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于认知 1.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选择性的。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相信的,或者自己想看到的,愿意看到的,从而对很多信号视而不见。 2.那些不愿相信与自己认知不符的信息的决策者,往往会发展到不仅闭上眼睛,还会让别人窒息的地步。因为他们不喜欢坏消息,甚至不喜欢带来坏消息的人。 3.所有屏蔽刺耳声音的组织,最后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4.让你看不清世界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人性。认识到人性的局限性和人的认知非理性,会让你更好地看到自己和自己生活的世界。 5.当然,过于谨小慎微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更多的领导沦为了傲慢自大的牺牲品。 6.踌躇满志永远是决策的大忌,危机感可以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 7.人们往往先看到有利的、可行的方面,所以被看似辉煌的前景所吸引,而忽略了那些不利的、不可行的因素。到最后,恰恰是那些你忽略了的东西让你失去了。 8.居安思危,充分估计困难和不利因素,在最乐观的氛围中保持适度悲观。这是战略思维大师的共同特质。 9.所有的挑战、疑问、问题都是帮助你修正认知的好机会。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是令人欣慰的。证明你错了可能更有价值。 10.在认知的过程中,你要关心的是什么是对的,而不是谁对,更不是你。 11.千万不要用上一场战争的思维去打一场战争。 二。关于战略 1.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领地,自己的市场是什么,应该进入哪些市场,不应该进入哪些市场。其实这才是选择策略的核心。 2.企业之间的最终竞争是在战略层面进行的。好的竞争战略可以使企业突破困境,甚至不战而胜,而战略损失是企业最大的损失。 3.企业太多,只是因为太看重短期业绩,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不要为了战术胜利而偏离自己的战略目标,不要用简单的战术组合代替真正的战略。 一系列看似合理的战术转移,可能只是给你带来更大的战略灾难。用雷军的话来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4.聪明的管理者总是着眼于战略布局,着眼于长远和未来的打算,通过巧妙的布局取胜,而不是只着眼于一时一地的得失。 5.为什么今天很多企业讲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不被员工认同?因为那是领导自己提出来贴在墙上的。一个真正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必须像"打土豪分田地"一样,自下而上的提炼,并不断执行。 6.优秀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才能真正对优秀的员工形成强大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让他们愿意全身心投入。 7.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真正产生胜利的环节利用稀缺资源,在关键部位集中资源获得压倒性优势,通过局部突破在全球占据主动,是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途径。 8.孙子曾说:"善战者谋势,而不怨人。"一个真正的高手,一定是从形势下功夫,研究形势,利用形势,而不是苛求自己的团队。 9.无论多么宏伟的愿景或战略,都需要在组织和管理层面实施。真正的胜利往往是在组织层面取得的。企业家能力的最终较量,其实是掌控和改变组织能力的较量。 三。关于组织和管理 1.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个人能力很重要,组织能力更为关键。一支好的军队必须把能力建立在组织上,不是个人能打仗,而是组织能打仗。 2.对于将军们来说,必须时刻保持一种濒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和清醒。虽然他们并不自大,但在鼻涕虫上更要谨慎,这样才能始终避免"大胜变成大挫"。 3.领导玩政治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领导一旦对下属玩政治,下属就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也不敢跟你说实话,从上到下就开始疑神疑鬼。一个组织一旦陷入怀疑,就会出问题。 4.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一种诚实的组织文化。如果说"极端虚假"和"极端聪明"是小聪明,那么"极端真诚"和"极端愚蠢"就是大智慧。 5.正确执行,就是要理解你接到的任务背后上级的意图,并根据这个意图去思考最好的行动。 6.好的上级需要有格局,好的下级需要有担当。只有有上级结构,下属负责,才能在组织中形成优秀的执行文化。 7.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一个人最终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根本上取决于他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8.一个组织如果侥幸赢了,也不可能连续赢。基本面做的很好。不管环境有多不确定,基本面都是可以控制的。 9.领导能听下属的话,下属回来也会听你的。 10.优秀的领导都明白一个道理:领导就是服务。只有积极帮助下属成功的领导者,才能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11.好的管理者会包容人的逐利性,满足你的个人需求和兴趣,但他会引导你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把逐利性往对组织更有利的方向总结。 12.每个人都有漫长的时间,每个人都有短暂的时间。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把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他们。如果你把他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你反而会毁了他。 13.你选择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一个组织会发展出什么样的风格。湘军选择朴实真诚的人,从而形成了以朴实为特征的作风。 14.让能听到炮声的人参与决策,决策就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小群人做,然后交给别人去执行这样一个死板的过程,而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 15.作为下属,你应该在上级做出决定之前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一旦上级做出明确的决定,下属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决定一样坚定不移,绝不固执己见。 四。逆境中的领导力 1.想保留一切的人什么也保留不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为了维护整体和长远利益,往往需要果断牺牲局部和暂时的利益。