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出生于泉州,学习工作于福州的人,泉州是第一故乡,福州是第二故乡,所以我可以比较不偏颇地发表意见。 先来说说泉州。泉州的经济重心比较分散,南有南安晋江石狮,北有惠安及新兴的台商区泉州新区。泉州市区的经济其实蛮弱的,不像福州的鼓楼晋安,虽在中心而丝毫不逊色。 鲤城区算是废了,古城不能开发,景点大都是免费的,丰泽还行,洛江区还在开发,泉港依托石化产业,贡献也还行。所以说泉州市区不行。 安溪和永春发展相对差一些。泉州的每个县市都有很强的特色,有利有弊,弊在于难以形成统一规划。 再来说说福州。福州在近五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毕竟作为省会城市,关乎省的面子,所以有很多政策倾斜。整个城市,从基建、交通、民生都规划得很不错。 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应该是城市发展规划的正确思路。福州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走的,仓山、闽侯、马尾、长乐,不断地外拓。中心强,才能够统领周边,才能够辐射出去。 综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我觉得福州的潜力更大。不过泉州还是可以秉持特色民营发展,也是能闯出一条大路来。 国家要多给泉州一些政策支持。 词条菌。 福州和泉州各有各的优势,在首先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时候,先了解下福建文化,福建人乡情很重并且是中国少有的海洋文明省份,无论闽南还是闽东北,实际上更喜欢出去闯,在外打拼后回自己老家盖豪华房子。这其实造就了目前福建的城市格局,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相对各个城市发展均衡差距不大。这也是福建虽然没有中心大城市但是人均各项指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的原因。 福建城市的情况可以拿广东类比,福州可以对应广州,泉州可以对应东莞佛山,厦门可以对应深圳。其实这样对比下,未来谁更有机会成为大城市也会有个初步的预测了吧。福州和泉州完全是两个发展模式,泉州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福州目前大力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力。但是福建和广东毕竟还是有区别,福建文化导致,这两座城市实际上都普遍没有凝聚力,福州这边的长乐福清泉州那边的晋江石狮让这些地方撤市改区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如果结合福建文化更进一步判断未来。福建未来很可能长时间这两座城市还是齐头并进的情况,实在难出现一个类似上海一样的大城市。泉州放大了看,闽南人口地形相对占优,厦漳泉一体化,会形成一个相对发达的经济区。但福州,比泉州更有希望发展成大城市。 文化相同的情况,对周边人才的吸引力就是很大的一个考虑,福州对宁德,南平,莆田,三明的吸引力比泉州对三明龙岩厦门漳州要高。除了制造业人才更倾向泉州外,其他地方人才都更愿意来福州。现在地形已经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况且如果把长乐福清连江闽侯考虑进来,福州实际上地形并不差。而且福建省经历了前几十年闽南经济金三角的失败,目前重心已经放到省会建设,前几十年闽东北经济落后闽南除了人口和地形因素制约,其实还有政策制约,闽南要做一个发达经济的样板给对岸看,而闽东北自然是为另外一手做准备。现在随着大陆崛起以及对对岸压倒性优势,实际上已经不需要过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福州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房价,房价严重影响省外人才的流入甚至也影响省内人才流入,要解决好高房价问题,福州未来可期。个人未来更倾向福州发展成闽东北中心大城市,泉州会像东莞那样,以发达的制造业融入闽南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 感谢信任并邀请我来回答,我将以个人见解来深度解答问题。首先来了解一下福州和泉州,前者是福建省会、后者是全省第一经济强市。也许很多人不解,这是怎么回事!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泉州在元朝时就已经发展成世界沿海地带第一大城市,时至今日仍延续这个辉煌,但是其格局由世界首位"降级"为福建省第一位。 在中国省会和主要城市标注图上可以看到福建省上榜的两座城市,分别是福州和厦门 。为何没有泉州呢,只因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兼福建省唯一一个特区。 那么问题的答案基本浮出水面,所谓的省会和主要城市里没有泉州,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不科学的。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省会不管发展的多么缓慢,它仍将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与它的身份相匹配。 也是地位的象征,从城市规划而言,福州领先于泉州。这是最基本逻辑,就是福建省中枢暨资源调配权和统筹权的综合体现。 然而关于更容易发展成大城市这个问题,我想澄清一下,两者已经大城市了,下一步目标则是创建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城市,拥有福建省最大的政治资源、教育资源,其中大学更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优质学校做为人才储备支撑,可以为福州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每个大城市都有痛点,首先福州的房价现在已经高达2-3万每平方,这样一来很多人才想要扎根福州会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学子外流现象最近也是很普遍;其次福州在整体城市规划算是还可以,但是主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真的很受吐槽,只要在福州呆过的人都清楚。 