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徐山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辨正

  《老子》首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学者理解有分歧。本文从《老子》的成书背景出发,指出第一字的"道"是老子思想的"道",即"道3"(以区别本义"道路"用法的"道1"和引申义"学说、思想体系"用法的"道2")。首句直译为:(我老子思想)"道3"(如果是)可以言说的,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3",转述为:(我老子思想)"道3"是永恒常在的"道3",而且是不可以言说的。老子"道3"不可言说,主要是针对其虚空性质有感而发的。最后还逐句讨论《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之后诸句的含义,并进行了句与句之间的文脉梳理,认为"无"的概念是解开"道3"内涵的门法所在。
  一、问题的提出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老子》首章首句,如何正确地去诠释,这对于《老子》首章的文脉发展和章旨确定乃至于全书结构的梳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道可道",河上公注:"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河上公注:"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即认为"常道"是"不可称道"的。王弼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王弼认为"可道之道""非其常也",而常道则是"不可道"的,即不可言说的。今人高亨《老子注译》:"老子说:道之可以讲说的,就不是永远存在的道,如儒家所谓‘道’便是,而我所谓的‘道’(宇宙本体),是不可以讲说的,是永远存在的‘常道’。"[1]高亨此说得之,不过仍有进一步阐述的必要。主要的问题为:全书首字的"道",指向的是什么样的"道"?"常道"的词义如何?为什么老子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要回答这些互为关联的问题,首先从《老子》成书的背景说起。
  二、《老子》成书的背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孔子问礼于老子,一方面表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另一方面说明老子的思想确有吸引人之处。尹喜执意要老子为他写书,说明老子在出关之前并没有著书立说,尹喜认为老子人可以不留在周境,但老子的思想则一定要留下来。
  《老子》一书的写作就是在这样的交易背景中完成的。老子既要完整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同时必须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稿以便出关,这样就形成了"五千余言"的精炼凝重的篇幅。
  三、我老子思想:道
  "道"一词的本义为用作名词的道路义。"道"一词到老子时代已是多义词,其名词性的词义沿着"途径、方法-学说、思想体系"的引申途径而演变。我们将本义用法的"道"标示为"道1",同时将引申义"学说、思想体系"用法的"道"标示为"道2"。"道2"的用法如:《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又《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老子将自己的思想仍用"道"一词的形式来表示。当然,"老子思想-道"的共存关系也并不是老子在写《老子》一书的时候才确立的,而是在老子写《老子》一书之前就确立了。《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里如实反映了"上士、中士、下士"三类人对老子思想的"道"的看法。又《老子》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即天下人都说老子的"道"是广大的,却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
  尽管老子仍用"道"一词的形式,且以世人理解的"道2"义用法为基础,由于老子的思想有其独特的一面,所以老子的"道"则赋予了"道"的词义系统新的含义,即创造了"道"一词的新的词义。《老子》一书的任务,就是要全面阐述老子思想的"道"。为了把老子的"道"和一般意义上的"道2"义有效地区分开来,我们将作为老子思想的"道"标示为"道3"。
  老子自然非常明白尹喜要老子著书的意图,即通过著书来呈现老子的思想,这样"道3"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老子》一书的主题所在。《老子》开篇第一字的"道",正是老子思想的"道",即"道3",这样"道可道,非常道"的第一字"道3"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作为"道2"的理解可能性就排除了。
  四、常道
  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中的"常道",在帛书甲本中
  作"恒道"。《说文》:"恒,常也。"即"恒"一词的本义为"恒常"义。通行的王弼本《老子》和帛书甲本"常、恒"的异文情况,表明两个词在"恒常"义上是同义的。"常道"即恒常之道(永恒常在的道)。
  再来看一下前人对"道可道,非常道"一句的不同理解。
  唐代李荣《道德真经注》:"道者,虚极之理也。……圣人欲坦兹玄路,开以教门,借圆通之名,目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2]李荣认为道是可以言说的,但是这个道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另外,北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世俗之谈道者,皆曰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3]司马光也认为道是可以言说的,然而这个道不是常人之道。
