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小结 核心观点: 中性偏空 棉市整体从交易"加息预期"转向交易"需求下滑现实"。棉价进一步下跌空间,主要看需求实际下滑幅度是否超出市场之前的预期。从国内棉纺行业面临的外贸环境看,国内纺织企业很可能是最早感受"需求寒意"的。 策略: 维持偏空思路,但只在期价超出合理估值时才主动做空。在收购成本支撑及检验瓶颈影响下,1月暂时难有跌破前低的动力。从最低交割成本定价逻辑看,对1月合约,仍需关注南疆收购价格是否有进一步下滑。5月合约维持反弹空思路,需求端利空累积或在年后才爆发。检验及物流若有明显改善,可关注1/5反套机会。 现货情况:中性 籽棉收购价涨跌互现,多数在5.9元/公斤附近,籽棉折皮棉主流成本在12500~13000元/吨。近期现货成交价继续下滑,新疆库可提货新棉价格在14000元/吨附近。 进口棉花、棉纱: 偏多 内外棉价、棉纱倒挂依旧,随ICE期棉大幅反弹,内外倒挂程度有所加深。 下游订单: 偏空 受疫情影响,织厂降负明显。下游春夏实单不多,订单已无法支撑织厂正常开机至11月底。纱厂因棉价偏高及局部疫情,继续下调开机率。 欧美纺服消费: 偏空 美国棉质纺织服装进口连续3个月下滑,其中9月进口来自中国的棉制品同比下滑超过30%,当月美国进口自中国的棉制品数量创17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新棉收获: 偏多 1)美国得州新棉检验进度偏慢;2)印度新棉上市进度偏慢;3)巴基斯坦新棉上市进度同比减少41%。 宏观层面:中性 1)美联储加息11月如期加息75个基点,整体加息进程未完,但预期加息节奏放缓;2)国内疫情散点发生,影响消费及物流,短期影响供应,长期影响消费。 全球: 将逐步兑现消费下滑预期 USDA11月报告前瞻:市场认为消费将继续下降,继续累库 数据来源:USDA,彭博,紫金天风期货 22/23年度全球棉花消费调整回顾:10月份大幅下调66.6万吨 数据来源:USDA,彭博,紫金天风期货 中国进入主动去库中期,东南亚在被动增库末期 数据来源:紫金天风期货 美国棉质纺服进口连续3个月负增长,自中国进口下降超30%! 9月份美国进口棉纺织品服装16.4亿平方米,同比-8.3%,环比-5.3%,为连续第3个月进口负增长。其中从中国进口棉制品数量为自2005年以来17年内同期进口最低! 其中: 进口自中国3.1亿平方米,同比-33.6% ,环比-20.2% ; 进口自印度2.9亿平方米,同比-6.5% ,环比+1.8% ; 进口自越南1.6亿平方米,同比+3.8% ,环比-3.2% ; 进口自巴基斯坦2.2亿平方米,同比+8.3% ,环比+1.9% ; 进口自孟加拉1.8亿平方米,同比+12.3% ,环比-1.2% 。 数据来源:美国纺织服装办公室,紫金天风期货 主要生产国纺服出口开始加速下滑 数据来源:紫金天风期货 中国: 新棉加工提速、检验仍有瓶颈 新疆新棉加工进入高峰期,检验仍有瓶颈 籽棉交售约6成。截至2022年11月3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85.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交售进度565.5%,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加工进度31.3%,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销售进度2.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新棉采摘进度85.6%,交售进度68.2%,加工进度31.2%。(注:交售率=累计交售、累计采摘,加工率=累计加工/累计交售)。以此估计新疆棉花收购量占新疆产量的比重达58%,收购成本在加速固化阶段。 新疆新棉日加工量提升至5.6万吨,检验仍有瓶颈。截止11月6日,新疆棉已累计加工22/23年度的棉花116.65万吨,同比减少39.23%。目前日加工量提升至5.6万吨,已进入高峰期。截至6日,已累计检验量29.2万吨,同比落后80%,日新增检验量由上周1.5万吨左右上升至2万吨左右。考虑入疆检验人员完成隔离,目前已陆续到位,疆棉入库速度有所加快,检验速度可能成为影响1月合约的最大变量。 籽棉价格随盘面先跌后涨。受期货盘面影响,籽棉收购价格先跌后涨。11月初主流收购价格一度下调至5.5~5.6元/公斤,但随后几天籽棉收购价格又普遍反弹至5.8元/公斤偏上水平。另据轧花厂反馈,收购价格在下调至5.6元/公斤后,籽棉交售量明显下降,上调籽棉收购价格后,籽棉收购量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棉花监测系统,BCO,紫金天风期货 新疆籽棉收购:随盘面先跌后涨,普遍回到5.9元/公斤附近 数据来源:BCO,紫金天风期货 疆棉出运:10月份出运量同比增加、公路出疆运费明显上涨 数据来源:BCO,紫金天风期货 疆棉收储:截至11月8日成交8.672万吨,10月份成交2.12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棉花监测系统,BCO,紫金天风期货 内外棉现货价差收窄后又重新扩大 数据来源:ICE,Cotlook,紫金天风期货 棉纱弱势,内外棉纱价差继续收窄 数据来源:TTEB,紫金天风期货 棉花与化纤替代:化纤负荷提升,化纤纱继续累库 数据来源:TTEB,紫金天风期货 纺织产业链:织厂负荷下降明显,纱厂无奈降负 截至11月4日一周,棉纺织市场整体成交偏淡,下游订单不多,另外受局部疫情影响,织厂负荷明显下降。棉纱价格持续下跌、内地棉价居高不下,纺纱利润变差,部分开始减停产。