得动用国家力量才行,为了点鱼不值当,有史以来没有干这事的。
  就是村中的小池塘小水洼,把水排干净也是不小的工程,要么水车车上几天几夜,要么靠人力盆舀桶题更是花费人力无数。
  再说了,水对于庄稼更珍贵,为了点鱼,一般拥有池塘产权水洼产权的人不会让谁白白浪费掉的,留着浇庄稼不是更好?
  所以说"竭泽而渔"历来是一个贬义词,正在于此 。
  笔者小时候,因为庄稼和池塘都是公家的,人们倒是有"竭泽而渔"的勇气,人们也有大量的时间和无用的劳力,说实话,那时候我们村子干过很多次竭泽而渔的事情,但是老人们也不许把鱼都建始干净,总要留些手指头长的小鱼放生。
  食之无味,放之来年再吃嘛!
  其实,不用说100年之前,我们只需要往前倒推30年就会发现,30年前的渔业资源和现在的渔业资源就是无法比拟的。我记着那时候东北农村的小河沟里蝲蛄、河虾、柳根是抓不完的抓。但是,现在呢?
  我的老家是吉林省南部山区的一个小山城,资源非常的丰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我印象中的工业 只有一个火力发电厂、轴承厂以及一些矿企。那时候根本没有环境污染,江边的石头一翻都是水蚂蟥,每到夏天去江里洗衣服、洗澡的人非常的多,水也非常的清,鱼类资源也很丰富。东北常见的鲫瓜子、柳根、蝲蛄什么的非常多。我记着有的孩子勇哥土篮子装上死猫、死狗什么的绑在土篮子里掉进江里放一宿,早上提起来能装满一土篮子的蝲蛄。
  而那个时候的农村呢?河沟里的鱼更不用说了,抓河虾不用网,用手捧就能抓到。拿个推网找有树根的地方踹几脚就能推出来一盘鱼。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绝户网,随随便便就能弄到小鱼小虾,非常的方便。直至90年代中期,市里建了一座造纸厂,真是迎风臭十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水质开始变差了。而且,也是 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对水体、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一个个陆续在那个小山城建厂。大概也就几年的时候,原本清澈的江河就变得浑浊了,也没人去江里洗衣服了,洗完了晾干也有异味。水里的鱼虾蝲蛄呢?该绝迹的绝迹,想再向以前那样随随便便就能抓到鱼,不可能了。
  2010年来黑龙江农垦工作,听我们的一个领导讲以前北大荒的鱼资源。出门半小时,就能拎回来一桶鱼。因为那时候北大荒开发的还没那么彻底,河沟、沼泽还很多,鱼类资源也很丰富。小鱼小虾没人吃,牛尾巴、嘎牙子、老头鱼什么的都是喂鸭子用的,想吃鱼就挑大的抓,几斤重的鲤鱼、草鱼、黑鱼,非常的平常。直到2000年左右之后,北大荒的开发达到顶峰,草原、湿地的规模被压缩到最小,这么丰富的渔业资源也萎缩了。以前没人吃的小杂鱼也成了好东西。
  所以,现在的鱼资源大幅度的减少,与环境污染与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与100年前相比绝对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不请自来!
  是的!咱们远的不说!就说说四十多年前的,七八十年代吧!
  那时候的所有水面都归大队所有,每个生产队只有三四个小水面鱼塘,到过年前捕捞,然后按人头分鱼过年。
  当然分的都是白鲢鱼,草鱼等上等鱼都让队长等干部私分了!
  但是,那时候没有太多的化肥农药,更没有化学除草剂等药害,所以每个水域里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鱼类和青虾,泥鳅等!
  那时候农民白天挣工分,晚上捕鱼改善生活和补贴家用,但是如果被大队干部发现了,还算是偷鱼,会没收捕鱼工具的!
