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将31家中国实体加入"未经验证清单",也就是UVL。 未经验证清单UVL与以华为为代表的"实体清单"不同,"实体清单"主要针对可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关系的贸易行为进行限制,而"未经验证清单"则主要针对最终用途进行的限制。 前者要求名单中的美国企业不能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后者则要求美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做生意时要对中国企业产品的最终用途进行调查。 我们的认知里,都是美国在千方百计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说中国的企业剽窃美国的技术。 但是本文要说的内容正好反过来了。 是的,是美国窃取中国半导体技术,没有写反。 众所周知,美国跟中国打贸易战最大的自信,来源于科技领域的领先。 而半导体,无疑是所有科技行业的掌上明珠,技术难,市场规模大。 2021年,我国进口最多的产品是集成电路(芯片),达到27935亿元,同比增长15.4%。 因此,美国一直想打压中国半导体行业,还老是说中国"剽窃"外国技术,并号召整个西方在关键设备上对中国实施禁运政策。 但是,美国也许想不到,在半导体领域,自家的企业有一天也会被中国企业告侵权。 这家为国争光的企业,来自刻蚀机领域。 简单说一下半导体,要生产一颗芯片需要设计、制造、封测这三个环节,而制造企业需要设备和材料才能制造。 刻蚀机就是设备当中的一种,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在半导体这个行业的技术上处于第一梯队的企业。 一个简单的指标,制成数越小越先进,目前全球能量产的最先进技术就是5nm,刻蚀机是中国唯一能够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半导体设备。 中国刻蚀机的老大,是中微电子。 中微电子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 2007年10月,当中微电子发明45nm刻蚀机的时候,美国的应用材料公司就起诉中微电子,说中微电子窃取机密。 虽然中微电子取得了有力的证据,但这种官司打起来就没完没了。诉讼期间,客户因为担心法律风险是不敢买中微电子产品的。 无奈下,2010年1月,中微电子选择跟应用材料公司达成和解。 2009年1月,美国泛林半导体故技重施,又在中国台湾知识产权法院起诉中微电子侵权。 官司打了三年,虽然中微电子最终赢得官司,但是也损失了时间。 2017年4月,美国厂商维科又起诉中微电子。但是这一次,美国公司偷鸡不成蚀把米,在调查过程中被发现盗用了中微电子的晶圆承载器,于是按照法律直接在中国海关扣押了维科的产品。 维科没有办法,只有主动向中微电子发起谈判,最后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厉害了,一家美国的半导体公司竟然因为剽窃中国公司的技术被告了,最终主动请求中国的公司达成和解。 一向标榜尊重知识产权的西方,其实一直都是严于待人、宽以律己。 1769年,英国发明水力纺织机,成为了当时全球领先的工业技术。 1776年,美国建国,英国当即对美国实施技术封锁,希望将美国锁死在低端产业。 但是美国不甘心,向英国派遣了大量的商业间谍。 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甚至专门制定了财政奖励政策,鼓励美国人发展工业,并且"复制"来自英国的产品。 1789年,英国人施莱特到达美国,跟随他一起来的还有英国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在他的帮助下,美国人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他也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工业革命之父。 而他在英国,就被叫做叛徒。 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制造业发展三原则,分别为对工业进行补贴、关税管制保护本国企业、对于带来别国非凡秘密的人给予奖励。 1793年,美国更改专利法,禁止外国人申请专利,并且允许美国公民将国外专利在美国合法注册。 美国同时废除了审查制度,改为注册制,方便美国人山寨别国产品。 1790-1792年,美国只有57项专利。1793-1836年,美国专利数量暴增到一万多项,其中大多数是抄袭。 到了19世纪后半段,美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的专利积累。于是,美国便修改了专利法案,转而保护知识产权。 美国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让我想起了西方之前想限制中国的碳排放量。 他们的理由是,他们没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所以中国也不行。 但是他们现在没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所以不需要排放了。西方国家当年发展初期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一点也不低。 我们一定不能被西方的媒体忽悠了,现阶段还是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他们暂时更先进,学习他们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追赶。 更不要被忽悠,认为中国人只能模仿不能超越,不能原创。 第一,先模仿再原创,是一个落后国家发展的必要过程。 当年美国就是这样做的,抄得英国大骂美国是强盗。 后来日本也反过来抄美国的先进技术,美国也对日本进行技术封锁。比如研发最先进EUV光刻机的时候,英特尔想叫上日本公司,美国政府不同意,最后才叫上了荷兰的ASML。 还有德国最开始的工业也是模仿其他国家产品,而且质量还很不好,那时的"德国制造"可一点也不是褒义,而是讽刺假冒伪劣产品。 第二,当我们已经赶上西方后,是能够进行自主研发并反超的。 比如高铁、5G,中国都是先引进国外技术,再自主研发,现在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更加民用化的领域来看,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LCD面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并且市场很大的领域,能够带动万千就业。中国在这些领域都是世界领先水平,技术全球并列第一,规模全球第一。 美国曾经想禁止进口中国的光伏设备,后面发现禁止后根本无法推进国内新能源战略,因为本国生产的光伏设备成本太高,最后也只有无奈废除那条法案。 最后说回中微公司这家公司,他们虽然已经成功研制出最先进的刻蚀机设备,但是也不代表马上就能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芯片制程有几百道工序,一种设备一般仅负责其中一道或者几道工序。客户要评估新设备除了人力、物力之外还需要花大量的验证时间,甚至有时候需要牺牲一部分产能。 因此,除非是半导体设备厂具有重要新技术突破,或者客户原来的产品有重大缺陷,一般晶圆厂是很难花人力、物力、时间并承担巨大风险去评估新设备,尤其是新供应商的设备。 所以即使技术上跟国外巨头没有区别了,但是客户也没有强烈意愿更换成中微公司。因此,目前中微公司全球市场份额也就1.4%。 就跟面试找工作一样,如果其他学校跟清北的简历和表现差不多,那肯定还是先录清北的,毕竟根据经验清北的学生更好用。 不过中微公司可以从国内市场优先突破,国内的晶圆厂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对国内公司的设备认证意愿更强,也就是现在正流行的国产替代。 虽然国际上中国的刻蚀机市场占有率只有不到3%,但是在国内市场已经有25%左右(其中中微公司占20%左右),并且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中国不是无法发展高科技,只是还需要时间。 给中国几十年时间,我们会回到历史上的真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