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回看摘要·"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贺立樊/文 灯光璀璨的舞台上,鲜花和奖杯,以及一把吉他,被摆上舞台中央的一座高台,那里还放着一套叠好的警服。这是属于陈旭的荣誉,而陈旭早已永远留在过去的时间里。 少先队员将奖杯鲜花献放在台,台上摆放着陈旭的警服、警官证、吉他。记者 陈卫东 摄 可是为什么,在摘要·"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现场,无数观众依然为陈旭的故事落泪,在1100多位拥抱新生的戒毒人员心中,依然怀念这位海南省府城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原党委书记、所长,他们的"老师"——陈旭。即使时间,已经将陈旭带走。 有人说,时间是最强大的力量,沧海桑田。然而,还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无法遗忘那些留在时间里的人和事,让我们始终追求美好,追求人性中的至高组成部分——美德。 这是一种超越时间的力量,它让弱者选择坚强,让强者选择谦逊,让有限的生命,焕发无限的价值,让前赴后继,成为一代代人的接力。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时间早已过去,我们依然记得他们,记得时间长河里,有这么一座舞台,汇聚琼岛正气,让美德成为一年又一年,永远挺立的丰碑。 关于时间的三个回答 灯光亮起,奖杯、鲜花交到琼中女足队员王慧敏的手中,这是她为教练谷中声代领的荣誉。这份荣誉,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份礼物。 谷中声教练带队员训练。记者 李小岗 摄 "划过赛场的弧线/穿越天上的门/人生终场哨响/你栽下的玫瑰已然绽放。"流淌在现场大屏幕的颁奖词,讲述一个关于时间和梦想的故事——17年前,68岁的足球教练谷中声,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他说,他想做点有梦想的事情。之后的17年里,他的梦想随时间一起生根发芽。 为什么来?为什么做?为什么坚持?关于时间的三个问题,贯穿谷中声的后半生。模糊的影像资料里,谷中声笑得像个家里慈祥的爷爷,他的"家"里有一群山区的女孩,他想让她们拥有更好的人生,拥有向上的力量,拥有与所有孩子一样,平等受教育、平等追求梦想的权利。 一颗足球,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一间舞蹈排练室,同样也给出关于时间的三个答案。那是属于琼海市嘉积中学舞蹈老师颜业岸和学生们的排练室,从美术老师转为舞蹈老师,他拿出22年的时间,改变300多位农村孩子的命运。 "通过舞蹈走进大学校园,不是这一切的终点,而是在刻苦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拥有不畏困难的能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学生们的梦想,就是颜业岸的梦想,为了梦想而来,为了梦想付出,为了梦想坚持,这是颜业岸关于时间的三个回答。 孩子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颜业岸还留在这间小小的舞蹈排练室。可是,无论孩子们走得再远,也不会忘了颜业岸,不会忘了谷中声,永远记得那间排练室,永远记得那颗黑白相间的足球。 同样,他们义无反顾的时光,也会被人们铭记。站在颁奖典礼舞台上的颜业岸,与离开人世的谷中声,都在帮助更多人拥有更美好的时光。从此,生命的有限成为无限,时间的长河,总有属于他们的潺潺流水。 关于不朽的三个定义 一座为本次颁奖典礼特地制作的陶制奖杯,由刘梅珍的学生李名众交给主持人。传承千年的原始黎陶技艺,再一次与现代进行融合,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展现不朽。在这背后,为文化遗产传承所作出的一次次接力,也成为不朽。 刘梅珍(左)在制作黎陶。保突制陶馆供图 "万千岁月/精神融于陶坯/三两长夜/历史重现人间。"最初只是一次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思——传承千年的原始黎陶技艺,面临无人继承。在城市工作的刘梅珍,选择回去,回到历史之中,师承羊拜亮老人,融合现代制陶技术,让原始黎陶技艺焕发新活力,成为带动100多位乡亲就业的"金饭碗"。 刘梅珍曾说,她只是民族文化的"传棒人",这是一场接力赛,接棒、奔跑、交棒,文明才能生生不息,永远不朽。 格物致知,文明不灭。文明需要载体,一座校园,是最普遍、最直接的载体。在文昌市文教镇宋六小学,94岁的退休教师符国仲始终没有离开这所学校。数十年间,符国仲发动家人共同捐款千余万元用于当地教育事业,帮助无数学生圆梦。一声"三公",是乡亲们对符国仲最敬重的称谓。 符国仲和孩子们。 宋六小学校园的每一块砖、每一棵树,乃至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和图书馆,都倾注着符国仲的心血。即使他所拥有的,只有这份纯粹的爱,却足以让教育千秋万代,永远不朽。 千金散尽,桃李满园。所谓不朽,是漫长时光里的添砖加瓦,也是稚嫩生命最危急的时刻,伸来的一双手。 "感动海南"2022十大年度人物——刘锦纷。记者 姚皓 摄 "你牵起孩子的手/站起的是一个家庭/你抚平家庭的痛/愈合的是家国希望/你的仁心振搏童心/共谱生命之歌。"从上海到海南,退休之后的国家级儿科专家刘锦纷依然身穿白大褂,救治数百位先心病患儿。从此,海南的先心病患儿救治不再出岛。 曾经的先心病患儿,有了长大成人的机会,这样的机会足以造就更多的可能,也能够创造更多的不朽。 他们的人生因为刘锦纷而改变,就像走入宋六小学的孩子们一样,时光荏苒,当他们接过文明延续的接力棒,一定也会有人继续为这个世界传递着爱与奉献。 当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当孩子的未来得到呵护,那些为此做出努力的人们,再一次定义不朽,也让自己的故事,成为不朽。 关于平凡的三种坚持 "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还欠着外债,当时看着这2万元现金,你不心动吗?"面对主持人的提问,范惠容笑着摇了摇头。 环卫工人范惠容。记者 陈卫东 摄 2022年5月16日的雨夜,海口市京兰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保洁二中心五班员工范惠容在作业时,捡到2万元现金和两部手机等物品,雨中等待一个小时归还原主。即使家里经济窘迫,不得不打两份工挣钱还债,范惠容依然选择遵循心中的道德。 "不是我的钱,我不能拿。"平凡的人生,不凡的举动,对于道德的坚持,让范惠容的执着有了启发人心的意义。 平凡是生活的底色,是每一次的坚持,让平凡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喇叭"所长乔晋军。记者 陈卫东 摄 "马刀归鞘/初心不改/二十五载高擎警旗/只愿一方平安。"当"喇叭所长"乔晋军踩着平衡车,手持反诈宣传的大喇叭登上舞台,基层民警的坚持,就有了最生动的诠释。 从威风凛凛的骑警,转为扎根基层的派出所民警,不同的警务工作,在乔晋军的心里,都是同样的重要。"只要心怀使命,即使是平衡车,也是一匹能够载着我为人民服务的‘骏马’。" 你我生而平凡,是心中对于信仰的坚持,让岁月如歌,让平凡的日子,也有闪耀的时刻。 "你是运转的保障/是疫线的战士/是寻常日子里/同袍一心的战歌。"今年8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医务人员千里驰援,海南各界干部群众奋力抗击。没有硝烟的战场,众志成城的坚持,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好人。 为信仰坚持,为使命坚持,为道德坚持。当"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走到第11年,关于平凡的坚持,书写无数普通人对于美德的向往。 带着这份向往,你我在平凡中坚持,在奉献中不朽,在时光里给出人生的答案。这一切,汇聚在"感动海南"颁奖典礼之上,给所有人面对未来的勇气与担当。 而这,正是超越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