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原创 · 作者|李静林 万物互联早已不是什么新趋势。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各大智能终端厂商也围绕这一趋势做足了文章。 不过,在智能设备和应用指数级增长的大背景下,不论是苹果的封闭生态,还是鸿蒙非标准化的开源接口,巨头们显然都有着各自的烦恼与隐忧,让剑指万物互联的愿景,在转角遇到了并不美好的现实。 如果能在当下找准巨头也很难解决的真正痛点,并给出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这显然会给后来者带来一个崛起的罅隙,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窗口。 而"以人为中心"、通过软硬件协同深入系统底层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痛点,正是荣耀这次发布MagicOS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当万物互联遇到数字烟囱 此前众多厂商在万物互联上的努力之所以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立场问题」。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厂商们为什么要大推万物互联?一部分是自己的主产品销量遇到瓶颈,需要扩大生态链,卷入更多的产品;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让消费者入坑,逻辑和贾跃亭的"生态化反"类似。不管是哪种出发点,本质都是以厂商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硬件为中心的。 如此一来,所谓的"互联互通",更像是"拥兵自重",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便捷则被抛诸脑后。而随着消费者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多,操作流程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当你使用的手机、平板、PC等产品不是同一个品牌时,设备之间壁垒重重,对于一般小白用户而言,光是"互联"就已经是地狱级难度,更别提便捷和效率了。 也就是说,尽管当下智能设备呈指数级增长,厂商们也在高强度竞争,但用户体验上的痛点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不断增加。 这种以设备为中心、让人去妥协的现状如何改变?能否真正回归到"人",回归到为什么万物互联的本质原因上去,真正释放人的体验需求? 这背后首先要具备对现有生态和固有商业模式解构的勇气和重构的决心。 首先需要的是打破海量设备和应用背后,不同硬件和系统之间越来越厚重的数字边界, 这种深入系统底层做 "换心"手术,需要付出的代价巨大,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次,要能够把人从海量设备操作中解放出来,让设备为人主动服务, 这意味着要有一个强大的融合中台,能够整合并重构计算、应用、设备资源。 要打造一个这样的操作系统,不仅每一行代码都需要重写,每一个程序都需要重新调试,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技术演进方向的精准判断,对用户痛点需求的准确洞察。每一步都不好走。 但这也是万物互联全场景操作系统最有可能演进的方向。 随着荣耀MagicOS的发布,我们看到,上述用户面临的通用问题和行业存在的普遍难点,终于出现了一个釜底抽薪式的突破。而这背后,则是荣耀在自我认定的前行道路上艰难而果决的跋涉。 作为AI使能的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MagicOS 7.0首先通过已经不断演进了6年的Magic Live智慧引擎,完成对整个系统的使能,让系统可以更智慧地感知环境和人;其次,通过行业首创的MagicRing信任环技术,完成多设备可信互联,资源原子化共享和流转。而通过MagicGuard荣耀安全和TurboX性能引擎,做到让整个系统更流畅,更安全。此外,上述四大技术作为荣耀的平台型根技术,通过融合中台开放给三方合作伙伴,让三方生态应用通过调用kit的方式,与荣耀共创、共建更优质的体验生态。 赵明表示:MagicOS所打造的理念,一定是用开放的生态来打破今天平板、PC、笔记本电脑、IoT各种设备之间封闭的、烟囱式的生态。与此同时,我们会与现有生态,比如安卓体系、 PC OS体系、IoT OS体系进行充分合作和协同,用更多生态协同来超越iOS和其他封闭的操作系统。 突破以设备为中心的单机OS的局限性,MagicOS带来以人为中心的跨系统、跨设备、服务无缝流转的融合生态体验,以智慧化、互联化、生态化三大系统特性,带来一个更懂你的操作系统。 而这个操作系统的诞生,也是荣耀在不断内卷的行业中打通堵点、熨平周期、走向未来的关键之举 MagicOS的四块根技术拼图 我们可以先从技术层面来看MagicOS相对于其他操作系统的进化。在横向上,MagicOS 7.0可以做到打通人、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壁垒,将三者联通的同时,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在纵向上,通过Magic Live智慧引擎全面使能Turbo X系统引擎,提升系统能力,带来性能越级、使用安全的流畅体验。