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重力梯度技术是基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或无人机等搭载平台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其勘探深度可从浅地表到地球深部几千米,能够应用到矿产资源、能源和海洋等探测领域。但这项技术一直被西方国家垄断,并长期对我国技术封锁。近日,由吉林大学牵头、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参与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通过专家结题评审,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中央广播电视台对此重大突破进行了关注报道。 从2009年开始,由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牵头,组织国内有关科研院所,从无到有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重力梯度仪。"十三五"期间,无论是在重力梯度仪的核心器件加速度计、梯度仪工程化样机、稳定平台研制等硬件方面,还是在航空梯度信号处理等软件方面,特别是在航空重力梯度仪的飞行实验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黄大年离世后,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为进一步提高精度推进研究做出不懈努力,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显示,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黄大年)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桐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发现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精度都小于30厄缶(精度单位)。在2018年,团队首次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做飞行试验的时候,精度是200厄缶左右,现在已达到小于30厄缶,表明现在可以有应用目标,可以成功做应用目标的飞行,可以用于扫矿。仪器精度上的突破,大幅缩小了我国与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此外,该项目的冷原子、超导和微电子机械原理等重力梯度仪关键技术指标达标,目前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团队准备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开展有应用目标的示范飞行实验。 航空重力梯度仪项目已经开展了十几年,黄大年教授一直担任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这个项目倾注了毕生心血。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现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下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要进一步提高精度,积累更多经验,尽早把这套技术推广到实用,这也是黄大年教授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一生的愿望。 关注"吉大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