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4月7日,在中央连下三封电报催促之下,彭德怀终于从朝鲜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自此,志愿军总司令改任为陈赓。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不过此时的朝鲜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的工作将以谈判为主。 中央急调彭德怀回国,一是因为担心彭德怀的身体状况。 朝鲜战场环境险恶,彭德怀屡屡生病,年初,医生还发现彭德怀的头部长了一个肿瘤,良恶难辨,极有可能是恶性肿块。 二是因为,中央想让彭德怀当军委副主席。 周总理身兼数职,每天为了内政外交宵衣旰食,还要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 所以,组织想把军委的这个担子交给彭德怀挑。 彭德怀不认为自己能胜任军委副主席这项工作,临危受命后,一直嚷嚷着要让贤。 不愿当官,结果却未能如愿 从朝鲜回国后,医院对彭德怀的身体做了全面的检查。 万幸的是,彭德怀的肿瘤只是普通的脂肪瘤,只需切割即可,并不会危及生命。 住院期间,彭德怀就一直记挂着朝鲜战场,痊愈后更是在第一时间就向组织申请赴朝。 周总理找到了彭德怀,劝他先留在北京安心养病,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病养好了,有的是工作等着他做。 为了让彭德怀安心,周总理在请示毛主席后,把彭德怀接进了中南海。 彭德怀秉性耿直,但并非不通情理,他也知道周总理是为了自己好,也就再没有推辞。 7月3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如期召开,周总理的一番话让彭德怀大吃一惊。 周总理首先肯定了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又表示战争即将结束,建议将彭德怀留京,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兼代总参谋长,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 国内外的大事小情,都要周总理处理,他实在是分身乏术。 原先,总参谋长徐向前能帮他分担一些,可徐向前身体不好,又把总参谋长交给了旁人代理。 扩大会议上,当周总理提出把军委交给彭德怀时,所有人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只有彭德怀一人愁眉苦脸。 彭德怀在日记里写道: "因为当时总参谋长的工作确实繁重,自己难以胜任。原来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久病不能工作,粟裕同志 (时任副总参谋长) 也有病,聂荣臻同志的身体被拖垮了,曾有一次昏倒在地。所以我想推举一个身体强健的人来顶住这个繁重的任务,这样也可以摆脱我自己的军职。" 自从因身体不好而从朝鲜回国后,彭德怀一直很愧疚,认为是自己的病情耽误了战事。 这次,他不想再拖国家的后腿。 散会后,彭德怀就找上了毛主席,直言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并不适合自己。 一是因为身体抱恙,二是因为性格耿直。 毛主席笑着问彭德怀想谋个什么差事,彭德怀表示,自己看上了王震的那份工作。 当时,王震正带着建设兵团在新疆搞农垦。 农民出身的彭德怀不忘初心,相比于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他更热衷于面朝黄土背朝天。 彭德怀还向毛主席推荐起了总参谋长的人选:高岗。 毛主席沉吟片刻没有同意,收起笑容问道:"难道高岗没什么缺点吗?" 于是,彭德怀又说出了另一个人的名字:邓小平。 他曾立下赫赫战功,虽长期主政西南,中央却有调其入京的打算。 毛主席还是比较看好邓小平的,他先肯定了他的功绩,接着又表示邓小平负责的工作太多,一时间抽不出身来。 这次会谈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确定了由彭德怀担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虽然彭德怀对自己有些不自信,但在其位,谋其政,他还是尽心竭力地做好日常工作。 次年,彭德怀提议把军委例会换个开法,改成"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这样大家就可以不拘束地畅所欲言。 毛主席对此很支持,提议开会讨论这个高干会的主题报告。 高岗的工作热情极为高涨,彭德怀顺势提议由高岗负责主持高干会,如此就能逐步地将军委日常工作交接给他。 毛主席依旧没有同意,下令道:"还是由彭负责吧!" 彭德怀非但没能如愿离开军委,还当上了新中国首任国防部长。 在第一届人代会上,国防部正式成立,大家选举彭德怀为国防部长。 彭德怀表示自己能力不足,还是把这项重任交给林彪。 对于林彪毛主席是很满意的,可林彪身上怪病缠身,长期休养。 彭德怀的这项提议,自然遭到否决。 1956年10月的中央会议上,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黄克诚、陈赓、谭政等中央军委委员悉数到场。 谈及中央增补委员的问题时,自己可以只担任国防部部长,对付外事,不担任军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请另一个军委委员来主持军委工作;或者自己只搞军委工作,不当国防部部长。 然而,在场的中央委员们对彭德怀的请求都没有表态。 会后,毛主席找上了彭德怀,问他如果真的要辞去国防部长这一职位,是否有其他人选。 彭德怀等这句话已经等了很久,他毫不犹豫地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个人:陈赓 。 陈赓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就一直负责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工作,他兢兢业业,一心想为解放军培养人才,其政绩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陈赓曾长期与苏联和越南打交道,有充足的外事经验,让他任国防部长还是很妥当的。 