  李荣把"常道"的"常"理解为"常俗","常俗"为并列复词,为"平常"义,而"常"在《老子》一书以及直至老子时代的早期文献用语里均无"平常"义,所以李荣的见解不可取。司马光把"常道"的"常"理解为"常人",然而"常"的词义系统里并无"常人"的用法,这种增字为训的方法亦不可信。
  "道可道"的第一个"道"是"道3"之义,在排除了"常道"的"常俗之道"、"常人之道"的理解可能性之后,这样"道可道"如果按照陈述句理解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就成了"(我老子思想)‘道3’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永恒常在的道",这样的理解显然是说不通的,并不符合《老子》一书的旨趣。因此,"道可道"只能理解为没有假设关系连词语法标记的假设句,河上公、王弼就持这样的看法。
  综上所述,"道可道,非常道"可理解为:
  直译:(我老子思想)"道3"(如果是)可以言说的,就不是永恒常在的"道3"。
  转述(1):(我老子思想)"道3"(事实上是)不可以言说的,是永恒常在的"道3"。
  转述(2)(我老子思想)"道3"是永恒常在的"道3",而且是不可以言说的。
  从转述(2)中可以看到,老子对自己的思想"道3"进行了定位,"道3"是永恒常在的。纵观《老子》全书,"常道"是对老子自己的思想"道3"的客观性质的评价,而不是自负意义上的价值标签。与此同时,"道3"的"常道"性质也映衬出一般意义上的"道2"的非"常道"性质。
  五、我老子思想"道"不可言说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道2"是可以言说的,而老子思想"道3"则不可言说。
  《老子》第十四章这样描述"道3":"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其中的"不可致诘",河上公注:"不可致诘者,夫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即"道3"无色无声无形,所以不可言说。
  又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3"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是存在的"物",然而其形象却是恍惚窈冥。老子的"道3""物-虚空"合而为一,而其中的虚空性质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老子"道3"不可言说,主要就是针对其虚空性质有感而发的。
  老子是典型的隐君子,"以自隐无名为务",出关更是彻底地隐遁。作为隐士来说,老子有足够的时间去内省,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而老子对"道3""物-虚空"合而为一认识的获得,当和老子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老子》第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也。""玄览"为静观义。又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从中可见禅定状态,以内省内视法深入到自己的心灵深处。
  由于老子的内省实践,最后势必就会进入虚空记忆的心理状态,这时的视觉心理感受就是虚空,就是无。老子对虚空记忆的体悟,构成了老子新的心理起点。[4]作为永恒的虚空记忆是不可言状的,老子进而成功地携带虚空记忆的这种性质去构筑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将虚空记忆这种"永恒的、不可言状的"同时又是"虚空、无"的性质投射到"道3"上,从而以"道3"统摄自然、社会、个人的各个层面。
  六、《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之后诸句的文脉梳理
  下面来逐句讨论通行的王弼本《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之后诸句的含义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方式。
  "名可名,非常名",句式仿首句"道可道,非常道",从相同的句式这点上可知这两句文义紧扣。由于首句涉及了"道3"是否可以言说,而言说就会遇到所言说的对象的名这样的问题,所以接下来的第二句以"名"开始。联系首句句义,"名可名"的第一个"名"指的是我老子思想用"道3"命的名。"名可名,非常名"可理解为:
  直译:(我老子思想用"道3"命的)名(如果是)可以命名的,就不是永恒常在的名。
  转述(1):(我老子思想用"道3"命的)名(事实上)是不可命名的,是永恒常在的名。
  转述(2):(我老子思想用"道3"命的)名是永恒常在的名,而且是不可命名的。
  作为"常名"的"道3"这个名原本是不可命名的,有关这一点,《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河上公注:"我不见道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所生,故字之曰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中的两个"名"用法同上句中第二个"名",均为动词,义即命名。该句接着上句的命名话题,而该句的主语"无"和前两句的主语"道、名"一样,仍用单音节。"无"一词在老子时代,其用法主要是"没有"义的动词和"不"义的副词,而老子的这个"无"则是表示"没有"的虚空状态且用如名词的抽象概念。"无"是对"道3"性质的刻画,该句可理解为:("道3"的)"无"(这个词),(用来)命名天地的初始;("道3"的)"有"(这个词),(用来)命名万物的本原。这其中强调的不仅仅是"道3"是"无"这样的虚空性质,而且"无"是本源性的、能产性的,从而展现了以"道3-无"为本源的两条演化路径:由"无"生"有",以及由"道3"产生天地进而产生万物,这样的思想在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中又再次得到清晰的表述。可以这样说,"无"的概念是解开"道3"内涵的门法所在。
