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为有共情,才让我们觉得自己活得像是人。 最近很多朋友过得不开心,频频曝出的一些负面新闻会让人变得伤感和抑郁,无形的压力下,被动躺平者有之,焦虑不安者有之,暗自伤神者亦不在少数。 就我身边的人来讲,确确实实背负了很多不堪忍受的压力,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情况,不一定全,大家随便看看。 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因为孩子的线上学习而几近崩溃,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多动,注意力很难集中,上着上着就跑神,玩游戏、看视频,人虽在而心已飞,带来的结果就是不能掌握应学应会的知识点,老师心碎,家长心累。 依靠体力劳动赚取报酬的人们因为只能居家,从而没有了收入来源,本就不算宽裕的生活更显局促,每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让习惯于勤劳忙碌的身心在一时之间竟没了主意,整个人都变得松弛和萎靡下来。 拼搏在商海里面的生意人因为各项管控措施的出台,要么闭门大吉,要么门可罗雀,租金、水电、人工成本成了压在身上的座座大山,因为担心资金流水的断裂而辗转难眠,午夜梦回,伤心的眼泪更是早已经沾湿了枕巾。 因为担心失业和降薪而战战兢兢,因为业绩下滑和业务亏损而闷闷不乐,因为出行困难和层层加码而愤愤不平,凡此种种,都是终将麻木的你我他,都是屡见不鲜的生活寻常…… 有人讲,悲观者往往正确,而乐观者常常成功,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可以支撑我们跨越艰难险阻并到达成功的彼岸,逻辑上好像说得通,可事实确实如此吗?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事例,在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乐观者因为希望的不断破灭变成了最先的出局者,而悲观者因为本就极低的预期反而更容易熬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 我们常说坚持就是胜利,可曾想过支撑坚持的信念未必就是信心或者希望,也有可能是无欲无求。 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 其实,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本质上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它们只是帮助我们度过困境的两种心态,而度过困境本身就包含了一个特定的前提,那就是困境早晚都会解除,可如果困境它赖着永不消失呢? 由此可见,个体的力量在现实的大环境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滑稽,时代可以成就一个资质平平的庸才,时代也可以毁灭一个聪明绝伦的天才。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我很欣喜地告诉大家,当下的困境正朝着自然运行的法则迈进,不管你有多么乐观或者悲观,组成困境的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逐步瓦解。 支撑我这个推断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也是我从纷繁芜杂的信息中捕捉到的三个信号,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 其一,借由河南卫健委释放出来的自限性疾病的消息算是打头阵,相信后面陆续会有更多精彩,烘托到位了,结果也就呼之欲出了,莫谈国事,不好妄议,多讲一句:阳春三月,见分晓。 其二,多地发通知:11月起核酸检测要收费了。 收费背后的逻辑是地方政府已经无力负担高额的检测费用了,以百万人口的县级市为例,经过简单测算,我们发现其一年的核酸检测费用将高达6个亿…… 朋友圈有小伙伴感慨接下来的日常支出要增加,殊不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收费是好事,收费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管控政策将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发展。 期待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核酸检测收费的名单中来,这样的好事不怕多,就怕不够多,交钱做核酸,越做心越宽。 一旦开始收费,就很难做到应检尽检,某种意义上讲,以目前这种强到可怕的传染性,以中国之广和民众之繁,如果不能做到100%,基本等同于没做。 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来建立个体自觉做核酸的意识?太不现实,我不劝你不要去想,因为想想都很危险,更不用说真的去执行了。 其三,新加坡有点远,而香港却离我们很近,我们一起欣赏昨天关于咱们东方之珠的新闻报道的节选内容。 香港将迎来亚洲医疗高峰论坛……等国际级盛事;大型体育赛事更是浪接浪,周五的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单日将吸引逾3万名观众入场观赏……而之后举行的香港单车节、渣打香港马拉松更将掀起全城体育热潮。 自从落实入境「0+3」后 ,本港社会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包括放宽社交距离措施,明日(11月3日)起,食肆将恢复全日堂食,户外烧烤场重开,在台上合影更可以摘口罩,婚礼合影环节可见到新人久违的笑脸。 有些事情呢,本来稀松平常,但加上特定前提之后,顿时变得弥足珍贵,比如我上面特地加粗的那几个字。 202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英雄人民时,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铿锵有力的话语在耳边回荡,我们来做一个约定:待到春暖花开,共赴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