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精英记忆李银河中国人经历了怎样的两性观念剧变

  1973年,我20岁左右,刚刚从内蒙古建设兵团回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按着"世界文学名录"按图索骥,看了我所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我发现,那些世界名著里差不多全都在写爱情,《怎么办》《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少年维特之烦恼》《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个时候,我对爱情的看法就已经和父母那一代不太一样了。我开始认识到,婚姻和家庭不仅是过日子,也不仅是非常实用的那种。
  其实我的父母,他们也不是"过日子",他们之间也有浪漫的爱情:他们两个是在延安相识相爱的。有一次,我问我的母亲:你们那时候是怎样相爱的?我母亲说,就是有一回过河,她摔了一跤,差点摔进河里。我父亲拉了她一把,然后他们就"好上了"。他们其实也是因为感情而结合的。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爱情和性是绝对的禁忌。因为爱情和性,本身属于私人领域,和当时狂热的集体主义是对立的。当年《联合报》给王小波评奖,一些评委说:"小说写得倒是不错,但是为什么非要写这么多‘性’呢?"其实,王小波笔下的性是一种反抗,用人最本质的生命力来反抗秩序对人的异化。
  1982年,我去美国读书,硕博连读,选择的是社会学系。去美国之前,我在社科院做过一点婚姻调查,所以博士论文写的也是当代中国的婚姻和家庭。回国以后,我的研究领域其实也集中在三个方向: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性研究。
  1988年,我从美国回国,准备搞社会学研究。当时北大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既是学社会学的又愿意回来的博士,我就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我的导师是费孝通。我当时报了10个题目,研究方向包括婚前性行为、婚外恋、单身、不育等。这10个研究题目,费先生都非常支持,最后编辑成一本20万字的书《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我能够感受到,中国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以婚姻家庭这个领域来说,好多人的观念都在变:性的观念在变,生育的观念在变,结婚的观念也在变。好多人不想结婚了,城市里还出现了一批人自愿不育。在几千年前的中国,这根本不可想象。
  我的一项早期研究是关于生育观念的。我到浙江一个非常小的小村子,还有山西我最早插队的农村做调研,和城市的自愿不育者进行对比。能感受得到农民对"计划生育"这个政策的紧张态度,因为这个政策和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太不一样了,冲突非常激烈——计生干部说自己的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但是你看现在,国家鼓励年轻人生二胎,年轻人都不生。中国人真的是改变了。
  中国人的生育观念起这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中国的工业化过程。我们称之为"现代化"。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事实上,在我们的研究中,上海总是数据最显眼的一个城市。比如说单身率最高、结婚率最低,离婚率最高、同居率最高。所有最先锋、最前卫的指标都在上海。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经历了现代化过程的大都市。社会观念的变化都首先在这里有所反映。北京的数据也很高,但不如上海那么前卫。
  在婚姻家庭领域,第一个趋势是"核心家庭"开始成为主流。所谓核心家庭,就是一对夫妻,加上他们的未婚子女。和父母等几代人住在一起,叫作"主干家庭"。美国在20世纪初已经开始了核心家庭化,核心家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成为美国最普遍的家庭形式。而在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三代同住的主干家庭比例还很大,当时的数据是20%~3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流。
  第二个趋势是单亲家庭增多。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刚做研究时,单亲家庭只占3%左右,2007年我们的调查显示已经是12%。当时是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基本可以推论到5个城市的家庭,一个城市大概有800个样本,一共4000个家庭。