  老子"无-有"的概念,关注重点落在了"无"并加以充分肯定。在老子的这一原则指导下,《老子》书中对待诸多成对的反义词时的态度则呈同步现象,如"雄-雌"、"刚强-柔弱"、"贵-贱"等,世俗的眼光是肯定前者,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后者;而老子却不然,在了解前者的同时,将重点落实在后者,并充分挖掘后者的主导作用,如《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第五十二章:"守柔曰强。"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的这些与世俗世界不同的独特之处,其精义老子总结为"正言若反"(第七十八章),义即(老子认为是)正常的言论好像(与世俗价值)相反。这样老子便自我阐明了老子式"正言"的产生途径,老子是世俗价值的颠覆者,老子式的"正言"是在世俗价值的判断基础上加以否定而产生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该句首字"故"为推论标记,句义则承上句的"无-有"而论其作用。"常无",义即永恒常在的"无",其词组形式仿首句中的"常道"。首句由"道"而"常道","常道"是单音节"道3"的强化,本句中"常无、常有"亦应作如是观。"常无",尽管是"无"的状态,但有其作用,可以用来"观其妙"即观照"道3"的微妙。从虚空可用来"观其妙"这样的论说中,可以看到老子禅定内观的心理实践的痕迹。《说文》:"徼,循也。""循,顺行也。"即"徼"的本义为顺着走。"欲以观其徼"的"徼"用的是该词的本义。"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一句可理解为:所以("道3"的)永恒常在的"无",将用来观照"道3"的微妙;("道3"的)永恒常在的"有",将用来观照"道3"有规律的运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指的是上句所论及的"常无"和"常有"。《说文》:"玄,幽远也。"该句义为:这("常无"和"常有")两者,同出(于"道3")而名称有异,都可以说是幽深的。其中的"玄"呼应了篇首"道3"不可言说的性质。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之又玄",强调了"常无"和"常有"极其幽深。"众妙之门"的"众妙",义接前面的"观其妙",而"众妙"则是单音节词"妙"的词义强化方式,和前面"观其妙"的"妙"一样,"众妙"具体指的是"道3"的微妙。在《老子》首章中这种遣词手法多次使用,即单音节词首次出现之后,其后为了申说、强调,则在该单音节词前加上修饰成分构成双音节词组,如"道-常道"、"名-常名"、"无-常无"、"有-常有"、"妙-众妙"等,此外"玄"则以"玄之又玄"的形式来强调。结尾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理解为:("常无"和"常有)极其幽深,是("道3"的)一切微妙的门户。这样全章以从"道3(常道)"到"无(常无)、有(常有)"的演化顺序展开论述,至全章结尾处又点明了从"常无、常有"到"道3"的可回溯的门径。
  附注:
  [1]高亨《老子注译》,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页。
  [2]李荣《道德真经注》,《道藏》第1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38页。
  [3]司马光《道德真经论》,《道藏》第1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62页。
  [4]有关"虚空记忆"的详细讨论,参见《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第三章第二节"涅槃",第四章第一节"老子"以及第四章第二节"庄子",中国商业出版社,2017年。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 2012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段玉裁 1981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 亨 1980 《老子注译》,河南人民出版社。
  高 明 1996 《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
  郭永秉 2013 《关于<老子>第一章"道可道"、"名可名"两句的解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五辑)。
  彭裕商 吴毅强 2011 《郭店楚简老子集释》,巴蜀书社。
  任继愈 2006 《老子绎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奚 侗 2007 《老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徐 山 2017 《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中国商业出版社。
  张松如 1987 《老子说解》,齐鲁书社。
  朱谦之 1984 《老子校释》,中华书局。
  本文刊于《弘道》2019年第3期
  作者简介:徐山(1955-),江苏苏州人,文学博士。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雷神崇拜——中国文化源头探索》《汉语言的起源》《徐山训诂文字论集》《古文字考丛》《为了不惑——徐山短诗1000首》《周易结构与词义分析》《文字训诂稿存》《探义寻根——徐山文字训诂萃编》《胎儿期记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发现》等多种,发表论文190余篇。

