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耀南,字早襄,湖北公安人,是游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清朝末年,新疆追随内地厉行新政的时候,樊耀南来到边陲担任了地方检察厅厅长兼政务学堂教员的职务。辛亥革命后,他回到内地,进入北洋政府国务院,当了秘书。 1917年,新疆阿克苏道出缺,因内务部长张国淦推荐,二次赴新,受任阿克苏道尹。樊耀南属于思想新颖、不同凡俗的人物。1918年,他到达迪化,当时,新疆正处在省主席杨增新的摆布之下。杨增新是云南蒙自人,伊犁革命后当上新疆都督。他统治新疆多年,有一套不同常人的控制办法。 在政治理想上,杨增新追求"小国寡民"、"鸡犬相闻"的儒道哲学;政治态度上,对中央"认庙不认人",不管谁做总统,一概通电承认。他憎恶一切新思想,对内地来新谋生的知识分子一概抵制,拒之门外。至于对北京派来的新派人物,更是心存猜忌,极不欢迎。 樊耀南到达新疆以后,杨增新不让他到鞭长莫及的阿克苏去,不仅如此,还把他软禁起来。一个月后,樊耀南资遣随从,杨增新这才呈请北京,就近给了他迪化道尹的职务。 樊耀南在杨增新的夹缝中生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受着牢笼:优越的地位,丰厚的薪金,不时而来的奖励,只是不能自已行事,更不能发表新思想、新见解。他感到苦恼,因为自己不是除了升官发财,别无所思的人,他还有政治抱负。他认为新疆太黑暗了,贪官污吏遍布,同时文化教育落后,民族关系复杂。但他无处用武。 1924年,杨增新在中学毕业生基础上办了一个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樊耀南以学校为突破口,暗自将湖北籍的北京俄文专修馆学生张纯熙调进新疆,当了教务主任。这样,轻而易举,夺得了杨增新培养人才的基地。樊耀南持有中央特派员这张王牌,本人精明强干,久而久之周围竟也聚起了一批两湖同乡,一些攀龙附凤、趋炎附势的人也自动投上门来。 1928年,关内风雷激荡,国民革命将北洋政府冲得四分五裂。6月12日,奉军退出北京,中国成了国民党的天下。北伐袭来之时,杨增新惯伎重演,对中央认庙不认人。他看到张作霖被炸死,中央搬到南京去了,急忙通电承认国民党政府。他重新拟定了一份政府委员名单。这份名单继续保持个人专制的局面,各厅道委员除樊耀南外一律照旧录用。 樊耀南感到,一旦新政府组成,杨增新必然拿自己祭旗,而北伐革命正是铲除祸害、施展宏图的好机会。于是,十年仇恨一旦爆发,刺杀杨增新的计划终于制订出来。 1928年7月7日这天,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举行第一期学生毕业典礼,省主席杨增新、各厅道文武官员纷纷赴校庆贺。正午时分,毕业典礼圆满结束,军务厅长樊耀南以学堂监督的资格大宴来宾。 酒席一共3桌,设在后堂,杨增新以省主席身份居中坐下;樊耀南陪伴苏联驻迪化领事乌尔夫夫妇坐在西边的桌子上。杨增新心情特别愉快,不断回头催着侍者,让他们赶快上菜。 此时,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侍者手端酒菜匆匆而入,他径自朝杨增新走去,说时迟那时快,一声枪响,震撼大厅,杨增新胸部顿时涌出一股血柱,他大吃一惊,抚胸问道:"干什么?""砰砰砰"又是7枪,昔日荣耀全疆的独裁者应声倒在血泊之中。 霎时,大厅一片混乱,赴宴者没命地向外逃,蓝衫侍者一拥而进,杨增新的卫士正在吃抓饭,听见枪声,也向里间猛扑,双方打作一团。 几分钟后,蓝衫侍者控制了局面,他们纷纷团聚在樊耀南周围,听候他的指示。樊看了看地上的杨增新,咬牙朝尸体又开两枪,接着,挥手率众朝督军公署直扑而去。 樊耀南刺杀杨增新构成了新疆历史上著名的"七·七"政变,它来得快,走得也快,原因则必追寻到樊、扬长达10年之久的权利、政见纠纷之上。 樊耀南在刺杀杨增新后被杀身亡。在紧接而来的金树仁统治时期,新疆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