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四川泡菜,为何盛行3000年?

  四川跳水泡菜,莴笋、白萝卜、胡萝卜
  灯笼椒都是跳水泡菜中常用的蔬菜
  摄影/姚逸飞
  四川泡菜闻名已久,三月中旬以来,人们看着新闻里的酸菜卫生问题,追求饮食安全的川人自问:"我们吃的,到底是泡菜还是酸菜呢?"
  中国泡菜研究院长期从事四川泡菜的研究,在他们的划分里,四川泡菜不同于土坑酸菜,四川家庭制作泡菜多用坛泡,企业也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生产,具有安全、美味的特点。
  在时间长河之中寻找泡菜的身影,传说3000年前,彭祖利用食盐、水、陶坛,通过渍或腌的方式保存蔬菜,创造了最早的泡菜。
  其貌不扬的泡菜,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自我的扩张,并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显示出不可取代的价值。
  总是屈居配角的泡菜,为何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次,中国国家地理·美食地理前往中国泡菜研究院和中国泡菜博物馆,试图从泡菜的食物身份出发,去解读它在美食文化江湖的地位。
  祖籍四川眉山的苏东坡是美食狂人,在他的桌案前摆过色泽鲜亮的东坡肉,醇香味美的东坡饼,柔嫩多汁的岭南荔枝,还有毫不起眼的皛(xiǎo)饭。
  皛(xiǎo)饭,即为白米饭、白萝卜和一叠白盐,因此又称三白饭。虽然食材极为简单,但苏东坡却大赞其"食之甚美"。
  原文:东坡尝与刘贡父言:"某与舍弟习制科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贡父问三白何物?答曰:"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
  久之,折简召坡过其家吃皛饭。坡不复省忆尝对贡父三白之说也,谓人云:"贡父读书多,必有出处。"比至赴,见案上所设,惟盐、萝卜、饭而已,乃始悟贡父以三白相戏笑,投匕箸食之几尽。
  译文:苏轼曾对刘贡父说:"我和弟弟在学经义对策、准备应试时,每天吃三白饭,吃得很香甜,不相信人间会有更好吃的美味。"
  贡父问:"什么叫三白饭?" 苏轼答道:"一撮白盐,一碟白萝卜,一碗白米饭,这就是‘三白’。"刘贡父听了大笑。
  过了很久,刘贡父写请帖给苏轼,请他到家里吃"皛(xiǎo)饭"。苏轼已忘记自己对刘贡父说的话,就对别人说:"刘贡父读书多,他这‘皛饭’定是有来由的。"
  等他到了刘贡父家吃饭时,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是贡父用"三白饭" 开的玩笑,便大吃起来。
  滑动查看苏东坡与三白饭的故事
  来源:宋 曾慥《高斋漫录》
  有人推测,三白饭中的白萝卜,即为泡萝卜,它与苏轼故里四川省眉山市的泡菜同源。
  在古代,泡菜是地方风味美食。在调味料缺乏的年代,人们喜用盐与梅调味,盐主咸,有盐则有滋有味,梅味酸,食之口齿生津。而泡菜集二者之长,咸、鲜、酸、香,具有发酵后醇厚的香味。
  酸萝卜老鸭汤,用陈年泡萝卜制作的美食
  图源/图虫网
  除此之外,泡菜更承担着储藏和防腐的功能。在冷藏手段尚不普及的古代,四季时蔬唯有通过腌渍保存。
  在当代的四川,按储藏时间的长短,可将泡菜分为两大类。耗时半日到几日为"跳水泡菜",也叫"洗澡泡菜",名字里的"跳水""洗澡"都在强调泡菜与水的快速分离。
  跳水泡菜,图源/图虫网
  比起储存的功效,跳水泡菜更注重激发泡菜的脆香风味,通常用于即食,可以吃原味或者加红油拌食。在四川的面馆或饭馆里,老板常常摆上一大盆跳水泡菜,供客人免费取食,一是开胃,二是打发等餐时的百无聊赖。