  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变化最大的,1989年北京(有婚前性行为)的随机样本是15%,2011年清华大学做过一个研究已经达到71%。这个变化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在和"童贞观念"有关的择偶标准调查中,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来都是非常靠前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在美国的男女青年择偶标准中,对方是否为"处男"或"处女"只排到第十七、第十八位。
  在婚姻家庭、性别研究、性研究三个方向中,性研究的禁忌最多,压力也最大。因为我们的社会,几十年来,一直是反性禁欲的。具体到研究上,一个表现就是,和性有关的研究课题,基本上不可能申请到经费。
  比如说我带的一个研究生,他的博士论文想写"虐恋"群体,希望能够进行"经验调查"。我写过《虐恋亚文化》这本书,但依据的都是文献。然而,我的这个研究生,他的开题报告根本没通过。社科院的负责人都不同意,说这个太敏感了。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文化中非常矛盾和分裂的一面:一方面觉得"性"非常敏感,另一方面"性"又被认为不重要。
  我最开始做同性恋研究时,遇到的最大的反对意见是:"那么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你研究这个干吗?"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同性恋人群仅仅占总人口的4%,你们干吗不去研究占人口50%的一些人的问题?另外一种意见,就是"你为什么不去研究社会分层"。可其实这就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有人研究大象,有人研究昆虫,只是研究的领域不一样而已。
  无论虐恋还是同性恋,并不像主流想象的那样,只是特别少数的人才喜欢。虐恋也是人真实的心理需求。很多看起来非常强悍的人,人性深处其实反而有一点希望"被羞辱"的欲望,这也是一种补偿心理。
  最早在做同性恋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困难,就是线索不太好找。当时同性恋是很受歧视的,大街上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我的第一个同性恋调查对象是当时做的一个单身研究的采访对象。当时我在《北京晚报》上登广告征集"独身主义者",大概征集了40多个人来参加我的单身研究。其中有一位30岁的男士,我访问到他的时候问他单身的原因,他回答的时候就答不清楚,这个也不是那个也不是。后来他就跟我说:"我看你留学回来也不像个坏人,我告诉你吧,我单身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个同性恋。"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同性恋调查对象。后来我用社会学中的一种滚雪球的方法,让他介绍他的朋友来,还有朋友的朋友,这样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个调查对象最后到了120多人。
  后来王小波也加入到这个研究中来,有一些特别年轻的同性恋者不愿意跟女的谈,这个时候王小波就会来帮我谈几个。另外一些需要到男厕所去进行的调查,也是王小波去。有一种传言说我为了搞男同性恋研究,女扮男装到男厕所,其实不是,是王小波去的,有线人的,带着到厕所。这个工作也为他写《东宫西宫》积累了素材。
  从事"性"研究的另外一个压力,就是中国人总是把性和道德联系起来,把正视"性"和宣扬"色情"联系起来。2014年11月,广州举办了一届"性文化节",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彭晓辉教授来做演讲。在演讲中,忽然有人冲出来向他泼粪。还有人在西安把我的照片挂出来向照片泼粪。他们的观点是,你看这个人主张婚前性行为,主张自慰无害,多么堕落。
  我理解这是一种焦虑。从只有15%的人有婚前性行为,而且其中好多还是固定伴侣,到71%的人有婚前性行为,这是观念上多么大的转变和冲突。而且20年不到,时间这么短。所以,很多人会非常恐慌,非常焦虑,因为跟原来的差距太大了。但事实上,一个人的性观念、性行为跟道德没有必然的关系。你不能说,一个喜欢多人性关系的人一定就是一个道德低下的人。
  2005年和2006年,我曾经努力倡导过国家在涉性法律上的宽松。1997年,中国取消了流氓罪。在"流氓罪"这条法律下,一切婚姻之外的性行为都是"违法犯罪",但还有"聚众淫乱罪"。其实,包括聚众淫乱罪、关于淫秽商品的法律等,这些法律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是没有的。
  其实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涉性法律变化也非常明显,这个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些涉性法律虽然还有,但是很少实施了,判刑比较少了,案例也比较少了。比如根据淫秽品法而判罪的数量绝对减少了。这些都说明中国的风气越来越开放,涉性法律在走向宽松。
  我觉得,无论如何,现在保守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说,几十年前可能90%的人像他们这样想,那现在只有10%的人像他们这么想了。那我所做的一切,就没有白费。
  【采访手记】
  很多年里,李银河在大众的印象中一直是"王小波的遗孀",而她本身在学术上的建树和成就反而被遮蔽了。事实上,李银河身上有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同性恋研究的学者。