身处逆境的组织要想自保,就要有放弃和退缩的勇气。 2.放弃本身不是目的,放弃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放弃是为了收获,放弃是为了更好的生存,生存才是王道。 3.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人。情况永远不会绝望,除非你放弃希望。 4.逆境中,共同的价值追求所形成的凝聚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厚。 5.困境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年礼。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组织往往是在困难中成长起来的。一个组织卓越的基础经常在困难中得到锻炼。 6.平时组织往往有惰性,逆境会迫使组织重塑自我。逆境会让你明白谁是真正的主心骨,谁只是你暂时的同路人;逆境会让你真正认清自己的核心优势和致命弱点。 更重要的是,逆境迫使你提升竞争优势,拉开与对手的距离,杀出一条血路。 7.逆境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经历过逆境,你才会发现,你的团队,你的组织,你的领导力,你的风格,你的自我认知,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8.对于企业家来说,真正的挑战是繁荣和成功的感觉。许多人可以经历逆境,但他们会在成功的感觉中倒下。 9.首战时刻保持"谨小慎微,危机四伏"的意识,你将继续不战而败。 10.一个管理者的胸怀和格局,都被委屈拉长了。管理逆境,管理情绪,在逆境中培养自己的格局和心性,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11.信任是领导力的前提。没有信任,就没有领导。荣辱与共,就是用自己的个人力量建立一个生命共同体。高度信任是一个好团队最突出的特点,这在逆境中尤为重要。 12.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但真正超越生死和利益的,是组织的价值追求。 动词 (verb的缩写)论长期主义 1.短视主义的领导者必然会表现出缺乏远见和自私自利的特点。缺乏远见的人注定失败,自私的人注定被追随。 2.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组织里的每个人都会浮躁,都会看短期利益。这个时候,领导者需要更加坚定,需要抓住最关键的东西,思考决定组织长远命运的最深层的东西。 3.如果你习惯了赚快钱的组织,你就再也打不了硬仗了。冲进去一哄而上,结果必然是一哄而散。 4.对于普通人来说,当前面临的压力或诱惑越大,他们短视的一面就越容易被激活,也就越容易表现出短视主义的倾向。 5.人少的路是最好的路。在长期的道路上,你不会遇到很多竞争对手。所以长期主义是跳出现在内部竞争的最佳选择。 6.悲观者更倾向于选择当下,乐观者更倾向于相信未来。 7.长期的领导会吸引长期的追随者,而短期的领导必然会吸引只追求短期利益的下属或团队成员。 8.长久的成功一定是价值观的成功,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好企业。 9.一个真正长期的人,绝不是永远没有做短期选择的冲动,只是永远不会被短期的冲动所动摇。 10.真正的大师不会只盯着一时的生死,而是着眼于千变万化的大局。 11.一味的追求机会,反而会迷失自我。继续做容易的事,关键时刻你会发现你已经失去了打硬仗的能力。 12.依靠机会主义的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抓住很多机会,但会失去长期和未来。从根本上说,企业家的战略远见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13.控制不确定环境最根本的要素是长期不变的第一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中期相对稳定的第二战略意图,短期可以灵活调整的第三战术。 13.长期战略,能让你跳出竞争得失,让你一步步发展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优势,从而从更长的维度把握你和组织的方向和命运。 14.作为领导者,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环境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自己创造一切,控制一切,越来越不可能。我们应该经常反思决策的正确性并做出调整。有无数的典型案例表明,缺乏谦逊和反思的领导者会得到惨痛的教训。 关于读书。 1.决定一个组织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者本人。组织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对领导者个人的挑战。 到了企业的最后,就是领导的问题了。企业家领导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水平;领导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领导的状态决定了企业的状态;领导导向决定企业导向;领导力的局限性也决定了企业的局限性。 领导力的核心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八个字:走出小我,成就小我。 2.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拓宽你的视野,提高你的领导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我们突破个体局限,进入更大世界的过程。 3.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自我突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说法: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4.读书的好处是让我们跳出此时此地的限制,穿透一个地方的迷雾,从更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视角去把握眼前的各种纷扰,让我们的不理解和不安变成豁然开朗和冷静,最终养成战略定力。 5.读史可以帮助我们跳出一个地方一个时期的局限,从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发现哪些事情是可以持续的,哪些事情只是一时的杂音,从而有助于揭示上至国家下至企业的治乱原因背后的成败得失及其深层规律,从组织、战略、领导等维度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 6.创业者如何看书? 就是把经典读一遍,反复读。读经典就是和大师对话。这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用心读书,活书。一定要带着问题意识去读。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联系实际学习,善于把书本上的普遍规律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分层阅读和制度化。总裁要带头读书,核心高管要读一本书,一起读,统一思想认知。 @北京颉远教育学历靠谱 颉远教育怎么联络呢? [公众号]:颉远教育,欢迎关注 [学历 · 擢升 · 新知 · 心智] 秉承传统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班族跃升学历的颉远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