  另外一种,则被称为"陈年泡菜",泡制时间从几个月到一两年的都有。这一类泡菜,取出时会有浓厚的坛香,腌制者看得出其原料是什么,但陈年泡菜口感和原来的蔬菜已经毫无关系。
  乳酸菌仿佛为它们进行了一次基因序列的重组,瘦长的豇豆褪去鲜绿,透出明显的黄调。大嚼一口泡萝卜,原本嫩生生的涩口感全无,爽脆却略带脱水的韧感,嘎嘣声直绕着天灵盖盘旋。
  因为风味过于浓郁,陈年泡菜通常不会直接食用,而是作为烹饪时的配菜或者调味料。
  泡菜自然不是四川独有的美食,在全中国都有泡菜的狂热粉丝。
  相比四川泡菜,贵州泡菜在品种上更古怪稀奇,比如藠(jiào)头、西瓜皮、泡地牯牛(也称地环或宝塔菜,属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外观白色带螺纹,和虫蛹相似)。
  如若四川泡菜是川菜风味之骨,那贵州泡菜则是黔菜蘸料之魂。贵州的蘸料之中,运用最广的就是那一抹红——胭脂萝卜,俗称酸萝卜。酸萝卜是贵州人爱到骨子里的泡菜,丝娃娃、豆腐圆子、炸土豆里面都有它,口感酸中带甜,清爽脆口,它才是贵州蘸水中的无冕之王。
  湖南,一个将泡菜做出仪式感的地方。湖南街头小巷,一个个的玻璃坛子,泡着各色泡菜,让人联想起四川的冒菜。
  独立罐子装着各色泡菜,客人可以拿盆自助挑选。手不够长的食客会喊:"老板儿啊!帮我再夹带点泡木瓜! "湖南泡菜有泡水果的习惯,苹果、木瓜、凉薯,果然万物皆可泡。
  但论起泡菜入菜的极致,任何省份都要为四川让位。川菜尚滋味,《四川省志川菜志》里记录着泡菜穿插在各个味型中的忙碌身影。
  泡椒鸡杂,图源/图虫网
  它是鱼香味型中的一抹酸,泡红椒煵红是出香的关键;它是家常味型中酌情增加的泡辣椒,带来并不突兀的酸香;在酸辣味型里,它是90年代后的大量运用的泡山椒和泡酸菜,酸味在这里更显张扬。
  民间对于泡菜的运用更加无拘无束,无论是小炒、干煸、炝锅或者家常干烧,只要感觉到位,就能抓一把泡菜,入锅翻炒,提色生香,随性的创造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
  因此,在四川许多家庭里都有一口泡菜坛子。普及率如此之高,不仅因为它挑动了吃货的神经,更是因为它制作的简便。
  大道至简,越易于复制和传播,才越具有生命力。泡菜糅杂了朴素的生活哲学,它的制作只需要一把盐、一捧应季的时蔬、一口带盖的土坛、一碗老母水,一些香辛料。
  盐
  SALT
  盐是泡菜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提味保色要靠它,杀菌防腐也得看它。
  泡菜其实是一个泛称,按腌制原料的不同,可以将腌渍菜分为泡菜、盐渍菜和酱渍菜三种。
  盐在其中发挥着些微不同的作用。四川泡菜多为湿泡,在富含水分的泡菜坛子里,盐抑制着容易引发蔬菜腐败的微生物,确保主导发酵的乳酸菌能够一家独大,因此在下新菜之后,需要增加食盐,维持盐的浓度。
  而盐渍菜,也就是通常认知的咸菜里,盐的浓度会更高。人们利用盐来杀死蔬菜里引起腐败的微生物,随之也就杜绝了发酵的机会。
  酱渍菜,则是先以盐渍除水,再用酱来增添酱香味。从步骤上来看,酱渍菜更像是盐渍菜制作链条延长的产物。
  四川地区在绝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泡菜"这个称谓,但也有例外出现,人们习惯把酸菜鱼里的常用料叫做"酸菜"。
  图中泡菜原料为叶用型芥菜
  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家族
  这个家族的蔬菜很多,如榨菜
  棒菜、大头菜、儿菜等。摄影/姚逸飞
  较真的人们对此很疑惑,那四川地区到底是泡菜还是酸菜呢?
