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导读: "熵增"意即混乱程度增加,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就是竞争博弈的烈度增加。本文提出"减熵"的目的,不是说要消除竞争,而是在知道最终高强度的博弈烈度可能会带来人类未来严重后果不可逆的情况下,人类为什么必须主动去寻求和平的解决方案,而非采取单边对抗的"不理智"行为。因为那样做没有赢家,更不利于人类未来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单边霸权已经是人类发展必须丢弃的文明发展模型。为何会如此?本文试图用物理学"熵增"概念来解释并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及规律。 什么是熵? "熵"是一个物理学领域研究热力学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提出。了解科学史的人都知道,自从"熵"的概念提出之后,人类想要制造"永动机"的梦想就破灭了。 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一和第二热力学定律。 第一定律说的是在一个热力学系统内,能量可转换,即可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但不能自行产生,也不能毁灭。简单说就是在一个热力学系统内总体能量是守恒的。 第二定律则说的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另一种开尔文表述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熵增原理: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从上述基本定义中,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就是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熵增则意味着系统的混乱程度增加。在自然中,很多领域基本上都存在着"熵增"原理所描述的客观规律。 对于"熵增"的不可逆,可以理解为,一个独立系统混乱程度增加之后,如果没有外部"低熵"热源加入,或者对外释放能量,原系统的"熵值"是不会自动降低的。 假设人类文明是个封闭系统,且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比喻为一把火烧得更加旺盛的进程,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由于烧火的过程需要燃烧物质,可以把物质称为"低熵的资源",随着地球有限资源的消耗,人类的文明也在加速进展。另一个是促进文明进程的技术,可以称为"低熵的科学技术",随着人类对于科学规律的认识及工程技术的掌握,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而文明的进步则意味着这把火烧得更旺了,火旺了,那么活跃度也增加了,系统内热源更加不规则,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所以我们可以假设文明的发展是逐步"熵增"的过程。 从某种层面来说,如果人类不加以主动干涉,这种所谓的"文明进程"十分类似于自然界封闭系统"熵增"的情形。且会出现不可逆的情况。就相当于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突然你再让他回去以前低欲望低成本的生存方式,他会觉得十分不习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也是如此。 好在人类有反思的能力。因此本文尝试用物理学"熵"的概念来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并由此提出一个关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前景的方案。 人类文明出了什么问题? 之前一篇文章《什么是文明金字塔11阶梯》论述并重新定义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其实本质就是在一个有限域内文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而对于人类整体社会来说,由于自然环境的隔离与阻断,导致产生了不同的多种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如果没有更多交流,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是独立发展的封闭系统。 但由于西方文明,近500年来的技术进步及外向型的发展理念。已经客观上打通,并融通了全球人类社会。因此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知识、文化、制度、技术及发展理念,有了空前的融合与互动交流的机会。 一方面,这对于全人类的发展进步是有帮助的,提高了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如果按照"熵"的概念来说,就是西方文明由于"低熵的技术"突破,让原本农业文明时期的"高熵"内卷状态走出来,并快速进步,走向了工业文明。 同时由于文明的发展,需要燃烧更多的"低熵的物质",所以需要获取更多的资源,以供养工商业文明的发展,进而让文明走向更"高熵"的状态。从西方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外向型的发展理念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否则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由于世界上其他文明,大多还处在农耕文明的"低熵"状态(也即是生产方式传统,停留于上一个文明形态,通过消耗"土地"资源来获取人类发展的能量。熵增的过程表现为土地资源的内卷及争夺,并上演为激烈的战争。),西方文明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不断与当地国家的社会、文化、种族等等各种文明维度进行碰撞与融合,产生了文明的冲突。 