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悟空小秘书 的邀请。 在国内的教育氛围中,学校更名是件大事,教育部就曾发文严格控制学院更名为大学。不少省市的二本批次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开展高职专科批的录取工作。在高职专科专科批中,院校的名字有常见的3种特色:一是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二是某某"专业"学院,如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三是某某"专业"高等专科学校,如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题主提到的学校更名为"职业技术学院",笔者不是太认同。虽然国家持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扶持,且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技术人才,但是校名带有"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热同感不强,这些职业技术学院都在争取升格更名为大学或学院,且去掉其中的"职业技术"等关键字。 其实,之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有过指导文件,最好的归宿莫过于成为公办院校,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其次是升格为民办本科院校,如18年热门的深圳技术大学;再往后就是继续走高职教育路线,承担教育分类的任务。当然,因招生困难、运转不下去而倒闭的高职院校不少。 以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新增、更名高校为例: 在新增的19所本科院校中,新校名1所都不带有"职业"或"职业技术" ,都是某某学院或大学,原有的"职业"或"职业教育"都被学校却掉。在16所更名的院校中,原校名某某学院(没有"职业技术")更改为某某大学。 笔者觉得,在国内的这个大环境下,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家长或学校的观念也不是很容易被扭转,学校要发展都会尝试升格或更名的捷径,取消校名中带有的"职业技术"等关键词。 当然,笔者的认知不一定对,若是您觉得有补充,欢迎评论交流。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这个问题提的好,非常切合当前的高等教育面临的整体失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一.现在,大学毕业生,在专科学校、职业学院纷纷升格大学而扩招的结果下,以每年700多万之巨的庞大数量,进入本已拥挤不堪的就业市场,使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既失业的尴尬境地,不得不在毕业前一年就坐不住教室,四处托朋友、找关系、递简历,乃至父母亲戚加入就业大战,以求在千军万马的就业市场分一杯羹,求得一个顾不上什么体面不体面、专业对不对口、暂栖身的白领职位,慰藉十年寒窗苦、父母企盼的心灵! 二.而在另一方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量劳动密集型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工人时代正在消退,需求大缺口是蓝领阶层的技术工人、技师,以至高薪聘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退休、下岗技术娴熟的技术工人、技师,引起又一波"孔雀东南飞"大潮! 三.大学,注重的是理论教育、科研能力,就业必须坐办公室当白领,放不下身架作蓝领工人;既使放下架子当蓝领工人,又不具备技术工作能力,白领无位置,蓝领干不了;甚而出现了大学毕业为就业,转身就学职业技术学院的现象,虽然是少数,但是,说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市场经济下,一切都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就业市场的供需规律,你必须正视! 四.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注重的是技能性、实践性教育,也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技师,与大学的注重理论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互补的教育整体,而在中国人好面子、讲级别、虚荣心驱使下,不切实际的在纷纷升格大学潮中,迷失了方向,摇身一变、跻身大学行列,失去了本来的优势面目,得不偿失!也使得高等教育整体失衡,催生了大学毕业生本已就业难、以至更难的局面发生。 五.
国家当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据媒体消息,教育部门已有计划,凡三本的大学,其实原本都是专科、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改建来的,逐步改建为职业技术学院,恢复本来面目,培养技能性、实践性的技术工人、技师,使高等教育恢复整体平衡,适应就业市场的规律。 国务院2014.5.2文件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改建职业技术学院的原因。 仅供参考。 个人认为是增加知名度,提高学校的名气,听着也高大上。 所谓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属于高职院校范畴,是普通高等学校,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 为主,职业技术学院是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在没有地方性大学或学院覆盖的地方作为筹备地方大学而存在,也可以作为地方性大学或学院的补充。职业技术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建制,属于大学范畴,不是成人高等学校,也不是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发展职业技术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大力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了优惠,未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会在人们心中占一样的比重,受到社会和民众的重视。 职业技术学院学制一般为三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可以拿到大专学历,一般来说,职业学院重视就业,本科院校的专科重视升学. 只要你努力就行了。 职业技术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建制,属于大学范畴,不是成人高等学校,也不是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谢谢观看,喜欢给个关注点个赞 这是形势所逼,也是随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吧!所谓的职业技术学院,说白了就是高等教育的新思路,就是培养具有高等知识的专业人才。一般的普通大学都是理论型的,没有具体的对专业针对性,毕业后找工作很难。如果改为高职院校,设置专门面向社会受业的针对性专业,那么毕业后找工作就轻松多了。因为高职院校不但学理论,还善于重点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知识链。时代在不断改变,社会也随着进步前行。适应时代的需求已是发展的模块,对专业知识的强求也是迫在眉睫。国家还会将许多的本科学院,逐步将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就是随市而行的。 2014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外经验证明,职业教育才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在越来越分工明确的背景下,只有做精,做强,做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安北方汽修学校最先采用德国双元制教育,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员更快更好的掌握汽车维修技能,毕业后高薪就业。 两字,出路。学生需要出路,学校也需要出路。 一百年前清末民初年间,中华大地讲武堂也是各地层出,东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等,接着是军校创办,保定军校、黄埔军校。 解放后一段时间由于干部培养需要,干部学校真是不少,后来随着基础研究科技发展需要大学也多了。 社会要发展繁荣经济,农业工业强国,农业需要高级农艺师,工厂需要技术工,只有工人和工程师是不完善的还要培养高级工,高级技师,老辈子讲就是有手艺的师傅。所以说各行各业都需要高尖精技能人才,全面发展职业教育这个是社会发展需要。 好听呗 这不是许多学校都改名职业技术大学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需要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从最初的中专技校,到后来的高职大专,发展到现在需要的是更高,更尖,更新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提速对人才需要的显著标志。 因为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从最初的初等人才,到后来的中等人才,必然发展到现在的高端人才,才能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的速度和要求。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不再需要大量的一线的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工人,对工人的技能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强更高。随着智能化,创新化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表现日益明鲜明,工业革命更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理念的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这也是世界工业革命总体的发展趋势。在欧洲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高端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培养的力度更大。我国加大职业院校的升格建设,创办职业技术大学,是产业化,智能化,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与时俱进的一种办学理念。在2020年全国宣布已经有将近10所职业技术大学诞生,标志着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已经如雨后春笋,充满生机,蓬勃旺盛。 现在技术工人缺口大,改了名字以后生源有保证,能多赚钱,与时俱进。 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祖国作出贡献。职业技术学院的几种来历 第一,中职、中专、职高、技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新建的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综合性大学分出去的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成人高校转设成职业技术学院。 在以前,职业技术学院是综合性大学里面作为二级学院的,没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单独离校了,不再作为二级学院存在于综合性大学里面了。 我们国家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一般在上世纪90年代后,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1993年创建,就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它是高等教育,面向的是职业,具有专业知识和实际的技术操作能力。 1982年天津职业大学成立,前身是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分校,从事本科教育;1982年改成天津职业大学,是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 1985年国家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举办高职教育。 1991年再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点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1998年,《教育法》颁布,首次提出独立设置的学院,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 1999年,再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教育部发布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示范性院校建设。 特别是到了2000年后,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很多高职院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 就在今天,仍然每年大批量新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有公办的,有民办的,这也是国家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