  网络上有人将是否加盐水和调料作为泡菜和酸菜的分野,这标准显然是剑走偏锋。
  在川渝地区的美食评论家司马青衫看来,四川泡菜最大的特点是要用到泡菜坛和调味盐水,蜀地常用的酸菜仍然属于泡菜类别,他说:"泡叶用型芥菜属于泡菜的大类,是细分过后的泡酸菜,它仍然从属于四川泡菜这个大范畴。"
  酸菜的代表在东北,人们喜欢把腌白菜称为酸菜,发酵好的大白菜由青翠转为微黄,切细后与猪肉、土豆等一起炖煮,肉汁与酸香交织。
  四川泡菜的辉煌,离不开好盐。四川自古是井盐的产地,蜀地井盐结晶纯净,颗粒均匀,自古就有:"四川泡菜,井盐尤佳"之美誉,丰富的食盐是泡菜得以在四川发扬光大的重要基础。
  菜
  VEGETABLES
  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四川真正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再加之湿润的气候,蔬菜品种丰富,品质出众,这是四川泡菜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
  正是在这样的物产环境里,蜀地百姓开始"泡百菜"。最为传统的,莫过于泡各种蔬菜的根茎,好比仔姜、白萝卜。此外,四季蔬菜均可泡渍加工,包括叶菜类、果菜类、花菜类以及食用菌等蔬菜。
  从左至右,分别为泡豇豆、泡萝卜
  泡姜、泡二荆条、泡酸菜
  它们是四川泡菜中的五大杀手锏
  摄影/姚逸飞
  随着蜀地迎来六次大移民,以及国外物产的传入,清朝时期,川菜的重要角色——辣椒终于登场。色泽红亮的二荆条辣椒,成为了泡菜坛子不可缺少的主角之一,在咸、酸之外,增添了令人欲罢不能的辣味。
  严格说来,郫县豆瓣既是移民的产物,也是腌渍食品中浓墨重彩的一环,它同为发酵的产物,并生成了川菜中的酱香型调味料。在回锅肉、麻婆豆腐中,豆瓣在色、香、味上,是面面俱到的点睛者。
  坛
  CROCK
  泡菜坛是所有化学反应得以存在的基础装置。
  现在的泡菜坛造型为外口略低于内口,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有着坛盖、坛口、坛沿、坛体等结构。
  泡菜坛,摄影/罗国杨
  为了确保密封性,通常还会在坛沿注水,外部的空气中的细菌无法进入,但内部发酵产生的气体,却可以穿过坛盖与坛沿的缝隙,化为咕咚破裂的气泡,从封坛的水中逸出。厌氧的益生菌完全解锁了主场优势,开始发挥自身的效用。
  古代将泡菜称之为"菹"(zū),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装泡菜的器皿,写为"菹"(zū)下一"皿",这是泡菜坛最早的专用字。
  泡菜坛在古代又称双唇罐、复口罐和双口罐。考古发现,类似于泡菜坛的器皿(坛沿或坛唇),在汉墓中发现得最多,如上海出土的"西汉泡菜坛"和"东汉泡菜坛"。
  左图西汉泡菜坛,右图东汉泡菜坛
  图源/中国泡菜研究院
  从西晋到隋唐,泡菜坛的形态也发生了细微的改变,由汉代的矮胖,变得瘦长,比较接近现代的泡菜坛。材质上也有革新,出现了全釉陶器和青瓷器。
  泡菜的器皿,在清朝时期甚至由粗犷走向了精美。在成都川菜博物馆中,就陈列着"清康熙开光泡菜坛"和"酱秞缠枝花卉泡菜坛"等雅致的泡菜容器。
  发展至今,四川地区的泡菜坛久负盛名,以彭州的"桂花泡菜坛"和隆昌的"下河口泡菜坛"最为出名。
  制作中的彭州"桂花泡菜坛",摄影/罗国杨
  料
  SPICE
  制作泡菜时,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加入一些香辛料和调味料,常见的有生姜、辣椒、花椒、大蒜,八角、茴香等。它们不仅可以调味调色,还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防腐杀菌,从而延长泡菜的保质期。
  花椒、八角、桂枝、草豆蔻,摄影/九吃
  不同于辣椒的"外来者"身份,花椒的原产地就是中国。花椒耐旱,喜欢阳光和肥沃透气的土壤,四川的茂县、汶川和汉源等地方,正好适合花椒的生长。
