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推开时光那扇门当年读中师,该感恩还是怨恨?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关注和支持。今天,我们分享南阳一师92级中师生左德浩老师的文章《推开时光那扇门》。这,就是回母校的心情!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原题:推开时光那扇门:二十年中师筑梦,一百年红心向党
  作者:左德浩
  当年同窗今何在?风景依稀似从前。
  6月20日,我再次回到了位于南阳市七一路原南阳一师的校园里。
  学校的大门一如从前,只是原来的"南阳一师"换成了"南阳理工学院"。主干道一如从前,教学楼一如从前,实验楼一如从前,操场的位置和大小感觉一如从前,老旧的宿舍楼只有我们住过的那栋还孤零零站在那里。
  尽管校园的建筑和布局有了变化,后来盖起了新的美术楼——现在的十三中教学楼,建起了新的餐厅,当年的茶房还在,当年的图书馆还在,当年教学楼前感觉神奇的张衡的地动仪也还在。所有旧时的景物,都让人容易触景生情,勾起往事,勾起回忆的点点滴滴。再从回忆中蓦然惊醒,惊觉韶华易逝,人生似梦。
  教学楼西头,操场东边,不知道何时建起了叫"听雨轩"的亭子,在静静地倾听历史的风雨声。是在对莘莘学子发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告诫?还是静观学校发展变迁的风风雨雨?又或者期待我们有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超迈?也许,象征着蒋捷《虞美人•听雨》不同年龄的不同感受与心态呢!
  可以想见,听雨轩建成后,首先见证了中等师范生在这个校园里的生活。然后,中师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完美落幕。2004年,随着南阳一师并入南阳理工学院,这里再次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届专科生。近两年,随着十三中在这所校园里招生,这里又迎来了朝气蓬勃、活泼可爱的初中生。
  听雨轩见证的一切,我未曾亲见。我所曾经见到的三年师范生活,听雨轩不曾经历。其实,我和听雨轩没有见到了,还有很多人、物,很多久远的故事。这所南阳师范,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包括现在的南阳师院——原来的南阳师专,也是1984年之后从七一路迁建卧龙岗上的。1984年成为中等师范之后,在我到学校读书之前,学校也已经培养了七届中师毕业生。
  今夕何夕,如今,我们又到了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曾经的南阳一师将彻底搬迁,并入南阳理工学院,开始自己新的征程。内心有一些感叹,当初的师范学校,为什么没有持续升专、升本呢?那样,还是一所独立的学校,还是我们能够接受的样子。可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高等教育的发展,历来就是一个不断拆分、不断合并的过程。比如河南大学的拆分,比如郑州大学的合并,再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组建,还有现在义务教育学校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历史的发展,以时代的需要为趋势,不以人的情感为转移。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也挡不住。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曾经辉煌的南阳一师,承担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然后华丽转身,开始一段新的历史征程。这终究是值得庆贺、值得恭喜的事情。
  和几位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晤谈,他们有的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然而,他们的精神都很饱满,对于学校合并后的发展和退休后的生活待遇也都满意。相对年轻一些的老师,早些年已经在理工学校上班,开始自己新的奋斗和奉献历程,他们依然满怀豪情,意气风发,让有些颓废我的受到教育,感到震惊。这再次让我感受到合并终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新的时代,我的母校,我的一师,已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二十年中师筑梦,一百年红心向党。出身一师的我们,应该与共和国风雨同舟,应该与共产党血脉交融,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能力大小,在自己的岗位上,守住初心,履职尽责,传承好"南师魂"。
  参加这次校友会活动,找寻自己的初心和梦想,接受"学深为师,品正为范"的精神洗礼,见证学校的美丽蝶变,看见二十年薪火相传的教育之光,也认识那些才华横溢、功业超群的杰出校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冲击。
  我不仅有一些愧悔,夜阑人静,回看自己二十六年走过的道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似乎在跌跌撞撞中,"误入藕花深处",忘记了来时路。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交谈中,老师们给了我许多安慰,也给了我许多理解,让我的内心有了一些安定。
  从此,我的母校叫做南阳理工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了。从此,我与七一路的老校区、梅溪河畔的小游园似乎隔断了联系。总是有些不舍的深情,总是有些眷恋。
