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一鸣惊人的奇迹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身为最平凡最普通的父母,若想养出最懂事最上进的孩子,有这三样东西必不可少。 作者 | 可乐妈 前段时间,我在后台看到了这样一则留言: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身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我的孩子离成功更近一些?" 这位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组数据: 哈佛大学曾对2021届新生进行过一个背景调查,其中包括了这些学生的学术、生活以及家庭情况。 结果发现: 将近30%的新生,父母或亲戚曾是哈佛校友,还有46%的学生来自于超级富豪家庭。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似乎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 寒门再难出贵子。 那么,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足够经济基础的父母就只能投降、认怂了吗? 当然不是。 在我看来,普通父母照样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寻找攀登的着力点,同孩子一起杀出一条生路来。 最近离美归国的清华女神颜宁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不满30岁,就成了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时,就攻克了世界50年来的不解难题,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 她励志而传奇的职业生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颜宁并非出自书香门第,或是大富大贵之家。 她家境普通,父母也只是某汽车制造厂的工人。 然而,就是这样平凡而普通的父母,却培养出了最优秀最上进的孩子。 在深扒了颜宁的家庭背景后,我才发现,逆袭从来不只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是教育方式和理念的结晶。 而这,值得我们所有普通父母思考和借鉴。 在孩子小时候用高质量的陪伴 给他安全感和归属感 网上关于颜宁父母的资料并不太多,但我依旧从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小山村里。 虽然出生在农村,家境也不算富裕,但她的父母却给了身为女孩的颜宁足够的重视,和高质量的陪伴: 小时候,母亲一有时间,就会给颜宁读故事书和报纸; 后来,因工作变动,父母有了去北京的机会,他们更是义无反顾地带着女儿一起,举家搬往了北京。 正因如此,颜宁的童年才能如此轻松惬意。 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是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该得到的礼物。 而这份礼物,很多时候就源自于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1946年,英国开启了一项长达70年的纪实追踪,通过跟踪记录七万个孩子的成长轨迹,试图找出杰出者背后的原因。 最终发现,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社会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一生平庸卑微。 但也有2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打破了这一规律,成功逆袭。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他们从小是由父母陪伴着长大的。 正如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说的: "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没有陪伴,教育就等于零。 还记得那个《奇葩说》冠军、哈佛学霸詹青云吗? 有人说,詹青云一看就是那种在爱和包容中长大的孩子,从容、有底气。 事实也的确如此。 詹青云出生在贵州某个小县城,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但她的父亲会经常用讲故事当"诱饵","骗"着女儿一起出差、旅游,见各种世面; 母亲则会陪着她在书店一待就是一下午,临走时还让她再挑两本结账。 在父母的陪伴下,詹青云就像是太阳下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 不仅从成绩垫底到能拿全额奖学金,再到高分考入哈佛大学,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乐观、舒展。 其实,对小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多好的条件、多大的房子。 而是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和"我很重要,我的家人很爱我"的信念。 所以,穷养富养不如爱养,说教吼叫不如陪伴。 一个孩子真正的起点,就是父母陪伴的时间与质量。 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抓大放小" 为孩子规划负责 和大众印象里擅长"鸡娃"的父母不同,颜宁的父母对她并没有太多的要求。 所以,学生时代的颜宁有大量自由的时间,打沙包、玩扑克、听评书、读小说......当别的同学奋笔疾书为高考备战时,颜宁却正躲在图书馆看散文诗集、抄写诗经。 但他们也并非真的什么都不管。 在颜宁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他们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次,是在文理分班时。 虽然当时的颜宁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但班主任和父母都看出了她在理科方面的天赋,建议她学理。 而颜宁也听从了父母的建议。 第二次,则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出于就业的考虑,父母建议颜宁学医。 不过这一次,颜宁没有听话,而是选择了当初相对冷门的生物学专业。 这种做法,让我想到了作家刘娜曾在文章中写过的一段话: 她说,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是51%对49%。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在家庭这个小生态系统里,父母是控股51%的大股东,要对孩子的大方向负责,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有立场有决断。 而其余的49%,都归于孩子自己。 因为孩子也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值得被看见和被尊重。 在一档节目中,世界冠军邓亚萍谈到了自己的育儿经。 和许多孩子一样,邓亚萍的儿子林瀚铭很喜欢打游戏,并立志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 对此,邓亚萍并没有粗暴地干涉、制止,而是说: "电竞能拿世界冠军,也是冠军。" 为此,她找了不少国内优秀的电竞俱乐部,并带着儿子一起参观、体验。 邓亚萍表示: "当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不能完全把控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东西对他更有帮助时,大人一定要帮他去做一些选择。" 青春期的孩子,一只脚踏入成人世界,另一只脚却还停留在儿童期。 这就意味着,在他们渴望自由、独立的同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洞察力、判断力去应对人生中的那些重要抉择。 而有远见的父母,在给予了孩子适度的空间的同时,也清醒地知道: 为人父母者,始终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守候孩子、为他们兜底,最终,引导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孩子成年后学会放手 给他尊重与祝福 最近,颜宁宣布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加盟深圳医学科学院的消息一出,就迅速登上了热搜。 一时间,网上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然而,面对女儿的决定,颜宁的父亲却表示: "我跟她妈妈都全力支持。"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回祖国,她都是为了祖国乃至世界生物科学事业的发展。" 颜宁父亲朴素的话语,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得体地放手,让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自己去闯荡。 所以,合格的父母,不会永远以家长的身份自居,抱着高高在上的姿态指点、控制孩子。 而是怀揣着对孩子的信任,尊重他的决定,祝福他飞往更高的天空。 之前,北大女孩钟芳蓉因报考考古专业,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冷嘲热讽。 有人说,考古冷门,不好找工作; 有人说,作为农村孩子,还是应该更实际一些。 但钟芳蓉的爸爸,却没有理会这些声音,而是坚定地跟女儿站在了一边: "农村人最主要是担心钱的问题,但是女儿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 钟芳蓉的爸爸,不过是最平凡的父母。 他或许不懂什么教育理念,也没有太多的教育方法,但他明白: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终究是要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只能尊重并祝福她的决定。 正如龙应台在书中所写的: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放手,不是放弃去爱。 而是用另一种爱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身后,目送着他们羽翼丰满,自由地飞翔远方。 知乎上曾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寒门难出贵子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寒门相对来说,会比较难出贵子,这是因为寒门中有些父母对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很多父母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完全没有时间去管孩子。 而寒门想要出贵子,关键就在于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和践行。 事实上,正是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每一份心血,铺就了他们未来道路的一砖一瓦。 作为普通人家的父母,既然没办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教育资源,不如就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负责任的兜底以及适时的放手。 这样,不说打破阶级的魔咒,至少孩子已然拥有了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点亮"赞吧" ,愿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