  记得有一天吃过晚饭,我跟着父亲去捕鱼,工具是一片:搭搭网!用两根稍长的竹杆连接着网的两端,用力甩出围捕,别看这种网不太大,只要被围在当中,再大的鱼都逃不出去!老父亲负责捕,我手提鱼篓跟着捡鱼。正捕在兴头上,突然一道强光手电筒照着我们两个人,伴随着喊声:干什么的。我一看不妙,撒腿如飞的跑回了家,可是老父亲由于手提着鱼网,跑的慢,被捸个正着,鱼网被没收了,并当着我父亲的面架上稻草烧毁了。
  那时候,家里如果来了客人,生在水乡,只要提上搭搭网,出去一盏茶的时间,就能捕捉到三四斤大草虾和鱼。水里简直到处都是鱼虾,根本捕不完!
  更有一种我们称之为:次胡呆子(虎头鱼)的鱼,每年淸明节期间,交配产卵,而它们的交配产卵都是在边上的石头缝里,并发出咕咕的叫声。捕捉这种鱼无需任何工具,只要寻声将手伸进去,伸出中指,它就会咬着你的中指不放,顺势一抓就将其捕获了!
  现在由于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在我们面前灭绝的淡水鱼类,就有很多了!如:泥鳅,虎头鱼,青虾,鳑鲏,白鳝,螺蛳等等!感觉现在的鱼类资源,是越来越少了!哪象以前的水域里面的鱼是捕捉不完的!
  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政策,不能让中华鲟的悲剧再次重演!
  本人观点!
  这个问题很有趣,鱼类生长的环境无非就是海洋和陆地上的江河湖海,从目前来看,海洋上的个别物种有灭绝现象,沿海鱼类生产量在逐年降低,总体来说江河湖海的鱼类资源破坏性较大,有些物种已灭绝,淡水鱼类资源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100多年前也就是1920年前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个时候的鱼是取之不尽吗?世界上其它国家也是如此吗?我们先看看现在美国五大湖的鱼类资源泛滥到什么程度。
  当小船经过一些水域的时候,鱼群受到惊吓就跳出水面,场面十分壮观,常常是开小船到河中走一趟,回来船舱中鱼已经满了。
  用弓箭射鱼,吸引了一些弓箭爱好者前往
  从现在来看美国的鱼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美国在100多年前没有这么多"鲤鱼",这是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为了清除河水中的浮游生物,从我们国家引进的"亚州鲤鱼",由于这里环境适宜,并且没有天敌,经过30多年的繁殖,才出现了泛滥。
  还有一个原因,鱼本来可以做为我们餐桌上很好的食品,可是美国人天生不爱吃淡水鱼,不能把这些鱼类纳入到下一级食物链,进入生物循环,才导致了鱼类资源过剩。
  假如说美国人改变饮食习惯,淡水鱼成为他们的消费食品,每人每天消费2两鱼肉,每年消费0.2*365*3亿人=110亿千克,如果不合理保护,对于美国来说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恐怕也是很困难。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淡水鱼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食品,100多年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好,加之人类的捕捞手段还达不到很高的鱼产量,从人口数量来看,那个年代全国人口也就是4亿人左右,是目前的1/3多,人口少,对资源破坏力较差,鱼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里面掩盖着一个问题,人们对鱼类资源需求较高,消费量较大,但生产力不足,人类的捕捞工具简陋,达不到我们的消费需求,才觉得鱼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在100多年前,人类的过度捕捞也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这还不包括因自然环境的演变而导致河流干涸对生物资源的伤害。
  鲤鱼一般二年性成熟,有些个体一年也可成熟。产卵季节随地区而异,4-6月为盛产期。怀卵量因年龄和个体大小而异,15-80万粒不等,体重1斤左右时,怀卵量为10-14万粒,体重2斤左右时怀卵量约为17万粒,2-3年雌鱼的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234粒/克。卵子产出后,在15-20 水温下经4-6天即可孵化出苗。
  从鱼类繁殖速度来看,产卵量极高,可以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鱼类在产卵的盛产期,遇天敌较多,包括我们人类的捕捞,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极大的伤害。所以说我们国家对一些河流、湖泊每年在产卵期实施禁捕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殖。
  由于人类过度捕捞,没有禁渔期,导致物种灭绝,这不仅是产卵期禁捕的事了,还要进行全年的禁捕,才会让鱼类得到休养生息,有利于生物资源得到长远的发展。为此长江实行十年的禁渔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10年后长江鱼类四大家族会有惊人的产量。