  在聚会的间隙,我还是想在这座校园里走一走。在宿舍楼前,回忆曾经的欢声笑语;在实验楼前,想想当初复习备考的日子;在图书馆门口,暗笑自己当初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神态;回到教室的座位上,找找当初的感觉和体温……
  那几天,我疯狂的找相册,找当初老师和同学们的留言册,不但是找寻那一汪深情,还是寻找自己曾经飞扬的青春。也许,我希望找回的,是一个漫漫求索的自己,让一师精神血脉在自己身上慢慢苏醒,慢慢流淌。
  回母校的那天,终究难以成眠,终究睡不安稳。似乎沿着时光隧道,回到了那段青春。
  耳畔,谁在吟唱周华健的那首《花心》。又是谁在轻轻吟哦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转而又是李丽芬《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旋律。我不是爱唱歌的人,却喜欢张雨生的《大海》,童安格的《把根留住》,都是一些深沉、宁静的旋律。
  当年,一个农村孩子,初初进入城市,几分兴奋,几分惶恐,带着梦想,带着羞涩,带着憧憬,带着满满的幸福感,从一所城市西北浅山丘陵的偏远初中,从自己生活的山坳,走进七一路的这所当时南阳地区第一师范学校,仿佛井蛙探出头来,刚刚看到了更广阔的的天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和可能。
  现在,一师老旧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那时就是天堂了,是我没有见过的神圣。在乡村中学,是三栋瓦房,脚下是黄土,门前是白杨,身边是十里八村的老同学,三年初中,一直睡在教室里。进了一师,住宿、上课都不一样了,身边的老师、同学也不一样了,就连心态都有些改变了。
  是的,从进门的这一刻起,我的人生就被打上了烙印,我知道,这辈子,我注定是一个教师了。但大多数人人生的方向,是已经明确:三年后,将充实到来自县区的各个中小学去,回到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度过自己的人生。
  中师三年,尽管心态有所放松,我还想读书,还想交友,还想瞪大眼睛看看身边的世界,甚至我也开始寻找朦胧的爱情,想象自己的人生。日子过得贫穷、简单也快乐。在我那时的想象中,毕业了,终于可以养活自己了,不再是父母终日承担不起的沉重。
  所以后来,尽管看到了命运的一线转机,却并没有激发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动力。我知道,我的大学父母负担不起。临毕业,参加成人高考,被教育学院录取,乡镇却并没有带薪上学的先例,只好作罢,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半生的奔波。
  毕业二十六年了,走过许多地方,却走不出曾经的一师记忆,忘不了同学们纯净无暇的欢声笑语。那是一段往事,也是一段梦想 。工作的琐碎与沉重,有时会让自己产生妄想:要是回到上学时代多好,要是重新给我一次读书的机会会怎样?
  岁月的沧桑与沉重也让我遐想:要是回到青春时代多好,一切都可以从新设计从头再来。然而,人生是一张单程票,是一趟无法回归的旅程。我们只有沿着属于自己的路,继续走下去。
  想着 ,一个班级的五十四名同学,来自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欢笑晏晏。三年之后,又回到四面八方,踏上工作岗位,在不同的人生路口,在不同的时间渡口,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就走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似乎有一只命运的推手;又似乎,人生本就如此。陶渊明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草,此已非常身。"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聚了散了,缘分也许本就如此。
  其实啊,我们都是被时代推着前进的。是时代选择了我们,造就了我们,影响了我们的命运。想象一下,"文革"结束,百废待兴,1978年高考已经恢复,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教育,为了解决紧缺的师资问题,中等师范教育应运而生。二十年的中师教育,造就了大量中小学教师,填补了师资的巨大缺口,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万世。
  仅就南阳地区第一师范学校来说,1984-2003,二十届毕业生,奔向不同的县市区,多数进入不同的中小学,为南阳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时间跨度上来讲,这些毕业生对南阳中小学教育的影响至少是六十年,甚至七十年。有些毕业生的学生,甚至学生的学生,还有子女辈再进入教育,就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从方方面面,师范学校的这些毕业生,支持了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我们自己呢?该感恩还是怨恨?至少从踏入师范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我们拿到了那个时代,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许多农村孩子,更是鲤鱼跳龙门,发生了身份的转变,从此不再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甚至也改变了子孙后代的命运。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为什么不感激国家的中师教育政策呢?
