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潘家集最富甲一方的人是一个女子叫做苗娘子。 她容貌出众又出身名门,从小就受父兄疼爱,及笄之后父亲将其许配给盐商潘员外之子潘长兴为妻。 小两口成亲后,琴瑟和谐羡煞旁人。潘长兴志在科举对于家中生意不感兴趣,可是潘家三代单传,潘员外也是年事已高有心无力打理偌大的家业,整天唉声叹气生了心病,竟然一病不起了。 这时候,苗娘子站了出来,她说道:"夫君是文曲星君下凡,将来是要进馆阁拜相的,如今不可分心,还是让我来替夫君分忧。" 潘员外闻言诧异,踌躇说道:"贤媳,我知你是好意,可你出身官宦世家,在外抛头露面恐惹人非议。"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为人子媳要懂得孝顺,您年事已高应该在家中享福才是,再说生意交给外人过手终究是不放心。"苗娘子柔声说道。 潘员外思来想去觉得苗娘子说得有道理,也就只好同意。于是,他叫来管家福伯将铺子的账本取来,亲自教苗娘子经商之道。 苗娘子非常聪慧,懂得举一反三,这让潘员外很是意外,感叹道:"贤媳倘若是男儿身就好了,我潘家何愁不兴盛。" 就这样,潘长兴在家读书准备来年会试,而苗娘子在外管理盐铺的生意。对待客人从不缺斤少两童叟无欺,吸引许多回头客。另一边,她赏罚分明,伙计们做事更加认真,所以潘家盐铺蒸蒸日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看到了会试的日子。苗娘子亲自帮丈夫准备,去京师路途遥远需要一个熟悉道路的向导,于是雇佣了一个叫郑大山的卖货郎。 郑大山不是本地人,他每月初八就会来潘家集卖。往返潘家集的货郎有很多,但是只有郑大山的生意最好。 原因就是郑大山常去京师进货,京师的东西都是各地最好的,物以稀为贵肯定是一扫而空。 郑大山家境贫寒,从小跟着舅舅相依为命。舅舅待郑大山如亲儿子,本就生活贫瘠还不顾妻子反对收养郑大山。后来,郑大山长大想做货郎需要本钱,舅舅二话不说卖了几亩良田给郑大山凑足买货的钱。 这些年郑大山为了报恩,赚的钱都寄给舅舅贴补家用,自己省吃俭用攒钱打算过些年在城里买个院子把舅舅家接过来一起过好日子。 苗娘子听闻郑大山熟悉前往京师的道路并且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这才雇佣他当潘长兴的向导。 这一天,郑大山被叫来潘家。苗娘子与他见面后说道:"郑师傅,我想请你做向导可愿意?" 在来的路上郑大山已经知晓此事,他本就打算过些日子去京师进货,如今顺路接下向导的差事何乐而不为呢? "大少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如期将大少爷送到京师。"郑大山信誓旦旦的说道,这些年往返京师几百次,他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路。 苗娘子闻言点了点头,她是个办事谨慎的人,去往京师的路遥远一定要找个可靠的人陪丈夫同路,她事先已经打听清楚郑大山的品行。 "这里有十两银子,就当是酬金。等你们回来,再给你十两银子当酬谢。"苗娘子说道。 郑大山接过银子很高兴,他前些日子在城里看中一座院子,东家开价三十两银子。就可买下。如今这一趟来回就可以赚到二十两,加上攒下的钱足够买下院子,到时候就可以把舅舅接来享福了。 于是,定下启程的日子,郑大山就兴高采烈的告辞离去。苗娘子转身回到后院继续替丈夫准备前往京师的东西。 五天之后,潘长兴背着包袱坐上马车出城,临行前他对苗娘子说道:"娘子,这些年辛苦你了,待我来日金榜题名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不会再让你被人看不起了。" 苗娘子出身官宦世家,亲戚中多有在朝中为官,每次回娘家省亲,堂姐们都会嘲笑她嫁给一个商贾之子为妻有失官宦世家的清流身份。她为此还和堂姐们吵架,潘长兴知道这件事后很是自责,更是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为妻子争口气。 