  总结一下,100多年前鱼类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这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关系,与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少也有关,无论什么年代,人类的捕捞是对鱼类资源的过度伤害,人类才是鱼的最大天敌,不仅是过去,还是未来,只有合理地保护好鱼类资源,科学捕捞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不说百年前,我们老家是个丘陵地区,房前不到200米处有条小河,涨水时宽不过五六米,枯水时就只剩几个小水潭,可小河里各种各样的小鱼小虾、泥鳅鳝鱼、乌龟螃蟹,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家里在河边有几块菜地,母亲经常在菜地里挖出甲鱼蛋、甲鱼宝宝,也挖过大甲鱼,菜地边还种有黄豆,我和弟弟一下午在黄豆苗下用棉花球钓过一蛇皮袋肥硕的青蛙,家里老房子的排水沟直通小河,奶奶经常在排水沟里捡到小乌龟,捡到了也不吃,丢到潲水缸里,乌龟则把潲水缸周边爬得干干净净。泥鳅鳝鱼那就更多,奶奶把我们捉到的鳝鱼养在两口大水缸里,天天换水,半个月后,鳝鱼缸里的水看不到一点杂质,奶奶就拿个日本鬼子留下的猪腰状铝制饭盒,抓几条活鳝鱼放进去,盖上盖子,用柴火煮熟,她一个人连汤带肉吃得津津有味,我们不仅不吃,还一脸嫌弃。春天一到,只要打雷下雨,大哥就往田里跑,必定能从草子田里抓到肥鲤,这个则是我们喜欢吃的。还记得老屋折除时,我和大哥去折垫在猪圈里的老青砖,青砖下面竞还铺了一层厚厚的沙子,沙子里尽是螃蟹。
  "一百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乍一看有些夸张,但其实说的是事实。不过,在自然界中,动物都在食物链之中互相的克制,所以并不会发生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物种泛滥的问题。那么,"100年之前,鱼是取之不尽的"这句话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显然我们无法回到100年前,而且现在活着的人也极少有知道100年前的情况的,但其实,不需要回到100年前,回到30多年前就与如今大有不同。那时候,农村还是青山绿水的,在农村附近的一些野生水体内(小河、野塘等等),有着丰富的动物资源,尤其是鱼比现在就多得多。
  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东边有条小河,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在里面摸鱼,那个时候拿一个玻璃的罐头瓶子,半个小时就能用小鲫鱼和麦穗鱼装满,拿回家简单的一处理,煎一下,别提多香了。还有小河附近的一个野塘里,那里面可是藏着大鱼的地方,那个时候用一个大头针,在火上烧一会,然后用钳子将它弯曲一下就能得到一个鱼钩,之后找一根细长的树枝,一条尼龙线,就能制成一个简易的鱼竿组合。去到池塘旁边,用一块石头在潮湿的地方一挖,就能得到天然的鱼饵-蚯蚓。之后,只需要钓一两个小时,半桶鱼是少不了的。
  而如今,在十几年前,村东边那条小河就已经干涸了,而那个大池塘,也变成了一个"臭水池",每年的夏天还总是会干涸上一段时间,就更不用说里面的鱼了。
  因此,仅仅是30年的时间,野生水体内的鱼就已经从"取之不尽"到了"枯竭"了。
  那么,为何100年前,鱼是取之不尽的呢?
  首先,这与人对大自然的索取有关,简单的说就是与捕鱼有关。在100年前,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是比较困苦的,而鱼在当时虽然能够给人提供蛋白质,但是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当时,显然是粮食更能给人力量,而且比起抓鱼来,在农田里忙才是正事,因此,在当时,除了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人,几乎很少有人会去河里抓鱼。
  而小孩子抓鱼都是少量的,而且除了一些学生的假期,鱼儿全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自在繁殖和生存,因此,捕鱼的人少,让自己的鱼有了足够的繁殖空间和生存空间。
  当然,除了捕鱼的人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工具。在以前,人们抓鱼,大多数是赤手,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多是捡家里或者垃圾堆里的破纱窗,当个简易小鱼网,剩下的就是自制的鱼竿钓鱼了,所以,对于野生水体内鱼类的整体种群数量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
  之后就是环境问题了。在以前,我国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可以用山清水秀来形容,而且以前农药使用也比较少,这样也不会污染野生水体,所以在如此的环境下,鱼类的生存是积极的。
  最后是水利设施的问题,我国的水利设施基本是都是建国后开始建造的,我们以我国的长江为例,作为我国乃至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通过多样性的生物,也哺育了长江两岸的数代人。给大家看一组数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仅仅是长江干流的鱼类年捕捞量就超过了40万吨,这就相当于一天的捕猎量就超过了1000吨。
  综上,在100年前,人对野生水体内的鱼捕捞量较少,对野生水体的污染也少,造成了鱼类在以前量大到了"取之不尽"的地步。
  100年后的今天有什么变化?