  1984年,南阳师范从南阳师专分离出来。完成了使命之后,南阳第一师范学校并入理工学院。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使然。我们无需感叹,也不用遗憾。2003年之后,国家需要更高水平的师资了,需要提升教育质量支撑国家科技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师范学校的升格其实是好事。
  迁入南阳理工学院的一师,将会有新的光明的前途。七一路的一师校园,也将承担新的义务教育的历史使命,焕发新的生机。历史总是不断发展的,无论一个单位还是单个生命体,都应该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可是,人总爱恋旧。睹物思人,看到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看到旧日的建筑、景观还在,似乎自己过去的一切仍然在。这是对自己心灵和情感的一种抚慰,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思索和情绪,又走进我的一师,来了一场寻根之旅、情感之旅、感恩之旅、探索之旅、发现之旅。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开启我的人生。
  【作者简介】
  左德浩,男,中共党员,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卧龙区诸葛亮文化协会会员。

靖远县组织收听收看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9月24日上午,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分析研判了当前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出了工作当下最流行的夫妻关系白天不打电话,晚上不发消息我们本是普通人,却将生活过成了戏精生活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沈从文曾这样说!对于生活,对于婚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将属于我们的日子,经营的越来越好,把我们的男子暴雨痛失9000万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皆是擦伤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来自流浪地球的经典描述。2020年,犹如在流浪地球所描述中梦幻开暴雨洪流中,我看见英雄的模样当洪水无情地袭卷我的家园当前所未有的恐慌猝不及防地漫过我的脚踝膝盖胸膛脖颈当缺氧带来的窒息感像蚕茧一般将我紧紧包裹那一刻死神,就在几步之遥的地方趟着洪水,颠簸着,狰狞而来那一刻你你人到中年,兄弟姐妹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和你一起剖析人性与情感。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仅有一位读者,心理学家故意坐到他身边,想看看他的反应。彼时,大家不知道在做实验,所有的反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深度好文)论语里讲过犹不及。说话做事也好,工作娱乐也罢,如果不能做到进退有度,取舍有度,就很可能陷入物极必反的窘境中。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太用力的人生,是一场灾难。01hr别太用力,顺其自然今天,只想夸夸河南人,夸夸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一场大雨,河南人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天地无情,人间有爱。同行者携手相帮,共渡难关陌路人勇敢向前,救助他人。河南,豪杰辈出,文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武有精忠报国的猛将岳飞。这片自古多慷时间的绝情之处是,它让你熬到真相,却不给你任何补偿不必介意当下很苦,不必介意独自一人,不必介意只有好菜没有好酒,只需要往前走,做好每一个当下的选择,好好生活就好。一个人吃炸串,两个人吃火锅,各有各的精彩,重要的是人生这么美妙,来都男同志在家里不能当大爷男同志在家里不能当大爷原创格十三格十三今天文十三姐公众号格十三(GSSW13)最近披荆斩棘的哥哥上线,李承铉用低音炮打开局面帅炸舞台,刷出了好几波好感,而其中最大的一波好感,竟是因你在他乡,还好吗?你在他乡,还好吗?物道君物道今天物道君语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圆。它,是一个家,也可以是远方它,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它,是一种美好,也可以是一次坚强它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微信聊天记录一定不要截图微信聊天记录一定不要截图不是所有的叔都叫北叔夜听昨天催泪情书里有这样一句歌词聊天记录就像催泪情书,一字一句都锥心刺骨,一段感情成了永久痛楚,还藏在心里舍不得删除。是啊,一张张过往对
未来3天我市多云18日或迎来降雨天气大西北网讯8月16日,记者从省市气象局获悉,15日至18日,我省以多云天气为主,阳光虽有所收敛但不会缺席,局部地方会有阵雨或雷阵雨。18日,我市也将迎来降雨降温天气。从全省来看,18月21日至26日兰州暂停市医保刷卡结算相关业务为配合省医保局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工作,兰州市医保局8月16日发布提示,兰州市于8月21日18时暂停运行医保信息系统,8月26日8时重新开启系统。系统暂停期间,兰州公安侦办夏某某盛某某等12人诈骗案入选全省十大优质案件近日,全省十大优劣质案件评选结果揭晓,兰州市公安局侦办的夏某某盛某某等12人诈骗案入选全省十大优质案件。按照省委政法委部署,通过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选的方式,各市州党委政法委和省法院一周查处醉驾135起闯红灯6908起大西北网讯8月15日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8月6日至8月12日,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醉酒驾驶案件135起,饮酒驾驶416起客车超员717起,货车超载856起,闯红灯6908起,逆向甘肃环县全力抗旱确保羊产业稳定今年以来,环县遭遇大旱,据环县应急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8月12日,环县20个乡镇38。9万只羊3。5万头大家畜存在缺水现象,农作物受灾面积111。2万亩成灾面积93。1万亩绝买银行理财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2019年上半年,A股股指行情回暖,从2440点一路攀升3200多点。4月份后,又开始快速回落,在27003100点之间宽幅震荡,一直持续到年底。刚好这个时候,银行理财和公募新发基精读8个问题,让你快速了解全面限电逻辑1表面拉闸限电制造企业停工停产碳中和,碳达峰?2实质拉闸限电制造企业停工停产结构性去产能3正常逻辑新冠疫情全球放水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含上游原材料涨价)疫情控制最好的中国成为制造业中六县一区亮出特色产品定西马铃薯大会产品展示侧记大西北网讯(记者王志俭文图)2021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召开期间,大西北网记者特意走访了定西体育馆举办的产品展示会。此次采访让记者亲身感受了马铃薯给定西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得天2017年回乡散记工作出差广西恰遇周末,回老家转转,吃吃土鸭土鸡,尝尝父母亲手种的菜和亲自酿的酒,幸福感顿时倍增,想想城里真是乱七八糟乌烟障气的,那么多年了,我还是走不出农村,所以有时感觉自已土土的又见炊烟,又品乡味过年了,回到农村老家,一是看父母,二是见朋友同学,三是品乡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就吹到了农村,村里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处处是楼房,小汽车停满了空地,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手里拿着苹果长假归心,奋斗伊始,没有工作的人生毫无意义假期已没有余额,你会发现在爆玩爆食爆饮之后,这些是短暂的,工作才是永恒的,工作才真正让人安心,没有工作的人生毫无意义。人到中年,你会发现其实自已除了工作就没有其他兴趣爱好了,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