而随着服务边界的打破,第三方App得以在MagicOS的加持和赋能下,做到无界互联,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 这个拥有智慧化、互联化、生态化三大特性的"更懂你的操作系统"的背后,则是MagicOS的四大根技术拼图的彼此咬合,协同做功。 第一块拼图,是荣耀首创的MagicRing信任环技术平台,这是整个MagicOS能够实现智慧互联的基础。 MagicRing信任环技术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身份认证体系,可帮助用户实现多设备跨系统可信互联。 鸿蒙的多设备共享主要体现为多设备合一,不同设备的屏幕操控都可以在同一终端上展现乃至操控,体现了"超级终端"的理念。但是,这种跨系统交互解决方案存在一个问题,需要依赖碰一碰、扫一扫这类手工操作完成连接,且是单设备点对点交互,设备连接上后,服务也无法完成自动的流转。此外,鸿蒙非标准化的开源接口,带来三方设备和服务接入的高耸门槛。最终,导致设备间的连接方案,成为面向少数数码爱好者的尝鲜体验。 而荣耀MagicOS 7.0,在设计之初用的就是与鸿蒙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打造"超级终端"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荣耀的方案中,设备是以人为中心环绕,多设备跨系统交互是为了给更广大的用户(而非少数极客) 提供更贴心的服务。MagicRing信任环就是在这种思路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技术解决方案,同一身份认证下的设备能够自组网自连接,多设备可信成环,原子化资源和服务随心流转与共享。 荣耀信任环 对比来看,以MagicRing 信任环所带来的多终端"键鼠共享"功能为例,该功能保留手机、Pad和PC三个窗口的物理面积优势,将手机、Pad和PC视为三个相互连接但又相对独立的个体,实现了业界首个多设备靠近自连接方案,只需设备打开WIFI和蓝牙,无需碰一碰扫一扫,自动就能完成互联组网。如果用户想用一套键鼠控制三台设备,只需要用鼠标在屏幕边缘轻划两下,就能启动多设备键鼠共享。在键鼠共享模式下,每个设备都拥有独立的屏幕和系统交互,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多设备间自由穿梭使用,无需将一个屏幕投屏到另一个设备上,有效降低了互联交互的复杂度,大大提升了融合办公效率。同时,其采用行业领先低功耗自组网协议,每日功耗低至40mAh,相当于亮屏10分钟的电量,非常省电。 在应用接续方面,MagicOS也有着独特的设计,比如想在大屏(Pad、智慧屏) 观影时,用户在手机端优酷界面直接以三指上滑一键完成视频从手机到智慧屏的流转,方便用户在大屏上继续观影。 应用接续 在通话互联方面,MagicRing 信任环解决了通话流转问题,手机来电时,用户可以在当前使用的设备上同步收到提醒并接听。在这项功能上,MagicOS与鸿蒙相比,增加了机主识别、设备状态识别等功能,这意味着,通话来电时,如果有同事正借用你的PAD设备, PAD会检测并完成机主识别,隐藏PAD的通话提醒,给机主贴心的隐私守护。 为了联通效率,MagicOS还推出了荣耀笔记功能,支持移动端和PC端的同步更新、记录。荣耀笔记还能让用户在离线的状态下收藏、编辑文章。相比起来,苹果笔记功能只能收藏文章链接,而鸿蒙系统仅支持离线查看,但不支持编辑。 荣耀笔记-全局收藏 第二块拼图是Magic Live智慧引擎,这是一项能够打破人、环境和服务边界的平台级AI解决方案。 目前行业绝大多数终端操作系统的AI,都还是为特定应用服务而开发的AI,是功能型的、离散式的,既不能全天候感知环境和主人的各种习惯,也无法跨越到应用之外去学习和进化。赵明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表示,由于人的行动轨迹是连续的,行动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对于操作系统AI来说,就要成为一个"大脑",把这些连续的行为连接起来,而不是对某个孤立的活动进行处理。 MagicOS的Magic Live智慧引擎,则将AI做成了一个大平台,AI as a platform,拥有强大的感知和学习能力,能够全天候感知环境,学习个人习惯,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图谱,不断进化,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为主人提供基于意图判断的主动服务。它还能为各种生态应用提供通用的、持续进化的AI模型,这就极大的减少了开发者开发AI功能的成本和代价。 以场景为核心,Magic Live帮助终端设备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跨越, 同时全面使能YOYO建议功能,让用户在出行、观影、通勤等生活场景下获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提醒服务。比如,面对一位有着高频地铁通勤习惯的用户,YOYO建议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一到地铁,就弹出乘车码、行程码。 智慧服务 在娱乐时,Magic Live可以将网易云音乐线上用户的听歌偏好,与荣耀线下用户的场景状态联系在一起,最终让内容推荐更加精准。这样的功能,可以帮助第三方应用在MagicOS上获取更精准、细致的用户数据,提升第三方应用的用户停留时长。 第三块拼图,是Turbo X系统引擎。