而泉州目前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是由民营经济支撑起来的GPD,整体城市规划政治支持远不如福州,如泉州申报2次地铁被擦掉,最后改成城市轻轨,可见一斑。泉州在撇开政治因素外,还有一个就是政府前期在教育环节投入远不如福州,华侨大学是泉州标志性大学,可谁知道其分校却在厦门呢?没有高级人才的自我输出,光有引进人才的激励政策是非常乏力的,泉州民营企业大都是轻工业,恒安、安踏等企业转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泉州目前的一个项目环湾建设是可期的,但是也期待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大港,东亚文化之都吧! 06年到泉州上大学,工作!一直到14年离开!泉州地区明营经济确实发达!但是,泉州一直在走下坡路!如今的大泉州,早已没有当初的风光和风采!泉州真正鼎盛时期,应该是在04到10年,品牌多,工厂工人也多,产值也高,当时的晋江和石狮,可以占据中国运动的大部分和男装的半壁江山!!如今,泉州的大品牌倒闭一大批,却没有新生出一大批!依托淘宝发展起来了一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小厂,而那些有较强加工能力,设备先进做工质量优良的大厂,基本倒闭或没多少工人!连石狮最大的企业富贵鸟,都难逃破产的命运!如今的晋江石狮,有一半以上的厂房空置!!泉州产业链丰富,有服装,鞋子,食品,石材,石雕,卫浴,瓷砖,茶叶,陶瓷等,但这些产业都很容易被其他地方替代!从长远的角度分析,泉州没有新兴起一些高科技或互联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感觉泉州如果没有新的大动作,不仅会被福州超越,甚至会没落!!! 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几个县市的城区显然已经和泉州中心市区连片了,现在就差行政上的改名而已。所以泉州是有特大城市之实无特大城市之名而已。(包括GDP,且泉州是藏富于民,因为主要是经济来源于民营经济,民间是真富而绝非仅是数字好看)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盲目地扩大市区就能成为第一强市的,要看该地区有什么产业链,我比较看好泉州,毕竟泉州的制造业基础太好了,转型还有引入新产业链都能实现再次腾飞,泉州目前可以说是同等量级GDP城市中最具有潜力和特色的城市 毫无疑问,当然是泉州,[玫瑰][玫瑰][玫瑰]俗话说"坏坏还是状元骨"【图1】。[玫瑰][玫瑰][玫瑰] 1、泉州曾经作为世界级大都市,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扬威世界历史400年。雄厚海洋文明与文化,这是福州农耕文化与文明,永远无法企及和模仿的! 2、人是最宝贵的因素 国家七普人口调查:地级市泉州人口规模福建省第一,875万人【图2】;同样地级市福州市,如果是扣除地级单位的平潭,才仅仅791万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3、泉州拥有更为重要地理优势,无疑给城市规划带来极大的便利。 泉州拥有继漳州之后福建省第二大平原 晋江平原。而福建省困于狭窄的盆地之内。更为不利的是闽江口为世界三大风口之一,"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不适宜人类居住。 4、泉州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全球化的闽南父老乡亲的鼎力相助。 泉州为"中国第一侨乡",海外侨亲950万人,港澳同胞100万人;同时拥有全国第一海外经济实力【图 3】。 福州恭列榜尾(第10)。 5、台湾同胞80%以上祖籍来闽南,仅仅泉州占有45%【图 4】;这又是福州难以追求的良好的投资力量! 6、今年泉州"中国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图 5】,显 示泉州海洋文明作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普世价值【图6】。这种文化千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闽南大地每一个角落和广袤的海洋,福州却由于缺自身身份认同,根本无从设计、模仿。 故泉州大城市规划,如同惠安女一样,以独特的风采,未来前景持续看好,具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唉…这个要看政府的!!! 福州怎么说都是作为福建省会城市,在政策,资源等各方面比泉州的优势不是一点半点的 而泉州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泉州一没有政策倾斜,而没有资源优势。大型的国企之类的更是屈指可数,真的是实打实的靠着民营经济撑起了福建连续二十几年的经济第一。闽南人的爱拼才会赢,泉州人真的用实干诠释了这首歌。 如果国家政策能够对泉州有所倾斜,一句话,福建没有哪个城市能跟泉州比的(包括厦门和福州,各位可以自己去查阅近三十年福建各城市的政策方针和经济发展。不接受反驳!!!)大城市不仅规划,还要有经济,还要有真正的百姓幸福指数!!! 元朝泉州巳成大城市啦,现在城市的名声还不如厦门和福州?泉州二十多年还是福建最强的经济城市,为什么城市的名大不起来,可以说政策冋题,各种硬件配套没跟上。名牌学校,医院,交通,港口等的硬件配缺少。如果政策有适当倾斜,泉州的自然条件要成为一个大城市也是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