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自己是不被世界所爱,是不配被爱的?
.有个小娃,因为长相不符合那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因此几乎从出生起,就陷入了外貌歧视的漩涡。
家人以"丑"字为首,给他取了个小名,天天挂在嘴上喊来喊去;
周围人亦是;
亲戚亦是;
等上了小学,"丑"字头小名又随周围的知情小孩,传到了学校。
.
小娃虽然还很小很小,但也有作为人基本的感知。
"我很丑"的认定,早早就栽进了他的潜意识里。
.
再加上小娃的妈妈,因为疾病早早离开了人世,所以被迷信的家中老人认定为克星。
动辄,老人就会用"丑+丧门星",对还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小娃大声咒骂不止。
.
成年人听多了否定尚且沮丧不已,更何况是个一片白纸的孩子。
逐渐,"丑+丧门星"的自我定位,深扎在了小娃的心里,成了他对自己最坚固的认知。
——自己是丑陋的、不配出现于人前的,更不配得到爱的;
——自己是不幸的化身,所有靠近自己的人都必会遭遇不幸;
——自己害死了母亲,出生为人本就是错误;
——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应当被嘲笑和攻击的存在。
.
虽然如此,
虽然小娃百般的鄙视和仇恨自己,但他终究已经生而为人,不可能随意就消失不见。
虽然已然被无尽的诅咒和攻击,但作为人,他依然有着对于幸福的渴望。
因此在他具备一定的反抗意识后,在内心酝酿许久后,向家人提出了严重的抗议。
.
家人不接受抗议,家人只接受他是个顶嘴的白眼狼(别人给他吃的,他却要说三说四)。
所以抗议不仅无效,反而让他在家中的境遇更加的尴尬和难受起来。
无数更难听的话,砸向那颗还非常稚嫩的灵魂。
.
更难堪的是,家人还把他"不是东西"的事迹传遍左邻右舍、亲戚好友...让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面对毫无理由的指责。
他虽然也长着嘴...但他的嘴实在太小,不知如何为自己辩白。
他只敢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原.地.听.责。
自觉世界关了门、又闭了窗,黑暗一片、窒息难言。
他越来越孤僻、冷漠,越来越来觉得自己是个应当立刻消失的、令人羞耻的存在。
.
这样过早就背负了精神枷锁的孩子,是没有快乐可言的...虽然他的确还处在不知忧愁为何的年纪。
他也没地方可倾诉。
因为没人听他说——所有人只听大人说的,然后由个人理解再四处传播。
在众人眼里,早把他定义为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听不懂人话的小混蛋。
.
他只好一个人孤单地行走在放学的路上,又经常去学校附近的铁道旁,看着一列又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很想就此了结。
但他又实在没有勇气。
他不甘心人生便是如此的卑微与凄凉,他还非常想找到"我为何就是个祸害王八蛋"的真正答案。
.
.1.世界没义务爱谁,世界只是世界。
普通人的所谓世界,大抵是指周围的环境、社会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场景、路上偶遇到的人对自己的态度。
没有更多的世界。
说得朴素一些,我们的世界,其实就是生.存.历.程上遇到的人和事。
.
而世界的爱,大致就是指一路走来,从周围感到的温暖了。
如:
婴幼儿期父母的抚摸与关爱;
成长期周围人的关爱、肯定、适当的教育;
进入社会后,从周围人身上感受到的温暖、肯定与实质性的支持;
.......
甚至还有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感受到的来自外界的温暖。
.
而"不配被爱",大致是从很小的时候,就从周围的世界那里,听了太多次关于"你不配"的否定、甚至是咒骂吧。
所以这"不配",应当是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权责骂自己的人)认为的不配。
但那些人能代表世界吗?
那些人有世界那般宽广和无限的智慧吗?
这应当是一个不需要答案的问题——就算再深刻地认为不配得到世界的爱的人,也不会答错。
.
.2. 自己爱自己也是件需要能力的事,并不能说爱就爱。
爱自己,即尊重自己,
不轻易就否定自己,
不轻易就浮夸自己,
更不轻易借践踏别人来抚慰灵魂。
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至少不如想象中容易。
因为心——那个主宰身体的家伙,早在经年累月的否定与自我否定(他毁+自毁)中,变成了一个战战兢兢、经不住太大刺激的物体。
心早就缩成了一团,整日忙于和"我为何不配被爱"搏斗,哪有工夫爱自己?
再说也爱不起来啊。
"不配被爱"已经成了信仰,成了一日必须多礼拜的信仰,已经种到了潜意识里,哪能轻易就拔出来?
.
爱自己,也是一件的需要前提的事——
不会动辄就否定自己;
客观看待失败,而非下意识就"我TM又败了,我TD就是个不成的货";
接受失败的自己,温柔地安抚自伤不已的灵魂;
把往日的伤口一个个正确地包扎起来,温柔地观察伤口的反应;
......
能做到这些,才算是基本地爱了自己。
单喊口号(我一定要爱自己)不是爱,那充其量只是万般无奈下的大声嘶吼。
.
.3. 打烂"不配"的错觉,爱就瞬间真诚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脑子里没有太多奇异的想法。
既没有配,也没有不配,我们只是纯粹地活着。
是后来遇到的人、和事,一点点把"不配"塞进了脑袋里,让"不配"成了自己对自己最坚固的认知。
.
打烂那个错觉,对自己的爱再无阻挡。
1)搜寻记忆里那些告诉自己"不配"的人,观察他们是否为人群中的强者、智慧的集合体;
2)搜寻周围所有"配"的人,观察他们是否为道德的守护者、今日"配"的成就是否为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和努力得来(除却家庭环境等的外力因素);
3)搜寻记忆中"不配"的自己,到底做哪些不配的事?并与周围同等条件的人做对比;
......
不断搜寻,直到得出客观的结果。
那结果,也许会让"不配"的脑袋受到不小的震动。
.
.总之,自觉不配得到世界的善待,所以总想把自己彻底扔进废柴堆里...的想法,其实也并不少见。
有许多人,因为受过太过结实的"不配"的熏陶,所以毫不不假思索、也毫不反抗,就那样坚定地认为了。
然后,便任由"不配"溢出的毒汁,侵蚀那本就伤痕累累的灵魂。
.
但其实,世界并不关心特定的某个人。
世界没那么闲。世上的人乌泱乌泱的,世界哪忙得过来?!
世界没义务爱自己.....当然世界也没义务爱别人。世界只是冷冰冰立在那里,俯视如蚂蚁般迈着小细腿跑动的众生。
.
但"不配被爱"?
那只是错觉,一个收藏了许多年的错觉。
把那个错觉打烂,自然就开始主动珍重自己。
.
敏感,总想当好人,在乎他人情绪唯独忽略自己,很不开心,怎么办
研究拒绝之道、放下对"黑白"的执着——性格柔软者的职场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