纺织成品库存继续上升。 染厂订单偏差。染厂订单走弱,局部染厂空档期增加,后续订单也不理想,染费下调,染厂盈亏也不乐观。 织厂大幅降负。棉布销售平淡,织厂以出货回款为主。目前织厂订单不足,家纺订单以小单为主,梭织服装用订单基本完结,部分大厂单量也明显不及往年,针织订单难寻,外销订单稀少,成单困难。受疫情封控影响,佛山、南通、兰溪等地织厂开机多有下降,运输受阻,成品库存上升。织厂相对后市信心不足,认为11月行情难有起色,棉纱库存进一步下降至低位。 纺企无奈降负荷。棉纱成交清淡,主要因下游订单不足,疫情及市场看跌心态也产生不利影响。分品种看,气流纺低支纱成交相对较好,价格相对稳定。因精梳落棉价格坚挺,部分纺企转向用原棉生产。常规普梳棉纱成交尚可,但近期棉纱普遍有300-500元/吨下跌,南通地区C40s棉纱甚至下跌近千元。高支纱供应不多,价格相对稳定。纺企利润在盈亏平衡线附近甚至微亏水平。内地纺企因原料价格偏高、疫情封控等影响陆续有减停产情况,新疆地区纺企陆续解除封控,但物流依然受阻。 数据来源:TTEB,紫金天风期货 仓单及持仓:仓单继续下降,1月合约小幅减仓 数据来源:郑商所,紫金天风期货 平衡表调整:调整10月新棉产量及收储成交率 数据来源:紫金天风期货 美国: 中国开始采购,ICE连续反弹 美棉平衡表:得州收获进度偏慢,或再度下调产量 美棉22/23年度产量本年度以来经过多次调整,对ICE期棉影响巨大: 7月——下调22万吨,符合预期,美棉继续下跌 8月——大幅下调 63.8万吨,超预期,美棉连续2个涨停。 9月——上调 27.5万吨,美棉大跌 10月——小幅下调产量0.5万吨,但大幅下调全球棉花消费,美棉延续下跌 11月——有可能再度下调 美棉产量… 数据来源:USDA,紫金天风期货 美棉出口:签约进度72.8%,装运22.4%,中国开始大量采购 数据来源:USDA,紫金天风期货 美棉生长:收获率62%,快于去年同期,得州收获进展偏慢 数据来源:USDA,紫金天风期货 检验:截至11月3日已累计检验93.5万吨,得州检验速度偏慢 数据来源:USAD,紫金天风期货 美棉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数量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CFTC,紫金天风期货 印度: 棉花、棉纱暂时稳定 印度新棉上市进度偏慢 数据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CAI,紫金天风期货 印度棉花、棉纱暂时止跌 数据来源:TTEB,紫金天风期货 东南亚纺纱开机率:越南、巴基斯坦开机率下降,印度稳定 数据来源:TTEB,紫金天风期货 巴西: 棉花加工进度89% 巴西21/22年度棉花加工进度89%,加工减速 截至10月28日,巴西21/22年度棉花加工进度89%,同比快12个百分点左右,加工进度连续两周放缓。 其中主要产棉州马托格罗索州加工进度89%,巴伊亚州92%。 数据来源:巴西棉花种植者协会,IMEA ,紫金天风期货 巴西9月出口棉花26万吨,同比+28%,对中国出口10.9万吨 数据来源:巴西海关,紫金天风期货 巴基斯坦: 新棉上市量同比下降4成, 产量仍有下调空间 截至11月初,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57.5万吨,同比-41% 其中: 旁遮普邦上市量32.1万吨,同比-29%; 信德邦上市量25.3万吨,同比-51%。 截至11月初的新棉上市量一般占总产量的55%左右,以此估计巴基斯坦新棉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数据来源:巴基斯坦PCGA,紫金天风期货 巴基斯坦平衡表:产量仍有下调空间 巴基斯坦的信德邦受洪灾影响较大,目前新棉已上市量同比减少4成以上,且信德邦产量占总产量4成左右。 估计巴基斯坦22/23年度产量,相较USDA预测的113.2万吨仍有近10-15万吨下调空间。 数据来源:USDA,紫金天风期货 作者:陈晓燕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著作权属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翻版、复制或传播此报告的全部或部分材料、内容。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为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基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仅反映本报告作者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但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且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不保证所这些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达意见,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者根据本报告作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紫金天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及本报告作者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