转眼过去一个月,苗娘子最近呕吐得厉害吃饭也没胃口,请来郎中问诊说是喜脉,已经怀有身孕三个月了。 这可把潘员外高兴坏了,担心儿媳外出发生意外就不许她再去盐铺。苗娘子没办法只好让人将账本拿到家中。 这一天,苗娘子起床后右眼皮只跳,算算日子丈夫也该从京师回来了,她心里总觉得有事情发生,就在这时候,管家福伯哭着跑来禀告说:"大少奶奶不好了,老爷晕倒了。" "这到底出什么事了?"苗娘子闻言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大少爷失足落水,救上岸后人就没了!"福伯说完嚎啕大哭。 苗娘子先是一愣,忽然觉得眼前一黑向后倒去,还好丫鬟眼疾手快将其搀扶住。此时,苗娘子已经脸色煞白,她哽咽说道:"怎会这样,去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吗?" "郑大山回来了吗?他在哪里!"苗娘子挣脱开丫鬟,一改往日温柔的模样,此刻脸上变得有些狰狞,视为天的丈夫死了,那么她的天也就塌了。 "他和大少爷的寿材正在城外义庄。"福伯回答道。 苗娘子扶了一下额头,沉吟道:"福伯快去请郎中到府上来替老爷问诊,让府中布置灵堂,将大少爷接回来。" 潘家上下早就把苗娘子当成主心骨,福伯应承一声就转身离去,只留下苗娘子一个人在房中落泪。 潘家大少爷落水死亡的事很快就传开了,十里八乡与潘家有交集的人都来府中祭拜。潘员外卧病在床,迎来送往都是苗娘子。原本众人都在传潘家要家道中落的时候,这才想起这些年潘家的主事人竟然是苗娘子。 同年八月初九,潘家大少爷风风光光下葬。这一天傍晚,苗娘子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潘员外的床榻前,看着奄奄一息的公爹说道:"父亲,别想那么多,你安心养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原本闭着眼睛的潘员外缓缓睁开眼睛,他有气无力的说道:"贤媳,我已经油尽灯枯了,潘家就交给你了。"说完,潘员外就歪过头没了气息。 谁也没想到潘家刚办完儿子的丧事又办起老子的丧事,宾客们又前来吊唁。 灵堂上,最后一个宾客离开了。苗娘子取下白帽子在丫鬟的搀扶下来到后院。很快在呵斥声中,满脸惊恐的郑大山被护院押到苗娘子面前。 郑大山被关在潘家的柴房已经几个月了,每天都活在惊恐之中。他愤怒过,求饶过,可是没人理他,他就像是被人遗忘一样,只有每天在傍晚有人送来一碗稀饭不被饿死。 当郑大山看清眼前的人时,他匍匐在地上求饶道:"大少奶奶,求求你放过我。" "你作为向导却把我的夫君带往一条死路,害得他失足落水而死,快把当日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我在考虑怎么处置你。"苗娘子面无表情的说道。 郑大山直起身子,回忆起当日的那一幕。前往京师的路上一切很顺利,潘长兴提前十天到京师如期参加会试,他意气风发的走入贡院。 郑大山收了苗娘子的钱,自当是尽心尽力办差,就一直在贡院外面等着。几日之后,在人群中,郑大山很快就看到潘长兴面无表情地从贡院走出来。 原本还想说几句恭维的话,谁曾想潘长兴直接说道:"回客栈收拾行李,明日回乡。" "大少爷,还得等候礼部差爷报喜呢。"郑大山好心提醒道。 潘长兴闻言突然转身,愤怒说道:"你这是在羞辱我没考上吗?" 原来潘长兴在交卷的时候不慎把墨汁沾到考卷上,就算他考的再好也不会有成绩,这才失魂落魄的从考场出来。 众人不敢言语离开赶会客栈,休息一夜之后,郑大山领着众人回乡。此时,正值雨季,陆路走不了只能走水路。郑大山担心大雨导致河水上涨,坐船有危险。 潘长兴考场失利心中苦闷,只想早点离开京师。郑大山不敢得罪潘长兴,只好雇佣了一艘乌篷船,船老大见给的银子多,根本不管风浪大小招呼众人上船就离开码头。 潘长兴心情不好借酒消愁,这天喝的大醉,他步履蹒跚来到船头,本想学古人作诗一首,谁曾想突然来了一个巨浪,船体剧烈摇晃,潘长兴站立不稳就掉下河中,因为喝多了酒,不知觉吃了几口河水昏死沉入河底。 郑大山大惊不顾一切跳入河中去救人,此时下起暴雨,浪大水深无功而返。船老大只能靠岸寻人,隔天潘长兴被人发现在下游溺亡。