  从野生水体鱼类的变化来看,最大的变化就是目前许多野生水体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现状,而且即使在一些原本鱼的种群数量密集的水体内,它们的数量也已经骤减到了不足之前的千分之一。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有3个主要原因:
  第一:捕鱼手段变化。
  以前的人捕鱼,基本上都是用手摸,但是,如今不同了,"地笼"、"绝户网"、甚至是"电鱼"层出不穷,让一个水体内的鱼几乎会被捕杀殆尽,这样逐渐的就会失去可以繁殖的个体。
  第二:捕捞量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工作比较繁重,既没有多少人有时间去抓鱼,也没有多少人去买鱼。但是如今不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买鱼几乎成为了常态,所以市场上对鱼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没有大范围和大规模的养殖之前,这些鱼基本上都是从野生水体中捕捞的。我们还是以长江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年捕捞达到了40多万吨,就这样过了不到30年,再加大捕捞的情况下,长江干流的年捕捞量才仅有30年前的一半。到了2011年后,更先进的设备也没能增加捕捞量,反而降低到了年8万吨,也就是说仅仅五六十年的时间,人们就把长江的鱼几乎捕捞殆尽,而这恰恰也是长江宣布禁渔的原因。
  第三:水利设施的修建。
  其实长江的鱼类的减少,除了与过量的捕捞有关外,与水利设施的修建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长江流域中有许多洄游性鱼类,它们往返于大海和长江之间,产卵繁殖。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在长江上建造大坝,这些大坝的存在虽然对两岸的人们是有利的,但是却阻断了鱼类天然的洄游通道,使得它们被分割开来,进一步的加剧了鱼类的减少。
  总结
  100多年前,我国的鱼确实可以用"取之不尽"来形容,这是因为当时人对鱼的捕捞量小,对环境的破坏也小。但是,如今100年过去了,许多野生水体内已经无鱼可捕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需求量大了,捕捞量大了,反而环境污染和破坏加剧了,最终导致的。
  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不仅仅是长江,其他的野生水体也要禁止一些人用网具捕鱼,只允许简单的垂钓,再在环境污染上下下功夫,这样才有望逐渐回到水里有鱼,山清水秀的以前。
  首先,在明清朝,基本是禁鱼的,主要是海鱼,因此沿海渔民很少,海鱼因为捕捞量和运输原因也很少到内地,即便干鱼类,因为盐的原因,也受限制。二是早起渔民的地位较农民地位低,他们不可能以吃鱼为生,还是要吃粮食,而农民可以不吃鱼,渔民终日生活在水上与人接触少,农民一般也很少跟他们打交道。即便鱼获再多,有些农民是拒绝吃鱼的。三是早期农民心理问题,战争或其他因素,河流里面尸体较多,陆地农民认为是不洁之物,也就很少去吃,同时也因为少吃鱼,很多人不会吃鱼,不像现在人舌头灵敏,能分离鱼刺。记得看过一本书,有个游乡郎中就是专门是给人看治疗被鱼刺卡着这病的。并且吃鱼也是吃的咸鱼,吃咸鱼的也是地主和富农阶层,佃户和穷人更不会有鱼吃了。其三,或许有人会说,饭都吃不上,不会去摸鱼打鱼吃吗?时代背景不一样,不是渔民,他们宁可吃草根也很难动心思下水逮鱼。我姥姥是上世纪20年代生人,娘家就在沼泽芦苇荡边,她会吃鱼也会摸泥鳅,他说我姥爷不会吃鱼也吐不出鱼刺。在60年代大饥荒时期,全家没吃的,也是靠我姥姥去水里摸泥鳅逮鱼,一逮就是一大盆,主要是泥鳅。回家后,用开水煮一下,用手把肉撸下来掺和着榆树皮和地瓜秧子磨成的份,加点盐攥成团给一家人吃。姥姥说的时候我都流哈喇子,问她好吃吗?她说不好吃,但没别的吃的,别人家连着吃的都没有。就这样家里才没人饿死和生病。
  人口基数少
  清朝末年,中国大约是4亿人口。19世纪初,正是战乱年代,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随之袁世凯复辟,北伐战争开始、随之又东征、军阀混战,一直持续到1928年,人口伤亡严重。
  100年前的人口总数,有可能还不足4亿,不到现在13亿多的1/4,鱼类的消耗量相对较少,整体上是鱼多人少。水面面积大