  《中国川菜史》中提到,在上古、中古时期,全国都普遍运用花椒,不过随着辣椒的传入,明清之后花椒的舞台被挤压,最终龟缩在巴蜀地区,除了川菜,其他菜系都只是少量使用。
  花椒带给舌尖的微麻体验,切中了蜀人的喜好。花椒于是和辣椒组成了四川独特的椒麻和麻辣味型,在川菜的怪味、家常味型中,也能发现花椒的身影。
  食客在搛(jiān)一筷子美味时,往往要留意有没有花椒,否则得缓好几分钟,才能缓解舌尖的刺麻感。
  即使泡菜简单易学,但倘若初学者轻视泡菜,把它当作过家家的游戏,泡菜坛子也会给人们一些苦头吃。
  水面长白、蔬菜腐坏,一些小的偏差都能导致一坛泡菜彻底坏掉。腌制者必须化身为科学家和艺术家,既要精密地观察,又要凭着灵感去创造。
  而观测和创造的对象,却是看也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
  作为泡菜发酵的头号功臣,它们有着矛盾的一体两面,既"皮糙肉厚",但也"身骄肉贵"。
  四川地区把富含乳酸菌的泡菜发酵水,称为"老母水"。在制作一坛新的泡菜时,来一碗老母水,往往能节约发酵的时间,让泡菜制作事半功倍。
  带老母水的泡椒,图源/图虫网
  只要一直往老泡菜坛子里下新菜,为乳酸菌提供养料,同时捞掉泡制成熟的泡菜,就能保证泡菜坛子的生命力,使用上几十年也不在话下。
  但是只要腌制者粗心大意,让坛里进了生水、脏污或者油荤,坛内的乳酸菌群就有可能被破坏。
  在长辈的口授身传之中,川人早已掌握了养老盐水的技巧,但对于泡菜腌制,更为锦上添花的,从来不是"人为",而是"天时"和"地利"。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围绕,中部凹陷,从地形上来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敞盖泡菜坛,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巧合,造就了与泡菜完美匹配的气候。
  上图为四川地区遥感景象
  下图为四川达瓦更扎山云瀑,摄影/高华康
  高山阻挡了冷气流,盆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在24~28 之间,恰好与乳酸菌喜欢的25~30 有交叉。
  盆周山地又阻挡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盆地内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最适合微生物的繁殖,在探索防腐的道路中,繁殖出大量的乳酸菌,它形成的酸性环境,抑制了其他菌群,泡菜这一风味独特的发酵物才得以产生。
  制作泡菜的要诀,往往不在于制作母水,而在于掌握乳酸菌数值的波动,从而控制泡菜的酸度。这是一种与不确定性的博弈,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
  在家庭自制的泡菜中,能达到每克菜里含有100万个乳酸菌,中国泡菜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表示,通过现代科技改良后,乳酸菌含量提升了10倍,每克菜达到1000万个乳酸菌。
  乳酸菌也是酸奶中的重要的发酵菌种,它有着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改善肠道环境、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而老坛子泡菜中,植物发酵而成的乳酸菌远远高于酸奶,这是因为乳酸菌激发出食物的酸味,而酸奶为了达到口感的平衡,往往对成品采用4 的低温冷藏,抑制乳酸菌过度发酵。