  2000年后,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李银河,总是被妖魔化。她倡导"卖淫非罪化",被曲解为支持卖淫嫖娼;她主张性的去道德化,主张取消"聚众淫乱罪",被曲解为支持乱伦、群交。在西安,有人对着她和其他性学家的照片泼粪。
  李银河认为,在正视人性和欲望这方面,中国人刚刚走出中世纪。事实上,正视性,不代表就支持性放纵;正视同性恋等亚文化的存在,也不代表着就是要倡导婚恋主流变成同性恋。早在《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李银河就阐明过这一点:"社会学研究同性恋文化,仅仅因为它是存在的东西。我们说的文化,属于存在的论域,跟提倡没关系。实证的科学,研究的全是已存在的事。"
  作为人在生存之外最重要的原始本能,性,原来是一件非常自然、正常,非常私人领域的事情。然而,宋代之后,中国人的性观念逐渐走向僵硬和扭曲,自然的性也日益与道德、秩序捆绑,这导致了对性的态度:极端压抑,或者极端放纵。然而无论压抑或放纵,都不是自然、科学和健康的。
  虽然屡屡因为"性"话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李银河的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性"。早期她的《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敏锐地感知到当时中国人在两性观念及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变化,并运用社会学方式进行科学的统计和研究。她也是最早将女性主义运动和理论介绍到国内的人。
  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也是中国人两性、婚姻、家庭观念剧烈变革的40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观念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冲突与焦虑,便成为剧变的副产品。
  与如此巨大的变革、14亿人口庞大体量殊不相称的是,目前中国从事"性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不超过20人。这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的彭晓辉教授,包括李银河等"第一梯队"学者近年来纷纷退休,而后继者寥寥。
  一方面是"女德班"的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是科学研究及传播两性、婚姻、家庭的学者的声音长久被压抑和曲解,中国的"性社会学"依然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广袤土地,中国人在走向科学、自然、健康的两性观、婚姻观、家庭观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多障碍要跨越。
  2012年,李银河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退休。退休后的她长住威海,住所坐落在威海最美的一片海滩旁。在这里,她上午写作,下午读书,晚上看电影。她说,她最喜欢的书之一,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她现在想把表达形式转为以小说为主,而且只写"虐恋"这个主题。她告诉我,虐恋这个东西太有趣了,它本身的戏剧性特别强。写的时候,根本不是她自己在写,而是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把着她的手,让她写下来。

我有断掌纹文施静云在我的童年,家里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我们很快乐,无忧无虑的。真的有烦恼忧虑的时候就是成年后。工作后第一次出差远行,是到南方的广东省。记得那是89年,我们单位老总让我到派出所行走江湖将计就计文施静云现在的典当行前身就是信托贸易公司。而信托贸易公司的前身就是当铺。当铺有着古老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当铺在汉代就萌生了,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其真正的发源地为寺庙万源夹道命案文施静云道光年间也就是1841年,北京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大案。这个大案被当时的人们广为流传,而案件的主人公严氏也受到了人们的赞许。严氏是江浙一带的苏州人,他的丈夫张大郎,在北京的琉璃不会放过你文施静云1994年,北京的前门附近有一家新开不久的歌厅死了一个人。报案人说是在歌厅门口打架让人给扎死了。警察去了以后发现不是。这个人死因很怪,他是进门时脚下一滑,扑到了门口供着的一北京菜市口文施静云菜市口,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现为西城区),曾经是清代杀人行刑的法场。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菜市口名气大因为那里曾是杀人的刑场,不少人都是被斩方正县的凶杀案文施静云随着科技的发展,警方的破案速度越来越快,破案人员可以根据犯罪现场的血液毛发指纹,甚至脚印来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在这个遍布摄像头的年代,犯罪分子根本无处可逃。