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怎么样?
十八大以来规范津补贴后,机关事业单位已经不允许发放各种超范围津补贴,所谓的福利待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事业单位因为不享受车补等待遇,现在能给予的福利加起来也就四项。工会福利
每年按人头定额以实物发放。以本地为例,2018年以前每人每年是1500元,2019年以后涨到了2100元,由各单位自行从工会经费中支出,购买油米等实物发放。出于便利考虑,各单位基本上都是以发放票据的方式替代,限定金额由职工自行到指定地点领取。不过票据不能出现代金券或购物券的字样。有的年终一次性发放,有的分节假日发放,比如元旦发200元、春节发800元、中秋发600元、国庆发500元,凑齐2100元发放给个人。相关补贴
比如餐补,很多事业单位是有这项福利的,标准大概每人每月三四百元,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直接打入饭卡供就餐时使用,如果是大院食堂,食堂内的超市也可以刷卡用来购买其他物品,但金额用完即止。还有物业补贴,每人每月100-200元之间,视地方实际而定,每月或分季度直接打入工资卡。以前还有通讯补贴、高温补贴、烤火费等,现在好像很多地方都取消了,或者只发公务员。绩效工资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月扣除30%绩效后,一般会在年底或分月、季度作为绩效工资返还个人。一些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比如医院、高校,除了这部分收入外,单位还会根据自身经营实际给予一定的补充绩效,金额几百到几千不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一种福利。年终奖励
各地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会给予一定年终奖励,比如文明奖、综治专项奖、党建专项奖、增量绩效等,金额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视地方财政实力发放。这部分收入也可以视为事业单位员工福利。
事业人员的工资,按岗位分了三类:一类是管理类,一类是职称类,一类是工勤类。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职称类、管理类、工勤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的职称工资,是和公务员工资水平持平,甚至是略高的;而管理岗位的工资,虽然说是领导人员,但其工资是普遍低于公务员;工勤岗位的工资,就更不用说了,是事业单位最低层的存在,无论是分工还是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也和公务员没有办法比。最大的差别有两大块,一是公车补贴等类岗位补贴,公务员最低的科员公车补贴每月500元,科级750元,处级1200元,单这一项,就拉开了机关事业人员的福利差距。另外就是职级并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都受职数限制,级别提高相当困难,管理类事业单位,事业人员一辈子管理九级到头的占了一半以上。但公务员不一样,除了领导职数,还有职级并行,级别提升了,工资待遇、福利补贴待遇当然相应水涨船高了。当然,事业单位的职级并行也在试点,相信将来有一天,也会和公务员一样,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其他方面的差距,还有十三薪,虽然只有一个月基本工资,一年也就三千块钱左右,但也是差距不是。有的地方,年终考核奖、精神文明奖等,也规定只有公务员有,或者是管理类事业人员有,把大部分事业人员排除在外。事业人员有绩效工资,但目前的绩效工资,只是简单的扣发、补发,即使是专业技术人员,其奖补的幅度也非常小,并不能充分反应绩效工资的实际内涵。部分地区在现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由当地财政专门拨付一部分资金,增加绩效工资的奖惩权重,这才是绩效工资正确的发放方式。
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其工资、福利待遇,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和岗位职责、个人贡献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才是事业人员收入提升的最大希望所在。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事业单位的福利怎么样?总得来说,福利待遇还是不错,以本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例(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公立学校和公益性科研单位为主),说一说有哪些福利:
一、年终绩效奖金和13月薪
1、绩效奖金:事业单位按照绩效管理,只要单位和个人绩效等级,在合格及以上。每年都会有一笔年终绩效奖,近几年都是1.4万左右。当然,单位和个人都要分等级,但每个等级相差不过100 200元。
2、13月薪:工作满一年后,可多领一个月工资,即13月薪,标准是基本工资。
二、工会福利