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郑大山觉得天崩地裂恨不得死的是自己,他只得去镇上寻了寿材铺把潘长兴收敛送回潘家集你。 苗娘子听完这一切后久久没有言语,片刻之后,她让人找来同行的护院询问郑大山说的是否属实。 护院不敢撒谎与郑大山说的如出一辙,苗娘子闻言让人替郑大山解开绳索。 "郑师傅,我错怪你了,这一切都是我夫君咎由自取,他考场失利自暴自弃不顾暴雨危险强行登船,后又酗酒这才失足落水,他的死与你无关,这些日子你受苦了,这是当初答应给你的十两银子请收下。"苗娘子说道。 郑大山闻言很惊讶,他本以为这一次不被潘家人打死也会被寻一个罪名被送去县衙打板子,没想到苗娘子不惩罚他还给银子。 "谢谢少奶奶不杀之恩,这银子我是万般不能收下的,当初答应您会安全送大少爷回府,如今我失言了,我会把收到的定金还给您。"郑大山匍匐在地上说道。 苗娘子得知丈夫死因后很是难过,她没有精力去与郑大山掰扯,她让人把郑大山送出府,自己一个人又回到灵堂前。 "夫君,在你心里科举功名就如此重要吗?你怎么不想想我和孩子失去你该怎么办呢?"苗娘子哭喊着。 郑大山走出潘家大门长吁一口气,犹如死里逃生,他转头望去看着门前的白灯笼心里五味杂陈,隐约听到灵堂传来女子嘤嘤的哭声,他不愿停留朝着黑暗走去。 几个月后,苗娘子诞下两个女儿,大女儿眉头上有一颗红痣,取名叫潘月儿。小女儿脸上有个酒窝,取名叫潘星儿。 自从潘家父子去世,父兄曾劝苗娘子卖掉潘家产业然后回娘家扶养两个女儿,可是都被她言辞拒绝。 "潘家家业是祖宗们留下的,我怎么可以因为眼前一时的困难就卖掉呢?九泉之下,我还怎么去见夫君和公爹呢?" 就这样苗娘子以寡妇的身份,独自一个人打理潘家的生意。她将全部精力都用在经营上面,十几年间潘家商铺开遍大江南北,苗娘子成了潘家集甚至江南最有钱的女子,虽然她是一个寡妇,但是有在朝为官的父兄庇佑,没人敢打她的注意。 匆匆岁月,在指间流逝。原本一头青丝的苗娘子,看着镜中的自己感叹道:"岁月催人老,转眼月儿就要出嫁了。" 本月初十,潘家大喜的日子,潘家大小姐潘月儿出嫁,夫婿是邻县粮商赵员外独子赵安,其人玉树临风貌若潘安,十里八乡的女子都很仰慕他。 潘月儿也是其中之一。 知女莫若母,苗娘子当然晓得女儿钟意赵安,可是她就是看不上胭脂粉很重的赵安。这个赵安生性风流,经常流连忘返烟花之地,这在苗娘子看来是不能容忍的,将来女儿嫁过去岂不是要受冷落? "月儿啊,赵安生性风流,你嫁给赵安恐怕以后不会幸福的,你还是寻一个老实本分的夫君吧。"苗娘子说道。 只是潘月儿铁了心非嫁不可,更是偷偷与赵安私定终身。 苗娘子又怒又愧,怒的是女儿不顾羞耻与男子私会罔顾礼法。愧的是这些年为了做生意很少在家陪女儿致使她养成娇纵的个性,只可惜等苗娘子发现已经太晚,好在小女儿潘星儿纠正过来没有像姐姐一样。 生米煮成熟饭,苗娘子只好认了这门亲事,成亲的前一天,她给女儿偷偷塞了一张五万两银的银票,这银票并不在嫁妆的清单里。 "女儿啊,这钱不许告诉赵安,是你将来用来应急的。"苗娘子苦口婆心说道。 潘月儿闻言很羞愧,她知道这门亲事让母亲很生气,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责怪她还处处为她着想。 "娘,我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吧。"潘月儿哭着说道。 苗娘子鼻子一酸落下泪来,闺房内,母女两人抱头痛哭。 潘家嫁女十里红妆,让人好生羡慕。一路送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犹如长龙离开潘家门前,苗娘子驻足许久待队伍变成黑点才在小女儿潘星儿的搀扶下回府去招呼亲朋好友,潘星儿侧脸望去看到一个少女总是看着自己,心中有些懊恼,忍不住丢了一个白眼。 管家福伯站在门前,笑着说道:"父老乡亲们,今天是潘家大喜的日子,我们在府中备了酒席,各位快进府吃席咯。" 人群欢呼一声纷纷走进潘家,但是有一老一少却从人群中离开往城外走去你。 少年叫做郑不悔,他不解的问道:"爹,咱们大老远来潘家集看潘大小姐出嫁,怎么连喜宴都不吃就离开呢?" 老者叹息一声说道:"我是潘家的罪人,哪里有脸去吃喜宴。" "爹这到底怎么回事啊?"