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融创孙宏斌还自信地表示,其他地产公司会爆雷,融创也不会爆 。没想到在今年 4 月,因未能支付 4 笔美元债利息,融创官宣爆雷,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而最近这两天,更是卷入了一场闹剧之中。 与融创合作的中融信托突然发现,自己保险柜的锁芯被换。这究竟是谁干的呢? 中融第一时间立马想到的就是融创,因为这个保险柜,是双方共同保管的,里面存放的是融创武汉塔子湖项目章证照。章证照双方共管其实很常见。在房地产项目常规操作里,项目资金方会对项目进行抵押,同时共管项目证照,以便对项目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 存放印章和证照的保险箱钥匙,一般由资方保管,最少也得做到双方共管。这样一来,项目的资金和财务方面就能得到资金方的充分监管。但是自去年以来就频繁出现房企偷换保险箱钥匙的事情,最终目的大多是为了支取资金,或者用项目证照再融资。所以项目章证照遗失后,最严重的结果便是财务风险。 果不其然,相关项目的 11.4 亿资金已被融创划走。涉及的正是中融的信托产品丰腾 83 号。此前中融与融创深度合作,发起了多个信托产品。然而在今年融创爆雷阴影笼罩下,两家合作的多个产品相继宣布展期,丰腾 83 号就是其中之一。 该信托计划成立于 2021 年 3 月,项目资金用于融创武汉壹号院,抵押物之一是武汉塔子湖 k3 地块,即武汉公园大观项目。丰腾 83 号原本今年 4 月到期,最终却宣布展期一年。截至今年 9 月底,该信托计划存续规模达 33.7 亿。延期后,据投资人反馈,只有 4 月 23 日的第一次兑付正常,此后的兑付并未按照延期方案进行。 6 月份还有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买了丰腾 83 号,投入 3000 万,仅收回 160 万。 那么,融创私自划走的 11.4 亿具体去了哪里呢? 根据中融的公告,其中,有 11.2 亿被转入了武汉政府设立的塔子湖项目专户,其余 1343 万都转入了融创自己的账户。后根据媒体报道,除了丰腾 83 号以外,还有承安 96号产品,也被融创撬锁挪走了 4.23 亿。至于这笔钱的去向也是如出一辙。这里面有 1345.56 万被融创转到了中建七局账户,有 2223.2 万被转到了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道监管账户,剩下的 3 亿多则被划转到了武汉新建商品旁监管账户。 也就是说融创绕了这么一大圈下来, 私自划了十多个亿,真正落到自己手里的只有 1300 多万。 其余的钱不是交到了相关监管账户里,就是拿去给了施工方结账,铤而走险,只为了保交楼,按正常逻,辑从哪里划走的钱,从哪里还回去不就行了。再说了,这钱明白无误的,还躺在有关部门的账户里,也没划到境外去。但显然关键问题就在这个账户上。这一次换锁芯事件,让地产圈和信托圈都非常的震惊。那就是在保交楼大背景下,政府对投资人和购房者的态度。 有信托业内人士透露,现在项目的资金顺序,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情况是房企向金融机构借一笔款,将一块土地分期开发,第一笔回款先还金融机构的借款,后续回款支付工程款等,实现滚动开发。而现在地产行情不乐观,出售进度变慢,资金紧张。如果要保交房,意味着不能像以前一样先还金融机构,而是要先支付工程款,保证项目不停工完成交付,此后再看后续回款进度,进行后续的信托等兑付。 事实上,近期已经在这样操作了。相关人士表示,一些信托公司与房企对簿公堂后,法院执行回来的款项,都会被当地优先进行保交付。中融信托也提到,正和武汉当地协商解决,项目交付及投资人利益实现的方案。而据媒体报道,武汉塔子湖街道说:与中融开过协商会讨论该问题,不过具体情况还不方便透露,所以后续的发展也值得关注。这可能是保交楼之下,如何分配购房者与投资人利益的案例。 目前社交媒体上,无论是武汉公园大观的购房者,还是丰腾 83 号的投资者,内心都是崩溃的。一个担心楼盘烂尾问题,一个担心无法拿回投资款。而融创和中融也处于巨大的压力下,这无疑显示了楼市深度调整期时各方面临的窘境。 还有一个问题,融创现在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楼市现在的低迷已经不用过多赘述。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融创 9 月合同销售额约有 87.1 亿元。今年 1 至 9 月,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 1433.1 亿元,依然还是销售千亿的房企。但对比以往数据,融创的销售下滑确实相当惨烈。今年8月,融创分别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7.5亿元。而 9 月,因为金九银十遇冷,反而比 8 月合同销售额环比减少了19%,相比去年同期的466.5亿,同比减少了81%。 2021年1-9 月,融创累计合同销售额约为 4618.2 亿元。 也就是说今年同期融创的销售额同比减少了近7成 。 然而即便是 2021 年,对于融创来说也并不美好。今年 3 月,融创发布了盈利警告,预期 2021 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 2020 年下降约85%,核心净利润下降约50%。该盈利警告发布 7 天后,融创在港交所的股票也宣布停牌。最近两年,融创也在不断去杠,比如众所周知的减持金科、出售所持贝壳股票等,卖项目、卖资产的消息也不时传出。但截至 2021 年 6 月底,负债率依然高达86.6%,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达76%,流动负债约 2482.8 亿元。 融创的危机和大多数房企一样,主要还是债务和流动性压力导致的。然而今年除了销售大幅下滑、融资困难、评级下调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让融创再受重创的是一位神秘债权人的清盘呈请。 9 月 8 日,融创公告披露,收到陈淮军对公司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本金 2200 万美元及应计利息。这一消息传出,意味着融创已在破产的边缘了。尽管融创表示坚决反对清盘呈请,也在寻求切实可行的债务重组方案,但却迟迟未见实质性推进。有市场消息称,今年内融创就会对外公布重组方案,但这一说法明显还是太乐观了。 的确,作为曾经销售前三的龙头房企,融创也还有不少家底。 财报披露,截至 2021 年 6 月底,融创权益土地储备约 1.64 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 2 万亿。但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大行情之下,降负债、去杠杆的力度是不够的。 2021 年上半年,融创新增权益土地储备约 1708 万平方米,新增权益货值约 2135 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高达37.9%。 显然,任何一种生意模式一旦形成,想要改变并不容易,走高杠杆路线的房企们也是如此,不能早日主动断臂求生。到如今这个形势即便断臂也未必能够求生了。 如今面临危局的融创们,也只能等待和煎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