其实如果从"熵增"的概念理解,其实就是"低熵"的传统文明,由于无法自发的发生并升级为"高熵"的工商业文明,所以必须吸收先进文明"低熵"的技术和理念,让传统文明有新的活力,增加传统文明系统的不确定性,以获取文明的升级,当然同时就会带来新文明形态下的"熵增"现象。因为新形成的文明形态,必然与传统的文明形态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 所以从人类文明总体的角度来看,文明是整体"熵增"的。而我们知道,如果随着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如果人类不加以主动干涉,熵增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达到全面的均衡最终"热寂"。 而这种状态,对于人类社会来讲,就会表现为文明整体无法增加活力,内卷增加,矛盾会处于紧平衡状态。由于资源的限制和技术无法再次突破,那么这种紧平衡的状态就极为脆弱,一旦平衡打破,可能会面临更高层次的冲突,比如爆发"战争"。 现今人类是绝不能爆发全面的战争的,因为文明发展到今天,核技术已经高度发达,核武器随时可以摧毁整个人类。所以不得不未雨绸缪,并且深度分析这背后的逻辑与冲突。 下图为"熵值"增加与文明程度的交互中,人类在进入不同文明阶段之后的困境与挑战。以帮助我们理解今天人类的危机及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 人类文明的"熵增"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开篇本文提出,人类需要对文明"减熵"的说法。如果人类社会不进行深刻的反思及对于人类文明及发展方式提出新的方案,那么人类距离走向"毁灭",可能真的就如西方媒体所言,只差一个"核按钮"。 除此之外,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特点和"熵"的概念定义,我们提出一系列"减熵"概念元素,比如制度、理念、技术、时间、空间等等。这些相对于有限的资源减熵"元素,更加可持续,更加具备高弹性和发展空间。 我们尽力从人类的智慧之中,去发掘未来人类文明的方向,而不是去通过掠夺或者无限制地攫取地球资源的方式去谋求人类发展。因为资源"减熵"这个要素,随着人类持续的发展和开发,总有一天地球资源会枯竭,进而走向终极的"熵增",所以是不可持续的文明发展方式。 现如今形成的美国霸权文明形态,以及历史上欧洲大国的崛起,其实都是采取外向型的资源掠夺或者经济要素霸权来实现的,对于全人类来说,不可持续。 为何说人类文明是整体"熵增"的? 很多人说,你不是说文明是"高熵"么,那又说技术是"低熵",而高等文明相比低等文明来说,技术又是核心,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说人类是文明的主体,而技术只是文明的客体,如果没有人对于规律的认识发现和有效利用,科学技术无法自主升级。就像物理学说的,热量不可能在没有外部做功的情况下,自发的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是一个道理。而低温就是低熵的。 反过来,如果热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额外的能量损失。对于人类社会文明来说,就是高等文明在向低等文明自发传播的过程中,不可能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达成,而不为低等文明带去好处就能完成。 所以,虽然人类文明生发的"科学技术"虽然是"低熵的",但人类自身的欲望却并没有减少,反之是随着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更加的膨胀和自我。而欲望是没有限度的,这导致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攫取,在没有外部限制力量的情况下,很容易无度和过度,进而引发人类整体的"熵增"。 换句话说,就是技术的"低熵",在地球资源的限制下,无法对冲欲望的"高熵",进而带领人类走向了整体"高熵"。因为人类才是文明生发的主体,而技术只是客体,所以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来说,未来"文明熵增"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越是发达的国家"熵增"越明显,且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也愈发可能,波动性增加了。 "低熵"属性的文明要素都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客体、客观和规律性,比如"技术"如果人类善加运用,就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反之错误运用就会加剧"文明熵增",进而会加剧文明社会的"死亡"。 同样的,比如社会制度也是一样。如果一项符合人类文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要素属性上,应该是"低熵"的。那么人类如善加运用就会加速文明进步和人类发展,反之,会加速"熵增"致使人类文明社会快速走向衰落。 尽管如此,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整体也是处于"熵增"状态的。由于文明进步,人类认识世间万物规律的水平更高,运用工具的能力也更加强大,这必然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知识的迅速爆发。而这两项,会毫无疑问地助长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物欲",而前面阐述大家知道,人类文明"熵增"主要源自于"物欲"的追求乃至于自我膨胀。所以总体而言,人类文明是处于"熵增"状态的。 在客观自然世界中,"熵增"规律是不可逆的,而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由于人类主观意识的作用,具有反思反省和逆向改进能力的。