  除了乳酸菌的价值被忽视之外,泡菜还处在一种刻板印象之中。在人们心中,泡菜是亚硝酸盐的代名词,但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中发现,全国各地收集的778个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为1.51mg/Kg,全部低于国家标准限定的20mg/Kg。
  图源/中国泡菜研究院
  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以乳酸菌为主导的优势菌群逐渐占据主导,亚硝酸盐不断被降解,因此发酵成熟的泡菜并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同时,加入鲜姜、鲜辣椒、大葱、洋葱等也能抑制亚硝酸盐的含量。
  倘若说郫县豆瓣是川菜之魂,那么泡菜则是川菜之骨。
  在四川老菜谱中,泡菜鱼是唯一以泡菜二字命名的菜品。里面任何材料都可以做调整,但不能缺少泡菜和泡椒。当泡椒混合着姜蒜末下锅时,热油瞬间激发了酸辣的香气,舌头随之温习曾经尝过的美味。
  鱼肉滑嫩,一呡既烂,鲜甜清香且裹着泡椒水的酸辣,吃到半饱,用鱼汤和酸菜当浇头,盖在颗粒分明的的白米饭上,吃得额角冒热汗,嘴巴油亮微肿,这是一场餐桌上最有仪式感的收尾。在自贡,有一道菜叫做梭边鱼,其中的"梭边"就是老泡菜。
  细数川菜,难免感叹四川人的创造力,标准版鱼香肉丝中没有鱼,可是食客舌头上的敏感探测仪,会发现老厨师用泡椒调出了鱼香味,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道泡菜鱼。
  当代的酸菜鱼,图源/图虫网
  与人们朝夕相处的食物,往往会以通俗的方式进入大众文化。在俗语之中,体现出人们对泡菜的依赖。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
  时移世迁,尽管在四川大部分地区,嫁女时整坛泡菜作为嫁妆的习俗已经消失了,但泡菜在餐桌上依然深受欢迎。
  泡菜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川菜之中,这种流变发生在民间的餐桌,也反映在菜谱之中。
  1 1977年,《四川菜谱》记录270道菜肴,其中用到泡菜的菜肴31道,用到腌菜的8道,用到豆瓣的32道,共占总菜肴的比例为,《四川菜谱》记录270道菜肴,其中用到泡菜的菜肴31道,用到腌菜的8道,用到豆瓣的32道,共占总菜肴的比例为26.3%。
  2 1981年,《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卷》,收录的192道菜肴中,用到泡菜的23道,用到腌菜的6道,用到豆瓣的24道,占菜肴比例,《中国名菜集锦——四川卷》,收录的192道菜肴中,用到泡菜的23道,用到腌菜的6道,用到豆瓣的24道,占菜肴比例27.6%。
  3 2010年,《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共收录113道热菜,其中用到泡菜的28道,用到腌菜的2道,用到豆瓣的32道,占菜肴比例为,《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共收录113道热菜,其中用到泡菜的28道,用到腌菜的2道,用到豆瓣的32道,占菜肴比例为46.9%。
  4 2011年,《菜肴制作技术标准化教程——川菜篇》 ,共收录菜肴70道,其中用到泡菜的20道,用到腌菜的5道,用到豆瓣的16道,占菜肴比例为,《菜肴制作技术标准化教程——川菜篇》 ,共收录菜肴70道,其中用到泡菜的20道,用到腌菜的5道,用到豆瓣的16道,占菜肴比例为51.4%。
  向下滑动查看泡菜入菜的数量变化
  来源/中国泡菜博物馆
  泡菜从来都在变化之中,也被用来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演进。
  商周时期,分封朝鲜的箕子把中原泡菜技术带到了朝鲜半岛,这背后预示着朝鲜进入到农耕文明。
  如今的韩国泡菜,图源/图虫网