郑不悔心中更加疑惑。 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郊外,老者本不想提过去的事,但是心中藏着的事让他一直难以忘怀,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儿子。 "可知为何给你取名不悔吗?那是因为你爹我欠潘家一条人命啊,倘若不是大少奶奶苗娘子的不杀之恩,你和我今日就不会站在这里了。"老者说出这一番话如释重负。 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郑大山! 自从当年郑大山从潘家死里逃生以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潘家集。后来,娶妻生子从未将这段往事告诉别人。 潘长兴掉入河中那一幕就像是梦魇每天都缠绕着他,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总有一个声音:"如果当年,我坚持不让大少爷登船就好了。" 只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发生了再也无法挽回。 郑大山将深埋十几年的往事告诉郑不悔,郑不悔这才知道从小到大为何父亲总是愁眉苦脸的原因。 "爹,既然苗夫人不怪你,你就别自责了,过去的该放下了。" "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就因为我的犹豫断送,这让我后悔了一辈子,不悔啊,今天告诉你这一切就是让别学我,要当断则断,别做后悔的事情。" 郑不悔闻言忍不住放慢脚步,转头望向潘家集的方向若有所思,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那个脸上有酒窝的女子,她正是潘家二小姐潘星儿,他摇了摇头将思绪拉回现实,自嘲道:"我和她的身份天差地别,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相见了。" 想通了这一点,他快步追上父亲。 几年之后,郑不悔接过活计成了走街串巷的卖货,他不怕辛苦连偏僻的乡下都会去卖货。 这一天,赶上下大雨,郑不悔在岔道走错路来到一片老林,四周灌木丛生烟雾缭绕分不清方向。 郑不悔只好瞅准一个方向闷声走去,这雨越下越大,风刮在脸上生疼,就在他精疲力尽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户亮着灯的农舍。 "太好了,终于看到人家!" 郑不悔加快脚步很快来到院门外,他叩扉喊道:"劳驾开开门,我是路过的卖货郎,能不能借住一夜。" 很快院内传来脚步声,一个额头有痣的美艳妇人打开门。她若有所思的看向郑不悔,最终还是将他请进屋内。 女子自称赵氏是一个寡妇,丈夫不久前病逝,她一个住在这里。郑不悔感叹女子悲惨身世,在这个地方一人居住太不容易了。 "贵客稍作休息,灶台上还有些吃食,我给你热一下。"赵氏说道。 郑不悔看天色已晚不想徒增赵氏麻烦,他出门在外带了干粮,只向赵氏要了一碗热水。 赵氏见状不好多说什么就领着他去客房休息,转身离开时她踌躇半响说道:"你能卖我一根绣花针吗?" 郑不悔闻言连忙从货柜里取出针盒递给赵氏,赵氏为难的说道:"我是一个乡野村姑,身上银钱不够,就拿这枚发簪与你交换吧。" 发簪做工精致,郑不悔一看就晓得价值不菲,他为人老实不愿意占便宜,说道:"发簪太过名贵,我不能收下,绣花针就当是我今夜的住宿的费用好了。" 赵氏没有同意将发簪塞到郑不悔手里就转身离开了你。 夜里,郑不悔在床榻上辗转反则睡不着,他总觉得收了发簪是趁人之危,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找赵氏将发簪归还。 于是来到赵氏的房门外,看见屋子亮着灯留有一条门缝。他刚想敲门突然隐约听到撕扯的声音。 郑不悔以为赵氏在夜里还在缝裁剪东西,可当他在门外看清赵氏缝的东西后吓得跌坐在地上。 原来,赵氏正对着镜子,一只手拖着脑袋,另一只在缝补脖子上的大洞,由于皮肤干瘪,这才发出撕扯的声音。 