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嗨~我是大喵。 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新人博主,每周从书籍、电影、演讲和纪录片的视角讲述一个主题。 本周主题:活着 二、序言 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纵观历史长河,关乎这个人生终极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有人选择刻意回避,可能他们觉得思考这种空泛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其实不去思考活着的意义,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意义呢? 当然,也有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无数先哲伟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托洛斯基说: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中 学政治教科书说: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 司 马迁的死显然是重于泰山的,凭借不屈的意志和"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司马迁这个名 字得以流芳百世。 泰 戈尔的生也确实如夏花一般绚烂, 无论是他的文学才 华还是他为印度民族解放做出的斗争,无不彰显了他 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博爱的人。 如 果说活着的意义在于奉献,那么用不朽的灵魂战胜厄 运,又何尝不是一种意义呢? 奥 斯托洛夫斯基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1 5岁参军,16岁在战斗中负伤,18岁被诊断为重度残疾 ,23岁全身瘫痪甚至不久之后还双目失明,尽管如此 ,他依然努力自学,奋发图强。 2 5岁毕业于函授大学,26岁开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31岁被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32岁因病去世。 如 此看来,活着的意义不应该用生命的长度来衡量,而 是取决于他的厚度。 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 它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境遇和情况都各有不同,如果非得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我想那就 是:接纳残酷的现实并依然努力活着,是为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书影讲纪的讲堂,去领略不同作者笔下或者镜头下的 活着 三、正文 (1)书籍: 《活出生命的意义》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销量已经超过上千万册,现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并获选"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这本书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述作 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是在告知读者如何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堪称"人间炼狱"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该有多么强大的信念才能支撑作者努力活下去,很显然作者是属于那批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人。 我看过一些二战和集中营相关的影视和历史资料,虽无法感同身受,但是隔着灰暗调的屏幕和血淋淋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备受冲击的。 在书中,作者没有一味地诉说自己悲惨的经历,更多的是引导和启发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尤其是当我们 遭受重大挫败和苦难的时候。 正 如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是我 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2)电影:活着 《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 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 优、巩俐等主演 。 影片以中国NZ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 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 的命运。 1 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大会上获得了评 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说 句题外话,该片在国外获奖无数,但是在国内却尘封 了长达28年之久,个中缘由,不说自明。 整 部电影下来没有什么波荡的情节和特别的叙事技巧 ,以平淡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平常的故事。 我是看过原著的。在小说《活着》的结尾,最后只剩 下福贵一个人,余华老师真是一个刀子一个刀子地 下,气得我都想给余老师寄刀子。 好在电影里还算温柔些,家珍虽抱恙,人还在,馒头 也还在,福贵活着倒是有些盼头。 从福贵这跌宕起伏的一生来看,活着似乎没有什么意 义,在那个年代,能活着貌似就是最大的意义。 (3)演讲:《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 们经历了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理 念时代。 如 何分配自己有限的生命? TED本期主讲人以独特的理念来回答这个问题。 每 周一和周四,作者都要学习如何死去,并把它们称作 自己的终结日。在此期间,主讲人会去完成自己想做 的事情,尽可能去平衡赚钱、时间和身体三者之间的 关系。 在 过去的三十几年里,作者以运营公司的方式去思考这 个问题。 他 公司有上千名员工,但是他自己不去打理公司,而是 让员工自己去经营公司。员工根据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和自己付出的努力来为给自己定薪水。 这 一点倒是稀奇。 除 此之外,作者还创办了基金和学校,均是按照同样的 理念来践行的,简言之,就是充分发扬民主的精神 ,自主管理,自主决定。 生命是有限的,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是值得每个人 都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作者的眼里,去思考活着的意义的意义似乎并不 大,然而,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去丰富自己的人 生便是最大的意义。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愿意一层不变地活着 吗? (4)纪录片:《活着》(2011) 叶红梅和祝俊生是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一对夫妻,不幸的是,他们8岁的女儿在这场大地震中遇难。 像叶红梅夫妇一样的家庭还有很多,2009年他们大多住在临时板房区等待家园重建,同时也希望能再次生育一个孩子,让死去的那个生命"轮回"到新生命中。 叶红梅已经40岁,她却依然放弃领养而选择了试管婴儿受孕,这条再次孕育的路却十分不顺利。 叶红梅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不菲的营养费也让这个刚经历过灾难的家庭感到吃力。 丈夫祝俊生却一直坚定的想要再生一个女儿,自从女儿遇难后他的内心一直为没能救出女儿而内疚不已,他渴望救赎。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还在念小学,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我记忆犹新。 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哀鸿遍野,那一幕幕凄惨的画面我仍历历在目。 然而,对于灾后重建工作和无数个失去家人的幸运者今后的命运,我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这部纪录片恰好填补了我这一空白。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我们这些幸运儿来说,似乎没有思考这个的必要,但是对于那些幸存者而言,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一人生命题。 他们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孩子,有的可能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一个人存活于世。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同样的厄运降临在我们的身上,而恰好我们是那个孤零零的人,我们是否还有勇气赖活着? 四、结尾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直面痛苦和赋予苦难以意义便是活着的意义。 对于电影《活着》里的主人公福贵而言,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对于演讲《我们活着的意义》里的主讲人而言,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是为活着的意义。 对于纪录片《活着》里的叶红梅而言,用新生命的到来延续上一个生命的逝去,便是自己活在的意义。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国度。 我们不需要饱受战乱和饥饿之苦,也不需要担心明天会不会流离失所。 我们无需担心能不能活着的问题,而提升活着的质量似乎成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活着的意义。 疫情反复,经济下行,两极分化,阶层逐渐固化…… 在如今这个年代,普罗大众,可能拼尽全力,也很难过好这一生。 辛辛苦苦攒了一个首付,可能受经济波动或者失业等因素的影响,到最后可能房子没了,反倒欠银行一屁股债。 他们只是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他们有错吗? 他们没错! 然而,生如蝼蚁,是无法撼动大树的。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同年代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又该如何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是直面苦难?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抑或是去尝试新的可能,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还是说繁衍后代去孕育新的生命? 我们这一生,究竟该以何种方式度过? 是追逐理想还是臣服现实?是只顾自己还是兼顾亲友?是沉迷享乐还是严于律己?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臧克家为鲁迅写的诗,这是我想对自己说的话,也是对无数个自己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