毛主席经过再三考虑,还是觉得彭德怀继续担任国防部长兼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部长更妥帖。 举贤不避亲 彭德怀举荐陈赓,是承受着很大压力的,他与陈赓关系密切,这是人尽皆知的。 说起来,彭德怀算是陈赓参加革命的半个领路人。 他们相识于湘军之中,彭德怀在二团一营,陈赓在二团二营。 彭、陈虽然性格迥异,却很投脾气。 有一回彭德怀问陈赓,为什么不去考长沙讲武堂,陈赓指着脖子上的士兵符号:"卡脖子了。" 彭德怀很不解,陈赓14岁入的湘军,转眼四年已过,竟然还只是普通的士兵。 陈赓表示,自己看不惯连长的作风,那人只会吃喝嫖赌,还克扣军饷,与之闹得很僵。 听到这里,彭德怀也打开了话匣子,他邀请陈赓一起在附近的山里走走。 彭德怀边走边说:"你们连长是个只会喝兵血的虫子,你们应该起来闹军饷。" 眼见四下无人,彭德怀悄悄地告诉陈赓,自己也看不惯这些军阀兵痞的作风,成立了救贫会,哪个军官敢为非作歹,他们就替天行道。 陈赓听得热血沸腾,回到连里就组织起几个同乡准备找连长闹事。 早已得到风声的连长把陈赓绑了起来,还要送到军法处。 陈赓趁乱逃跑,准备去一营投奔彭德怀。 没想到,彭德怀的救贫会遭人告发,彭德怀已经脱离了湘军。 再回到兵营是不可能了,陈赓随即也离开队伍,成了铁路的办事员,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青年救国会",并进入了毛主席创办的自修大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德怀用言行,教会了陈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长征时期,有不少官兵都病倒了,彭德怀专门成立了由40名战士组成的担架队,负责抬那些重伤病员。 然而,长途跋涉担架队员乃至队长又接二连三的倒下,彭德怀着急的直捶墙:"怎么就找不出合适的人当担架队长呢!" 彭德怀发愁之际,陈赓自告奋勇:"我来当这个队长!" 彭德怀笑着对陈赓说:"你还是个瘸子,先保住自己吧。" 而陈赓拍着胸脯说:"放心,我陈赓没什么本领可对革命还是心地驰骋。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把周副主席和伤病员安全抬到目的地。" 陈赓的腿受过伤,一人爬雪山过草地就已经累得不行,彭德怀顾及他的身体还是没有同意。 陈赓只好摆出自己开过医院的经历,当年在上海为了伪装,陈赓成了医院院长和挂牌医生。 除了拔牙和接生,别的他都会。 彭德怀还是有所顾虑:"你那是冒牌的医生。" 陈赓言辞恳切:"不管冒不冒牌。我还住过两次院呢,久病成医嘛。" 杨尚昆见陈赓情真意切,也帮着他说起了好话。 彭德怀思虑过后,同意让陈赓先当代理队长。 陈赓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成功地把周总理抬出了草地。 周总理握着陈赓的手感激地说:"老陈,你救了我一命啊!" 其实,陈赓不仅救过周总理,还救过蒋介石。 彭德怀曾开玩笑道:"老陈啊,当年你要是把蒋介石丢下,我们也不用跟他打仗了。" 陈赓也是悔不当初:"早知道蒋如此反动,我就应该把他丢在山沟沟里。" 无缘国防部长 陈赓后来入朝,并接替彭德怀成为志愿军总司令,也是彭德怀争取的。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战果扩大得很艰难,彭德怀专程回国向毛主席汇报了战场情况,并希望寻求支援。 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某师遭到美军的狂轰滥炸损失惨重,彭德怀大发雷霆,急电军委:"火速派陈赓来。" 总参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回复道:"另派一个人行不行?陈司令还在越南。" 不等这头说完,彭德怀就喝止道:"不行!" 陈赓收到消息后,脱下越南的军服,辞别胡志明,以志愿军副司令的身份前往朝鲜前线。 刚到朝鲜,就传来了三兵团六十军一八〇师失利的消息。 一八〇师在北上时,师级指挥系统出现严重失误,部队损失惨重。 彭德怀赶忙在志司召开军长、政委会议,志愿军的高级干部提前一天就已经到场,可三兵团的副司令员王近山却迟迟没来。 彭德怀问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刘有光道:"近山同志怎么没来?" 刘有光支支吾吾地回答:"他,仗没打好,不敢来见你。" 彭德怀的治军严明是人尽皆知的,开会时他直接点名让六十军军长韦杰站拉起来: "韦杰,你们那个一八〇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你们为什么说他们被包围了?他们并没有被包围,敌人只是从他们后面过去了,晚上还是我们的天下嘛,后面没有敌人,中间也没有敌人,晚上完全可以过去嘛,为什么要说被包围了?哪有这样把电台砸掉,把密码烧掉的?" 韦杰惭愧不予,彭德怀越说越气,拍案说道:"你这个韦杰,军长怎么当的?命令部队撤退时,你们就是照转电报,为什么不安排好?" 现场的气氛尴尬极了,除了彭德怀,其他人大气都不敢喘。 有人想劝,却又把火上浇油,可气氛不能一直凝固下去,众人集体将目光投向了陈赓。 陈赓反应很快:"老总,该吃饭了,肚子都咕咕叫了。" 彭德怀一听,瞬间明白了陈赓的意思,看了看表:"噢,到点了,先吃饭吧!"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陈赓的高情商。 后来,陈赓继任了志愿军总司令,也把这份高情商保持了下去。 他一直谦逊的以"后来的"自居,不论什么事都会问询其他志愿军高层的意见,还经常说:"什么服从不服从的,大家把各自那一摊抓好了,就行了。" 彭德怀推荐陈赓当过国防部长,并不单单是因为两人过从甚密,而是陈赓的确有过人之处。 陈赓曾是"黄埔三杰"之一,投身中共后,立下战功无数。 同时,他在外交方面有出色的经验,还与越南的胡志明是多年好友。 陈赓刚到越南一个月,就消灭了法军九个营。 驻越法军最高指挥官惊叹:"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 因此,让陈赓担任国防部长的确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只是当时国家需要有人来主抓军事教育工作,毛主席这才没有同意彭德怀的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