赵氏听到声音,面无表情的转过头看向门外。郑不悔看到蛆虫从赵氏的口鼻中爬进爬出吓得两腿直哆嗦昏了过去。 直到郑不悔被路过的樵夫叫醒,这才发现竟然睡在孤坟旁边。他赶紧问明樵夫如何走出林子,不管不顾往家里跑去。 回到家中才松了一口气,直当是做了一个噩梦,他突然觉得胸口有些痛,这才发现一枚发簪就在怀里放着。 郑大山见儿子回来魂不守舍问他怎么回事? "爹,我昨晚梦见不干净的东西。"郑不悔把看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郑大山早年间也是走南闯北的,眉头紧皱从柜子里拿了一壶烈酒,说道:"喝点酒,去去晦气。" 这酒太烈,郑不悔只喝了一口就觉得头昏眼花回房间睡觉去了。 他突然做了一个梦,又见到赵氏,赵氏向他盈盈一拜,柔声说道:"昨晚吓到公子是我的错,如你猜想我的确非人也,我很后悔没有听娘的话。" 赵氏解释说这次入梦是想求郑不悔帮她一个忙,将她的死讯告诉母亲,并且希望母亲能够惩罚杀害她的凶手。 郑不悔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得知凶手竟然是赵氏的丈夫,很是同情她的遭遇。 "我愿意帮你!"郑不悔说道。 于是,赵氏把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而郑不悔得知真相心头震惊不已。这个赵氏竟然是潘家大小姐潘月儿,她的丈夫就是赵安! 起初潘月儿嫁到赵家和赵安的感情还算好,但是赵安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很快就对潘月儿厌弃了,竟然看上了潘月儿的丫鬟小红。 潘月儿虽然生气,但是为了怕旁人说她善妒只好让小红当赵安的小妾。 谁曾想过了一段时间,潘月儿发现赵家的富裕是假象,父子两人都是贪财好色好赌之人,赵家空有其表早就负债累累,赵安竟然偷偷变卖她的嫁妆去还债。 潘月儿悔恨当初不听母亲苗娘子的话,她阻拦赵安卖嫁妆被打个半死。 一年不到,赵安不仅把嫁妆花光了还欠下五万两赌债,正在发愁时,小妾小红说了一个秘密,她曾经是潘月儿的贴身丫鬟,无意间知道潘月儿藏有五万粮银票,赵安大喜立刻去找潘月儿。 潘月儿早就看清赵安的面目说什么都不肯交出银票,她吵着要回娘家告状。赵安害怕东窗事发掐死了潘月儿,翻遍全家都没有找到五万两的银票只好作罢。 最后,他和小红将潘月儿随意埋在一个孤坟里面掩人耳目对外就宣称潘月儿得了天花病故。 潘月儿说完遭遇泣不成声,"我如今变成孤魂野鬼都是赵安害的,请公子带着发簪去找我的母亲,请她为我申冤报仇。" "我一定会将发簪交给苗夫人!" "谢谢公子,将来我一定会报答你的。" 鸡鸣三声,郑不悔从梦里醒来,他连忙找到父亲将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郑不悔本以为父亲会不同意,没曾想父亲却支持他。 "你既然觉得是正确的那么就放手去做,当年我倘若拦下大少爷,他就不会醉酒失足落水而死害得我后悔后半生。如今他的女儿被人害死,你一定要替她报仇不可以昧着良心置身事外。"郑大山说道。 另一边,自从得知大女儿得了天花去世后,苗娘子就大病一场,幸好身旁有小女儿潘星儿的照顾这才慢慢好转。于是,她派人去找女婿赵安说是本月初九要给女儿上坟。 最近赵安的日子不好过,因为赌钱欠下巨债,为了还债连最宠爱的小妾小红都卖了。眼看债主就要上门,他把注意打到小姨子潘星儿身上,谁都知道潘家富甲一方,如今潘月儿死了,家业都会是潘星儿,倘若娶了她就是得到潘家的家业。 于是,在收到苗娘子的信后,赵安赶紧去准备给丈母娘留下好印象。 很快到了初九,满脸哀伤的苗娘子来到大女儿的坟前,赵安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道:"娘子啊,你走了我怎么办啊,我日夜思念你啊。" 苗娘子看到女婿这般难过心里的芥蒂少了一些,虽然传闻中的女婿名声不好,可女婿是真心爱妻子的。 从赵家祖山下来已经天黑,赵安鞍前马后将苗娘子一行人安置在赵家郊外的别院居住,晚饭还亲自配苗娘子,席间说了一些与潘月儿在一起的趣事。 