1、传统节日福利:国家现在规范工会福利发放,每个省区发放标准不同,以本地为例,工会福利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还有300元的生日蛋糕券。中国的传统节日指的是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当然还有本地的民族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2、生老病死福利:
一是工作人员有婚假3天,女职工产假98天,多一胎增加15天。晚婚晚育产假120天。
二是女职工有生育津贴补助。男同志有护理假15天(护理假是男人为护理配偶生产的特定假期)。
三是孩子可享受16年的独生子女津贴,如果是法律允许的二孩,可合并享受16年的生育津贴,每个孩子每月10元。工作人员退休后,独生子女的人员,可享受一次性3000元或工资增加5%的待遇。
四是工作人员生病住院,会有100-200元不等的慰问品。
五是探亲假,按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未婚时探亲假1年1次,20天(不含路程,下同),2年未探亲可合并为45天。已婚探望配偶1年1次,30天。已婚探望父母,每3年一次,20天。退休前有一次60天的探亲假。
六是丧假,工作人员直系亲属去世,假期3天,不在本地的,酌情给予路程假。工作人员去世,丧葬费为6个月基本工资,抚恤金为20个月基本工资(顺便说一下,公务员是40个月工资)。
三、其他福利
1、免费体检:每年一次,普通工作人员体检费用600 800元,副高级职称和副处级领导体检费用1100元左右,单位买单。
2、烤火费:一年一次性发放,按照普通工作人员1100元,副高级职称和副处级领导1200元。
3、误餐费:每月300元,如果单位建有食堂,此项费用不再发放,直接补贴到食堂。
4、各类专项奖励:如精神文明奖(一个月工资)、综合治理奖(1500元)、环境卫生奖(1500元)、计划生育奖(1500元)、全勤奖(200元)等等,不过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规范发放,有些奖励已经已取消。
5、住房公积金和职业年金。个人觉得,这也算是一种福利吧。
综上,为作者所在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福利情况。全国各地不同省市地区情况,各有不同,此篇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我是一个县直事业编人员,还算是比较发言权,来说说身边的事业单位福利待遇。
一、县直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主要指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档案等公共服务不能由行政涉及的领域。县直事业单位算是比较基层的,工作内容也比较轻松,主要是在专业领域提供服务,待遇比公务员差点。工资待遇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岗人员划分,级别低的单位走职称路线待遇晋升较快。我这里是鲁西南某县城,专技12级实发到手收入约为3500元,双边公积金约为9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为一个月基本工资,约2100元,"两节"福利折合约1000元,这就是县直事业单位所有的收入,在县城体制内收入算是最底层。教育系统大概提升10%,到手月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
二、乡镇事业单位。目前山东省乡镇事业单位收入待遇明显提高。自2020年,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仅包括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教师、医生等)开始发放车补,比同级别县城事业编人员收入高500元/月。另外山东省自2021年开始,分三年时间提高乡镇工作补贴,从原来的200元/月提高至1200元/月,以后每增加一年增发10元/月(此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为全部乡镇在编在岗人员,包括教师、医生等)。以上两样相加,乡镇事业单位福利待遇要比县直事业单位高出1700元,在一个月收入三四千元的小县城,这算是非常大的收入差距了,乡镇事业单位待遇已经与乡镇公务员齐平。
事业单位的薪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在基本工资的构成下,专业技术岗和管理岗的岗位工资在1000-6000元不等,薪级工资在200-7000元不等。工勤技能岗的岗位工资在1000-2000不等,薪级工资在200-2000左右。而津贴补贴根据地区和岗位的不同,一天大约在一到十几元左右。
至于各地的事业单位待遇,大概是这样的:
安徽省直事业单位工资5500,年底奖金6w左右。
天津事业单位月到手工资6400,公积金4100.
浙江十八线城市市直属每个月工资4300,季度奖金1.3w,年终奖金2w。
湖北西部事业单位一个月2400,年底奖金4w多。
广东省市直到手5100+,绩效5w。
昆明某市直单位一年到手93000左右。
广西桂M城市每个月到手4k。
以上数据是小粉笔从网上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哦~具体的福利待遇情况,要看单位所在的地区和单位本身的财政情况如何,视情况而定。
你了解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吗?
许多人觉得事业单位的工资好低呀,还有许多人却在事业单位招考时积极报名,事业单位真的像许多人说的那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吗?