作为贯穿整个操作系统的智慧大脑,Magic Live+ MagicRing,推动多设备协同模式实现从"以设备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升级,Magic Live + 场景体验,推动了人机交互模式的革新,实现主动服务,而Magic Live + Turbo X,带来的是系统资源调配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从"通用"到个人化"的升级。 例如,Turbo X可以对环境网络进行预测,如果判断用户即将进入弱网区域,就向第三方应用发出提醒进行预加载,用户在打开应用时便能更快进入。在应用故障诊断解决方面,荣耀目前已联合快手,双方将典型场景下应用的退出比例降低了30%。 最后一块拼图,则是"MagicGuard荣耀安全"这一基于"两锁一芯"的隐私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其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如两锁一芯、自研安全OS、异常行为检测、3D人脸识别、权限最小化智能管理、差分隐私等,可实现应用权限、行为、内容的可知可控,是一个让用户可以轻松掌控自己隐私安全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荣耀"两锁一芯"安全底座硬件级加密和首创双TEE(可信任执行环境) 安全系统,令支付安全保护达到金融级,可替代部分银行实体U盾,实现手机最高一次转账500万元。 有限游戏VS无限游戏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把世界的游戏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前者的目的在于赢,后者的目的在于让游戏永远玩下去,将更多的人带入其中从而延续游戏。细思一番,你会发现世间诸多大成的商业模式,都是后者。 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约为1.36亿部,同比下降超过两成;第三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1.9%。在手机行业整体下行,内卷加剧的当下,机海战术、价格战失效,过去的「有限游戏」急需找到新的突破口。 大多数国内品牌也看到了目前的状况,为了摆脱困境,各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向「高端」迈进。 对手机行业来说,究竟何为「高端」,是在硬件上拼参数,抑或是将价格定高?其实都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评价产品是否符合高端,最核心的标准还是体验。 尽管国内手机厂商都在喊「高端化」,但每家选择的路径都有所不同,对荣耀来说,软件硬件相结合,正是他们的未来发展战略,"配置不等于品质,硬件决定的是消费者体验的下限,而软件则决定了性能释放和消费者体验的上限。" 过去两年,荣耀的高端战略走得还算顺遂。在Magic系列高端旗舰的打造上,尤其是5000+价位,是除了华为和苹果之外,高端用户获取最多的品牌。而伴随MagicOS的推出,继高端战场对华为、苹果的追击战之后,在操作系统领域,荣耀与华为鸿蒙、苹果iOS,终于开始正面对决。 在谈到市场竞争时,赵明说,荣耀一方面坚持在大硬件体系下构筑起优势,但同时也承认,单纯从硬件角度,荣耀还不足以与iPhone和华为竞争,因此一定要有相应的操作系统来支撑,"MagicOS加入到荣耀整体的解决方案序列中,荣耀多了一份竞争优势。" 更进一步分析,荣耀高端化战略的底层逻辑正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产品创新和设计,都是在洞悉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基础上诞生的。 在「有限游戏」中,手机行业往往选择以高配置+高价格的策略面对竞争,堆料成了一种常态。但在「无限游戏」中,找到用户痛点,开拓新的使用场景,创造更大的产品价值,才是通向高端的正确途径。 而通过找到真痛点,更加"以人为中心",也为荣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突围效果——过去两年,荣耀是国内手机厂商中,为数不多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品牌。根据IDC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出货量1350万台,同比增长291.7%,占据了18.2%的市场份额。二季度,荣耀首次成为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131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19.5%的市场份额。 站在迈向三周年的节点,荣耀找到了撬动企业转型发展,推动行业向前的新支点,那就是为荣耀勾勒出更大想象空间的MagicOS。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赵明在展望荣耀第三个年头的发展时发出的感慨。「无限游戏」虽难,但能将企业引向一条长久发展的道路。 荣耀正是在用战略投入、创新投入的确定性,来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MagicOS显然远不止一个操作系统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以用户为中心"的全场景、全天候、全维度的解决方案。 作为荣耀面向未来的战略支点,MagicOS更像是一个体系化的巨型宏伟工程的框架。通过这个框架,荣耀借此开启「无限游戏」、打造一个未来顶级科技企业的意图,已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