  公元753年,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将泡菜技术带到日本,于是有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奈良渍。
  元明清时期,泡菜成为百姓中家庭中重要的食品,出现了很多泡菜制作大师傅和专业作坊,泡菜有着产业化的趋势,预示着古代经济与生产的变革。
  在现代的四川,泡菜产业遍地开花,其中眉山东坡区、成都郫都区和新繁镇三大区域最为著名。
  作为泡菜的食物,向下连接了百姓的生活,酸甜苦辣咸香辛,调和了寡淡的三餐和四季,向上折射着人类文明的流变。
  在部分人眼里,泡菜是再普通无奇的食物,但换上别样的的视角,它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角色,作为配角登台,一亮相就唱了一出3000年不断绝的好戏。
  参考资料:
  [1]《中国川菜史》,蓝勇,四川文艺出版社
  [2]《四川省志川菜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出版社
  [3]《别有风味的小河帮自贡菜》,华容道,《四川烹饪》,2005-12
  [4]《中国人的泡菜坛子里腌的不是菜,是生活》,中国国家地理公众号, 2020-11-20
  投稿邮箱:2117894750@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紫宸香颂3期1栋2单元2901室
  Room2901,Unit2,Building1,Zichenxiangsong#3,Jinniu District,Chengdu,Sichuan
  策划|刘乾坤
  撰文|代萍 袁佳利
  摄影|姚逸飞 罗国杨 高华康 九吃
  责编|刘乾坤
  编辑|代萍
  设计|罗楠 代萍

广东一鸡两吃,屋里屋外都是人,只有3道菜,顾客多跑道也要吃广东的美食其实比较简单,主要被大家接受的就是早点和汤,因为他们的早点种类非常多,不仅有肉食还有面食,非常的丰富。至于别的就很少有人会去探究,因为广州菜都以甜口为主,很多外地人都吃不醉仙兔鱼蛙火锅美蛙火锅,59。9元3人餐,美蛙4斤豆皮vx搜索小橙圈公众号购买在中坝金地自在湾商圈,3人花69。9元就能吃到一顿资格兔火锅30公里外都能闻到香味1份兔蛙火锅里面有了4份素菜还包含了净重1斤半兔子肉4斤蛙环境也好的没话说空气炸锅(土豆片)做饭剩下一颗土豆,无论如何都要造了它。By复杂的其他肉类用料土豆1个植物油1大勺烧烤粉20g粗辣椒面20g做法步骤1土豆切成薄片,洗净表面淀粉2加入食用油翻拌均匀,保证每一片土豆片埃及胡子鲶引进中国40年,一年能繁殖5次,如今却无人敢吃?说起鲶鱼,就不得不提起我国东北的一道名菜鲶鱼炖豆腐,这道菜主要食材是用豆腐香菜和鲶鱼。但,鲶鱼其实在我国很多地区却都没人吃,甚至认为鲶鱼是一种又脏又臭的垃圾鱼。真是如此吗?首先,鲶中国最好喝的4款酒,100纯酿好喝不上头遵义1935(酱香)rmb131953vol产地贵州遵义口感酱香浓郁推荐指数赖潭(酱香)rmb26853vol产地贵州茅台口感酱香浓郁,回味悠长比肩飞天茅台推荐指数五粮液(浓香)r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喝什么酒?从古至今中国人喝什么酒?网络上许多文章误导大家,尤其是白酒企业想篡改历史。中国古代酒类主要是发酵酒流行的。那我们看看历朝历代喝的什么酒。史前文明到宋代这个时期都是自然发酵的酒,主要想学做蛋挞,怎么做才能比较好吃?从挞皮到挞液,完整的配方和做法给你。葡式蛋挞配料千层酥皮低粉126g高粉85g盐5g冷水120g(5g)黄油40g裹入黄油185g蛋挞液A淡奶油180g牛奶140g砂糖80gB蛋黄鹅蛋怎么吃好吃呢?鹅蛋也可这样做鹅蛋香菜盐1香菜洗净切成碎备用2鹅蛋磕入碗中打散3将香菜放入鹅蛋液中加盐,滴2滴白酒拌匀4锅中倒油烧热倒入蛋液煎至成型5盛出,即可食用您觉得娟子做的这道香菜炒鹅蛋怎么福建的土笋冻是怎么做出来的?