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因人而异吧! 说实话,在很多学校,50岁以上的老师工作量都很小了,很多都已经退居二线,这是为什么? 一个是精力不足,尤其是数理化这些学科,对老师的反应能力要求更高,老师需要常做题,还不一定能应对,所以过了50岁,一般就不想再去上课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称,50岁以上的老师,一般都晋升高级教师,拿着学校最高的工资,失去了进取心,虽然有正高级职称的存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老师而言,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高级已经是多数人的"天花板"了,当然还有一部分老师在这个年龄是中级教师,但是晋级高级无望,往往也失去了进取心。 刚参加工作的年纪教师,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多的工作,往往也是一肚子怨言,如果他们干活少,或者和老教师一样多,老教师又不满意,这不是年轻教师的错。其实,年轻教师应该少上一些课,多一些学习的机会,更有利于成长。 解决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完善"绩效工资"改革,让多劳者,工作能力强的老师,多拿收入,可以减少职称工资的弊端,调动老师积极性,减少矛盾和抱怨。 我认为多少还是有差异的。 因为五十多岁的老师和二三十岁的老师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岁数大的老师身体和精力和时间年轻人不能比,他们对教学的激情和进取心也不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并且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大力培养年轻教师,评优评先都从年轻人选拔。 年轻人也不用嫉妒老教师,觉得他们职称高工作量少。老教师也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他们年轻时干的活比你们现在多的多,报酬少得多。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他们工作的态度有些年轻人还是真比不上,他们更认真更知道感恩。 谁都有老的时候,现在老教师就是年轻人以后的样子,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照顾一下老教师也许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人情味。 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应不应该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们一样,要看各地区,各校的具体情况,生源与师资来确定,应该还是有差别才对。如果按一份工作一份报酬的道理来说应该一样。可是,年龄大了的教师,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已经衰退,精力不旺盛,记忆力、思维能力、听力、视力都已经减退,教学效果肯定要差一些,承受繁重的工作量是很吃力的。 再说,年龄大了容颜也不怎么光鲜亮丽,缺少的青春活力,言谈举止,沒有了活泼可爱的魅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不怎么喜欢年龄大的老师上课。 学生不喜欢的老师去上课,上课就没有激情,也不怎么专心听讲课,课堂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的。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为了教学成绩,也考虑到年龄大点的老师的身体,教学的承受能力,许多学校的校长、学校领导,就给年龄大的教师安排轻松一点的学科教学,同时也比年轻一点的教师工作量要少一些。 如我们学校,历届校长,对老教师都格外关顾,不安排教学语文、数学,(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除外,仍然要安排上语文、数学,只是工作量减少,教学单科、单班。每周五、六节课)让他们教学美术、音乐、科学、体育等学科。这些学科作业量少,批改作业简单,又没有早、晚自习。 这样安排,年龄大的教师工作量就比中青年教师工作量少很多。可是,中青年教师就有意见,特别是青年教师意见大,不满意。他们说,年龄大的教师职称高,工资比他们多,反而工作做得少,觉得不合理,心里极为不平衡,认为他们吃亏了。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会从年青走到老的,任何人都会年龄变大,总不会你永远年轻吧?除非你英年早逝,那就永远年轻。所以青年人比年龄大的人多做点工作也无可厚非。你懂得关顾别人,不斤斤计较,更会拓展你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好,你的发展前途也会大一些。 正所谓"吃亏是福",聪明的人往往从吃亏中获得不小的"福分"。如果你能平心静气地对待吃亏,表现了自己的肚量,关顾了别人,给了别人好处,你因此会取得别人感激之情,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多多付出,必然有回报。如果过于斤斤计较,你的人脉关系就会薄弱,你的事业、工作会得不到众人的支持,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你的前程得不到较好的发展。 为了教学效果,教育的发展,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不应该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们一样,应该有差别。 今天本校所有教师(领导除外,他们都是监考人员),都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测试。 即将退休的教师,无一例外。 既然研修,测试都没有差异,在工作量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若干年前,在新学期任课安排上,一名老教师,曾经同校长抵触过,因为,学校教师人数少时,工作量同其他教师一样,可又增加了几名教师之后,反而工作量也增加了……那时,这名教师已经是五十好几。 现在,更是无话可说,明年就要退休的教师,被安排了班主任——自然还要教授主科。 我越来越发现,工作量的多少不是因为年龄大小,而有差异,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可以天天悠哉悠哉,而老教师依然身居一线,没有人会为此同情,从而提出异议! 当然,年龄过了五十,应该在工作安排上,受到照顾,现实中也确有这种情况;甚至年龄不到五十,都能得到照顾;不过这样的老师要么是领导,要么同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然,很多学校会照顾年龄大了的教师,可那必须是县直以上学校!