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镇位于豫东大地最东端,商丘永城市西南部,与安徽亳州市接壤。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片富有历史传奇的土地,有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土壤;这里是孔子先祖安葬之所,被誉为"孔子故里";这里也是被誉为"一代帝王师"、东汉大儒桓荣的祖居地,这些都构成了龙岗镇耀耀生辉的历史荣光。 2009年8月,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华佗的家乡在商丘永城龙岗镇华佗村,这一消息犹如石破天惊,既为龙岗镇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和荣耀,也把华佗村推到大众面前,这座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村庄竟是一代名医华佗的故里,引起了民众的好奇心,一时间众说纷纭,华佗村成为了焦点。 一、华佗,历史上的著名神医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 其事迹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三国志·方技传》及《华佗别传》。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精方药。"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在与曹操麾下将领曹仁交战时被毒箭射中,关羽请来神医华佗进行疗伤,华佗用刀把骨头上的毒刮去,关羽与人下棋谈笑自若,这就是刮骨疗毒的故事。 又据《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广陵太守陈登因食用生鱼片,胃中有大量寄生虫,因而重病,经华佗医治痊愈,但华佗提醒他此病三年后会复发,需要有良医在侧。三年后,果然应言复发,此时华佗不在,陈登便因病死去。 据有关记载,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用药精当、针灸简捷、手术神奇,被人誉为"神医"。华佗是医史上公认第一位使用麻醉药来麻醉病人,然后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师,被誉为"外科鼻祖"。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初,比华佗晚一千六百余年。《世界药学史》指出阿拉伯人使用麻药可能是由中国传入,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最精此术"。这反映了我国医学于公元2世纪,在麻醉方面和外科手术方面已有比较先进的成就。 华佗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后来他的弟子吴普以此法常年锻炼活到了九十多岁。 后来,当时的丞相曹操得了严重的偏头痛病,病发时头痛欲裂,经过多方医治都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有人就向曹操推荐了华佗。 在华佗精心的医治下,曹操的头痛症状大为缓解,曹操大喜,就提拔华佗为自己的御医,企图希望华佗时时在身边照顾自己的病情。然而生性自由,希望自己悬壶济世,行医天下的华佗很不喜欢这样受约束的生活,于是,华佗就借妻子有病和寻找药方回到家乡。后来,曹操屡次写信让华佗回到曹操身边,华佗都以妻子有病拒绝。曹操就派人到华佗家中暗中调查访问,结果发现华佗妻子并没有病。曹操听闻勃然大怒,就以不服从征用的名义把华佗投入狱中杀害。华佗临死前,将一卷书交给看守他的狱吏说:"这个东西可以救人活命。"可狱吏害怕曹操的严刑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取火将书烧成灰烬。一代神医竞落得如此下场,其医学结晶化为灰烬,说起来未免令人惋惜。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们还永远怀念他,这就是所谓的青史留名。华佗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民众的尊重,成为中国后来行医者的榜样和奋斗目标,更成为行医者良心的最高标志。华佗行医的故事和传说至今依然在各地流传,"华佗在世"是后世对医术高超者的赞扬,也是医术精湛良医的一张标志和品牌,更是对一位行医者最高的荣誉和肯定。华佗精神就是中国古今医疗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华佗虽死,医德千古! 二、龙岗华佗村,华佗故里新说 2009年8月18日下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永城闭幕,与会的部分专家代表提出,神医华佗的家乡在河南永城市龙岗乡华佗村,打破了长期以来史学界认定的"在安徽亳州"一说。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方民众的极大关注。 持此意见的专家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认为,很多人根据史籍上华佗沛国谯人的记载,认为华佗出生地是今天的亳州。这纯属就是一个历史误解。在东汉时期,谯县虽然是沛国地界,但是实际情况是谯县管辖沛国。谯县代表是豫州,豫州刺史部相当于现在中央一级政府,直接管辖两郡,四国,九十七个县。曹操掌权后,将谯县改为谯郡,把周围地区都纳入其范围。至此,历史上的沛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史书上所说的谯不仅仅是今天亳州的地界,其覆盖范围还包括今天亳州以外当时沛国的地区。而今天商丘永城市一部分的东汉时期龙亢县,酂县都属于谯郡。根据当时区域图来看,现属永城市的新桥、马桥、裴桥、洪福、龙岗均属谯。清乾隆《亳州志》记载,华佗故里在城东北45里处。如今,从亳州往东北行23公里,即来到商丘市永城龙岗华佗村。 其次,根据这个区域的地方志,明代《归德府志》、清代《永城县志》可知,该区域有四座华佗庙。其一在商丘县西关,其二在亳州西北隅,其三在永城县崇法寺西侧,其四在永城县华佗村。而前三处是具有官方性质祭祀场所,而只有龙岗华佗村具有地方家族性质。华佗村的华佗庙原有3间前大殿,东西各3间厢房,3间后楼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半米高的华佗坐姿铜像置于正中,面色金黄,双目炯炯有神。庙宇院中有一石砌碾药池,并有数棵大枣树。大殿门东侧有一尊高大石碑,上面详细记载着华佗的生平事迹。门西侧有一淘药井,井水甘甜清冽。后来,因年久失修再加上持续多年的战争动乱,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华佗庙轰然倒塌,而庙里石碑也在五十年代被人用于石板修桥。现只有庙基尚存,但是按其庙制特征,是宗庙(家庙)无疑。 今天华佗村的当地群众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当成华佗的生日。每年此日该村便逢香火庙会,方圆百里的药商、医家、群众纷纷来此交易药材,问病求药。 综上所述,虽然龙岗华佗村处于豫皖两省永夏亳三县市交界处,历史上行政区归属历来多变。但是,龙岗华佗村是华佗故里的结论,是有坚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商丘地区卫生志》根据馆藏史料和对华佗村的考查,同样认定该村是华佗的故里。我们不否认华佗是谯郡人的历史事实,但是龙岗华佗村是华佗故里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华佗应该成为龙岗华佗村人引以为荣的骄傲,更应该是商丘历史上著名的先贤大德之一。 如今华佗村的华佗庙已经重新修复,而三公里外龙岗镇也竖立了起高大的华佗雕像,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盼望着美丽的"麻沸散之花"开满整个村落,相信古老华佗村的未来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