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元朝为什么不足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是中国古代一个特殊的王朝,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古代疆域最大的朝代;是第一个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的朝代;它创立的行省制度直到今天我们仍在沿用;它开凿和疏通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朝代,却在短短的98年后灭亡了,其中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一、统治腐朽、政治黑暗。可能是游牧民族过上安逸的定居生活后,不思进取的缘故,统一全国后,元朝皇帝大多贪图享乐、不理国政,腐化至极;蒙古官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由于权臣摆弄,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至1333年短短的26年里,就更换了36个皇帝,造成政局动荡;元朝政府横征暴敛、民怨四起,最终激发农民起义,元朝在四面楚歌中衰亡。
二、落后的民族分化政策。汉人是元朝广阔疆域中的佼佼者,汉人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应该是蒙古人学习的榜样,岂料糊涂的蒙古人竟千方百计地压制汉人,这点上蒙古人比满族人差的太多了。蒙古人压制汉人的主要举措就是其民族分化政策,元朝把全国人分成四个享有不同政治、法律地位的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包括成吉思汗子孙所创建的汗国里的蒙古人以及维吾尔族人、回族人等;第三等为汉人,包括原金国统治区的北方汉人和已经汉化的契丹人、女真人等;第四等为南人,即江浙、江西、湖广和河南南部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民。
在这种等级制度下,元朝统治机构中的实际掌权者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而南人很少有人在中央作官;地方主要官员也由蒙古人担任,色目人和汉人只能作为辅助;在军队层面,元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和新附军,以蒙古军作为主力,军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在刑法领域,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的案件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更可笑的是,蒙古人规定汉人和南人不得执弓矢,甚至有一段时期,连汉人家里的菜刀都进行管制,汉人不得聚众打猎和举办迎神赛会,甚至连养狗养鸟都不允许。我们不禁要问,不许汉人执弓矢是怕汉人拿着武器造反,不许汉人养狗养鸟又是什么意思?在税收方面,规定汉人、南人全额缴税,色目人只交三分之一,蒙古人则免税!
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显然是消极的,它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对立,阻碍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蒙古贵族可能不了解汉人"揭竿为旗、斩木为兵"的深刻含义。
二、对农业生产重视不足。蒙古人是一个游牧民族,在他们心中,牛羊代表着一切。在统一全国后,元朝应及时制定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可在1230年,蒙元大臣别迭等人建议窝阔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意思是汉人对国家没有什么用处,应该把汉人都杀了,把他们的耕地都变成牧场咱们放羊,这是喝了多少才醉成这样?至少反应了蒙古人落后的生产方式。尽管后来元朝政府采用了契丹族大臣耶律楚材的建议,实行汉法,劝课农桑,但蒙古人整体性的游牧意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长年的征战,耗资巨大。蒙古人的扩疆拓土思想是极其浓厚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不仅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元帝国。还建立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统治着半个地球。长年的征战,既消耗了国力,又激化了各种矛盾,最终导致元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