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布谷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美国副国务卿明确表示希望与俄罗斯进行相关谈判,以更新《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发出了新的沟通信号。中美俄近期在各方面密集沟通,预示新的平衡态势正在形成,更预示着变局之下,全世界将迎来重要的新阶段。 据俄通社10月28日的报道称,美国负责军控与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邦妮・詹金斯于近日表示,美国希望与俄罗斯举行替代《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协议谈判的时刻即将到来,目前正在研究讨论在条约框架下恢复核查的日期。邦妮・詹金斯在卡内基中心活动上称:"我们致力于执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我们看到俄方对此感兴趣。我们也希望,最终在某个时候,我们将回到谈判桌上讨论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后将是什么。"她强调,俄方在遵守条约的框架下,通报属于文件范围的行动。此外,正在恢复《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查进程。同时她说道:"我们现在正在考虑与俄方会面的日期,并讨论继续核查的问题。" 此前我们分析俄罗斯核演习时,即分析到美俄"吵到了核威慑核演习上也该到头了","围绕俄乌战场各方的角力在向一个新的复杂而立体的均势发展","美国在考虑自身目前的全球利益之后,一改煽风点火的秉性,正在走向两方阵营矛盾调和的正确道路上来"。而美国的反应的确来得很快,除了在军事上就削减核武器表示愿意进一步谈判外,同时还有其他动作和表示,并且都密集集中在最近两天。因此有必要对相关重要动向进行一下盘点。 首先来说说这个所谓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怎么回事,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又称《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国和俄罗斯在2010年签署的双边裁减核武器条约,该条约旨在限制俄美两国保有的核弹头数量,是两国间目前唯一的军控条约。该条约于2010年在布拉格签署,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2021年2月5日该条约到期。在2021年2月3日时,俄美双方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时效又延长5年至2026年2月5日。按照这个条约的规定,俄罗斯与美国将在7年内将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降至700枚,核弹头数量降至1550枚、并将用于发射核弹头的已部署和未部署发射工具数量降至800个。 然而出于俄乌冲突等原因,2022年8月8日,俄罗斯宣布暂时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设施核查机制。而这种行为显然显示俄罗斯有了不排除单独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尤其是别尔哥罗德号在之后的"失踪",更是加剧了美国方面的担忧。但毕竟美国没有直接下场与俄罗斯发生战争,然而最近在乌克兰战场上,"脏弹"的传闻让美国的顾虑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因为一旦核武器在战场上使用,局面面临高度失控的可能,而俄罗斯方面又有充足的核弹储备,局势升级之下巨大风险难免会波及到美国本土。因此俄罗斯刚宣布暂时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核查机制之后,也就是距离8月8日才不到两个多月,在乌克兰核风险急剧扩大的档口,美国军方要员果断出面,对美俄双方重回《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上释放了明确、主动的信息。 同时关于核风险上,近期朝鲜半岛上冲突有加剧的趋势,另外据传闻就在本月朝鲜方面有相关实弹试射的计划,而美国立即进行回复,声称已准备好"无条件与朝鲜对话"。另一方面,据媒体27日报道,美国防长奥斯汀声称,华盛顿方面正在通过各种方式重开中美军事沟通渠道,呼吁中方能与美保持合作。而在27日下午,中国国防部发布重要声明,除表示中俄国防部长进行了通话,同时向美方发出措辞严厉的声明。显然美防长放缓了姿态,而中国虽然言辞强硬,但仍是进行了快速的回复。表示了美国如能表现出真正诚意,中国也是不排除可以重回中美军事的高层沟通的姿态。 而同样是在27日,美国国防部一举发布了3份顶层战略:国防战略(NDS)、核态势审议报告(NPR)和导弹防御审议报告(MDR)。在最受关注的美国这份最新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指出了必须追求的四个最高级别的国防优先事项:1.保卫美国,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威胁;2.阻止针对美国、盟国和合作伙伴的战略攻击;3.必要时制止侵略,同时准备在可能的冲突中获胜,优先考虑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挑战以及俄罗斯在欧洲的挑战;4.建立有韧性的联合部队和国防生态系统。虽然一再提及中国,并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但更加体现的是美国对风险的担忧与防御上的重视。而在另外两份审议报告中,无不体现同样的担忧。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能令对方产生顾虑的东西,正是该牢牢掌控的,只有站在实力的角度出发,美国才会有好好跟你沟通的可能。而这一点在俄美之间同样有着充分体现。 对于如何令美国产生一定的顾虑,俄罗斯方面也很是清晰。除了主动退出《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设施核查机制外,俄罗斯近来也在举行核演习来测试自己的核威慑能力,同时警告北约,不要以为俄罗斯的核武器都是摆设,俄罗斯一旦被激怒,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核武器来保卫自己的利益。在进行核威慑演习的同时,俄罗斯还对昔日的载具进行了新的生产,比如可以搭载核武器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俄罗斯已经计划对其进行重新生产。这种武器虽然是冷战时期的技术,但是经过升级改造后依然是不错的核武器发射平台。而"失踪状态"下对美国产生战略核威慑的别尔哥罗德号,更是在当初普京声称"就算把克林姆林宫卖了也要把新核潜艇造出来"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在美国面前,和平不是放下武器,而是恰恰要各自手拿足够威力、足够多、足够全面武器才能达成一个立体化的均势,从而走向新的平衡态势。 显然围绕本月27日附近,中美俄多方的军事上各种密集的发声,预示着这种均势的来临可能不远了,和平的来临可能也不远了。同时各种其他迹象事件也在发生,比如美国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近日再次发声,"我们需要中国","中美两国政府必须合作"。又比如中美两国领导人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微妙地"先后向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晚宴致以贺信。多方的沟通开始进行。 而美国除了最近出动王牌盯紧乌克兰的核风险,以及此前派海军陆战队前往位于保存着20颗核弹的意大利北约基地,26日更是有美媒爆料美国准备提前更新北约位于五国的100颗核弹,显然美国很可能真的要通过这种独特方式出手管住自己手里的枪——北约了,而北约手里的核弹无疑是当前世界最大的风险点所在,毕竟它是个军事组织,而非联合国成员。总之,面对美国,不可放下戒备。但是这回可以看看美国的接下来的动作,因为有些风险、有些利益,当前是美国自己更在意的事情,美国也要面临内部各方势力的再平衡。而即将到来的各种大事,如美国中期选举,COP27气候大会,G20峰会,还有一些国家之间的更多访问等等,意味着"十一月"新的阶段即将来临,全球格局的新平衡,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