最后,赵安说道:"娘,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照顾生意,虽然月儿不在了,但是我依旧会孝顺您,您就把星儿交给我照顾,我会待她好的。" "我累了,你先回去吧。"苗娘子没有回答赵安,赵安只好悻悻然离开。 赵安离开以后,苗娘子心中有些不满,她想找陪嫁丫鬟小红问问大女儿生前的事情,谁曾想小红做了赵安的小妾,前不久因为盗窃财务被抓卖去青楼了。 "娘,我死都不会嫁给赵安。他看我的眼神让人不舒服。"二女儿潘星儿说道。 苗娘子让潘家的生意做到富甲一方不是一般人,明白赵安打的主意,只是二女儿潘星儿没有经商的资质,这家业交给她很快就会败了,只有帮她一个可靠的如意郎君才可以对抗赵安的狼子野心。 苗娘子宽慰女儿后准备休息,管家福伯满脸为难的进来禀告,"夫人,有人求见!" "哦,是谁?" "是郑大山和他儿子,他说手里有大小姐的遗物。" 郑大山的名字勾起苗娘子的回忆,她立刻让福伯把人带到跟前。 郑不悔见了屋,他见到肃穆的苗娘子比没有惧怕,径直梦中的事说了出来。潘星儿闻言惊愕的捂住嘴巴,苗娘子问道:"你有何凭证?" 郑不悔把潘月儿的发簪交给苗娘子,她看到发簪后脸上露出震惊,这枚发簪是大女儿最喜爱的从不离身,如今出现在郑不悔手中,足可见大女儿对他的信任,可入梦求助真是闻所未闻! "你们先回去,不可把此事告诉旁人。郑师傅,请你帮我盯紧赵安别让他发现。"苗娘子对郑大山说道,郑大山就像当年初次见面那样,信誓旦旦说道:"夫人放心!" 第二天未亮,苗娘子就带着小女儿离开赵家别院。赵安闻讯后赶来已经空无一人,他很懊恼没有留住人,只好气急败坏离开。 一个月后,来了一队衙役将熟睡的赵安五花大绑抓了起来押到县衙大堂,堂上跪着一个女子正是小红! 小红见到赵安后,愤怒的说道:"大人,我知道大小姐埋在哪里,就是赵安为夺钱财害死大小姐!" 原来,苗娘子回家后就写状纸告发女婿赵安,于是县令派衙役偷偷扒开赵安家祖山上潘月儿的墓,发现寿材里面是空的,这才认定潘月儿的死有蹊跷。 另一边,郑不悔也没有闲着,他请卖货郎朋友们帮忙寻找小红的下落,结果在一个偏僻小镇中的青楼找到遍体鳞伤的小红,小红怨恨赵安的薄情愿意揭发赵安的恶行。 最终,赵安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这一天,郑家父子被请来潘家做客,苗娘子满脸笑容的看向郑不悔,转头对郑大山说道:"令郎揭发赵安的罪行替我大女儿报仇,我愿将小女许配给他报恩,不知你可同意吗?" 郑大山诧异,沉吟道:"夫人,我儿只是一个卖货郎恐配不上二小姐啊。" "令郎为人善良,这个品行难能可贵,我将女儿交给他放心。"苗娘子说道。 "可是我连彩礼都拿不出来啊。"郑不悔弱弱说道。 苗娘子微微一笑,她拿出一个发簪,正是当日潘月儿交给郑不悔的。只见她把发簪顶端一扭,发簪变成两截,从里面掉出一张五万的银票。 原来这银票一直藏在发簪上,怪不得赵安一直没找到。 "月儿把发簪送给你,那么里面的五万银票也就是你的,这个钱不就是彩礼吗?"苗娘子说道。 郑不悔愕然不已,这才想起潘月儿说将来会报答自己原来说的就是这个。 郑不悔突然觉得有人在看他,举头望去正是潘星儿嘴角露出酒窝笑吟吟,两人四目相对,像是认识许久。郑不悔一怔,潘星儿丢了一个白眼,就像两人第一次见面一样。 数月后,潘家张灯结彩,二小姐潘星儿出嫁,夫婿正是郑不悔。红妆十里,高朋满座很是热闹。 婚后,苗娘子把潘家生意都交给郑不悔,郑不悔将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后,潘星儿生下一双儿女,苗娘子不在过问生意,专心扶养两个孩子。从此,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故事完) 做人做事要讲良心,心怀善良的人终会得到好福报。那些靠着欺骗得到不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失去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民间故事寓在辨道理明是非,劝人心明而向善,切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