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民主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教科书说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说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都没有提到对敌人的镇压,也没有提到阶级改造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机会主义者的主要错误论点是不要阶级斗争,不要无产阶级专政,只要资产阶级的国有化。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人民民主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同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实际上没有多大差别。苏联的苏维埃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都是代表会议,只不过是名称不同。
我们这里有正式以资产阶级名义参加的资本家代表,有从国民党分裂出来的民革的代表,还有其他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他们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其中有一部分人虽然想闹事,但是闹不起来。这种情形好像是和苏维埃不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的代表中,有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他们名义上是工人、农民的代表,有托洛茨基派、布哈林派、季诺维也夫派等,他们名义上甚至还是属于布尔什维克党的代表,但是他们实际上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十月革命以后,无产阶级接受了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机构中的大量人员,这些人都是资产阶级分子。
国家的性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无产阶级的国家就是无产阶级压迫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动阶级的机器。到"共产主义建成后",即使国内没有需要压迫的敌对势力了,对于国外的敌对势力,国家的压迫性质也还没有变。
国家消亡,需要有一个国际条件。人家有国家机器,你没有,很危险。——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
中国的社会历史情况,不仅与欧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不相同,而且与俄国也大不一样。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它在社会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方面,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显著的特点:(一)掌握国家政权、对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实行统治和压迫的,是受各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二)无产阶级的人数极少。(三)全国人口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农民。(四)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它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它们有矛盾,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它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正是基于对上述这种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不仅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任务,确立了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而且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写道:"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无疑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逐渐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作为人民的一部分,不仅享有选举权,而且同其他人民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各种民主权利。他们的成员及其代表人物还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也直接标明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方面。 对此,毛泽东曾经多次做过解释,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还指出:"人民自己不能向自己专政,不能由一部分人民去压迫另一部分人民。人民中间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和压迫人民的敌人的专政是有原则区别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双重任务,担负着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双重任务。
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谈到这个问题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到"共产主义建成后",即使国内没有需要压迫的敌对势力了,对于国外的敌对势力,国家的压迫性质也还没有变。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