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黑龙江的,经济不发达省,工资偏低,不喜勿喷,只是回应一下你的问题,透过我讲的事,供你参考抉择:我觉得自己应该比你大,你遇到的问题,我20多岁大学毕业的时候也经历过。毕业以后在一个外企工作,一般职员,待遇3-4千吧(2011年),周末双休,六险一金,每年13薪。那时候觉得,所谓的公务员,事业编,没啥意思!收入嘛,我要是勤劳点可以赚的更多,六险一金的保障,有任何病直接就可以报销,双休的生活不要太美哦…同时的我的大学同学,县城公务员2011年,月薪2500+,可能他的单位挺忙,几乎周六经常加班(那时候我觉公务员加班就是笑话,但是后来刷新我的认识) 那时候我觉得,真心不用去费劲考公务员或者找关系,所谓公务员,事业编不过如此。寻思一辈子外企打工挺好。六年后公司撤资,不解释因为什么了,总之老美走了,给我们一笔钱算是安家费。同事们这时候都34-40的,有的一毕业就来了,工作这个公司工龄都有20多年的。给了补偿,能花多久啊?找工作吧,我去,随便一个岗位都要研究生,次的地方要本科,连保险公司都要大专以上的,现在大学毕业生,铺天盖地,你找工作不如年轻人,而且基本上一般岗位包括基层管理岗都要35以下的,35以上的除非你当要中高层管理,其余的白扯。这时候多数曾经同事也都开始了懵逼的生活,哪有那么多管理岗给你,极少数几个去了更好的公司,多数都是平庸的。而这时候我县城当公务员的同学已经提了级别,加上这几年的工资持续增长,已经5000+(东北小县城5000以上可以挺好的生活了)。 此时在比较,你会发现,你可以找一份工作,你也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可是你的年龄资历,环境,都不一样呢。有条件还是考点什么吧,现在的公司说倒闭就是一瞬间的事,什么马云,雷军的,那都是极个别成功的,多数都是平庸的。岁数大了,要养家,要供房子,要供车贷……如果没有一份稳定的保障,你什么都不是!如果你家底殷实,如果你有拼劲能吃苦,你试试创业也未尝不可。不过奉劝你,如果做不到以上两点,还是听家人的。因为三四十岁不抛弃你的只有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其他的地方,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不管年轻人数再怎么少,破亿还是轻松的,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比,结果可想而知…… 曾经学校分配到单位 ,,填写的是干部履历表,,后来,,单位改制,,成了合同工,,这些年,,好多单位改制,,有的单位,,不存在了,,那时,,干部身份,,真的很荣耀,,可惜,,好景不长,,如今我明白,,过去的大学生,,天之骄子,,每年就生产那么多,,过去的城市户口,,城市只能容纳那么多,,如今,,学校一所所建,,大学生扩大再生产,,如今,,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真多,,真多,,大学生,,城里人,,含金量不高啦,,体制内的人,,含金量也在变少,,未来农村人,,含金量会增加,,至于要在哪里混,,各凭本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哪里都有好风景,,哪里都有西北风,,未来,,没有一劳永逸,,除非,,身死道消,, 我有一个外孙,2015年,他面临一个重大选择的时候,放弃了体制内事业单位的工作,他的父母现在还经常那样说他。他是如何反驳的呢? 我保证这是真事,好像以前我也专门写过这个事的。我外孙2014年中南某综合大学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后,一面到处投简历,一面准备考公务员。 2015年,我外孙报考我们市里(地级市)地税局的事业编制,他报考的职位要2个人,他笔试第1,面试第2,总分第2。最后,只差体检一个环节,那就是体检了。 应该说,只要不出意外,他就可以成为体制内事业编制人员了。地级市的地税局,应该算是不错的一个单位吧。其实,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身体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对吧? 我们经常说,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巧合的事。另外,可以参照伟大的"默菲定律":你认为会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我外孙也是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巧合,而且是不好的巧合。那就是,市人事部门通知他体检的时间,和他之前投过简历的上海一家上市建筑公司的面试时间,是同一天。 2015年,我不知道地级市地税局的工资有多少,我只知道我们县享受正科级的工资应该是不到4000块钱的。而据我外孙后来说,上海那家公司招聘时的工资是年薪20万。 最后,他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包括他的父母,放弃了地税局的体检,坐飞机到了上海去面试。我个人想啊,他当时只考虑了收入因素,完全没有考虑一边是肯定能得的稳定工作,一边只是去面试不一定得的高收入工作。 结果也是这样的,他失去了到地级市地税局的工作,上海那家上市公司的面试也失败了。两头空。 现在我们还经常跟他开玩笑,你应该去市税务局(现在国税局和地税局合并了,好像是),找到当年你放弃后,代替你去得到那份工作的人,让他给你点钱。哈哈,当然,这仅仅是个笑话罢了。 如果考上了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人员,又主动放弃的,好像是3年之内不能考的。具体是多少年,有待真懂的朋友给予解答。 现在,我外孙在广西南宁市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年薪也达到了接近20万。只是工作比较辛苦,常年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负责。 现在过年过节,我外孙的父母还经常拿这个事来说,你看你,离家这么远(520公里),你看看人家(指当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的人员)日子过得多好,有房有车的,轻闲又自在。总之,就是像题主所说的差不多同一个意思吧。 我外孙就经常这样答他们:难道那些富翁们,比如说那些富豪像马化腾、雷军、王健林他们,比如那些明星刘德华、那英、孙楠他们,这些人都不是体制内的,都不是事业单位的人,难道他们的心都是空的吗? 哈哈,他老子就气得不行:"你怎么能跟这些人去比呢,你一年的收入还没有人家一天的收入高。"如果谈到这个话题,最后总是不欢而散的多。 懂了吧? 为什么要反驳?等不在体制内的你开起了公司,住上了别墅,买了好车,子女送出了国留学。你这个"精神贫穷"的人再回去好好和他们聊聊,嘱咐他们一定要留在体质内,精神多富足。 扫黑除恶的今天,我觉得还是做生意赚来的钱花的踏实。不稀罕那个虚名。 这是一种极端思维,生命有无数种活法,不管去什么方向,只要心灵愉悦,都会有鲜花开放 加油,进公务员才是正途,公务员是管理事业单位的,明白吗? 所说的亲戚朋友,可能更多的是老一辈人。这是个惯性思维,认为事业单位稳定,固定收入,工作压力不大,是铁饭碗。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希望是这样。如果有其它追求,有更好的发展也是大力支持的。 作为年轻一代,有抱负,有理想,有知识,有眼界,完全可以走出去看一看,闯一闯,外面的世界很广阔,很精彩。不要拘泥于别人的安排,有自己的远大人生目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所长,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的侄子08年理工大学毕业,刚毕业那会儿,我哥嫂非常希望侄子好好学习参加省考,国考,包括事业编考试进入体制内,也让我劝他,帮忙找资料,提供考试信息。可侄子一概不管不问不听,凭借个人的专业,应聘一家上市公司,从低层销售做起,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做到部门经理,拿年薪了,买房买车,同样也有年休假,周末假期,过上了惬意的生活。 世上的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条道走到黑呢。你说呢?欢迎讨论。 为什么要反驳?根据自已喜好和特长选择职业,自己能过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和猪讲道理,它能听得懂吗?你可以回复NBA球星一年几千万美元,也不是公务员! 没法反驳,不进体制内,就认为一事无成,是个打工的。你就多挣钱,过好的生活呗,不用和他们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