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长三角满池莲叶无穷碧,曲水荷花别样红
青浦曲水园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说,所以这样一个理由,绝对可以"引诱"游人一次又一次走走这个好去处。更何况,如今享有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的曲水园,居然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难免引人争先恐后。
曲水园建于清朝,曾用名很多,大都是因势而变,非常应景。比如一开始因为是城隍庙的辅助园林,所以叫"灵园";青浦居民每年向这座县城邑庙捐助一文钱,所以又叫"一文园";1927年估计是为了纪念国父孙中山,又叫"青浦中山公园"。
清嘉庆三年(1798年),青浦知县杨东屏邀请文人雅士在园中"竹榭"雅集,因园子边上环城河流潆绕,绿波长廊起伏;园中莲池、荷池、金鱼池,池池围抱连通。想来这风声、雨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非常悦耳吧?于是乎,就想起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故事,集会中有知县杨东屏,又有江苏学使刘云房,所以园子改名易如反掌,"曲水园"从此闻名遐迩。即使之后叫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山公园",但在1980年还是恢复"曲水园"之名。
正门进园,左中右三个方向都可以深入各处景点,赏荷只需穿过凝重端庄的凝和堂,福禄寿三块吉祥石的身后,就是偌大一个青幽潺潺的荷花池了。这里可以算得上青浦最美赏荷佳处之一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荷塘,与它的姐妹莲花池和"小飞来"大假山一起形成"一山架两池"的布局,在园林艺术中极是巧妙,担当了曲水园的主题景观,围绕在它身边的除了"小飞来",还有"小濠梁""迎溪亭""恍对飞来"等亭台木榭,都是石柱支撑,凸出路基,建于河面,池塘风轻,微微吹拂,身临其境,非常适宜赏景;古亭的营造也别具特色。顶上或是葫芦或是花瓮等吉祥物木雕,装饰讲究。
虽然碧叶连天,沿荷花池向西行进,就可以见到被藤蔓植物攀附缠绕的"喜雨桥",江南很多地方都有"喜雨桥",大概只有曲水园是小而精致的。此处赏荷可以看全景,亭台楼榭围绕池边,池中虽然碧叶连天,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红荷在其中团团锦簇,肆意绽放。中间有条小小的水路,应该是养护员撑船而过留下的痕迹。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的景象。
有位作家说"山是江南的骨,水是江南的魂,荷,则是江南的女子。"曲水园荷花池中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粉荷果然跟一个个娉婷俏丽的江南女子一模一样,有的含苞紧锁,犹如身着旗袍的民国贵妇,保守却不失妖娆;有的悄悄待放,犹如娇羞可人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肆意绽放,犹如豪爽奔放的女强人在迷人的水韵中,争奇斗艳……盈盈欲滴露娇羞,阵阵清香沁心脾。
江南有黄梅天,入秋也是阴晴不定,一阵细雨一阵凉。这样的季节雨是不跟你预约的,想来就来,刚刚还是阴沉微有阳光的天气,一下子呼啦啦雨落三千尺,果然是要应验一下我们站在"喜雨桥"上的心情,到底是不是真心"喜雨"。连奔带跳跑进"小濠梁",笑成一团:哪是"喜雨",分明就是"戏雨",好好戏弄我们一番。
雨滴如同一颗颗璀璨闪亮的明珠落进荷花池,落在荷叶上,落在花苞中,像是刚刚出浴的少女,娇艳欲滴,亭亭玉立,好一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景象。
阵雨一过,紧接着就是细细雨丝,山水因此更加清秀雅洁,再过一会儿,太阳公公露出得意的笑颜,雨婆婆就收敛了怒气回去休息了。再看荷池,犹如仙境,腾起袅绕雨雾,景致因为这一场及时雨而变得更加美轮美奂。早开花早结果,也有莲蓬已经偷偷顶出一片碧绿,绿宝石般的莲子镶嵌其中,时不时探头探脑招惹一番亭台中张望着它们的孩童。
自古荷莲是一家,到了曲水园,自然不要忘记去看看睡莲池。绕过"小飞来",就能见到当年文人雅集的"竹榭",翠竹高耸,质朴无瑕,古树相伴,挺拔入天。旁边有一座小巧的九曲桥,睡莲池就在这灵气滋润的绝妙佳处,此时也是仙境一般云雾浮面。比之傲娇挺立如同少女的荷花,睡莲更像是一位雍容的贵妇,无论是粉色的,还是白色的,虽然娇艳夺目却神态安逸。悠闲地躺在绿叶上,慵懒地撩开水雾,荡起轻轻涟漪。
游客们欣喜,或赏悦,或摄影,瞬间天人合一,自享芬芳。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冰清玉洁",赏荷人是因为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而走近她,倾慕她,在这尘世俗界,努力保存一颗纯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