  那时候的天然的河流湖泊面积比现在大得多,再加上生产力水平落后,黄河等经常决口,湿地面积很大,整体上水域面积大,鱼类的产出量大。
  就以"八百里洞庭湖"为例,100年前湖面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建国初期缩减为4350平方公里,由于逐年围湖造田开垦,到1984年缩减到2145平方公里,减少了一大半,鱼自然也少了一大半。自然环境影响
  19世纪初,一直到80年代前,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较小,河流湖泊中鱼类的水生环境很好。
  50年代山东人闯关东,就是因为那里粮食充足,"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到了那里有东西吃,不挨饿。
  那时候河流湖泊中水草丰茂、清澈见底,水生植物和生物特别多,鱼类食料多,繁殖生长快,躲藏的地方也多。
  改革开放后,很多水域历经多次污染,水草几乎绝迹,鱼类几乎绝迹,虽然现在情况不断好转、有所恢复,但与那时候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更主要的是,那时候捕鱼主要靠人工、小船,对鱼类构不成大的伤害,但是现在的大拖船、绝户网,甚至于用药、电鱼,对鱼群的伤害是致命的,即便是国家实行了休渔期,但是因为鱼群的基数小了,恢复起来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人对吃的讲究了,而野生鱼类恰好是人类最喜欢的美食之一,市场关系决定野生鱼类越来越少。
  不用100年之前。五十年前就是这样。
  据父辈们讲,我们这原来用秸秆往地里插,就能插出来一口井。以前打水用扁担挂上桶就能打水。那水皮得多浅。有水就有鱼。
  再往东走,我表姑她们家,我小时候去她们家暑假小住,跟着去地里,玉米地里全是水,沦口沟里面真的有鱼,都是小鱼蛆,特别多,我姑说再早些年,这里面有大鱼。拿簸箕就能抄,一带烟就能抄半筐。我小时候去和表哥去浅水的河沟里玩,拿个小粘网,往河沟里一拦,我们就去玩别的。一会儿再去摸网,就能网不少。
  现在可没有这么好的资源了,现在白洋淀鱼都在减少。最近几个礼拜都没有去钓鱼,据网友说,现在白洋淀钓鱼的人都挨着人了。特别多,问题是不光钓鱼的,有打鱼的,也有茅鱼的。甚至有晚上偷偷电鱼的。现在扑鱼的都是拿船拉铺天盖地网,大小鱼一起网。鱼就是再能下崽儿也经不住这么弄。
  还别说,100年前,世界的鱼类资源还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里,每个物种都承担着一定的生态位,在较长时间内可以共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对外表现出维持平衡 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功能特征。对于海洋、河流、湖泊中的鱼类来说,同样如此。
  早在400多年前,荷兰法学家雨果·格劳秀斯就指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广袤深邃的海洋,人类从最一开始对于它的认知,就来源于食物的获取,很多先人在面对巨大浩瀚的海洋以及其中的众多可以食用的鱼类资源时,难免会发出"鱼是取之不尽的"感慨。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也是非常不全面的,而从中获取食物以及从中得到的利润,仍然是我们利用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需求能力大大提升,一方面是食物,从渔产品中获取丰富的动物蛋白质,另一方面是从中获取大量的化石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对海洋和河流、湖泊的保护来说,就显然没有及时跟进,对其输入的不是保护,而是污染物质,百年来,对于"水域"的保护,是随着污染的逐渐加重才慢慢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
  这里列举几组数据。在人口方面,1920年世界人口只有19亿,2018年达到76亿,是100年前的4倍。在渔业产量方面,1920年世界总量不到800万吨,1950年达到2000万吨,1990年突破1亿吨,目前已经达到1.3亿吨每年,比100年前翻了16倍。与此同时,数量更多的渔船、更加先进的船只、更加高效的捕鱼工具、排放更多的污染物,对全球渔业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现在很多地区的鱼类资源,在人类的疯狂捕捞下数量已经大幅下降,有的甚至濒临灭绝,"水域"的承载能力已经抵抗不住人类不断增长的"欲望"了。