任教在乡镇农村学校,又不会处理同领导的关系,这只能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本人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老花眼,虽然带眼镜可以解决问题,但时间久了会极不舒服,其他的还好,适当减轻是有道理的,想想自己年轻时哪一次不是满负荷工作量,但大小事情都让年轻人干是不对的。 一般来说,在我校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们是一样。还有这种情况,有些五十岁以上的教师,为了发挥自己的余热,老当益壮,甚至还要求学校领导多给他们排课。 不过,也有些特例,五十岁以上的教师,他们身体状况欠佳,学校会酌情减少他们的工作量。 个人认为,五十岁以上的老师工作量应该和刚出来的老师一样,不过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在教育占线上工作了几十年了,具有相当高的教书育人水平和经验,这些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成绩突出,深受领导和学生的好评,大部分是教学能手和业务带头人,他们是学校的财富,是学校的品牌。 绝大部分五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上,他们任劳任怨,并且充当主课教师,有的还担任班主任,我校就有很多这样的教师,有几个是中层领导并且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或者是数学课,还当班主任,他们的工作可谓是够充实了。 按道理来说,只要不退休就应该和年轻人的工作量同样。 但年过五十,精力和身体方面都不如年轻的人,这是实际情况。所以有很多学校的领导就对老年教师给予了照顾,要么给安排个副科,要么就去后勤,这也算是领导对老年教师的照顾。 我也是教师,我比较幸运,48岁的时候领导就安排我去了后勤,后勤杂事多,但没压力,就像干活一样,干完了也就完成任务了,我觉得很愉快。 谢谢邀请。 "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工作量还应该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们一样吗"?针对你提出的这个关于"教师工作量的问题",说说我自己的经过和认识: 一,"教师的工作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标准细则,不论是50岁以上的教师,还是刚毕业经过招聘录用的年轻教师,不是以自己的年龄段"公布答案",而是按照学校类别和课程设计定等分类制定工作量,换句话说,在什么类型的单位,带什么课,就有详细具体的工作量规定。所以50多岁的人和20多岁的人,不能相提并论,也不能相互比较,更不能说公平公正的"按劳分配"。 二,教师的年龄大但所在的单位完全没有一个标准衡量。完全一样的人分配在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学校,所任年级的课程安排不同,工作量完全不同。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编制内的教师,更是"风马牛"不相提并论的"工作量标准"。同样在一个同等级别的教师,城市与乡村不同,中心学校,独立初中,九年制学校,完全中学等等,"工作量"完全没有年龄段上的"差别待遇"。所以,同样一个50多岁的人,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地方不同,编制允许,工作量可以灵活安排,一人一校,一人一班,一人复式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校长和老师等等,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以及分工各异,一个教师的工作量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吗?只能在年龄大,体弱多病,需要上级部门即编制办公室允许特殊照顾下,才能在校长主持的全体人员会议上,做出自己单位的合理安排。 二,年轻教师的工作量与自己的单位相挂钩,也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更没有与一个老教师相比较的"公平安排"。机会难得也是机会不同,类别不同也是岗位不同,不论去向如何,一个教师的"工作满负荷量"和因地制宜的"工作需要",必须服从调剂,勇挑重担,尽职尽责。如果一个50多岁的教师与一个刚刚上班的教师,在同一个学校,只能在校长学校班子成员的协调下,人性化安排,统一调解下合理化"分配工作量"。制度不能更改,但人性化安排因地制宜,因人成事。 感谢题主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工作量上学校会:适当的照顾老教师。当然身体太差的除外。 这是每个学校乃至单位都会人性化的。都会量力而行。 因为老教师视力下降,批改作业速度慢。上课应变能力下降,总之就是身体老化,跟不上节奏。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师友们关注评论。 这个问题实际上因人而异,因校而异。谈谈我自己! 我是55岁退休的高级教师。退休前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每周十二节,不包括晚自习和周末补课。(有一天是四节数学课)由于退休当年担任的是高二的数学课,也就是准高三,所以暑假里也正常给准高三学生上课,整个假期补完课,进行考试,正常监考,正常批阅试卷。一切工作坚持认真干完,提交了退休申请,记得是当年8月28才离开的学校!工作三十多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始终把自己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由于自己的努力及学校的支持,我自己认为目标是完成的,且也得到几方的认可。用我的事实说明了五十岁以上的老师和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工作量一样。 当然有个别的老教师由于身体原因,得到学校的适当照顾。这个不可否认。我想每一个学校都会有的个例。 我也听说过,有的学校,人员富裕,教师资源丰富。一些年龄大点的教师或有各种关系的老师都被安排到教辅岗位,不接触学生,没有教学任务的压力,没有备课的繁琐,没有处理一些学生问题的烦恼和棘手,生活相对单一和轻松懈意。 一个学校总要有人一马当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总要有人干教辅工作,大家应该摆正心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是学校一份子,学校的兴衰关系到我们每一位教职工,我们应该为学校的兴盛出把力,流把汗,不后悔,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