如果还能重逢,我依然爱你无悔假使我们有缘再见隔着人世沧桑隔着悠长的岁月我如何去问候你?执手相看泪眼?倾诉离别之苦?网络图片这些都难以抚平我的心情我当义无反顾牵起你的手一路走一路唱走向遥远,走向永恒网络图片如果白天的风,夜晚的雨是什么掠过我的耳畔撩起了我的思绪带来了一片春天又卷走了秋天的落叶那是白天的风!网络图片是什么淋湿了我的心浇凉了我的激情感受不到你的温度又模糊了你期待的笑容那是夜晚的雨!网络图片从来婚外情为什么会让那么多的人沦陷?感情这东西,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东西,谁也无法用文字把感情描述的具体而又头头是道。世上最能体现感情的是婚姻,因为婚姻意味着一生一世,是经过恋爱后,人们掂量了又掂量才走到一起的。可是,走人过中年如秋凉当皱纹爬上额头,密密麻麻开始织网的时候,人生就已经过半了,进入到了生命的秋季。人过中年如秋凉,花开花落两茫茫。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收尾的季节,虽然韵味十足,但也渐行渐远。中年,心里憋屈比什么都难受人活个心情,心情好了,天高地阔,鸟语花香,日子顺溜而又阳光明媚。但是,谁的日子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有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真想找个人彻夜长谈,或者到一个没有人烟的看淡了,你就赢了人生匆匆,往事如风,我们的长大都是在弹指一挥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烦恼越积越多,无处诉说。我们只让其日复一日在心里翻滚纠结发酵。当我放下的时候,我觉得很安心。很多时候,我们被痛苦纠缠牵挂,无需多言茫茫人海,有多少人在乎你?世界上,有几颗心会再次相遇,相遇简单交心不易。太多人相处时间长了,最终成为一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忘记了。正如人走茶会凉,渐行渐远要看淡。这个世界上没人生,如同一壶茶人生如茶,此生如茶。其实一切终究会是一种缘分,终究会是一种淡然,而一切终究会过去。青春如茶,回味却是苦涩的。在年轻的时候,如初茶般的苦涩,但是却值得回味。虽然茶在一开始不会尝出什么人生的遗憾,开始到结束不过就是过眼云烟罢了时间可以让一切忘记,即使是海枯石烂的感情。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中漂泊,却不知道哪一个是结局。即使你在每一段爱情中付出了一切,尽了最大的努力,每一次付出,都渴望收获一份终身的承诺人生有约,岁月如歌人生有多少场约会就有多少次心潮澎湃和多少次激情燃烧。约会频繁的人生如歌又如诗,一路吟风弄月,一路长歌伴舞。没有约会的人生寂寞难耐,孤独成灾,天长日久,慢慢会变成一个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与烂人烂事纠缠不休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因为不甘心引起的。听到别人说了句难听话,因为不甘心,心里堵得难受,最终愤愤不平去和说难听话的人理论了一番,结果卷入了一场矛盾。感情历程中,明知道对方风流成性,或者
你见过最孤独的一句话是什么?心无处安放1错的时间遇到了想过一生的人。2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3我有能力喜欢你,可我却没能力叫你也喜欢我。4一直以为我可以,面对现实我退了又退。5树上有很多鸟,只有一只灰色每个月给你10000元,吃住穿全管,让你步行去西藏你愿意吗?愿意总是喜欢想这些有的没的,就不能好好干活,想一些实际的玩意儿嘛。不过,也正是有各种奇思妙想,人类才不断进步。哈哈。各种广告营销创业,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奇思妙想的基础上。所以,说不现在的社会,什么最重要?从大的来说信仰最重要,有信仰的人才能干一番大事业。从小的来说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了。现在社会对人来说什么最重要?要我说,信仰最重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社会就能幸福安康。中国人民再过五年,你手里现在拥有的1000万现金或者1000万房产,哪个更好?当然是现金,有钱才能使鬼推磨,即使贬值,也比房好,房不管涨还是跌,有个市场效应,也要看你的运气,还有你的眼力,弄不好会一败涂地,钱无论何时,它都不会少,钱还会生钱,还保险。看了上述二婚到底幸福的多吗?还是过过三五年又离婚?肯定幸福的多,二婚两人都会认真对待,会处理矛盾,感情是培养出来的。细细数来,我身边已经二婚的有七对。说实话,无一例外,二婚时女人过的都比头婚好。举两个例子吧!我爸一朋友的女儿,十年90后女生坐拥400多栋楼,靠收租月入2000多万,26岁步入人生巅峰!如何评价?难道和英女王一样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近年来自媒体的发展也促使了网红的繁荣,有非常多网红也顺有些工作收入再高,也难比这4种不用勾心斗角的岗位,适合老实人老实人这个称呼曾经本是形容人品好的褒义词,可是在竞争如此激烈职场更为复杂的今天,却有点变了味。相信很多人有同感,很多工作需要了解人情世故。有时候即使是很简单的工作,因为涉及与其他人毕业生两段经历,体验国企与私企的不同,原来有人并不适合国企工作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除去基本的睡眠吃饭时间,其实普通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如果安身立命的方式难以让自己满意,无疑是令人苦恼的问题。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因为经验有限女生升入高中后,为何成绩常常两极分化,班主任表示跟智商无关男生女生不能只用性别打上标签,不过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些事物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大概率,显现出同学们不同的天赋或倾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女生身心发育相对更早些,她们在学习态度上,往往适合女生学习的几类专业,赚钱不是首要标准,稳定和体面更要紧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理想的职业,都值得被尊重。如果只是靠性别去绝对的判断适合的发展方向,显然是很片面的,不过现实的说很多情况下,男生女生确实在风格上有不同。不少专业在录取的时候,是不会大学生参加面试,不要随便穿正装,这几类岗位才适合西装革履秋季招聘是大学生走入职场的良好时机,每年有很多企业,从十月起就开始面向大学生进行公开招聘,或者是校园宣讲会,很快就会迎来一系列的面试。大学生们习惯了多年来的学习模式,很多同学对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