  从目前的情况可以很容易地推断出,100年前鱼类"取之不尽"的原因。鱼类所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受到了人类的干扰和影响。100年前人类对于鱼类的需求,以及对鱼类种群数量的改变,完全可以依靠自然生态系统和鱼类自然进行调整和恢复,也就是说"你吃多少,鱼长多少",不会破坏鱼类所在的生态系统。而现在情况完全发生了变化,由于吃和其它方面的利用所需,加上污染物的排放,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已经赶不上人类捕捞的速度,有的鱼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更是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长此以往,估计很多鱼类就只能出现在记忆和图片中,供我们想念和凭吊了。捕鱼不要仅仅为了数量,而且更要可持续发展。

20年川菜师傅做酸菜鱼一定要注意这5步,鱼肉鲜嫩入味,不会碎说起酸菜鱼,你一定会先想到它是一道川菜!不错,酸菜鱼也称为酸汤鱼,是一道源自重庆的经典菜品,以其特有调味和烹调技法而出名!酸菜鱼还有一个叫法,叫做水煮鱼。因为整个烹制过程就是用水煮炸带鱼时,拍面粉还是淀粉?原来很多人都做错了,这才是正确方法我虽然不是出生在海边,但是也非常喜欢吃鱼。我吃鱼不是那么的讲究,比较喜欢用一些家常做法,比如干炸,清蒸,清炖等。其他复杂的方法我也会,但是总觉得不适合在家里做,感觉那些花样做法是饭炸酥肉时,该放淀粉还是面粉?大厨教你正确方法,以后别再搞错了炸酥肉,是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吃的美食!炸出来外皮金黄酥脆,里面鲜嫩可口,非常的香!而且做法十分简单,只需要用猪肉挂上糊,放锅里一炸,就可以做出的美味!做酥肉,不需要挑什么特殊部位的肉煎豆腐的时候,千万别直接下锅煎,教你这一步,鲜嫩不碎不粘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饮食,对于吃的东西非常的在意。这也是后来形成各种菜系的原因!虽然美食众多,也导致了往往在选菜的时候,能挑花双眼,不知道吃什么好。但细细想来,我川菜大厨,手把手教你做酸菜鱼,鱼片滑嫩不会散,鲜香又入味!翠花,上酸菜!每次吃酸菜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经典台词。酸菜属于川菜系的食材,我这边属于华北地区,所以都不会自己腌制酸菜,只能去超市买现成的吃!我家吃酸菜,一般都是用来炒肉片或者做2021天津全国糖酒会购票流程第105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将于202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因疫情防控需要,所有人员均须实名购买参观券,按规定入场参观。为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本届糖酒会的王者荣耀崩了!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9月4日晚王者荣耀崩了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只能说未成年人太惨了,本来就只有一个小时,全部一起上还给整崩了,建议这一个小时成年人就不要去玩了,又拥挤还容易被队友坑,话说腾讯是不是考虑下枸杞泡水,谨记三不要,不然喝了也是白喝大家都知道,枸杞有很好的养生效果,不仅能保护肝脏,养肾,明目,还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很多人养生必备的方法,就是泡枸杞水。但医生告诫用枸杞泡水喝,谨记三不要,不然喝了也是白喝1不要用开水广东菜干猪骨汤广东人不容错过的菜干猪骨汤,转季滋润。广东农村每到秋天家家户户必晒的菜干,留到春天夏天没什么菜时拿出来煲汤,不管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喝都非常好。百粉打卡美好活广东靓汤菜干富含丰富ab广东红葱头焖鸡红葱头焖鸡,焦香十足,太好吃了。在广东有句话叫做无鸡不成宴,也就是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家里最好吃的菜就是红葱头焖鸡,真的超好吃,分享给大家。红葱头不是洋葱哦,是岭南一种烹饪食腌萝卜时,很多人把水用错了,难怪坛子会长毛,也不酸脆爽口秋天到了,我们这儿种的萝卜都已经成熟,一片片的,很是喜人。在我们这,萝卜除了炖着吃以外,还会自己腌制萝卜吃。秋天也正是腌制小菜的好时期,吃起来风味十足,好吃又下饭,简直太诱人了!腌
