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脚七人生处处是修行
大家好,我是叶小小,爱阅读爱写作。
最近读鬼脚七的书《人生处处是修行》,很有感慨。这本书里面个别观点不赞同,但是很多地方都比较有感触。写得很好,很真实。
念身不求无病。身体不生病的时候,贪欲也就会越来越多。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意思是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相反,身体有病时,人不得不放下很多,也容易看透一些事。病越重,越容易看透一些事。所以,无病不一定是好事,有病也不一定是坏事。
这段话写得很好,人不生病的时候,贪欲就会越来越多。因为身体健康,可以肆意挥洒。明知道熬夜伤身体,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
终究是自己内心欲望太多了。放不下,拿不起。
如果你生过一场不大不小的病,你停下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开悟的智慧之光,就会光临我们的世界。
前年生了一场病,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住院。当时真的非常心烦,每天各种检查,打吊针。
生病的时候会变得特别脆弱,但是人也会柔和。这时候的我们,是最真实的。
我们卸下了在职场上的盔甲。我们卸下来了自以为是。那些住院的时光,突然让我想通了很多东西。
放下自己过分的欲望,放下执着,我的心就会变得自由。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慢慢顿悟到很多道理,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在写作中,一点一点地找回真实的自己和向往的自己。
人人处处都是修行。
在生活中修行,和家人孩子相处。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顺的事,不要把气带回家。有一个小故事:一个男人回家之前都会做一个动作,把帽子拿下来,拍它几下。邻居看到了,觉得很奇怪。有一天终于忍不住问这个男人了。男人回答邻居,每次我都会用这个动作提醒自己,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家是温暖的,不是受气的地方。
有人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再修之路。确实是的,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整天爆粗口,却要求孩子知书达理。你不爱学习,却逼着孩子去学习。那这是在反修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如果你想教好孩子,先做好自己。
在工作中,遇到让你暴怒的事情,先冷静下来。对事不对人。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是这样,解决方案是什么。冷静是需要练习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控制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一点一点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需要练习的。
人生处处都可以修行,当我们感觉愤怒了,就感谢上天给我们修行的机会。不是忍,而是去理解它。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会生气?因为别人还是自己?不断地解刨,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新的自我。
修行不易,那是需要我们一辈子努力的事。打开心门,让更多美好住进来。这就是修行的意义。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污浊,不是强迫自己去接受不好的东西,而是在修行中,把它们都转化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