福建的人真的好好,他们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让人感到好温暖有一我从东莞坐大巴去福建仙游中途下车吃饭那饭店老板收的价钱便宜,全是新鲜的热菜热饭招客人,他们早早就为晕车的人准备蚝油是什么做的?为什么大家做饭都用蚝油?蚝油是一种原产于广东地区的特色调味料,在我很小的时候北方地区并不常见蚝油,一开始只是在电视里的烹饪节目中才会见到,可以说在很早以前蚝油也算是一种比较神秘的调料了。不过近些年信息物流春季是养肝最佳时机,记得常吃这菜,护肝又明目,轻松度过春季春季非常暖和,是肝旺之时,这个时候是护肝的重要时机,肝脏作为人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一定要非常健康,才能够让寿命更长。春季养生,需要注意情绪管理,让肝气顺达,维护肝脏的健康。提到
18年钟情一条鱼,他让脆肉鲩脆上加脆来源中山日报脆肉鲩是一条好鱼。一条好的脆肉鲩比一般鲩鱼更清更甜。东升脆肉鲩人气店,主人告诉你点解点击视频上世纪七十年代,脆肉鲩从五桂山长江水库一跃成名,以出乎意料的口感征服世人。时难怪在家做炒面不成功,又碎又粘锅,因为少做这两步,教你小窍门难怪在家做炒面不成功,又碎又粘锅,因为少做这两步,教你小窍门,炒面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一道面食,蛋肉蔬菜都可以搭配面条一起炒,营养均衡,口味独特,面条劲道爽滑,怎样在家能做好一盘炒面没有一只猪,能够活着离开贵州!今年是农历猪年,大家除了想要戴金猪生福猪,还有就是吃肥猪啦!最近微博热搜上出现了一个猪身上最好吃的地方的话题。这个问题对于贵州人来说真的太难回答了,根本无从选择!哪里有不好吃的猪部五星级酒店里的冷菜大全妙味素鸡蜜豆素鲍丝米皮牛肉米椒鲜辽参美味扇贝唇美味晶蹄香拌凤冠美味肚筋美极汁沾鱼胶美极扇贝群梅花香吻梅花酱肘子梅菜鸭脯麦香月牙骨酒香带鱼岐山哨子鱼酒鬼三宝九香品味鸭金银猪肝金蒜墨鱼早餐这样做,全家都爱吃,咬一口满嘴甜香,比吃米面强我家如今是天天与粗粮为伍,玉米面玉米糁小米红薯面萝卜干,哪一样都不少。因为工作关系,原来几乎天天下饭店,胡吃海喝,在外面吃的多了,家里的饭菜就感觉没滋没味儿的,这样的情形一度持续了12道谢霆锋都要爆灯的菜品,旺销不需要理由!12道人气爆灯菜品,旺销不需要理由!中国无论南北,无论餐厅大小,总有一些旺销常盛不衰的菜品。今天我们介绍13人气爆棚的菜品。文火小牛肉原料蓝标牛排一块(1000克)洋葱红椒胡萝卜西纯粮固态法白酒为什么好?大家都知道,纯粮固态法白酒好,但是到底是为什么好?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这一期我就和大家揭秘一下吧。中国白酒同世界上所有的乙醇饮料一样,都是由淀粉制或糖质原料发酵而成的。通俗一点强烈推荐分享的十道下酒菜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那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假如让你坚持一年每天都喝一杯白酒,坚持一年后你觉得会怎样?每天一杯白酒对自己的身体不会有坏处,还有活血化瘀,增强抗体的功效。我们大家庭都是特别喜欢喝酒,我爸妈,大伯大妈,外公每个人都有几十年的酒龄了,到现在没有一个人因为喝酒而生病,反而因6道米饭杀手,吃时停不下筷子,吃完拍着肚皮说下次少吃点麻辣萝卜干准备食材胡萝500克炸花生米50克酱油50克醋20克白糖25克味精2克辣椒油25克花椒粉15克葱白25克。制作方法胡萝洗干净,用细绳串起来,挂在通风晾至八成干,取下用温水黄酱裹鸡丁,似漏似不漏作为酱的创始国,咱们的酱文化真称得上是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但酱最开始,并非是调料,而是作为食物。用酒曲碎肉和盐拌匀后,封口晒上两周,再打开就是一坛酱香四溢的美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