有哪些吃一次很上瘾的美食?吃一次很上瘾的美食,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对于我来说莫过于凉拌折耳根,对于我们河南人来说,这是个很陌生名字。但是在云贵川一带却是家喻户晓的家常小凉菜凉拌折耳根很多年前我在成都吃过一次饭店里最脏的4道菜,厨师长从来不吃,却有人每次都点大家好呀,我是爱美食的二丫。以后的每一天,让我陪着大家,掌握更多的烹饪技巧生活窍门,用美食治愈人生,以分享连接你我。导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朋友送了几件摘要酒,有懂行的吗?我怎么没听过这酒呀?摘要酒,还是算不错的酱香酒了。摘要酒是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的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核心产品之一,采取回沙工艺酿造的,其酒体风格和茅台酒风格略有不同。摘要酒是贵州金沙酒业集团的核心产品之一,最受广东人喜爱的五种经典早餐,全吃过的堪称半个本地人你知道广东人最爱的早餐是什么吗?有5种早餐如果你全部吃过堪称半个本地人,今天小慧分享给大家这5种早餐的简单做法,学会了不用去广东在家自己做也可以吃到特色美食!一肠粉1准备食材粘米粉5种食材富含花青素,营养高价格低,做给媳妇吃,不化妆也好看5种食材富含花青素,营养高价格低,做给媳妇吃,不化妆也好看。哈喽,大家好,我是大厨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准备好了吗?到了寒冷的冬季,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起早是糖醋鱼怎么做才好吃?厨师长教你巧妙做法,外酥里嫩,酸甜可口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糖醋鱼的家常做法,外酥里嫩,酸甜可口,非常适合小孩吃,又喜欢的赶紧学一下。食材草鱼辅料小葱生姜调料食盐料酒番茄酱白糖白醋糖醋鱼酸甜可口1。下面开始准备食材准备草鱼冬天吃土豆,最让人解馋的做法,一蒸一拌就上桌,入味好吃,真香冬天吃土豆,最让人解馋的做法,一蒸一拌就上桌,入味好吃,真香。土豆不愧是餐桌上的营养之王,而且还便宜,人人吃得起。冬季应该多吃土豆,在寒冷的冬季我们都知道要多吃根类蔬菜,因为吃根类冬至过后,这8种应季蔬菜要多吃,价格便宜营养极高,别不懂吃冬至过后,这8种应季蔬菜要多吃,价格便宜营养极高,别不懂吃。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天,到了冬至就算真正踏入寒冬了!冬至节后需要适当补身体,建议大家宁可不吃肉也要吃这8种冬至时令菜,价格便生产队时期过年啃骨头我们国家有句俗话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不但饺子,但凡有一点条件,过年都得炖点肉。我出生于六十年代中期,没经历过挨饿的时候。对于过年,有清晰记忆是1977年,过年的时候,我家的猪不够杀为什么一些人要把占女人便宜说成吃豆腐?有什么典故和讲究?吃豆腐就是占异性便宜民间早有传统豆腐本是一种普通的食物,为什么老百姓要把占女人便宜称吃豆腐呢,这背后有个历史典故。据记载,豆腐这种食品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在炼制丹药过程中无意发明的,结武汉小吃那么多,你心中的前十位有哪些?武汉市的著名小吃很多,其中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蔡林记的热干面顺香居的烧麦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精武鸭脖谈炎记水饺并称武汉十大名小吃。其中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