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是一个幸运的城市,开发建设之初,受到国家特别的重视,硬是从四川、云南两省挖出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了闻名世界的百里钢城。 攀枝花市在四川省的区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攀枝花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1965年设市之初,将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2个公社划入,建置渡口市的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1974年10月,又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成为渡口市郊区。1978年7月,又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1978年10月,将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至此,攀枝花"集齐"了74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攀枝花全域地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攀枝花又是一个"可怜"的城市,地处攀西裂谷,山高谷深,全市除米易县城区周边和仁和区城区南部相对平坦外,基本找不出第三块较大的"平原"。虽然攀枝花市域面积在四川省不是最小的,排名第14位,但耕地面积却是四川省21个市州中最少的,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末,攀枝花市的耕地面积仅为75000公顷,而四川省幅员面积最小的自贡,其耕地面积为216000公顷,几乎是攀枝花的三倍。 山城攀枝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攀枝花的工厂建在山坡上、主城区建在山坡上、火车站建在山坡上,飞机场也建在了山顶上。即将搬迁的攀枝花机场,也因地理和气象原因,在攀枝花区域内也迟迟未找到合适的场址。可以说,攀枝花狭小的行政区划和山高谷深的地貌,严重影响着攀枝花的经济社会发展。 凉山州行政区划(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攀枝花隔壁的凉山州,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是攀枝花的8倍多,拥有17个县(市),部分县(市)离凉山州州府西昌距离遥远,西昌市对这些县(市)的带动效应十分有限。从实际来看,凉山州部分与攀枝花毗邻的县(市),如盐源、会理、会东等,与攀枝花的往来也更为密切。 会理市(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方面是凉山州的"鞭长莫及",一方面是攀枝花的"捉襟见肘"。攀枝花作为四川南向门户,作为支撑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关键的一环,必须要有土地和人口的支撑。而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凉山州也需要"轻装上阵",利用其与成渝经济圈更近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西昌,并向北拓展安宁河平原区域经济带,与攀枝花联动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四川南部经济腾飞。因此,攀西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