当然,现代人有现白云观的凶杀案文施静云北京白云道观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位于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从古至今是道教徒心中的最高殿堂,是善男信女烧香还愿的地方。民国时期,也就是194是什么缘分让我遇见你今天去公司考察了。说实话,一天下来所见所闻所感有点震撼到我了。没想到微商这个群体如此年轻,也如此成功。之前有文章说文和友,茶颜创始人都是80后,同样的,这个平台创始人也是80后,还放下所有,重新开始感觉不出门做点什么,就没得什么可以写。电商群这两天主动出击,逐个私聊,有99人了。真心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群一拉就是四五百号人。可能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现实而又功利,这几年我佛系的活此劫千千深,谁能帮我渡?回过头来看,我的生活从炒股那天开始,就开始了滑向深渊。只是不自知而已。但到亏了这么多的今天,我又不服气了,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只是这种日子可真不好过。T飞了牛股心里懊恼得不行没及时家有两千金。之二看着现在二十岁还满脸幼稚的老大,就会疑惑当初自己18岁时站在讲台上是什么模样。我们这批七零后的师范生都是这个年龄就站上了讲台的。也许真的长大就是一瞬间吧。去年因着疫情老大放弃了英国
民宿界新星崭露头角,企业精英纷纷参观打卡理想中家的样子一颗民宿界新星,坐落于丽江古城腹地,左邻四方街,右依木府,背靠狮子山,环抱古城,位置极佳,占据风水宝地。大门门口两侧栩栩如生的石狮,精美的古典彩绘,雕梁画栋的斗拱飞檐,就如步入纳西心悦则觉物美,心悲则感事哀心悦则觉物美,心悲则感事哀中国雅茶文化公益平台讯人生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人心事仅二三,该秉持何种心态至关重要,它关乎到一个人的幸福,健康乃至命运,可以说不要用你的标准,去丈量别人的人生总有一些人,却无时无刻不在窥探别人,用自己的认知,去定义别人过得好不好,衡量别人活得是否正确。01hr什么是幸福?做自己喜欢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有人看书是幸福有人踢球是夏至怀念那份明媚的眷恋欲言四时序,慢说时光行,是多少昨天的累积,方得以最长的今日。自此一阴生,稍稍夕漏迟。不知源于何因,我总不善融入趋之若鹜的主流。或许雷同于三尺白莲,不枝不蔓出水于蛙鸣蝉噪的荷塘。夏至做梦也不估计会有今天这点日子过老张是医生,退休后学的驾照,买了张奔驰车,载着老妻,继续发挥余热,在这片土地上治病救人。有一次,我们相遇,在一起聊起来。我问张医生,今年出去旅游了吗?他笑着说60岁,每年出去两次,途中小感动车疾驰。窗外,广袤的田野,辽阔的平原,红砖瓦房,稀稀落落。久居华北,这样的风景难得一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东北人那么豪放和粗犷,出租车都开出了速度与激情系列。他们热情,也急躁这算偷窥吗工作性质原因,出国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所以边境游成了一个值得回忆值得珍存的记忆。祖国的边关,雄伟壮观。我走到门下拍照,马上有战士出来,温和的劝阻,不要离得太近。界河那边也是一望今年春来晚,但已寒冰融小区门口,有一段快速路,规划整齐,草木精致,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每年寒冬之末,天气渐暖,首先绽开的桃花和连翘,便会把公路染得粉黄相间,嫩黄和嫩粉,充满了萌动的生机。时至三月,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难过别忘了安慰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寂寞别忘了抱抱自己心暖了那么寂寞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无助别忘了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没有人能陪着你一直走下去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懦弱别忘了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梵高的故事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没人懂我的孤独1888年2月,梵高离开喧闹的都市,只身来到法国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这里炽烈明丽的阳光和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自然界竟然有这样绚烂的色彩?他被留一份沉默给自己,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太多,不如沉默想太多,只会难过。是非对错,不争不辩,时间会证明结果。留一份沉默给自己,一个人安静一会,听一首歌,看一本书,抛却烦恼的心事让疲惫的心得到休息,在独处中得到安宁。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