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事业单位有着稳定的编制,良好的薪资待遇,舒适的办公环境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疫情期间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的优势,报考事业单位也成了当下未就业人群的优先选择。
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究竟如何,我们接下来进行逐步介绍。
一、事业单位待遇如何?
事业单位的优势在于福利待遇齐备,工作稳定,专业技能性较强,其薪酬具体分类如下:参公的事业单位的各项待遇与公务员完全一致,但竞争却相比较小;专技类岗位则是根据自己的职称评定,整体收入较高,甚至高于公务员;管理类岗位走的是领导岗位,隐形福利较好,相较于公务员略低;对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医疗系统的岗位,整体工资待遇要高于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工资如何构成?
1、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3、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上方只是事业单位可以直接到手的福利待遇,对于工作加班少,工作比较轻松;周六日以及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假等都可以正常休息,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和家人;福利待遇会随着地方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在逢年过节时的礼品发放等隐形福利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这些福利在疫情期间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些好处以及疫情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2021年事业单位招考竞争加大;对于我们备考而言,时间紧,备考内容多,更需抓紧时间,争取赢在起跑线。
基层事业编,工龄20多年,月工资两千多,然后好像是个绩效吧,一年大概4千左右吧,取暖费大概是一季度一千吧,其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了吧!
数据绝对真实,山东某县级市,市直部门,实习期,助理工程师,工资到手4000元!
这只是最低级别待遇,因为我有个家人是事业单位,所以工资待遇比较了解。他是2020年入职的,目前刚过实习期,实习期工资到手4000元,转正后能多300多元。公积金双边1000元!
事业单位待遇提升主要靠评职称,工资跟着职称走,中级职称到手5500元左右,副高到手7000左右,正高到手9000左右,一般人能评到中级职称就不错了,少部分人能评到副高,能评上正高的就凤毛麟角了。
因为每个单位,每种职称都是有数量和比例要求的,老员工不退休就占据一个名额,年轻人就很难评上,可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
再说说其他待遇,每年有取暖补贴,这个也是根据职称定的,职称越高,取暖补贴越高,最低的初级工程师是每年2300元。
然后就是十三月工资,我们这里发的是基本工资,这个就比较少了,也就两三千吧,有的地方是发全部工资,就是加上你的保险和公积金,这个就比较多了。
还有一个绩效考核奖,每年都会对每个单位评定,共分三档,一档11000元,二档8000元,三档6000元,这个主要看你单位的年底考核怎么样,单位好了就发的多,不好就发的少。
以前还有个精神文明奖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这个目前已经没有了。
一般就这些,这是一年到手的工资,其他的钱就没有了。
因为单位是财政全额拨款,保险和公积金都是按最大比例给你缴纳,这个算隐形的大福利吧,也是事业单位和私企的最大区别,只是还没退休,和私企的待遇差别看不出来,等你退休以后你就知道事业单位的退休工资有多好了。
这辈子如果能评上一个副高职称那就很不错了,可能我们看着事业单位工资不是很高,但是越老越值钱,越往后体制内的优势越明显,活的越久越够本,因为你根本不用担心养老问题 !
你好!我对事业单位非常熟悉,可以给出客观性的准确回答,供你进行参考。
1.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例,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13月工资,这就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的基本构成。
2.岗位工资,全国统一标准。比如,管理岗,和行政级别有关,就是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等,主要是干部身份;专技岗,和职称有关,就是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等,主要是干部身份。工勤岗,和技术等级有关,就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等,和专技岗类似,主要是工人身份。
3.薪级工资,全国统一标准,和工龄挂钩。
4.薪级工资,不同省份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是同一个省内部是一样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和年底,也就是说,平时能够拿到70%,年底能够拿到30%,当然,差额或者自收自支的单位,比例可能和全额的不太一样。
5.津贴补贴,视地区,视岗位而定,一般情况下不会太多。
6.13月工资,很多地方基本上就是,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也不是很多。
7.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比较规范,收入基本上就是死工资,其它基本没有,差额,自收自支,情况比较复杂,因单位因岗位而异。
各地不一样各级也不一样。像我们就只有工资没有年终奖。工资也很低。可能地方财政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