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鲜为人知,却在拉美声名远播,这位华裔作家的人生充满传奇
在遥远的中美洲巴拿马,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字卡洛斯·弗朗西斯科·陈玛琳(Carlos Francisco Chang Marín)。他一生才华横溢,在巴拿马的文学、民俗、绘画、音乐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并在整个拉丁美洲声名远播。但鲜有人知道他是位华裔,且与中国缘分颇深。
2022年是陈玛琳诞辰百年,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祖父来自广东,妻子是"广东菜专家"
陈玛琳的祖父卡洛斯•陈,是一位广东籍儒生。他举家移民巴拿马,在维拉瓜斯省经商,辛勤的工作让家境一天天殷实起来。
资料图为"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纪念碑"。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陈玛琳的父亲是华裔富家公子,母亲则是位当地人。陈玛琳的名字结合华裔父亲的姓氏"陈"和巴拿马母亲的姓氏"玛琳"。
陈玛琳自小离家,辗转多地求学。少年时,他在首都巴拿马城,做过修建军事基地和巴拿马运河的工人。这段作为底层工人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而据陈玛琳的女儿阿布利尔·门德斯·陈玛琳(Abril Méndez Changmarin)回忆,她的母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广东菜专家",广东菜也是家中饭桌上的"常客"。她还擅长将巴拿马风味和中国风味相结合,把中国菜做出了独家特色。
巴拿马文学的瑰宝
陈玛琳一生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被誉为巴拿马文学界的瑰宝。他共创作了44部作品,包括17部诗集、13部短篇小说,5部长篇小说和9部叙述性或评论性文章。
资料图为横跨巴拿马运河的美洲大桥。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他的文学创作主题以反思历史、反映现实为主,作品中描写巴拿马农民、土著等下层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在他的自传小说《奇科·佩里科的恩宠与不幸》 中,主人公佩里科的父亲是中国人,这似乎是他华裔身份的映射。陈玛琳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二战期间他在广播电台做过主播,后来他还投身报业,担任了多家报纸的主编。
此外,陈玛琳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广为传唱。他擅长"Décima"这种巴拿马民间音乐,自己作词谱曲创作的《开曼叔叔》传唱在大街小巷,更传播到其他拉美国家。他还留下了不少摄影作品和画作,用镜头和画布展现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两次到中国,踏上"寻根之旅"
1952年,陈玛琳作为代表受邀前往中国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9年,陈玛琳受邀到中国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
两次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59年回到巴拿马后,陈玛琳创作了6首诗歌,描述了他在中国参观的6座城市。
资料图为巴拿马唐人街。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如今,受到陈玛琳的影响,女儿阿布利尔·门德斯·陈玛琳(Abril Méndez Changmarin)作为"陈玛琳基金会"的代表,继续致力于促进巴中文化交流。
资料来源:《巴拿马华裔作家陈玛琳诞辰百年纪念》《陈玛琳:巴拿马这些谚语渗透着"中国元素"》《拉美社会和文化》等
编辑:冉文娟
旅居塞尔维亚22年,她用中医叩开主流世界的大门
"热爱是我成为媒体人最大的动力"
扎根"足球王国",这位华人用足球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桥