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如果课后延时服务实行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管理方式的话,学校学生多,当地财政课后延时服务补贴就拔的多,或向学生按标准收取的延时服务费就多,按照专款专用的做法,老师的服务补贴也会多一点。但也可能会出现学校安排的课后延时服务管理人员相对多,真正延时服务的老师不会多,老师的服务补贴也不会多。 二是课后延时服务实行班级管理体制,学校只挂个名,由一名校领导协调校内相关场地、设备设施、教育资源的使用,由各班班主任自行负责本班的一切延时服务事宜,这样可能老师的补贴标准会高一点。 三是按学校原来实行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来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多或少可能对老师的延时补贴影响不大。因为,学生多,拔的(收的)延时服务费多,需要的辅导老师也多,反之亦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我们当地是一样的标准。 据说课后服务费是要上交财政的,然后财政再给你拨回来。 对于学校的非理科老师,课后服务不错,毕竟平时也没补课的机会。课后服务只是每天在校多待两个小时,小学初中就可以每个月多收入3000元。对于刚上班的年轻老师,可能工资也就三千多,这个课后服务费真的是不少了。 像我们学校,高三报考有的报考单招,班级人数已经支付不起上课费用时,就会合班,把学生合到别的班级。 农村自然学生少,有的全校也就几十人,自然是承担不了课后服务费的。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财政统一统筹,更不应该学校人多,就收入多,人少就收入少,这样很不公平。 老师参与课后延时补贴主要与国家收费补贴政策指导和地方收费补贴政策落地执行密切相关! 第一,在国家没有全国统一规范教师课后延时收费补贴标准的情况下,各地课后延时收费标准具体有所差异。 当前课后延时服务费由政府补贴和家长购买共同分担,但是各地方财政和家长收入水平不一样,就决定了各地收费标准不一样。 就目前来看,有的地方一学期每生300元左右,有的有的地方收费500左右,我们这边市县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区县按照每生150元一个月一学期收费600元收取,有的按照每生180元一学期720元收取。 第二,全国各地课后延时服务具体补贴标准政策不尽相同。 当前国家强调必须给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费老师补助,却没规定具体补贴标准。毕竟各地的经历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水平不一样。 有的地方强调每时不能低于60元,但是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个补贴标准却偏低,难以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即便请社会机构人员参与也难以接受并参与进来! 第三,同一地区的城乡学校之间,课后服务收费和补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当前大部分的农村学校不同程度萎缩,学生人数不断少,收取的费用总和肯定少,但是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延时课程,配齐延时课程教师。即便老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减轻,但是付出的时间成本却是一样。 就拿我现在工作的地方看,农村学校一般一百多学生,每学期没有地方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课后延时收费每生每学期600元,每节课老师补贴也就左右,随着学生人数持续减少,在没有地方财政的补贴下,补贴还会大幅减少。然而,县城学校学生多,同样的延时收费标准,参与延时的老师却可以拿到每课时60元甚至更多的补贴标准。 所以,在国家没有统一划定具体的收费补贴标准的情况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学校学生规模的差异势必导致各地课后延时服务收费和补贴的标准有明显的差距! 我校是民办学校,每个月收学生320元,全部是由班主任看,班主任和学校55分 羊毛出在羊身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需要交一定的费用,而这部分费用就是用来给老师和学校组织者发补贴的。学生多收费就多,老师辅导的学生就多,那么得到的补贴就多。我们身边的单位基本就是这样执行的,学生多少决定着补贴的多少。 回答: 课后服务费属于学校的专项支出,各地各校对老师的补贴标准是不同的。 课后服务是学校主动实施、社会积极参与、家长学生自愿接受的公益性、普惠性的服务行为。 各地对课后服务的经费来源都有一定的规定,各个学校对教师补贴也有一定的标准。 一、课后服务的经费来源: 根据所提供的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需要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由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同级财政、教育等部门确定收费标准,报市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执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一律减免费用。 二、课后服务经费的开支 课后服务费属于专款专用。由学校根据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支出列支,每学期末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 当然,各个学校的学生数有多有少,学校的专项收入也不同。各校横向比较,对老师同等付出的劳动,补贴标准肯定是不同的。 不能一个样。那你想想,放一大群羊,和放两只羊的效果能一样吗?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考虑这个现实问题,认真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 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量力而行,班主任的责任最大,其他任课老师稍少一点,小学部班主任老师,比普通任课老师每个月多50元。 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理论上同样如此,初中部高中部又另当别论,学生多一点,那么需要投入管理的老师要多一点,学生少一点,需要的老师就会少一点。 羊毛出在羊身上,课后服务是要收取丶定费用,学生家长群上交家委会,家委会与班主任核对后,上教教育局。 老师的课后服务工资补助补贴,由教育局发。不要以为学生钱交上去就是老师收了,就是他们的工资了。 每个地方不一样,补贴也会不一样,小学部,衔接班,初中部,高中也会不一样。课后任职老师的补贴也会不一样。 结语 家长压力大,学生压力更大,老师压力也大,班主任压力最大,责任更大。 如果可以,自己的孩子尽量自已抚养教育,隔代抚养弊大于利。孩子难管,青春期的孩子更难管,学习重要,身体健康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 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好好配合,一起努力让每位孩子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加油! 没什么区别,因为参加的人多,开的班就多,需要的老师也多。平均到每个老师数目差别不大。作为老师我希望学校的学生一个参加的都没有,我想回家休息。 课后服务里老师的补贴标准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肯定不一样。 但是跟留校学习的学生数量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关系。所谓课后服务是正常一天的教学结束后,部分学生自愿留在学校做作业,学校安排老师给留下的学生提供答疑管理服务。这种课后服务是不需要讲课的,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如果学生确实很多,学校肯定要加派老师,这样补贴金额上去了,但是老师数量也会增加,整体上看老师的补贴标准还是不会有什么变化。 当然不排除个别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不是很充足,那么一个老师管理很多学生,有可能会给他多一些补贴。因为派不出多余的老师去分担工作,确实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有可能学校领导贪掉多的钱,依然不给老师增加,这种情况肯定也是会存在的。 这里是悟世居士,原创观点,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