所以在未来的某个节点,打破文明"熵增"规律,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个节点,可能是人类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比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后的觉悟,也可能源自于人类之中先行思想家的倡导及大力推行,尽管后者难度会更大。 其实,如果从"熵"的概念角度来说,来自于人类的反省能力其实也是"低熵"属性的,只不过其是违逆人性的,较难以自发的于人类心智中启动,除非外界有巨大的阻力或者阻碍能量限制,否则回头可能性较低。 这就像是我们人类学习"低熵"的知识和技术,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他们也很难自发地直接到我们的大脑里面,"低熵"向"高熵"传导的过程,必须要做功,对人类来说就是要不断的付出努力,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才能获得。 前面说的反省能力,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越是物质丰富,欲望容易满足,反思反省的动力就越弱。 其实对所有人来说,反省能力、知识、技术、制度等等"低熵"属性的文明要素,都是平等的,公平的,他们就在那里,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待人们去挖掘并利用。这会给人类带来希望和曙光及崭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增长。 当所有这些"低熵"要素都充分挖掘及发挥的情况之下,人类文明必然已经走向了极为高阶的状态,那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人类的"物欲"也同时可以到达极致,也即"文明熵增"到了顶点状态。由于资源、时间、精力的限制,且人类想要追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人类面临的问题就是必须做到主动地"减熵"。 就像中国易经中说的物极必反的道理一样,文明的发展会盛极而衰。而如何做到否极泰来呢?其核心就是需要人为的去降低减缓这种"熵增"的速度和频率,此刻主动的反省和反思必须提上日程。 而中华文明,诞生自农耕文明,天然具有"内明"属性,兼收并蓄,千年不断,一定是有其核心优势的,这说明文明的生命力极其顽强。而核心就在于包容和主动吸纳,并积极改造,为我所用,并在延续发展中,汲取养分,成为自己的核心内涵。 从古印度传来的"佛学思想"在于中华文明碰撞的过程中,就积极主动吸纳发展,到王阳明提出"心学"的概念,完全融汇贯通,与道家和儒家思想,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就足以说明一切。 人类文明的出路在哪儿? 由于全球经济的交流和互动,已经到了非常高的阶段,文明之间的接触也更加频繁,从语言、习惯、意识形态及生存理念等等都有了更加直接的接触与融合,矛盾和不确定性都在增加,这意味着"文明的熵在增加"。 根据本文提出的"文明熵增系统"理论来分析,"减熵"的方案有如下: 一、更新人类文明发展思想,比如绿色、协调、碳中和及共同商讨探索出新的互动方式,而非互相争夺资源,和传统的冷战时期互相敌对的方式。这样通过"全球化的新发展理念",来消解和弱化各文明之间的冲突。由于各国资源禀赋、生存方式、人群特点各不相同,可以合作探索新发展方式。 二、主动调低发展预期,比如将GDP经济增长指标,改为多维度的衡量指 标,增加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生存方式依靠更加简约的方式。 三、技术再次大突破,类似于上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技术,90年代的互联网技术,开启了人类信息时代的大门,进而带动人类高速增长了几十年。 四、通过战争的形式,打掉人类各国家的过剩产能,然后再次更新国际格局及重构全球秩序。 四条方案中,第三条技术大爆发,这要看未来的技术突破进程,比如"量子力学"、微观粒子理论突破等等,但实际上科学家们也都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何时产生新技术,尚且属于未知。 而第四条则是通过战争,对人类来说,是最不应该选择的一条。 所以其实剩下来就第一和第二条了。 第一条需要人类彼此放下偏见,共同探索,这取决于各国对于整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局观,各国精英能否达成共识。 第二条主动调低预期,则意味着需要转型发展,摒弃历史以来的增长发展模型,这需要极大的内省动力,对人类来说,本身也是挑战。 除此以外,除非外星文明入侵,人类共同形成凝聚力,同仇敌忾。要么就是像宇宙演化终局"热寂"一样,人类文明将进入全球性的持续内卷和不断升级的博弈之中。这个动荡带来的结果,可能还会以战争的形式出现,对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来说,如果再次出现那种情况,那将是毁灭性的。 通过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其实我们能选择的路并不是很多。 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主动去应对这种文明的冲突,否则"熵增"的不可逆将为人类文明带来灾难! 关于前两个方案,其实中国人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基于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经济学"已经有了不少成果,比如碳中和、一带一路基建、合作开发等等。 未来随着咱们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声音和中国的方案,希望能为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光明前景。 备注:本文图示为作者原创,欢迎交流探讨,喜欢的话点赞关注,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