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惭愧,都是好大哥教的
五代十国乱啊,那家伙,大家狗脑子都打出来了,那个年代,能约束人的不是礼义廉耻,不是皇权名分,而是手里的兵权。有个叫安重荣的家伙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一句话,道出了那个时代的生存之道。
从五代乱世走出来的赵匡胤就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在960年正月初一这天,兵强马壮的他,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当上天子,结束了后周的统治。
说起来,赵匡胤一点创意也没有,这情节戏码,都是照搬他的好大哥的。
这个好大哥,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郭威
当年郭威先是在后唐李存瑁手下混饭吃,后来兵强马壮的石敬瑭建立后晋,郭威又成了后晋的将军。
此时他的上司叫做刘知远。
后晋被更加兵强马壮的契丹灭亡后,比较兵强马壮的刘知远支棱起来了,建立了后汉。
刘知远
郭威身为刘知远手下大将,在后汉建立的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刘知远一高兴,让他当了枢密副使,检校司徒,统帅大军。
这个时候,武艺高强的赵匡胤来投奔郭威,一手太祖长拳打出来,郭威当即就收了他当小弟。
领了兵权的郭威开始"兵强马壮"起来。
恰巧这个时候,刘知远嗝屁了,新皇帝刘承佑一看郭威"兵强马壮",回想一下前几朝的倒霉同行,顿觉菊花一紧。
不行,要先下手为强。
然而还没等他动手,这事就被郭威知道了。
小样,你不知道谁是大哥啊?
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率领赵匡胤等一众将领,前来讨伐刘承佑。
刘承佑也是个狠角色,把郭威一家二百多口子,统统咔嚓了。
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最后他还是被郭威打败,死在乱军之中。
"清君侧"清得彻底啊,不仅是君侧,连君也给清了。
因此郭威又立了个皇帝当吉祥物,叫做刘赟。
恰逢此时,突报契丹南下,郭威率军北上抵御。途经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痛哭流涕,给他穿上黄袍,请他当皇帝。
当时那架势,仿佛郭威要不当这皇帝,世界都会毁灭。
估计当时赵匡胤也在"痛哭流涕"的队伍里。
兄弟们这么热情,那我郭某人就勉为其难坐坐这龙椅吧。
就这么着,951年正月初五,郭威让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皇帝是当上了,可郭威一家子都被刘承佑给杀了,诺大的家产没人继承啊,于是只能收个义子,把家业传给他。
这个义子,叫做柴荣。
柴荣
三年后,郭威病死,柴荣继位。
柴荣即位后,就让能征善战的赵匡胤执掌禁军。赵匡胤也不负所望,带领军队南征北伐,屡立战功,终于在959年,凭借功劳坐上了检校太傅,殿前督检点的高位,成为全国禁军的话事人。
他赵某人,也变得"兵强马壮"起来。
也正是在这一年,柴荣病死,留下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从这一刻开始,赵匡胤知道,自己的春天来了,高兴得连打了两套太祖长拳。
几个月之后,大家都在过大年,嘿!您猜怎么着,契丹人,来啦。
军队龙头老大赵匡胤,带兵出京平叛,来到陈桥驿,嘿!您猜怎么着,大头兵和手下将领,兵变啦。他们痛哭流涕,强行给赵匡胤披上黄袍,请他当皇帝,仿佛他不当皇帝,这世界都要毁灭。
兄弟们这么热情,我赵某人就勉为其难地当这个皇帝吧。
嘿!就是这个味,地道!
就这样,赵匡胤当上皇帝,建立大宋。
陈桥驿
至于来侵略的契丹,嘿!您猜怎么着,人走一半,回去啦。
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以前那些倒霉同行,基本都是被手下将领爆了菊,为了避免出现下一个"兵强马壮"者给自己也来一下,他就请大家喝酒,收回手下大将兵权。
客观而言,赵匡胤陈桥兵变虽然有点不地道,但这也是当时的传统了。而且,赵匡胤的兵变,手段算是比较温和的,没有造成生灵涂炭的局面,且柴家在有宋一朝,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至于他收兵权的行为,终结了五代以来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局面,给国家带来了长期的、总体的和平。
当然,抑制武将让大宋成为战五渣,被周边各个政权摩擦,这是重文轻武方针的后果。
也算是有得必有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