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教育、制度、军事、经济一手抓,生灵涂炭的社会逐渐恢复,历史上称之为"洪武之治"。 明太祖根本不会想到,这样的太平盛景,艰难创建的王朝也只存在了短短不到三百年,就断送在了朱氏子孙手中。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自知无力回天,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送走后便选择在煤山自缢。那么他的三个儿子都是谁呢?结局如何?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明熹宗子嗣并不兴旺,所以立下遗诏,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继承皇位。自此,朱由检成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定为"崇祯",所以世人也称这位皇帝为崇祯帝。 崇祯帝不同于其他游手好闲的王爷,他满心热忱,一心想要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要带领大明王朝走向"中兴",重现"永乐盛世"。 崇祯帝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稳、准、狠"地铲除掉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党派,快速清除其党羽,结束明朝宦官掌权的局面。 但是,还有东林党、后金侵犯、起义三座"大山",屹立在这位皇帝面前。即使崇祯帝在政事上十分勤恳,严于律己,提倡节俭,也无法挽回一个王朝的衰落之势。 崇祯帝重用袁崇焕等能人志士,与后金抗衡,收复失地,但以失败告终;又逢全国性的大规模灾荒,哀声四起,四处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破灭的前夕 三座"大山"压倒了大明王朝,也压碎了崇祯帝的美好"梦境",他清醒地意识到大势已去。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自家大门已经被人打破。这个崇祯帝苦苦经营十几年的王朝,在风雨中飘零,摇摇欲坠。 这位皇帝,不能独自抛下所有人离开,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安排好。他的后宫嫔妃和儿女们,他都要安排好。 李自成军队的烧杀抢掠的恶行,崇祯帝早已有耳闻。他担心自己的女眷惨遭荼毒,于是他不得不下令,让各宫嫔妃自尽。 在崇祯帝用剑砍向自己疼爱的女儿时,长公主长平公主扬手挡剑,被砍掉一只手臂,疼晕过去,也因此得以幸免,活了下来。而昭仁公主则命丧于崇祯帝剑下。 昏迷的长公主后来被救下,得以活命。清王朝为了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同时"收买"民心。 他们隆重地为长平公主完婚,驸马就是当初崇祯帝为长平公主精挑细选的人。但是经历此次变故的长平公主,身心都受到重创。在婚后不到两年的时候内就香消玉殒了。 崇祯帝当时还做了一个看来"重男轻女"的行为,他派自己的心腹太监秘密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离宫,出京城。目的是到南京重掌政权,收复江山。出逃的太子 崇祯帝自以为已经为三个儿子安排好了退路,只要出了皇宫,出了北京,他们顺利到达南京,已经在南京"准备就位"的大臣,就会扶太子登基,重兴大明王朝。 但是,当他自缢于煤山之时,皇太子朱慈烺在兵荒马乱中被李自成擒住。这位养尊处优的太子,在乱民之中过于扎眼,即使是乔装打扮,也很难蒙混过关。 李自成并没有直接处死这位皇太子,反而善待于他。当太子提出想要将崇祯帝与自己母后合葬的要求后,李自成也是照办不误,将其葬于明十三陵内。 这位闯王能够善待皇太子,自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想借皇太子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在闯王与吴三桂谈判时,他特意带去了皇太子,试图用皇太子牵制明朝旧臣吴三桂。可他怎知,吴三桂已经投靠清军,丝毫不念及旧情,根本不把太子放在眼中。 这一仗,闯王李自成惨败。损兵折将,溃败而逃。没有人再有精力估计这位大势已去的皇太子,自此,朱慈烺下落不明。 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朱慈烺在李自成战败后,仓皇之间,狼狈地逃到自己的外舅父家中,但是舅父十分胆小怕事。担心明朝太子隐匿在家中的事情被人发现举报,引发祸事。便主动将太子送与吴三桂处置,吴三桂遂将其杀害。 还有一种善良的说法,在败兵四处逃散的时节,这位皇太子随着自己曾经的老师一起趁乱脱身,摆脱控制,但也只能逃到一个鲜有人烟的山中,出家做了和尚,以求平安度日。名号响亮的"朱三太子" 崇祯帝的三子,朱慈炯,与太子一同被捉到李自成处。李自成见是一个13岁的孩子而已,未曾防备,善待之。 "朱三太子"的称呼不知来由,也无从考究,但是从李自成战败后,这位三皇子也再没有相关消息。 但是这并不影响"朱三太子"的名号被利用。因为朱三皇子的失踪,很多人和组织都冒名是朱三皇子,最终都被清王朝打压。也有一种传闻,朱三皇子改名为杨起隆,此人最终被清军杀害。隐居的四子 四皇子永王可能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位。传言他出宫时跟随一位毛姓将领,一路隐姓埋名逃至河南一处偏僻村庄。 从此化身为一位合格的农民,安稳度日。因为本性善良,一户王姓人家,不忍其流落遭难,所以将四皇子收养,为他改名为王士元,余生以教书为生。 娶妻生子的这位朱氏后人,依然按照家族方式给后代起名,引起了有心之人的怀疑,将其举报。 清朝统治者闻听此事,想到之前曾有言"定会善待明氏宗亲。"但是眼下局势,如果真的是朱氏后人,按照承诺要封王善待,难免不成为祸患。 另一方面,一直有人假称是"朱三太子",现在又出现一位朱四皇子,事情的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权衡利弊,为了根除后患,清王朝以"假冒宗室"的罪名处死了这位隐居多年的皇子及其家小。结语 在南京苦苦等待太子登基的大臣,终究是没有等到失踪的太子,只能另立皇帝,史称南明。但是苟延残喘几年之后,也被清朝彻底清除。 至此,大明王朝彻底走下历史舞台。即使崇祯帝处心积虑,想要力挽狂澜,但是晚明时期的政治腐败,早就蛀空了大厦。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